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空汙不只傷肺還傷腦!研究:增加2倍腦癌風險

2019.12.31

空汙會造成肺癌已經不稀奇,但現在研究還發現空汙會造成腦癌的風險增加,因為污染裡面的超細顆粒會隨著皮膚或是呼吸跑到腦部,造成腦部病變。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則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汽機車的廢氣,最好可以搭乘交通工具來避免。」

半數50歲女有甲狀腺腫瘤!把握3個「5」遠離甲狀腺癌

2019.12.27

國人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高,數字來到驚人的45%,其中以女性為好發族群,且多數患者是透過健檢時發現,研究指出,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逾「5成」有甲狀腺結節,雖僅「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仍不得輕忽;醫師建議,40歲以上女性,可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者,也應及早就醫檢查。

氣炸鍋用錯方法變胖還致癌!3個原則讓你美味顧健康

2019.12.26

喜歡自己做料理的人,這幾個月一定有被「氣炸鍋」洗版,各種食譜論壇鋪天蓋地都是氣炸鍋美食,讓人看了不心動都很難。

最愛「香檳酒」他口腔癌舌頭潰爛難張口

2019.12.26

台中60歲李先生因長期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兩年前口腔內發現3公分腫塊,但他置之不理,導致日前就醫時口腔、舌頭都已潰爛,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目前透過手術取出全部舌頭及部分下頷骨,並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雖然吞嚥及說話功能仍需長期復健,但李先生仍堅強面對,不放棄任何治癒的希望。

藝人林予晞國一堂弟罹血癌 「太乾淨」可能是兒童發病誘因?

2019.12.25

藝人林予晞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社工的角色,溫暖的形象深植心,隨著戲劇跟著一砲而紅。而林予晞在最新的戲劇「天堂的微笑」飾演腦癌第四期的女主角,開播前就引發話題,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林予晞在自已臉書PO出,「自己國一的堂弟診斷出血癌,看的很心疼」,血癌一直都是兒童第二大死因,如今根據和信醫院雙週刊內容顯示,「太乾淨」可能是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誘因。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空汙不只傷肺還傷腦!研究:增加2倍腦癌風險

  
 
  空汙不只傷肺還傷腦!研究:增加2倍腦癌風險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空汙會造成肺癌已經不稀奇,但現在研究還發現空汙會造成腦癌的風險增加,因為污染裡面的超細顆粒會隨著皮膚或是呼吸跑到腦部,造成腦部病變。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則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汽機車的廢氣,最好可以搭乘交通工具來避免。」  
     
  空汙也會造成腦癌     
  空汙已經是全世界的嚴重議題,世界衛生組織也將「PM2.5」列入確定的肺癌因子中。但這些超細的微粒並不只是造成肺癌而已,2019年,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空汙還會造成腦癌,研究刊登在《流行病學》(Epidemiology)期刊上。  
  研究分析了1991~2016年間,190萬加拿大成年人的醫療記錄和污染暴露量,結果發現「腦癌和空汙中超細顆粒之間的相關性,出乎意料地一致」,空汙越嚴重的地方,腦癌的機率就越高。  
  超細顆粒(UFP)是燃料燃燒產生的,特別是柴油車輛排放的濃度更高,這些顆粒比PM2.5還小,可以稱為PM0.1,而因為夠小,可以進入大腦,同時還可以攜帶致癌化學物質,在身體各處都有可能造成癌症。  
  一般狀況下,超細顆粒的濃度是1.5萬/cm3,而濃度只要上升到5/cm3,罹患腦癌的機率就會變成1.5倍。5萬聽起來很多,但其實在多倫多、蒙特婁地區,空汙濃度最高的情況下可以達到9萬7千/cm3;也代表罹患腦癌的機率變成2倍。  
  「空氣污染可能正在損害人體的每個器官和幾乎每個細胞。」研究團隊說。  
     
  怎麼防止這樣的空汙?  
  不過空汙的危害雖然人人都知道,目前卻很難去預防,研究團隊也說,「每個人都暴露在空氣中,這些疾病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是小風險,但長期來看卻是大危險。
  而因為這些有毒的超細顆粒是由燃油的汽車直接排放的,研究團隊認為,第一步是要控管這些超細顆粒,現在在監測的空污多半是PM2.5或是臭氧、二氧化氮等,但這些對於腦瘤的影響不大;第二步就是要減少在日常生活遇到這些燃油車的機會,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且出門儘量戴上口罩。  
  另外,居住的生活環境,應該還是要以空氣品質良好的地區,遠離馬路、工廠、火力發電廠等設施的地方作為第一選擇,會比較能保持身體的健康。  
   
  期刊小檔案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出版從流行病學的所有領域的原創性研究,歡迎評論文章和薈萃分析,新穎的假設,新方法的描述和應用以及研究理論或公共衛生政策的討論,特別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論文。
   
  參考資料
  doi: 10.1097/EDE.0000000000001137(Within-City Spatial Variations in Ambient Ultrafin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nd Incident Brain Tumors in Adults)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半數50歲女有甲狀腺腫瘤!把握3個「5」遠離甲狀腺癌

 
 
  半數50歲女有甲狀腺腫瘤!把握3個「5」遠離甲狀腺癌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國人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高,數字來到驚人的45%,其中以女性為好發族群,且多數患者是透過健檢時發現,研究指出,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逾「5成」有甲狀腺結節,雖僅「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仍不得輕忽;醫師建議,40歲以上女性,可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者,也應及早就醫檢查。

基隆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育賢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年紀愈大愈常見,50歲以上女性,平均50%患有甲狀腺結節,雖僅約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但仍建議定期追蹤;陳育賢提醒,男性雖然甲狀腺結節盛行率較低,但惡化成癌症的比率卻較高,不得輕忽。

 
    非侵入式醫材可以準確找出節結  
  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雖高,多數人卻是透過健檢時才發現,結節屬於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須靠醫師觀察超音波影像判斷,相當仰賴「醫師經驗」;然而,結節若有惡性疑慮,需進一步用細針穿刺化驗,決定是否手術切除,但針長、扎脖子、檢查完易出血疼痛等缺點,讓不少民眾卻步,導致診斷、治療受到拖延。

陳育賢表示,由國內自行研發的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能協助醫師在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判斷上更為準確,有助減少一定比例的侵入性檢查,也可讓部分的良性結節患者,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切除與終身服藥,面對惡性結節,也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他進一步提醒,若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也建議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氣炸鍋用錯方法變胖還致癌!3個原則讓你美味顧健康

   
 
  氣炸鍋用錯方法變胖還致癌!3個原則讓你美味顧健康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喜歡自己做料理的人,這幾個月一定有被「氣炸鍋」洗版,各種食譜論壇鋪天蓋地都是氣炸鍋美食,讓人看了不心動都很難。  
     
  號稱「不用油」的氣炸鍋,真的會比較健康嗎?其實,這背後的問題也不小。因為氣炸鍋的烹飪方式仍然是「炸」,而炸食物本來就不是一個健康的料理方式。    
  不過,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氣炸鍋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危害,有應該如何避免呢?以下就列出 3 點氣炸鍋的使用原則,讓熱愛烹調的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不會漏了健康。    
     
  原則 1 :避免致癌物 不要炸蛋白質、肉類、青菜     
  高溫會導致本來好的食材,產生致癌物質。而且高溫烹調的時間愈久,就愈容易產生這些化合物,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這些炸物不是不能吃,偶爾吃沒關係。  
  但是,有 2 類食物,最好不要放到氣炸鍋裡烹飪,包括了加工食品以及蔬菜。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葉酸、維生素B、C怕遇熱,都會被破壞」  
  另外,還要避免放入加工的食品,因為二度「炸」出來而釋出的油並不健康。像是許多人會放進薯條、雞塊等加工食品,事實上就是在讓這些食品回鍋再炸一次,雖然油量少了,但油變得更加不健康。  
     
  原則 2 :料理溫度不超過 180 度  
  炸物的溫度較高,而高溫就是一個致癌的關鍵。舉例來說,蛋白質遇到高溫會產生異環胺類,含澱粉食物經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而肉類高溫會產生異環胺,油脂類則是會有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都是致癌物質。  
  所以說,即使氣炸鍋方便,但在溫度控制上,也不能為了求炸得快而調高溫度,建議氣炸鍋的溫度不要超過 180 度,可以減少對於身體的危害。  
     
  原則 3 :氣炸鍋雖好用 一個月別用超過 2 次  
  氣炸料理雖說很方便,可以取代傳統的油炸,但並不是每種都合適,像花椰菜可能就比較適合水煮,就怕有家庭主婦買了氣炸鍋天天用,取代所有的烹調方式,甚至認為氣炸的薯條、雞塊很健康,罪惡感減低就可多吃一點。許惠玉表示,其實我們還是要回到食材原來的烹調方式,要多元化,而不要依賴高溫烹調。
  雖然少油是健康,但還是高溫的烹調方式,許惠玉建議,使用時要注意控制溫度,以免食物焦化致癌,高溫烹調的食物不是不能吃,但ㄧ個月不要超過 2 次,提醒大家,還是可以用水煮、燉煮、清炒等料理上菜,多吃新鮮蔬果,用氣炸鍋天天料理,是沒辦法越吃越健康。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最愛「香檳酒」他口腔癌舌頭潰爛難張口

 
 
  最愛「香檳酒」他口腔癌舌頭潰爛難張口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台中60歲李先生因長期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兩年前口腔內發現3公分腫塊,但他置之不理,導致日前就醫時口腔、舌頭都已潰爛,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目前透過手術取出全部舌頭及部分下頷骨,並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雖然吞嚥及說話功能仍需長期復健,但李先生仍堅強面對,不放棄任何治癒的希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表示,患者到診時嘴巴痛到張不開、整根舌頭腫大潰爛,且因脖子的淋巴結多處轉移,平時根本難以開口說話,最後也只能足不出戶,尤其疼痛越來越劇烈,靠著每天吃止痛藥過日,最後連吃藥都還是痛到睡不著。

但多數類似症狀的患者,一聽到需手術需切除整根舌頭與下頷骨,日後還需接受口腔重建和語言治療時,多半都會逃避,甚至選擇民俗療法,往往使得情況更加惡化,但李先生仍勇敢面對,堅強求生意志令醫療團隊為之動容。

 
 

吸菸、喝酒、嚼檳榔 口腔癌機率增123倍

 
  黃純惟指出,口腔癌佔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其中有吸菸、喝酒、嚼檳榔的民眾風險最高,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且口腔癌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僅約20%至30%,因此若發現口腔內有潰瘍,超過兩周無法癒合,或是口內或頸部出現不明腫塊,恐怕是口腔癌的早期徵兆,此時應即早就醫,才不會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黃純惟介紹,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如李先生已確診為第四期,必須大範圍切除病灶,包括舌頭、部份下頷骨以及頸部淋巴結廓清等,再搭配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才有機會提升存活率,另外因舌頭完整切除,後續也需接受語言及吞嚥治療,恢復說話和進食功能,至於患者術後顏面缺損,可藉由顏面重建手術提升自信。

 
 

有吃檳榔者 每 2 年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黃純惟提醒,因晚期口腔癌復發率高,治療後仍須配合醫師定期追蹤檢查,並戒除檳榔、抽菸及酒精,避免太熱或太辣的食物。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兩年應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口腔癌病灶,並接受治療,以提高口腔癌的預後。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藝人林予晞國一堂弟罹血癌 「太乾淨」可能是兒童發病誘因?

 
 
  藝人林予晞國一堂弟罹血癌 「太乾淨」可能是兒童發病誘因?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藝人林予晞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社工的角色,溫暖的形象深植心,隨著戲劇跟著一砲而紅。而林予晞在最新的戲劇「天堂的微笑」飾演腦癌第四期的女主角,開播前就引發話題,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林予晞在自已臉書PO出,「自己國一的堂弟診斷出血癌,看的很心疼」,血癌一直都是兒童第二大死因,如今根據和信醫院雙週刊內容顯示,「太乾淨」可能是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誘因。

林予晞在臉書寫下:「堂弟剛診斷出血癌,未來要住院十個月接受化療,跟他聊天精神不錯,還寫段考考卷」,字句間透露出對堂弟的不捨,因此血癌的議題再度引發討論,但為什麼血癌這麼愛找上兒童?和信醫院小兒腫瘤科陳榮隆醫師表示,經常家屬會問到,「為什麼我小孩會得到這血癌?」但面對這問題,只知道血癌跟環境及有相關,包含免疫系統、空氣污染、還有二手菸。

雖然目前血癌治癒率已大幅提高至約九成,每年台灣約五百多位新發病兒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多見的兒童癌症,一個小孩得到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他兄弟姐妹也得到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三倍!又以所謂先驅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極大多數。

 
 

環境太乾淨反而容易生病?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發生原因,除了感染性暴露影響的風險外,與其他癌症一樣,還有其他多重影響因子,如遺傳和飲食等。近年來微生物體的研究顯示,人體免疫系統的發展,和嬰兒早期菌落的形成息息相關,似乎也隱含著「太乾淨」可能是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誘因。

這樣的論點在過去倫敦癌症研究所和癌症中心主任Mel Greaves博士發表的《Nature Reviews Cancer》的論點,認為大多數兒童急性白血病是透過「基因突變」、「接觸感染」若是兒童平時缺乏與微生物的接觸,在「接觸感染」方面,會增加罹患白血病的風險。

 
     
 

期刊小檔案:

 
《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Nature》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