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吃得下去才叫營養!3點做到還癌友「吃」的權力

2019.11.16

癌症的存活期不斷延長,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成了令人關注的重點。過去認為癌症病人要吃得健康營養,就只能吃得單調,甚至可能要大量補充營養劑。但「快樂、尊嚴」是生活品質的一大重點,卻時常被人遺忘。

EGFR突變肺癌存活期15年來新突破 第一線治療新希望

2019.11.11

台灣肺腺癌患者中,約5成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可用標靶藥物治療。第一、二代肺腺癌EGFR標靶藥物治療約1年後,會逐漸出現抗藥性,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則為大約19個月會出現抗藥性。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指出,九月底歐洲腫瘤年會 (ESMO )最新發表研究,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可超過30個月,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

英研究:驗血能提早5年得知罹乳癌…成功率近80% 4年內可臨床應用

2019.11.04

英國最新研究證明,只要透過血液檢測,就有機會在未出現病徵前5年,得知是否罹患乳癌。研究人員透過血液檢測,能夠得知病患體內是否有癌細胞所誘發的「自體抗體」存在,在實驗中的成功辨識率近80%。儘管還需進一步驗證,但研究人員有信心可以在4至5年內投入臨床使用。

健保免疫治療藥物初步追蹤報告 3成病患病情穩定有好轉

2019.11.01

健保署今年4月將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截至8月1日止,共有804位癌症病患審核通過並開始用藥,經初步分析其中268位,有33%的癌症病患用藥後病情穩定或好轉,其中又以泌尿道上皮癌56.5%有效最高,年底健保署將有更進一步的用藥成果分析,並與專家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條件,明年總額仍編8億用於免疫療法,預計有千名癌症病患受惠。

3歲女孩被診斷便秘 5 天後竟死於這個癌症

2019.10.31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一位英國媽媽聲稱醫生多次把她3歲女兒Aoife Flanagan-Gibbs的「肚子痛」當成「便秘」診治,然而,就在確診患罕見癌症幾天後,Aoife不幸去世了。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吃得下去才叫營養!3點做到還癌友「吃」的權力

 
 
  吃得下去才叫營養!3點做到還癌友「吃」的權力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癌症的存活期不斷延長,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成了令人關注的重點。過去認為癌症病人要吃得健康營養,就只能吃得單調,甚至可能要大量補充營養劑。但「快樂、尊嚴」是生活品質的一大重點,卻時常被人遺忘。

癌症治療方式、效果不斷進步,曾經令人聞之喪膽的癌症,在現代醫療下,也成了一種「慢性病」,只要病人能夠充分與醫護配合,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幾乎都能夠有顯著的疾病改善。

但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表示,大眾常忽略,癌症病人普遍被剝奪了「吃」的權力。一般人品嚐美食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但癌友們因為重重的飲食限制,「吃飯」不僅毫無樂趣可言,甚至成了負擔。

「對於住院的病人來說,醫院提供的飲食只在乎是否合乎營養標準,對於好不好吃就不太重視,不好吃的餐點讓台灣的住院病人訂餐率不到20%。另一方面,在家休養的病人,也常遇到『家人不知道如何照護』的問題,所以病人常在回家後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李松欽分析道。
 

 
  吃得下去才叫營養!營養干預減少30%醫療花費     
  另外,許多病人會補充各種不好吃的高劑量保健營養品,都是為了營養而吃,幾乎照顧不到病人的味蕾,讓人想帶要進食就鬱悶。

「吃得下去才叫營養啊!」李松欽表示,營養干預是重要的治療環節,據統計,平均可以減少30%的醫療花費。想提升病人們「吃的權力」,要從 3 個方向思考。

1.營養師諮詢費用納入健保——目前200元的營養師諮詢費用屬於自費環節,但大家容易小看了營養干預的學問,盲從一些營養偏方,反而加劇自己的病情。

「像是餓死癌細胞、癌症要吃素都是常看到的飲食迷思。」李松欽舉例。將營養師諮詢費用納入健保後,病人遵循營養師的建議,才能夠大幅降少疾病惡化後不必要的支出。

2.國家力量強化國民健康意識——李松欽指出,大家普遍都覺得自己會「吃」,但其實對於營養的錯誤認知很嚴重。若能夠以國家力量強化國民健康意識,勢必事半功倍。

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楊素卿也補充表示,其實現在也有機構在嘗試用特訓班的方式,教導癌友以及家屬正確的健康意識。平均28小時的特訓,就足以讓家屬應對居家的各種營養難題,想要推廣意識,其實並不困難。

3.取消營養師不得遠距諮詢的限制——李松欽指出,目前的法律規定營養師不得遠距為病人看診諮詢,但這項法規訂定於30年前,現在已經不適用。擅用當前的通訊設備,才能夠保障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者的健康權力。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EGFR突變肺癌存活期15年來新突破 第一線治療新希望

 
 
  EGFR突變肺癌存活期15年來新突破 第一線治療新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原載:健康醫療網
 
     
  台灣肺腺癌患者中,約5成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可用標靶藥物治療。第一、二代肺腺癌EGFR標靶藥物治療約1年後,會逐漸出現抗藥性,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則為大約19個月會出現抗藥性。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指出,九月底歐洲腫瘤年會 (ESMO )最新發表研究,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可超過30個月,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
 
 
  EGFR突變成腫瘤 如大樓亂蓋成廢墟     
  何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王誠一主任解釋,EGFR是一種訊號接受器,當其接收到生長因子,會促使表皮細胞生長、複製。人體成長過程中,若生長訊號調控得宜,就能順利生長成人。「就像蓋摩天大樓,完工後,就不需要再吊鋼筋水泥。」

但是,EGFR突變後,接受器損壞,就算沒有接受到生長因子,細胞仍一直成長。「好像大樓蓋好後,工人還一直吊鋼筋水泥上來繼續蓋,最後就蓋成一棟廢墟。」王誠一主任如此比喻,因此EGFR突變的細胞會一直生長,最後長成腫瘤。
 
 
  EGFR突變肺腺癌 EGFR標靶藥物成效佳  
  針對EGFR突變的癌細胞,早已開發出EGFR-TKI(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藥物,可抑制EGFR的酵素。王誠一主任解釋,「因為EGFR這開關壞了,造成生長訊號不斷傳遞,因此透過藥物,像鎖一樣把開關卡住,不要讓生長訊號開啟。」目前肺癌患者做病理切片時,都會進行基因檢測查看特定基因突變,其中約5成肺腺癌患者屬於EGFR突變,適用第一二三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

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良好,但大約一年後,腫瘤可能出現抗藥性,必須更換治療方式。但醫師強調,p53、Rb等其他癌症基因,都和腫瘤出現抗藥性的時間有關,抗藥性時機因人而異,也有患者治療8-10年都沒有抗藥性。

 
  EGFR標靶藥物 一線治療新生機  
  「當肺腺癌患者出現抗藥性,原標靶藥物失效,腫瘤特性可能改變,出現新突變,建議再做一次切片。」王誠一主任提到,最常見的抗藥性突變是T790M,適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

王誠一主任分享,有些患者使用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很成功,但1年後出現抗藥性,腫瘤開始變大,切片後發現屬於T790M突變。患者起初先接受化療,但因腫瘤仍惡化、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轉而選擇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改善治療成效和生活品質。

更有一名肺腺癌復發的患者,CEA癌症指數飆到2萬多(正常人不抽菸<3,抽菸<5),化療也降不下來。後來改用標靶藥物,癌症指數大幅下降快一半,肺部腫瘤幾乎消失,骨頭、肝臟的轉移腫瘤也相對變小,令王誠一主任印象很深刻。

不過,並不是每位病人都能檢測出T790M突變,順利接上第三代標靶藥物。目前國際最新治療指引除了第一二代標靶藥物,也納入第三代標靶藥物,可延長抗藥性出現的時間近19個月,根據九月底歐洲腫瘤醫學會年會(ESMO)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可超過30個月,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為肺腺癌治療帶來一線生機,是EGFR標靶治療發明15年來首度證實整體存活期突破三年以上。
 

 
  EGFR標靶藥物怎選? 健康、生活、經濟要考量
  至於肺腺癌標靶藥物要怎麼選?王誠一主任強調,醫師會盡可能將所有治療藥物給患者選擇,應多方考量健康、生活品質、經濟等因素後,再讓患者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英研究:驗血能提早5年得知罹乳癌…成功率近80% 4年內可臨床應用


 
  英研究:驗血能提早5年得知罹乳癌…成功率近80% 4年內可臨床應用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原載:ETtoday新聞雲
 
     
  英國最新研究證明,只要透過血液檢測,就有機會在未出現病徵前5年,得知是否罹患乳癌。研究人員透過血液檢測,能夠得知病患體內是否有癌細胞所誘發的「自體抗體」存在,在實驗中的成功辨識率近80%。儘管還需進一步驗證,但研究人員有信心可以在4至5年內投入臨床使用。

這項由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醫學院執行的研究,3日在「國家癌症研究大會」(NCRI)上發表。研究中指出,當癌細胞出現時會產生「抗原」(antigen),該化學物質會誘發「自體抗體」(auto-antibodies)出現,他們則試圖透過檢測人體中的自體抗體,推測他們是否由腫瘤細胞的抗原(TAAs)所誘發。

研究小組採集了90名乳癌患者與90名非乳癌患者的血液進行比較,檢測他們的血液中是否含有「自體抗體」。結果顯示,透過抗體的存在與否,成功識別出79%的非乳癌患者,研究成員丹妮雅(Daniyah Alfattani)表示,「實驗證明乳癌確實會誘發對抗特定腫瘤抗原的自體抗體,我們也成功從血液中識別出這些抗體,若是未來能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就能透過驗血來提早得知是否罹癌。
 
 

  健保免疫治療藥物初步追蹤報告 3成病患病情穩定有好轉


 
  健保免疫治療藥物初步追蹤報告 3成病患病情穩定有好轉             
 
原載:
 

 

18:53 2019/11/01 中時 魏怡嘉

健保給付免疫治療藥物,初步分析結果,3成多穩定及有效。

健保署今年4月將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截至8月1日止,共有804位癌症病患審核通過並開始用藥,經初步分析其中268位,有33%的癌症病患用藥後病情穩定或好轉,其中又以泌尿道上皮癌56.5%有效最高,年底健保署將有更進一步的用藥成果分析,並與專家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條件,明年總額仍編8億用於免疫療法,預計有千名癌症病患受惠。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健保將3款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共可治療8種癌症。經審核通過的病患當中,有268人用藥超過3個月或已結案可供分析,其中61人、占23%病情有所好轉,27人、占10%病情穩定,經評估可繼續用藥;另有65人、占24%死亡,53人、占20%惡化,33人、占12%為加速惡化,29人、占11%未繼續用藥或無法耐受毒性而結案。

 

另在癌別用藥患者人數及效果部分,以泌尿道上皮癌23人、56.5%有效最高,其次依序為泌尿道上皮癌6人、50%有效,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第二線)26人、38.5%有效,非小細胞肺癌(腺癌第三線)29人、34.5%有效,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34人、32.4%有效,黑色素瘤25人、32%有效,晚期肝細胞癌55人、30.9%有效,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16人、12.5%有效及肺腺癌34人、8.8%有效。

 

黃兆杰表示,初步分析有33%癌症病患對健保給付的免疫療法藥物有效,與免疫療法藥物藥廠臨床試驗結果差不多,年底將會有更進一步的分析結果,屆時將會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健保給付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否具有治療效果,用藥條件是否需要調整。今年的8億元預算原本預估可提供800名患者連續用藥8個月,但因惡化、死亡患者數相當多,一旦結案就會釋出名額,截至10月31日止仍有59個名額,平均每月每位患者平均花費約17.66萬元。

(中時 )

  3歲女孩被診斷便秘 5 天後竟死於這個癌症


 
  3歲女孩被診斷便秘 5 天後竟死於這個癌症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一位英國媽媽聲稱醫生多次把她3歲女兒Aoife Flanagan-Gibbs的「肚子痛」當成「便秘」診治,然而,就在確診患罕見癌症幾天後,Aoife不幸去世了。

 

 

外媒稱,今年6月初開始,Aoife開始抱怨肚子痛和身體其他部位疼痛,媽媽多次帶女兒去看醫生,每次都被告知Aoife的疼痛是便秘所致。

Aoife的媽媽表示:「在3週內,我帶Aoife去看了11次全科醫生或顧問醫生(consultant doctor)。儘管她曾因各種感染和問題而不斷進出醫院,但醫生一直告訴我們,她患的是普通兒童便秘。」媽媽認為,Aoife應該是還有其他沒被檢查出來的疾病。

正如媽媽擔憂的一樣,Aoife的身體確實還存在其他問題。在換了多家醫院、進行各種檢查後,醫生終於發現Aoife的肝臟上有一個大腫瘤,使腸子發生了阻塞。進一步檢查後,醫生告訴Aoife的父母,Aoife得了惡性的生殖細胞瘤。

一般情況下,生殖細胞瘤的治癒率很高。然而,對於Aoife來說,治療為時已晚。確診 5 天後, Aoife就在媽媽的懷裡離開了人間。

 

生殖細胞瘤是胚胎時期的細胞異常

 
 
 

生殖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通常生長在生殖器官內,但偶爾也會發生在腹部、大腦和胸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燿羽稱,這些不長在性腺體中的生殖細胞瘤被稱為「性腺外」生殖細胞瘤。

「胚胎發育過程中,大部分人的生殖細胞,會隨著胚胎成長慢慢匯集到正確的地方,但是少部分生殖細胞留在了胸腔,這些細胞很容易產生癌變,」雙和醫院外傷科主任張統優表示。

這種腫瘤大約佔兒童腫瘤的2-3%,發生率為百萬分之 3 。常見的種類包括了畸胎瘤、卵黃囊瘤、胚細胞瘤,其他較少見的包括了其餘較少見的包括惡性胚胎癌、絨毛膜癌、胚組織瘤、性腺母細胞瘤等,這些少見的瘤,惡性度通常較高。

 

生殖細胞瘤可能出現這些症狀

 
  1. 腹部疼痛和腫脹(由腫瘤引起)
  2. 如廁困難(當腫瘤靠近骨盆時,則可能難於控制大小便)
  3. 乳房發育、陰毛生長或月經早於正常年齡
  4. 卵巢或睾丸、腹部、背部有腫物或腫塊
  5. 睾丸的形狀或大小異常
  6. 腿部無力(當腫瘤位於背部下方時)
  7. 喘息或呼吸急促(當腫瘤位於肺附近時)等

生殖細胞瘤治療效果好 重點是及早發現

對於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手術、化療、放療均是重要治療手段。良性瘤一般以手術切除即可,惡性生殖細胞腫瘤還要加上化學治療。

不過,因為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需根據腫瘤部位、類型和擴散與否等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方案。但好消息是,生殖細胞瘤對治療敏感,只要及早發現,多數患者都可治癒。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