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EGFR肺癌「腦轉移」機率高!雙標靶一線治療突破抗藥性困境

2021.07.22

不管是空污、抽菸、油煙的問題,台灣始終難以擺脫肺癌籠罩的陰影,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仍是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癌別。因為早期症狀輕微常被忽略,7成患者診斷已經晚期,如果患者帶有EGFR突變更容易出現腦轉移。即使如此,知名胸腔科醫師仍呼籲病友積極治療、不放棄,「如今雙標靶運用在第一線,可延緩腦部惡化的時間,甚至有機會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

乳房摸到硬塊,正常嗎?一定要知道的乳癌症狀,外科女醫圖解懶人包

2021.07.21

最要注意的乳癌症狀,就是「硬塊感」,而不是「痛」。這個真的很重要!臨床上患者只要乳房一痛,絕對會想就醫。但摸到硬塊時,卻會因為「這硬塊又不會痛」而放著不檢查,直到硬塊變大,乳癌變嚴重才就醫。請注意,絕多數的乳癌腫塊都不會痛,而是以硬塊表現。假使發現乳房或腋下有「不曾消失的硬塊感」,即使月經結束了硬塊感仍然在,務必要趕緊面對。

夜間狂跑廁所、尿甩不乾淨...小心男性隱形殺手! 醫揭 「攝護腺異狀」:這些人都逃不掉

2021.07.12

「老了膀胱無力半夜一直起床上廁所,這不是很正常嗎?」58歲許先生近期因夜間頻尿,因尿意半夜驚醒已是常態,但他認為老了膀胱退化屬正常事。加上攝護腺的初步檢查大多為肛門指診,這也讓他排斥就醫檢查,但許太太一直耿耿於懷的是先生家中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拗不過太太的要求,許先生到醫院安排健康檢查,檢查結果確認罹患攝護腺癌。

治療後仍可能復發乳癌?研究:少做這件事讓復發風險高

2021.07.08

改掉晚上進食習慣 可降低36%乳癌復發風險

魚油有望食療抗癌!研究證實:omega-3能讓癌細胞「自爆」

2021.06.17

在形形色色的膳食輔助抗癌療法中,魚油Omega-3脂肪酸成分一直被人們所關注。無獨有偶,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DHA和相關脂肪酸還能起到「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EGFR肺癌「腦轉移」機率高!雙標靶一線治療突破抗藥性困境

    
 
  EGFR肺癌「腦轉移」機率高!雙標靶一線治療突破抗藥性困境  
  Cancer 作者:王芊淩
原載:Cancer
 
     
  不管是空污、抽菸、油煙的問題,台灣始終難以擺脫肺癌籠罩的陰影,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仍是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癌別。因為早期症狀輕微常被忽略,7成患者診斷已經晚期,如果患者帶有EGFR突變更容易出現腦轉移。即使如此,知名胸腔科醫師仍呼籲病友積極治療、不放棄,「如今雙標靶運用在第一線,可延緩腦部惡化的時間,甚至有機會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    
     
  為什麼EGFR變異的肺癌患者容易腦轉移?專家剖析兩因素   
     
  台灣一年有超過1.3萬人罹患肺癌,而肺癌裡面有很多相對應的基因突變,現在治療方針會對特定致病基因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常見的變異基因種類包含:EGFR、ALK、ROS1、BRAF,特別是EGFR在肺癌中相當常見,超過5成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帶有EGFR基因突變。    
     
  由於晚期肺癌治療屬於「個人化治療」,釐清致病基因才能使用合適的藥物,越有機會穩定控制病情。像是EGFR突變患者適用 TKI 標靶治療,不僅治療效果較佳,副作用也相對少,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患者還是會面臨腦轉移的問題?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解釋主要是受到兩大因素影響:    
     
  存活時間: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在標靶治療下因為效果好、活得比較久,相對地治療過程到末期,發生腦部轉移的機率也較高。    
  基因突變:有EGFR基因突變者腦轉移比例更高,甚至可能高達7成會出現腦轉移。    
     
  肺癌容易有腦轉移!一線雙標靶可延緩腫瘤惡化    
     
  肺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轉移到腦部的癌症之一,當出現腦轉移常見的症狀有頭痛、噁心嘔吐、肢體無力、癲癇,陳育民說:「EGFR變異的肺癌患者可以用第一代、第二代TKI標靶藥,腦部有轉移的時候使用這些藥物就可延緩腦部腫瘤惡化的時間,甚至有機會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    
     
  目前健保已核准第一代、第二代TKI標靶藥物治療晚期EGFR的患者,雖然治療效果不錯,但患者仍會在治療一年左右產生抗藥性, 造成疾病再度惡化,這時「雙標靶」治療就顯得隔外重要。    
     
  【雙標靶小檔案】   
     
  將第一代TKI標靶藥物,與現有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使用,稱為「雙標靶治療」,臨床研究顯示,不僅副作用小,且因為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的幫助,有助阻斷腫瘤獲取養份,讓藥物更容易到達腫瘤發揮作用,且促進免疫細胞正常運作,進而消滅腫瘤細胞。    
     
  有了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幫助下,腫瘤周邊環境獲得改善,人體免疫系統也會改過來幫忙對抗腫瘤,以致雙標靶在防治肺癌腦轉移上有很大的突破。    
     
  雙標靶突破治療瓶頸!經濟、禁忌症影響治療關鍵    
     
  根據研究統計,其中使用TKI標靶治療的患者,顱內無惡化時間僅1年,如果是使用雙標靶治療的患者,顱內無惡化時間超過4年,顯示「雙標靶」對抗腦部腫瘤時效果更顯著。陳育民提到:「患者即使腦部沒有轉移也可用雙標靶,現在是第一線就可以使用,只是目前還沒有健保給付。」    
     
  目前臨床上使用雙標靶治療的患者比例有多高?陳育民說:「不同醫院的使用比例,差異性很大,有些醫院平均四個患者有一個,但有些醫院可能一個都沒有,多數患者考量還是『經濟』問題。」    
     
  此外,也得顧慮患者有沒有使用雙標靶的禁忌症,例如:合併高血壓控制不好、蛋白尿、有出血問題,病況相對複雜,治療就會保守一點。    
     
  告別第一奪命癌!積極治療雙標靶延命    
     
  隨著醫療進步,治療肺癌的武器越來越多,陳育民補充說:「即使病症已是晚期或併發腦轉移,還是要有信心,及早積極治療。」    
     
  醫師也分享臨床上的個案,曾遇過患者來的時候神智不太好、身體已經癱瘓,經過檢查出來有基因突變、且腦部有轉移,立刻趕緊用標靶治療,而藥物效果很快就出來,患者三天以後就可下床。    
     
  因此,肺癌病友即便確診後出現腦轉移也不要喪氣,鼓勵:「藥物搭配得當也能有良好控制病情,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晚期不等於末期。」治療肺癌永遠不嫌晚,勇敢跨出治療第一步!    
     
  文、王芊淩/圖、蘇鈺婷    
     
     

  乳房摸到硬塊,正常嗎?一定要知道的乳癌症狀,外科女醫圖解懶人包

    
 
  乳房摸到硬塊,正常嗎?一定要知道的乳癌症狀,外科女醫圖解懶人包  
  Care 照護線上online / 作者:黃致旻 醫師
原載:Care 照護線上online
 
     
  「醫師,上星期我媽媽被檢查出來有乳癌,所以我也想做個檢查。」門診時,經常有患者會很狐疑:「我還想問,為什麼我媽說她都沒有什麼不舒服,卻是得了癌症呢?一般人得乳癌,會怎樣的不舒服呢?」   
     
  雖然我們接下來會看看一些值得注意的乳癌症狀,但想先請大家了解,同樣是乳癌,不同患者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而且許多患者不會注意到乳癌症狀。甚至,乳癌可能是毫無症狀的。    
     
  因此,只靠「我有沒有症狀」來決定要不要檢查乳房,是比較危險的;面對乳房疾患,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要養成一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篩檢的習慣,到了45歲以上後,每兩年還要加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當有做定期篩檢時,比較能在乳癌發展的早期就發現乳癌,患者很可能還在乳癌零期或一期。當等到出現症狀才去就醫檢查的話,萬一被確診為乳癌,常常已經是乳癌第二期以上囉。    
     
  可能代表乳癌的症狀    
     
  摸到乳房有新的硬塊感
摸到腋下有新的硬塊感
之前沒有乳頭下陷,但乳頭突然變凹了
乳頭出現不像乳汁的分泌物
乳房部分腫脹
乳房皮膚凹陷
乳房或乳頭乳暈處的皮膚發紅
乳房痛
乳房形狀變化  
 
     
  請先別緊張,雖然即使有這些症狀,也不代表一定是乳癌造成的,但注意到這些狀況時,最好盡快就醫檢查,確定是否有問題。請繼續看下面的解說。   
     
  務必注意:乳房硬塊感    
  最要注意的乳癌症狀,就是「硬塊感」,而不是「痛」。這個真的很重要!臨床上患者只要乳房一痛,絕對會想就醫。但摸到硬塊時,卻會因為「這硬塊又不會痛」而放著不檢查,直到硬塊變大,乳癌變嚴重才就醫。請注意,絕多數的乳癌腫塊都不會痛,而是以硬塊表現。假使發現乳房或腋下有「不曾消失的硬塊感」,即使月經結束了硬塊感仍然在,務必要趕緊面對。   
     
  每個人擔心的硬塊感大小差異可能會很大,有的位在皮膚表層,像米粒般極小的一點;也有人是覺得一整團乳頭下方都是過硬的腫塊。所以,許多讀者會想問的是:「硬塊就是不正常嗎?」不是的。這些於乳房摸到的硬塊,可以是正常狀況,也可能是脂肪瘤、皮下囊腫、纖維囊腫、纖維腺瘤、葉狀瘤等良性腫瘤,但也有是乳癌的機會。   
     
  更多人的疑慮是:「究竟什麼是硬塊感?」或「我這樣程度的硬,算正常嗎?」嗯,其實沒有什麼是「典型的乳房」,乳房由乳腺組織、脂肪組織、纖維架構等組成,本來就不會全部都很軟,本來摸起來就不是很平均、很均質的感覺。而且隨著年齡和月經週期的變換,乳房的觸感也會有變化,以下是乳房觸感會特別有變化的時間點:   
     
  月經來之前   
  在女性月經來之前,常覺得胸部變比較腫,也有疼痛感。由於乳房裡有些液體蓄積,摸起來可能會有些硬硬的感覺。這時候摸到硬塊可以先觀察一下,萬一等到月經結束後,這個硬塊感卻持續都沒有消失,就需要趕快就醫檢查。   
     
  懷孕的時候   
  懷孕也是許多女性會覺得乳房硬硬的時候,因為這時能分泌乳汁的乳腺組織正在增生,因此會出現腫脹及硬塊感。   
     
  哺乳的時候   
  哺乳時最常見的乳房硬塊感是由於乳汁淤積,甚至已經造成乳腺炎等感染問題。當乳房硬塊伴隨著發燒與乳房局部紅腫熱痛,就要擔心是乳腺炎。但如果這個硬塊感是新跑出來的,不會痛,幾天後也沒有消失不見,最好還是就醫檢查,確定是否為乳囊腫或乳癌等非感染的問題   
     
  更年期附近   
  在接近更年期的這個階段,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變動大,常常會覺得乳房痛,即使不是快到月經週期的時候,也會覺得乳房痛,或覺得乳房有一塊塊硬硬的感覺。   
     
  所以,女性是否會覺得乳房硬,與在經期的哪個階段,是不是月經快來了,是否曾經懷孕哺乳過,最近是變胖還是變瘦,是否有在服用某些藥物等狀況都有關係。若月經結束後硬塊感仍在,或已經停經,最好及早就醫檢查乳房硬塊。因為,最常見的乳癌症狀,就是乳房或腋下的硬塊!   
     
  其他異常的乳房狀況    
     
  除了硬塊之外,有些狀況也值得注意。首先是擠擠看乳頭,是否會出現分泌物。如果有乳頭分泌物,要注意是兩側乳頭都有,還是單側;顏色是怎樣的,是血色的、咖啡色的、清清如水的嗎?還是跟乳汁很像,白白的;然而,分泌物的量又如何呢?是不用擠就會自行流出來?還是要擠很久很大力,才出來一些些?   
     
  提供這些資訊都能帶來醫師評估乳頭分泌物是否為異常的一些線索。簡單來說,若兩側乳頭多個孔洞都出現如乳汁般的白色分泌物,比較不會是乳癌引起的;但單側乳房的單個孔洞出現太過清澈,清清如水的分泌物,或血色、咖啡色的分泌物,就比較需要擔心。   
     
  另外,也要注意乳頭皮膚的狀況,單純的皮膚癢常與乳頭乳暈濕疹有關,但若有紅疹、脫皮、苔癬化的變化,或覺得過去乳頭是凸出來的,現在突然凹陷下去,最好就診讓醫師檢視。   
     
  當然,最後還是要提醒,如果年紀超過三十歲,想了解自己乳房的狀況,最好養成一年一次定期超音波檢查的習慣。萬一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異常的情形,醫師會建議加做乳房攝影或切片檢查,確定是否為乳癌。   
     

  夜間狂跑廁所、尿甩不乾淨...小心男性隱形殺手! 醫揭 「攝護腺異狀」:這些人都逃不掉

    
 
  夜間狂跑廁所、尿甩不乾淨...小心男性隱形殺手! 醫揭 「攝護腺異狀」:這些人都逃不掉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原載:長春
 
     
  「老了膀胱無力半夜一直起床上廁所,這不是很正常嗎?」58歲許先生近期因夜間頻尿,因尿意半夜驚醒已是常態,但他認為老了膀胱退化屬正常事。加上攝護腺的初步檢查大多為肛門指診,這也讓他排斥就醫檢查,但許太太一直耿耿於懷的是先生家中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拗不過太太的要求,許先生到醫院安排健康檢查,檢查結果確認罹患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 家族遺傳、基因罹患機率增2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身體器官因年齡增長雖自然會有退化現象,但若有癌症家族史就得提高警覺。根據108年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6名,攝護腺癌15%與家族遺傳以及基因有關連,若父親或兄弟罹患攝護腺癌,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若父親與兄弟都罹患攝護腺癌,則提高為4倍。   
     
  60歲以上男性易發生 初期無症狀   
     
  攝護腺癌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越高,初期大多沒症狀,若有症狀可能出現排尿不順、夜間頻尿、排尿不全或尿速減慢等,但這些現象往往難以區分是良性泌尿道相關疾病或惡性攝護腺的病灶,更是成為台灣男性容易忽略的健康殺手,也因男性病識感較低,部分患者可能等到出現血尿症狀時,才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此時可能已發展到晚期並且因癌症細胞侵犯或已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健康的危害。    
     
  危險因素莫輕忽 定期檢查防憾事   
     
  除了家族遺傳的危險因素外,還有可能因年齡、攝護腺相關病史、荷爾蒙、高脂飲食等增加罹癌風險。錢政平指出,攝護腺癌是生長很緩慢的癌症,且五年存活率達70%,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務必安排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攝護腺的異常。   
     
  常見針對攝護腺篩檢為抽血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及肛門指診,近年來隨著影像檢查技術進步,錢政平建議,可安排骨盆腔磁振造影(MRI),對於攝護腺癌的篩檢提供更舒適的檢查方式,MRI對攝護腺解剖結構有極高的空間分辨率,還可補足超音波掃描分界不清的缺陷。   
     
     
     

  治療後仍可能復發乳癌?研究:少做這件事讓復發風險高

    
 
  治療後仍可能復發乳癌?研究:少做這件事讓復發風險高  
  2021年7月8日·3 分鐘 (閱讀時間)新聞中心藍若水
原載:Yahoo新聞
 
     
  【藍若水報導】現代醫學進步,癌症已非不治之症,但對許多抗癌成功的病友來說,即使痊癒返家,復發或轉移如同夢魘壓在心頭。其中,女性發生率第一的乳癌,也是容易再次復發癌症類別之一;因此,定期追蹤是每個患者的必要功課之一。而有研究指出,夜間禁食可以幫助降低復發風險。   
     
  改掉晚上進食習慣 可降低36%乳癌復發風險   
     
  這項研究是引申過去的研究結果,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曾有實驗顯示,晚上沒有食用任何東西的老鼠,可以避免血糖、發炎、體重的增加,有助於降低癌症復發風險;根據這實驗成果,研究團隊再追查1995年到2007年間,患有乳癌、沒有糖尿病史且年齡介於27~70歲的婦女,計有2413筆女性資料,期間受測者若是再被診斷新腫瘤,則平均追蹤7年,如果因乳癌或其他因素死亡,資料追蹤則再往前11年   
     
  透過分析發現,每晚禁食不到13小時的人,對比每晚不吃東西超過13小時的人,復發機率上升36%,換句話說,夜間禁食可以防止癌症復發的風險。   
     
  為什麼癌症容易復發   
     
  台東馬偕醫院乳房專科醫師魏銓延曾指出,目前醫療技術發達,及早發現的話,乳癌患者存活率高達87%,不過要注意的是,每4個乳癌病患,會有1人在治療後5~10年復發或轉移的可能性。   
     
  根據魏銓延醫師的解釋,乳癌有易復發發、轉移的特性,可能跟乳癌細胞突變並在治療間產生抗藥性,且躲在體內待好幾年後再次行動,另也有可能跟醫療技術還未達到能對抗太精細的乳癌腫瘤,導致治療無法完全發揮。   
     
  預防復發哪些時期與生活重點?下一頁看看遠離乳癌的更多提醒   
     
  此外,有些民眾可能認為,只要摘除乳房就可以杜絕癌細胞,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哲斌醫師指出,單純進行切除手術,沒有化學治療的話,仍有高機率的復發風險,而高峰期則分別在術後2~3年,及7~9年間,建議聽從專業意見,討論、評估最適合的療程。   
     
  預防復發 重視好情緒、好營養的維持   
     
  抗癌是一條辛苦的路程,一旦痊癒後盡可能還是放寬情緒,降低細胞癌化的可能。根據《高醫醫訊》資料指出,避免腫瘤復發的方法,是維持均衡的營養和適度的運動,建議每天安排30分鐘以上的運動,保持良好免疫力。   
     
  另外有多項研究表示,高壓力、賀爾蒙失調會影響乳癌的預後狀況,因此時常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很重要,最後提醒患者要定期返院追蹤。   
     
  原文引自:癌症治好,癌細胞還是會復發!一個小動作降36%乳癌復發風險   
     
     

  魚油有望食療抗癌!研究證實:omega-3能讓癌細胞「自爆」

    
 
  魚油有望食療抗癌!研究證實:omega-3能讓癌細胞「自爆」  
  Cancer 作者:林以璿
原載:Cancer
 
     
  1955年,科學家們就發現,給惡性腫瘤小鼠體內注射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會減少癌細胞,但其原理尚不明確;2016年,有團隊發現,腫瘤的酸性微環境中的細胞,會使用脂質來替代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從而促進它們的增殖;2020年,更證明了這些細胞是最具侵略性的,並具有產生轉移瘤的能力。    
     
  Omega-3脂肪酸讓腫瘤細胞內爆後死亡   
     
  近日,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與降低癌症發病率有關,其中,DHA和相關脂肪酸會「毒殺」癌細胞,並導致癌細胞「內爆」。在老鼠實驗中,與常規飲食小鼠相比,DHA強化飲食的老鼠腫瘤的發育速度明顯減慢。   
     
  Omega-3脂肪酸,是一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是身體成長和各項功能所必需的,但人體本身不能生產它們。Omega-3通常取自魚類(如鮭魚和鱈魚的魚肝油),在增強大腦功能、視力和調節炎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球狀體的3D腫瘤細胞培養模型。他們發現,在DHA存在下,球體會產生內爆,也就證實了DHA確實會毒殺這些癌細胞。   
     
  研究小組的分析顯示,DHA透過過一種叫做鐵依賴性死亡(ferroptosis)的機製作用於癌細胞。鐵依賴性死亡是由於某些脂肪酸的過氧化導致的細胞死亡,正常情況下,在腫瘤的酸性微環境中,細胞會以脂滴(一種保護脂肪酸免遭氧化的束狀物質)的形式存儲脂肪,DHA和相關多不飽和脂肪酸會優先在脂滴中積累。但,當存在大量DHA時,超出腫瘤細胞脂滴存儲容量的DHA會出現過氧化,就導致細胞的鐵依賴性死亡。    
     
  補充Omega-3脂肪酸可作為抗癌輔助療法   
     
  此外,研究小組還對有腫瘤的老鼠進行了DHA強化飲食。結果發現,與常規飲食小鼠相比,DHA強化飲食的老鼠腫瘤的發育速度明顯減慢。   
     
  總之,研究結果可能為新的綜合治療打開大門。「腫瘤酸性微環境和疾病進展之間的明確聯繫,包括增加侵襲性、耐藥性和免疫逃脫,使得膳食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補充成為一個特別相關的需要實施的策略,」作者建議,飲食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抗癌療法。   
     
  參考資料:Peroxidation of n-3 and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acidic tumor environment leads to ferroptosis-mediated anticancer effects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