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雷射光體表導引 癌症放療更精準

2017.03.13

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時,最怕患者因為呼吸、或咳嗽等不主自的動作,造成投射位置偏移,影響到正常細胞。例如部分乳癌患者,在左胸部位放療,因為距離心臟較近,放療後可能罹患缺血性心臟病,台北榮總引進「體表導引放射治療」,透過紅色雷射光,找出人體的體表位置,讓放射劑量正確投射到腫瘤部位,減少副作用。

醫師用剎車理論 找到晚期膀胱癌治療新曙光

2017.03.06

膀胱癌沒有早期治療,不只得切除膀胱、掉尿袋,晚期病人5年存活率不到5成,治療方式不多、療效也不好,最終走向死亡。不過,長庚醫院研究團隊利用「剎車理論」,發現目前正在三期臨床實驗階段的淋巴癌標靶藥物,竟也可有效抑制膀胱癌腫瘤,約二周可找回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之的平衡,讓膀胱癌晚期治療露出一線曙光。

台灣癌症治療的成本效益分析

2017.02.09

癌症已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由於各國老化人口增加,造成罹癌人數上升,也相對增加癌症相關醫療支出。以台灣為例,2012年就有463,703件癌症治療案例,其花費占國民健康保險(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總支出的10.2%。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雷射光體表導引 癌症放療更精準

 
  雷射光體表導引 癌症放療更精準  
  2017-03-13 17:35 聯合影音 張益華、謝育炘/ 報導
原載:聯合影音
 
   
 
  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時,最怕患者因為呼吸、或咳嗽等不主自的動作,造成投射位置偏移,影響到正常細胞。例如部分乳癌患者,在左胸部位放療,因為距離心臟較近,放療後可能罹患缺血性心臟病,台北榮總引進「體表導引放射治療」,透過紅色雷射光,找出人體的體表位置,讓放射劑量正確投射到腫瘤部位,減少副作用。

  過去民眾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時,可能因為呼吸、咳嗽等不自主的動作,造成位置偏移,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影響到了正常細胞。而這套「體表導引放射治療」系統,會發出紅色的雷射光,可以找出人體的體表位置,讓放射劑量更準確地投射到腫瘤部位。

  北榮放射腫瘤科醫師 吳元宏:「我們呼吸的時候,我們這個胸壁還有肚子,都會移動幾公分的範圍。比如說乳癌的病人,我們左側的乳癌距離我們的心臟,也就是大概幾公分的距離,這個幾公分的距離,雖然是比起來是只有一點點,但其實影響到放射劑量是很大的。」

  因應人體的呼吸動作,去調整照射範圍,就是這台體表導引放射治療,可以在0.2秒之內,偵測體表兩萬個對位點,一毫米左右的變化,即時呈現,減少對附近正常組織的傷害。

  北榮放射腫瘤科醫師 吳元宏:「最適合的癌症,可能暫時是以乳癌和肺癌為主,不過為什麼乳癌最適合?因為乳癌它本身就是體表的一個組織,治療結束後的半年到一年左右,它可以有效減少心肌缺血的這個比率。」

  可惜這樣的治療方式,目前健保不給付,一次約6600元。醫師強調,使用體表導引會減少副作用,但並不表示副作用不會產生。不過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藉由體表導引,能降低治療的位移誤差,達到更高的精準度。
 
 

  醫師用剎車理論 找到晚期膀胱癌治療新曙光

 
  醫師用剎車理論 找到晚期膀胱癌治療新曙光  
  2017-03-06 13:12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報
 
 
  膀胱癌沒有早期治療,不只得切除膀胱、掉尿袋,晚期病人5年存活率不到5成,治療方式不多、療效也不好,最終走向死亡。不過,長庚醫院研究團隊利用「剎車理論」,發現目前正在三期臨床實驗階段的淋巴癌標靶藥物,竟也可有效抑制膀胱癌腫瘤,約二周可找回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之的平衡,讓膀胱癌晚期治療露出一線曙光。  
 
  膀胱癌是泌尿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初期症狀包括血尿、頻尿、急尿和下腹痛。據衛福部2013年統計,每年約有2000多名新病例發生,其中以老年男性發生率較高,發生率較女性高出2.8倍。洗腎病人則因尿液少、濃度高,發生率也比一般人高。

林口長庚腎臟科系主治醫師許翔皓表示,多數病人只要看到小便紅紅的,就會警覺就醫,讓膀胱癌被提早發現,只要刮除膀胱腫瘤、灌注藥物,成功率可達9成。但尿尿對男性而言,是「尊嚴」問題,有些老伯伯固執不肯看醫師,拖太久而延誤治療,最後可能得切除膀胱、重建人工膀胱,掉尿袋度餘生。

林口長庚泌尿腫瘤科團隊負責人馮思中表示,膀胱癌晚期病人5年存活率低於5成,化療失敗病人雖可考慮接受免疫療法,但療效僅約15%,效果不顯著。為了突破晚期治療瓶頸,很多專家投入相關研究。

馮思中率領長庚研究團隊,與新加坡癌症中心合作研究,發現KDM6A是膀胱癌細胞內的抑癌基因,其突變率高達3成多,造成有拮抗能力的基因EZH2異常,進而使癌細胞中的基因表達調控失衡,導致癌細胞生長更活躍。

馮思中解釋,健康人體的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應達到平衡點,一旦抑癌基因壞掉而剎車,致癌基因就會加油暴衝,腫瘤當然愈長愈大。

研究團隊發現,臨床實驗階段的淋巴癌標靶藥物EZH2抑制劑GSK343及GSK503,都能讓減緩膀胱癌致癌基因的暴衝,其中抑制劑GSK503使用後二周,瘤大小有效抑制24%,第16天達33%。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今年2月的「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馮思中說,新發現提供晚期膀胱癌治療新方向,若能順利進入人體臨床實驗,該標靶藥物適應症除了淋巴癌,也可用在KDM6A抑癌基因突變的膀胱癌患者,治療上也可搭配免疫療法,提升晚期病人存活率。
 
 
 
正常細胞,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達到平衡,細胞維持正常。
KDM6A抑癌基因突變,破壞基因平衡,導致腫瘤生長。
圖/長庚研究團隊提供
 
 

  台灣癌症治療的成本效益分析

 
  台灣癌症治療的成本效益分析  
  2017-02-09 全球醫藥新知(GlobalMedNews)
原載:全球醫藥新知
 
 
  癌症已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由於各國老化人口增加,造成罹癌人數上升,也相對增加癌症相關醫療支出。以台灣為例,2012年就有463,703件癌症治療案例,其花費占國民健康保險(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總支出的10.2%,但目前缺乏以生活品質調整後存活人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 QALY)評估癌症治療的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因此發表於《Journal of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最新文章比較癌症及其它疾病患者的準增加成本效益比率(Quasi-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quasi-ICER),以評估癌症治療效益。
試驗中,研究人員收集且比較395,330位癌症患者、125277位末期腎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患者及50,481位長期以呼吸器維生(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患者的QALY,並以歐洲生活品質五面向量表(EuroQol 5-dimension)評估患者生活品質。試驗結果顯示,末期腎衰竭及長期以呼吸器維生患者的花費分別為每QALY美金$41,780-53,708及$18,222-18,465,相當於人均GDP的2.17-2.19倍及1.18-1.25倍,而癌症花費則未達1個人均GDP,其中以肺癌、食道癌及肺癌花費較高。研究人員認為癌症治療有良好的支出效益,但未來預防癌症發生才是延續健保制度的較佳策略。
 
 
  研究刊登在《Journal of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網頁
http://www.jfma-online.com/article/S0929-6646(16)30077-8/abstract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