最新要聞

李樹人/醫師猛推自費是哪招?

2018.09.02

「醫師,我只想用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真的嗎!不考慮使用品質較好的水晶體,如果用一般的,很難把握術後視力恢復狀況」,在北部某家大型醫院眼科診間,經常上演著類似對話,醫師大力推薦自費醫材,有如超級營業員,想辦法說服患者,不想額外自費的病家,只好換一家醫院,甚至遠至中南部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

癌症非不治之症 「癌症哲學門診」在柳營奇美醫院

2018.09.02

柳營奇美醫院開設「癌症哲學門診」,由腫瘤科醫師曹朝榮擔綱,門診特色是門診不收費、需事先預約。不提供醫療諮詢或第二專家諮詢,也沒有醫療處方簽。與每一位癌症病人一起打造「生活哲學處方簽」。透過對話來滋長面對難過、茫然、害怕時的勇氣和力量。

免疫療法 醫籲檢測確認用藥有效率

2018.08.30

日前健保署核准首例免疫療法健保給付黑色素瘤,國內抗癌正式邁入免疫療法的時代,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讓臨床醫師有更多更好的抗癌工具,但並非所有病人均有不錯的療效,不應有過多期待,以免延誤至其他治療。

這家日企不只鼓勵罹癌員工留職 還發獎金給他們

2018.08.28

從明年開始,日本伊藤忠商事將不只鼓勵罹癌員工繼續留在公司,還會發放獎金讓這些員工去進行治療。

懷孕時罹患乳癌 究竟要保母親?還是保胎兒?

2018.08.22

懷孕期間得乳癌的比率約占3%,機率雖不高,但孕婦對於是否「保胎」往往陷入天人交戰,一名37歲才懷上頭胎的陳姓婦人,懷孕6個月時診出乳癌,因擔心治療會殃及胎兒,苦惱萬分,後來經醫師慎重評估,決定先開刀切除病灶,產後再接受化療,結果順利保全孩子,也避免病情惡化。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李樹人/醫師猛推自費是哪招?

 
  李樹人/醫師猛推自費是哪招?  
  聯合新聞網/李樹人
原載:聯合新聞網
 
 
  「醫師,我只想用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真的嗎!不考慮使用品質較好的水晶體,如果用一般的,很難把握術後視力恢復狀況」,在北部某家大型醫院眼科診間,經常上演著類似對話,醫師大力推薦自費醫材,有如超級營業員,想辦法說服患者,不想額外自費的病家,只好換一家醫院,甚至遠至中南部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

在醫療資訊領域上,醫病之間處於極度不平等的狀態,醫師代表著「專業」二字,病家幾乎只能扮演聽從的角色,很少能夠進行有意義的溝通互動,在一般醫療上如此,在自費醫材、手術上,更是如此,很多病家都有過相同感受,自己就像是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

自費醫療商機大 醫師變超級營業員

對於少部分醫師來說,「自費」二字有如臉部表情變化的總開關,如果患者、家屬點頭,表示願意自費,態度熱絡許多,一旦病人婉轉地表達,負擔不起,只想用健保醫材,醫師就顯得意興闌珊,甚至說出「不用好一點的,當然也沒關係,但我就很難把握術後的恢復狀況」。

有時醫師積極推銷自費,連一旁的護理人員也看不下去,一名資深護理師指出,院內某醫師非常能夠掌握人性弱點,在面對老年病患及家屬時,以老人家健康為訴求重點,讓子女覺得如果沒有花錢使用自費醫材,就是不孝,扣上「孝順」這頂大帽子,孩子經濟能力再差,也只能想辦法湊錢。

一家大型醫學醫院附近的社區藥局藥師批評說,「這家醫院就是死要錢」,不管什麼手術,都希望病人自費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連同耗材,動個手術,至少得多花一二十萬元,如果病患搖頭,態度就冷淡許多,前後改變相當明顯。

可勇敢說「不」 問清楚自費、健保差別

少部分醫院醫師積極推自費,讓病人及家屬很為難,個人私下問了醫界大老,他建議患者應該勇敢地向醫師說「不」,雖然這只是簡單一個字,但大部分患者家屬應該很難說出口,畢竟上了手術台後,醫師就是老大。

除此,該名大老建議,如果這個醫師愛錢,什麼都要自費,那就換一個醫師。這看似有理、可行,但醫界重視倫理及階級,講究輩份,應該沒有其他醫師敢接學長或是主任級醫師的病人。

醫病之間關係極度不對等,醫者為強,病人是弱,病家在面臨越來越多的自費醫療時,該如何應對?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建議,如果是車禍、心肌梗塞等緊急時刻,因為情況危急,且時間緊迫,當下就聽從醫師的建議,什麼東西需要自費,都沒關係,但記得事後一定要拿到完整的收據單張。

至於人工水晶體、人工膝關節等置換手術,因為沒有非做不可的必要性,建議病人向醫師多問一句「這健保有給付嗎?」、「健保與自費耗材之間有什麼差別?」不用急著做決定。

網路發達,病人及家屬只要在搜尋網站上輸入關鍵字,就能大致了解哪些醫材、手術屬於健保給付?哪些必須自費?自費耗材又可分為哪些等級?多看其他人的經歷,雖然不可盡信,但自己總有個底。

防醫療糾紛 同意書記得拍照存證

在手術之前,病家都會拿到一份自費同意書,目前並未統一格式及內容,都是由各醫院自行設計,病家很難從中了解到健保給付、自費耗材之間的差別,衛福部有必要擬定官版自費同意書,保障病患權益。

最重要的是,不少醫院的自費同意書只有一份,而非一式兩份,病人簽名之後,院方立即收回,病家無法留存,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在調閱全本病歷時,常少了自費同意書,建議簽名之後,用手機拍照存證。

國內健保預算一年約6600億元,健保署保守估計,自費醫療市場金額也差不多,且逐年增加,相當驚人,少部分醫療院所在健保總額制度下賺不到錢,要求醫師猛推自費,衛生單位應積極管理稽查,公布醫院自費相關訊息,別讓病患成為手術台上的待宰羔羊。

  癌症非不治之症 「癌症哲學門診」在柳營奇美醫院

 
  癌症非不治之症 「癌症哲學門診」在柳營奇美醫院  
  奇摩新聞 記者黃芳祿/台南報導
原載:奇摩新聞
 
 
  柳營奇美醫院開設「癌症哲學門診」,由腫瘤科醫師曹朝榮擔綱,門診特色是門診不收費、需事先預約。不提供醫療諮詢或第二專家諮詢,也沒有醫療處方簽。與每一位癌症病人一起打造「生活哲學處方簽」。透過對話來滋長面對難過、茫然、害怕時的勇氣和力量。

癌症哲學門診是任教於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院的樋野興夫(Okio Hino)教授在2008年全球首創,此後日本各大醫院起而效尤,至今已有140處以上跟進成立癌症哲學門診或稱癌症哲學/醫療咖啡館。

受到樋野興夫教授的啟發,柳營奇美醫院於今年二月創全國的先效法開設「癌症哲學門診」,由該院創院院長也是血液腫瘤科醫師曹朝榮擔綱。

本身也是癌友的曹前院長說,他與癌細肥共存,認為只要用平常心過日子,日常生活作息正常,天天用好心情面對,癌症並不是不治之症。

他還說,「癌症哲學門診」看診過程,不提供醫療或第二專家諮詢,也沒有醫療處方簽,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茶水、親切的關懷、以及內心深處的引導,以「生活哲學處方」讓就診者重新看待問題、改變思維,藉著對話、人性接觸,為就診者灌注一絲心理能量,喚醒內心積極的一面,能自己產生力量面對困境走出人生低潮,進而在疾病與生活中重新找回秩序與平衡,也找回生活的希望與動力。

柳營奇美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統計,在開診近半年的期間,已有27位癌症病人與家屬接受「癌症哲學門診」服務,最常提到的話題是: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一診斷就那麼嚴重?對疾病治療也一直擔心會復發、會惡化,甚至對自己罹患癌症感到自卑、不如人,也對原本生活步調帶來衝擊,與家人關係、相處狀況的改變…等。

曹教授指出,癌症病人及其家屬原本的生活會因為癌症治療的過程發生重大改變,除了會對疾病、生命和死亡多所聯想外,同時也會面臨治療所引起生理及心理上的挑戰,病人和家屬有上述問題、憂慮都是相當合理且正常的反應,若病人能轉化心念從另一個角度看,生病罹癌的危機將是生命轉變的契機,讓我們重新思考、排序生命中重要人事物的順位,也會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在有限的人生裡珍惜又充實地生活下去。

面對「癌症哲學門診」的就診者,曹教授會細細聆聽、給予回饋及讚許外,也盡力聚焦於協助解決疾病及治療所帶來的生活面問題,適時鼓勵寫下願望清單並討論如何逐步實踐,同時提醒就診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任務。

曹朝榮教授提醒,「陪伴、關懷、傾聽」看似簡單,但對工作繁忙的醫療工作者卻難如登天,癌症治療是一個漫長又身心緊繃的過程,醫療人員若能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放慢腳步,花一點點時間傾聽病人與家屬的擔憂、關懷他們的心情,將如同一股暖流緩緩注入病人及家屬的心裡,帶來面對疾病、面對生命的力量。詳情請洽柳營奇美醫院一樓癌症資源中心(62號窗口)電話:(06) 6226999轉77661

  免疫療法 醫籲檢測確認用藥有效率

 
  免疫療法 醫籲檢測確認用藥有效率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原載:聯合晚報
 
 
  日前健保署核准首例免疫療法健保給付黑色素瘤,國內抗癌正式邁入免疫療法的時代,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讓臨床醫師有更多更好的抗癌工具,但並非所有病人均有不錯的療效,不應有過多期待,以免延誤至其他治療。

蔡俊明指出,癌症治療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如何幫癌友擬定最佳治療策略,是醫師的一大挑戰,對於任何治療的拿捏,都應有把握,因此,需要有更多的預測工具,作為研判效果的重要參考依據。

舉例來說,晚期腦轉移的肺癌患者,如果癌細胞的上皮細胞基因突變,可使用標靶藥物,反應率高達八成多,蔡俊明比喻,就像眼前有個鮮明的標靶,用藥命中靶心,就能獲得不錯療效。

相較之下,免疫療法作用機轉相對複雜,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希望能夠精準地作用於免疫檢查點上,目前透過PD-L1生物標誌的檢測,可以得知用藥後的有效率。

蔡俊明表示,儘管PD-L1預測能力能有加強的空間,且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少數PD-L1表現量低者在使用免疫療法之後,仍有療效,但PD-L1表現量越高,確實治療效果就越好,這是不容忽略的事實。

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賴瓊如也指出,談到療效,就必須講求科學證據,從病理觀點來看,應先擬定一個客觀的數據,做為健保給付標準。

醫界提議健保署以「西瓜甜再付錢」原則來給付免疫療法,先讓晚期肺癌患者使用三個月,如果有效,健保從第四個月起開始給付,對此,蔡俊明表示樂觀其成,因為PD-L1表現量低的癌友也應該有活下去的機會。

不過,蔡俊明強調,用藥前,先檢測PD-L1,仍有其必要性,若發現趨勢不妙,仍可選擇其他療法,以免延誤治療。在癌症治療上,最怕癌友對某種治療期待太高、過於樂觀,病人應該知道自己有多少希望,「在癌症治療上,最怕的就是病人太一廂情願」。

  這家日企不只鼓勵罹癌員工留職 還發獎金給他們

 
  癌症研究:術前進補比術後有效  
  經濟日報/經濟日報 記者易起宇╱即時報導
原載:經濟日報
 
 
  從明年開始,日本伊藤忠商事將不只鼓勵罹癌員工繼續留在公司,還會發放獎金讓這些員工去進行治療。

日經新聞報導,伊藤忠正準備採取這項異於一般日本企業的措施,在年終獎金的審查指標中加入癌症治療,好在目前日本緊俏的勞動市場中留住人才,尤其是中階以上的主管。

伊藤忠董事長暨執行長岡藤正廣說:「這是為了展現我們對於成為能與癌症共生的公司這個目標有多認真。」「目前為止,我們都將跑業務帶來的利潤設為每名員工的個人目標。但當人們罹患癌症,就必須先去治療它。我認為,生病的人去做治療卻得不到公司的賞識,是公司制度上的一種缺陷。」

伊藤忠將從下個會計年度(明年4月)開始將癌症治療加入獎金考核,每名員工的標準將依照個人狀況調整,有的可能是看是否有定期接受藥物治療,或是否有定期至醫院看診。這項指標將屬於鼓勵性質,只會替員工的考核分數加分,就算員工不做任何治療,也不會因此被扣分。

該公司至2020年度止的中期經營計畫將著重在員工的健康和福祉政策,40歲以上員工都將必須進行癌症檢驗,公司將負責支付所有癌症治療非健保給付範圍的費用。若員工不幸在職中去世,公司也將資助員工小孩到研究所為止的教育費用,包括私立大學研究所。

據東京都政府2014年研究,罹癌後選擇離職的勞工比率上升到21.3%,超過半數以上離職者是為了治療,其他也有表示是因為體力上難以負荷工作,或是害怕造成其他員工麻煩。

日本有半數人口被預料一生中會得到癌症。據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估計,去年日本新診斷出的罹癌人口達到歷來新高101萬人,其中約30%人口處於工作年齡。不過,隨著抗癌藥和醫療設備的進步,癌症治療所需的住院時間已大幅縮短。初次診斷後五年內的存活率正不斷提升,不少人在對抗疾病的同時也能工作。

  懷孕時罹患乳癌 究竟要保母親?還是保胎兒?

 
  懷孕時罹患乳癌 究竟要保母親?還是保胎兒?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報
 
 
  懷孕期間得乳癌的比率約占3%,機率雖不高,但孕婦對於是否「保胎」往往陷入天人交戰,一名37歲才懷上頭胎的陳姓婦人,懷孕6個月時診出乳癌,因擔心治療會殃及胎兒,苦惱萬分,後來經醫師慎重評估,決定先開刀切除病灶,產後再接受化療,結果順利保全孩子,也避免病情惡化。

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洪朝明表示,乳癌是單一性別中最常見的癌症, 國外婦女好發於55歲到65歲,國內婦女因人種基因不同,約提早個10年,且愈來愈年輕化。在醫學精進下,乳癌只要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存活率都很高,癌症期別在第1、第2 期,5年存活率甚至可達9成。但其中有3%的婦女,可能在懷孕期間發現罹癌,身心備受煎熬。

陳姓婦人懷孕6個多月時,自我檢查乳房疑有腫塊,就醫後確診罹患乳癌。洪朝明表示,陳婦到37歲好不容易懷上頭胎,卻發現得到乳癌,陷入保胎與否的掙扎,評估後決定先開刀,生完小孩後再接受化療,控制良好。

「懷孕婦女接受乳癌治療,預後並不會比較糟」,洪朝明說,就醫療的立場,多半會建議先保母胎,母親好,孩子才會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多數母親為恐傷及胎兒,仍很掙扎。其實曾有懷孕3個多月的林姓孕婦,經局部麻醉,就完成乳癌手術,也順利產子。

不過他說,婦女懷孕期間,因為乳房脹大,在乳癌的確診上會增加難度,通常會延遲3到7個月才被診斷出來,據文獻統計,這當中癌細胞轉移的機會,會多到2.5倍。因此建議孕婦,懷孕產檢時,順道增加 乳房超音波檢查,儘早排除掉罹患乳癌的風險。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