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吃巧克力可以抗癌? 美國癌症協會這樣說

2020.04.01

多吃巧克力可以抗癌?網路上一直有報導指出,吃巧克力對心臟健康有益,且有助於預防癌症,並改善情緒,這是真的嗎?其實巧克力抗癌的研究成果分歧,各種巧克力對於健康也有不同影響,快來看看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怎麼說。

胃腺癌及晚期肝癌 不再給付免疫新藥

2020.03.30

健保署4月延續給付癌症免疫新藥的政策,預算從8億增加到8.4億元,但因反應率不佳,將胃腺癌及晚期肝癌剔除。由於胃腺癌及晚期肝癌治療用藥選擇不多,醫師及病友團體為病人叫屈,希望藥廠與健保署考量病友用藥權益及爭取治療機會,有轉圜空間。

得了肝炎不追蹤罹癌風險高200倍!

2020.03.28

台灣最常見的肝炎是B型肝炎以及C型肝炎。根據統計,台灣肝炎患者、帶原者總共有將近400萬人,發展成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0~200倍。雖然不少人知道肝炎會提到癌症風險,但是有7成的人因為「沒有症狀、應該不需要」而沒有定期追蹤肝炎,再來則有2成的人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太忙而不願意就醫,甚至認為可以跟肝炎「和平共處」,因而罹癌。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2020.03.26

醫界普遍同意,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不少名人不敵胰臟癌過世,包括選擇安樂死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聲樂家帕華洛帝等。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治療難度高、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九死一生」!

台大醫院/基因檢測 精準用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

2020.03.22

儘管乳房外科手術人數略少於林口長庚醫院,但台大醫院在乳癌治療成績仍位居全國醫療院所之首,接受放療以及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的癌友人數最多。這也代表,至台大醫院就醫的乳癌患者大都已到中晚期,治療難度較高。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吃巧克力可以抗癌? 美國癌症協會這樣說

  
 
  吃巧克力可以抗癌? 美國癌症協會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
原載:健康醫療網
 
     
  多吃巧克力可以抗癌?網路上一直有報導指出,吃巧克力對心臟健康有益,且有助於預防癌症,並改善情緒,這是真的嗎?其實巧克力抗癌的研究成果分歧,各種巧克力對於健康也有不同影響,快來看看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怎麼說。   
     
  巧克力抗癌成效 證據不足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中的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抗氧化劑,這類物質確實可以減少細胞的損害,避免受損的細胞發展成癌症。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巧克力究竟有多少抗癌功效。   
     
  針對巧克力對健康的益處,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但是這些研究大多要求受試者報告他們食用了多少巧克力或巧克力產品,然後再比較他們是否患有心臟病或癌症。因此,儘管這些研究的結果很有趣,卻沒有證實巧克力或者是黃酮類化合物,真的可以抗癌。   
     
  進一步來說,許多研究證實巧克力可以預防部分癌症,但其他研究卻顯示沒有幫助。還有一些報告指出,吃巧克力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適量巧克力黃酮類化合物 有益心藏健康   
     
  至於預防心臟疾病方面,有力的證據顯示,吃巧克力確實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臟病,而黃酮類化合物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血壓,並有助心臟、血管功能。   
   
  然而,濾泡性淋巴癌有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特性,不易治癒且會反覆復發。其中約10-15%患者會在治療2年內復發,屬於惡性較高的早期復發族群,5年存活率僅剩5成,且死亡風險較非早期復發患者高26倍,因此必須更積極治療。   
     
  台灣國健署也指出,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植物性化學成分,具有抗氧化力,可穩定血壓、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血栓、氧化和發炎等。   
     
  巧克力該怎麼吃?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可以選擇含量至少70%的高品質黑巧克力,它可能有一些健康好處,而且通常比牛奶巧克力或其他種類的巧克力有更少的糖和飽和脂肪。國健署也指出,黑巧克力中的可可更富含礦物質(鉀、磷、鐵、鎂、鋅等)。   
     
  然而,黑巧克力仍然是糖果,具有熱量、糖和脂肪,必須注意食用量。畢竟,肥胖與某些類型的癌症有關,甚至與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病有關聯。如果您想攝取更多的抗氧化劑,則可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   
     
  要提醒的是,民眾若發現無症狀的淋巴結腫大,千萬不要拖,應儘快就醫檢查。一旦確診為濾泡性淋巴癌,也切莫因擔憂而亂投醫或嘗試另類療法,以免影響病情。   
     
  參考資料:   
     
  1.Is Chocolate Good for You?   
     
  2.愛她(他) 就慎選巧克力   
   

  胃腺癌及晚期肝癌 不再給付免疫新藥

  
 
  胃腺癌及晚期肝癌 不再給付免疫新藥    
  聯合新聞網
原載:聯合新聞網
 
     
  健保署4月延續給付癌症免疫新藥的政策,預算從8億增加到8.4億元,但因反應率不佳,將胃腺癌及晚期肝癌剔除。由於胃腺癌及晚期肝癌治療用藥選擇不多,醫師及病友團體為病人叫屈,希望藥廠與健保署考量病友用藥權益及爭取治療機會,有轉圜空間。   
     
  去年免疫新藥適用8種癌症、11個適應症,為評估新藥使用狀況,健保署每三個月評估,從2019年4月開始,截至2020年1月9日,初核同意且申報用藥1159人,可分析案例760人,其中晚期肝癌192人,完全或部分反應率為19.8%,胃腺癌反應率為9.5%。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指出,將所有癌症拿來評比反應率,把反應率差的拿掉,對患者而言,情何以堪。   
     
  他分析,晚期肝癌去年送審時,反應率14.5%,現在增加到19.8%,台北榮總分析90位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結果,發現有效率24.4%,已發表於國際期刊。   
     
  2018 年的 10 月 30 日,在日內瓦召開第一次空氣污染與健康全球會議 (Global Conference on Air Pollution and Health)就指出,空氣污染會對人類健康形成巨大傷害,且為現今世界上造成人類過早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趙毅舉例,有一位70歲台商,為B肝帶原者,肝癌轉移到肺部後,栓塞及標靶治療都無效,兩年前花了200萬元自費接受免疫藥物,病人固定回診,至今狀況良好。 
     
  趙毅強調,免疫藥物的效果評估不能單看反應率,要看病人免疫功能回復狀況,以患者存活率來判斷會更準確。以台灣進行的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免疫藥物臨床數據顯示,47位患者中有32位接受免疫藥物治療,1年存活者20%,2年存活者10%,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都活不過7個月。   
     
  在台灣地區,肝癌和胃癌分別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疾病第二名及第七名,若依據傳統治療,晚期肝癌及胃癌存活逾兩年,即屬罕見。 
     
  根據免疫藥物治療晚期肝癌的亞洲次族群分析,存活超過12個月的有60%,18個月有44%。   
     
  趙毅指出,免疫治療的優點是副作用低,缺點是價格貴,希望能替晚期肝癌及胃癌患者發聲,呼籲健保署仍能維持對此兩種癌症免疫治療的給付。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肝癌死亡率在台灣是第二高,去年終於給付創新治療,臨床數據都認為,免疫藥物治療比傳統療法及標靶治療好,胃癌用藥選擇少,今年卻突然都不能給付,讓人遺憾。   
     
  蔡麗娟說,病人無法選擇自己罹患什麼癌,但當無法健保給付時,經濟弱勢患者將失去用藥權利,病人及家屬也非常傷心,希望藥廠與健保署考量病友用藥權益及爭取治療機會,可再協商。   
     
  健保署:後續再評估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對醫師為患者請命,健保署長李伯璋了解醫師為患者不捨的心情,但他指出,癌症免疫新藥計畫經專家評估,若患者用藥效果和之前相差不多,便先把健保資源留給目前已見療效的患者,但後續還會再做評估。   
     
  健保署自去年四月將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給付,共可治療八種癌症,至今逾1500人用藥,其中24%的患者治療有效。健保署決議,將延長治療有效病人的用藥時程,最長可用到二年;治療穩定者,也可多用藥三個月。   
   

  得了肝炎不追蹤罹癌風險高200倍!

  
 
  得了肝炎不追蹤罹癌風險高200倍!護肝三個小秘訣防止癌症上身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台灣最常見的肝炎是B型肝炎以及C型肝炎。根據統計,台灣肝炎患者、帶原者總共有將近400萬人,發展成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0~200倍。雖然不少人知道肝炎會提到癌症風險,但是有7成的人因為「沒有症狀、應該不需要」而沒有定期追蹤肝炎,再來則有2成的人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太忙而不願意就醫,甚至認為可以跟肝炎「和平共處」,因而罹癌。    
     
  台中50歲張先生為國中老師,雖罹患B肝卻無定期追蹤,因平時規律運動,體態及體能維持相當不錯,去年接受例行性健檢時,發現罹患肝癌第三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這名張老師因為崇尚自然,雖罹患B肝,卻認為與之和平共處即可,加上平時並無任何不適症狀,所以沒有定期追蹤,不料於健檢時,發現已罹肝癌第三期。 nbsp;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民眾,大部分肝病的發生,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透過篩檢能夠早期發現、適當治療,方能有效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一、符合年齡資格,可以接受免費肝炎篩檢    
     
  國民健康署於100年8月開始,提供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的民眾,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B、C型肝炎篩檢服務外,自108年6月1日起,先放寬年滿40至60歲具原住民身分的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    
   
  如果不符合成人預防保健受檢資格,又尚未做過B、C型肝炎篩檢者,則可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60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進行肝功能GPT、GOT等項目的檢查,檢查結果肝功能異常者,則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驗、追蹤及治療,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逐步邁向消除C型肝炎的國家目標。未來也將視經費狀況,研議調整篩檢對象之可行性。    
     
  二、C肝藥費健保給付,口服藥即可根治    
     
  目前B肝只能控制,但是C肝已經可以根治。國內自106年開始提供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並納入健保給付,且自108年元月起,病人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成為給藥對象。    
     
  因此,民眾如經C肝篩檢為陽性,應儘快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並依醫師評估建議接受治療,不僅能保障自身健康,也是預防肝炎傳播的有效方法。    
     
  三、調整生活方式讓減輕肝臟負擔    
     
  有意識的保護肝臟,才能避免肝臟健康進一步惡化。    
     
  1.每天大便: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醫師康本初說,便秘會讓毒素跟細菌會停在腸道,而腸道跟肝臟之間是有血液回流的,其實很容易把這些細菌帶到肝臟。所以一定要有固定上廁所的時間,最好每天都能排便。    
     
  2.絕對不熬夜:「熬夜傷肝」在西醫裡也是有一定根據的,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瑋琛說,肝是很敏感的器官,熬夜的傷害可能不會馬上顯現,但對肝臟來說,還是增加了一份工作量,所以能不熬夜就不熬夜。 nbsp;  
     
  3.少吃藥:不管是西藥、中藥、草藥、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大部分都會經過肝臟代謝,所以這些東西無論再怎麼說可以「保肝」,大部分都是「傷肝」,還是少吃的好。    
     
  4.戒酒戒菸:前面已經提到,酒精性肝炎也是造成肝硬化的一個原因,所以務必要「滴酒不沾」。而菸中的尼古丁會讓血管發炎,造成肝臟血流不順暢,所以也建議戒掉。    
     
  5.多吃天然食物:因為加工食品,像是含有防腐劑、人工色素、香料、醃漬過的食物,都會造成肝臟代謝的工作量,而發酵的食物如果保存不好,也可能含有黃麴毒素,最好都吃「食物的原型」;另外,也要記得補充蛋白質,才能讓肝臟營養充足,能對抗外來的毒素,保持肝臟的健康。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醫界普遍同意,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不少名人不敵胰臟癌過世,包括選擇安樂死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聲樂家帕華洛帝等。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治療難度高、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九死一生」!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發現時6成都癌末    
     
  胰臟癌是一種惡性度極高的癌症,被稱為癌王,近年來,大腸癌、乳癌、肺癌的致死率逐年下降,但是胰臟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成為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的新癌王。    
   
  胰臟癌雖然發病率不算高,但惡性度高得可怕,尤其是症狀不明顯,胰臟位於腹腔最深處,沒有痛覺,罹患腫瘤很難早期發現,等到有感覺時,要治療也很困難了。    
     
  尤其是長在胰臟體尾部的腫瘤,相較於胰頭部的腫瘤會造成阻塞性黃疸被發現,胰臟體尾部都腫瘤通常無特定症狀,當有症狀就醫時,大約有6成患者發現時已經是癌末。    
     
  美國數據顯示,胰臟癌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且很快就要上升為第二名了。約90%以上的病患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整體而言,五年的存活率低於5%。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75528?fbclid=IwAR33MDfoYJf9qHrnvoIVsOYUTTdqnzjD7Q5m-Rkrp_IBmdOezEUEaYbyUVE   
     
  「化療+手術」還給癌友生機!    
     
  手術方面,最擔心的就是「沒切乾淨」,導致腫瘤復發,或是轉移到其他地方。不過,現在有「根治性胰臟體尾部切除合併腹腔動脈幹切除」,有機會達成器官保存及腫瘤細胞零殘留。    
     
  要了解這個手術,首先要認識胰臟的結構。腹部的血流供應就像是一條複雜的公路網,血管末端多數互相連通。腹主動脈的第二分支是上腸繫膜動脈,分支出下胰十二指腸動脈供應胰臟頭部,透過胃十二指腸動脈與腹腔動脈幹相通,可以供應肝臟血流。    
     
  手術前的電腦斷層,可以確認這個側枝循環存在且沒有腫瘤侵犯;手術中,以血管夾暫時阻斷腹腔動脈幹,確認肝臟可透過側枝循環維持血循,就能進行這個複雜的手術。    
     
  晚期或已移轉,須全身化療    
     
  過去一旦被診斷為胰臟癌,如同宣判死刑,對於化療更是擔心副作用,陳立宗指出,對於晚期或轉移性的胰臟癌病患,全身化療已經成為標準治療,可有效延長生存期,呼籲病患勇敢接受治療。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台大醫院/基因檢測 精準用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

  
 
  台大醫院/基因檢測 精準用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    
  元氣網
原載:元氣網
 
     
  乳癌治療 4大特色醫療院所   
     
  儘管乳房外科手術人數略少於林口長庚醫院,但台大醫院在乳癌治療成績仍位居全國醫療院所之首,接受放療以及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的癌友人數最多。這也代表,至台大醫院就醫的乳癌患者大都已到中晚期,治療難度較高。   
     
  國健署一項調查發現,台大醫院所收治的乳癌患者五年存活率高於全國平均,台大外科部主任、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近兩、三年來,郭台銘先生所屬永齡基金會捐贈全基因篩檢,嘉惠許多乳癌病友,更能精準用藥。黃俊升指出,基因檢測技術日益精進,乳癌已經進入精準醫療,標靶、免疫療法等抗癌武器愈來愈多,提升治療成效,也更有機會抗癌成功。   
     
  舉例來說,透過全基因檢測,得以精準預測荷爾蒙受體陽性、標靶受體陰性的癌友們化療的反應率,如果細胞分化不錯,腫瘤又小,就有很高機率可以不用化療。反之,如果細胞分化不良,腫瘤又較大,淋巴數目多,就建議化療。   
   
  黃俊升分析,對於許多乳癌患者來說,化療是一大折磨,現在只要接受全基因檢測,就能預估化療的必要性。目前台大正著手進行臨床研究,希望基因檢測結果也能用來評估放療的必要性。目前這項篩檢無須自費。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