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這項食材抗發炎也抗癌!《分子與細胞腫瘤學》:一小時內讓癌細胞凋亡

2021.01.18

現代人的疾病多與飲食息息相關,怎麼吃得健康、營養,是每個必學的課題。從生活中選擇好的食材,其中過去「橄欖油」已被證實能幫助抗氧化、降低血膽固醇,如今國際研究指出對癌症患者有所幫助,因為橄欖油內含的特殊成分,能夠在一小時內就使癌細胞凋亡!被視為抗癌的新利器。

天冷吃辣喝酒喝熱湯「食道癌」風險飆升!WHO:超過65度就有致癌因子

2021.01.10

喉嚨覺得卡卡、吞嚥困難嗎?小心是食道癌的症狀!「電音女王」謝金燕日前驚爆因吞嚥時有異物感擔心是癌症,慶幸經檢查後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不適感。綜藝主持天王胡瓜日前也在節目中自爆,前一陣子他懷疑自己得了食道癌,並自揭有吃宵夜的壞習慣,所幸醫生檢查過後,診斷為喉嚨發炎。

市議員鍾沛君確診肺腺癌!醫呼籲:有家族史者40歲就該做LDCT

2021.01.08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近日在例行年度健檢發現右肺異常增生變化,因為她的的母親、阿姨都因肺腺癌過世,因此決定立刻動刀,手術一切順利,今(8)日順利出院。

郭富城《麥路人》道盡肺癌患者辛酸…醫慶幸:ALK突變患者有藥可醫

2021.01.05

香港天王郭富城在近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再飆演技高峰,他飾演的角色阿博曾是金融才俊,因虧空公款而入獄,出獄還不幸罹患ALK基因突變的肺腺癌,雖然已經有特效藥物問世,卻因為藥價過高無法負擔,最後撒手人寰。一部電影除了讓人看盡小人物辛酸,更讓癌友慶幸,還好這款藥物在台灣並非遙不可及。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2021.01.04

台灣每年將近有九千人死於肺癌,在癌症死亡當中肺癌始終居高不下,雖然只知環境污染、廚房油煙、抽煙可能是造成高風險的因子,到底該怎麼預防?如今《美國醫學學會腫瘤期刊》發現,其實採取高纖維的飲食模式再搭配多攝取優酪乳,在肺癌風險上可以下降33%。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這項食材抗發炎也抗癌!《分子與細胞腫瘤學》:一小時內讓癌細胞凋亡

    
 
  這項食材抗發炎也抗癌!《分子與細胞腫瘤學》:一小時內讓癌細胞凋亡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現代人的疾病多與飲食息息相關,怎麼吃得健康、營養,是每個必學的課題。從生活中選擇好的食材,其中過去「橄欖油」已被證實能幫助抗氧化、降低血膽固醇,如今國際研究指出對癌症患者有所幫助,因為橄欖油內含的特殊成分,能夠在一小時內就使癌細胞凋亡!被視為抗癌的新利器。    
     
  「橄欖油刺激醛」釋放溶解酶!導致癌細胞加速凋亡    
     
  長期以來,已知橄欖油對心臟、心血管疾病有許多益處,但橄欖油不只如此,根據《分子與細胞腫瘤學》研究中發現,橄欖油中的化合物「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會讓癌細胞在一個小時內凋亡。一般而言,正常細胞凋亡的過程約需16~24小時。    
     
  研究員同時也是營養科學家保羅·布雷斯林發現,「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會讓癌細胞斷裂外,同時釋放溶解酶,當溶酶體中的酵素釋放到細胞中,就會分解生命所需的有機物質,導致細胞自殺。    
     
  研究組從1976年開始,經歷了36年調查和隨訪,共招募了 117200 名女護士。這些參與者需報告個人從1976年開始,使用永久性染髮劑的情況,包括當前或過去的使用情況以及首次使用時的持續時間、頻率和年齡,數據每兩年更新一次。    
     
  健康細胞不受影響!研究人員:未來治療癌症新選擇    
     
  但並非所有細胞都會死亡,「橄欖油刺激醛」不會損害健康細胞,健康細胞反而會進入休眠狀態,並在約24小時之後重啟,但對細胞凋亡的情況並不限於單一種類的癌細胞,而是所有觀察種類的癌細胞都發生。    
     
  其實早在這項研究發表前,美國羅格斯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院當時已經初步了解,橄欖油中物質具有殺死癌細胞的作用,只是沒料到癌細胞會以如此快的速度凋亡。在更進一步的研究中,研究者更發現癌細胞被自己的酵素殺死。    
     
  研究員之一的保羅·布雷斯林博士說:「它可能被證明是未來治療癌症治療的新選擇,有效殺死癌細胞和又能保護身體健康組織,但目前治療從此方向著手,此論文對癌症治療具有特殊的意義。」    
     
  想改吃橄欖油專家教你這樣挑    
     
  橄欖油刺激醛這同時也有抗發炎的效果,研究人員甚至直言:「對於生病的人不妨開始改吃橄欖油。」過往在飲食中最常食用橄欖油的非地中海美食莫屬,因為飽和脂肪含量極低,omega3 脂肪酸則含量較高,可大為降低心臟病風險,但怎麼挑適合的橄欖油也很重要。    
     
  根據《超級大腦飲食計畫》(大雁出版)書中指出,尼可拉斯.柯曼(Nicholas Coleman)是舉世少有的「橄欖油專家」之一,他指出幾個找到好橄欖油的祕訣。首先,油的顏色與品質無關。要判斷一種油的好壞,最佳方法就是品嚐它。好的冷壓初榨橄欖油,嚐起來應該有青草味,絕不能有油膩的感覺。    
     
  初榨橄欖油的辛辣味來自橄欖油刺激醛,因此油裡面是否富含橄欖油刺激醛,可以從辛辣程度判斷。比較辛辣的油,甚至會辣到讓你咳嗽——但這其實是橄欖油品質的一種分級方式!下次你喝到「咳三下」等級的油,就知道找到守護者了,你的大腦會感謝你的。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參考文獻Oleocanthal rapidly and selectively induces cancer cell death via lysosomal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天冷吃辣喝酒喝熱湯「食道癌」風險飆升!WHO:超過65度就有致癌因子

    
 
  天冷吃辣喝酒喝熱湯「食道癌」風險飆升!WHO:超過65度就有致癌因子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喉嚨覺得卡卡、吞嚥困難嗎?小心是食道癌的症狀!「電音女王」謝金燕日前驚爆因吞嚥時有異物感擔心是癌症,慶幸經檢查後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不適感。綜藝主持天王胡瓜日前也在節目中自爆,前一陣子他懷疑自己得了食道癌,並自揭有吃宵夜的壞習慣,所幸醫生檢查過後,診斷為喉嚨發炎。    
     
  食道癌可以說是一種吃出來的癌症,若有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食道常有異物感、胸骨悶痛、不明原因長期咳嗽及體重下降,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安排檢查。    
     
  每年近3000台灣人罹患食道癌,關鍵原因:菸酒檳榔!    
     
  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有2,700人、死亡人數約1,800名,其中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108年癌症死因排名為第9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提醒,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雖主要以男性居多,但國人罹患食道癌有高達9成是鱗狀細胞癌,其誘發的主要原因與抽菸、喝酒、含亞硝胺的食物(香腸、臘肉等)、溫度過熱的飲食有關。    
     
  衛福部曾公布,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發現,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與無上述三項不良習慣者的機率分別為的3.80、2.29、2.62倍。    
     
  美國史丹佛醫學院也曾發表研究,臺灣是全世界ALDH2缺乏比率最高的地方,有將近一半人口缺乏一種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會導致代謝乙醛速度緩慢,造成血液中乙醛濃度升高。而乙醛已經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倘若喝酒會臉紅的人每天喝兩杯紅酒,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高比不喝酒的人高達50倍!    
     
  熱飲也會提高致癌風險!WHO:超過65度C就有風險   
     
  梁程超副院長表示食道癌可以說是一種吃出來的癌症,若愛喝熱湯也要當心溫度過高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C的熱飲界定為可能的致癌因子。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致癌物清單中,超過65度C的熱飲被放在2A致癌物,依據2A致癌物的定義是指有明確動物實驗證據,也有致癌機制佐證,但對人類致癌性的證據仍然不足。    
     
  喝了溫度超過65度C的飲料時,飲料在通過食道的時候,有可能因為溫度過高,對食道的粘膜細胞造成灼傷、紅腫等發炎症狀。    
     
  雖然人體食道的粘膜有自然復原的能力,但對於經常在喝熱飲的民眾來說,食道粘膜復原的速度,可能已經趕不上因熱飲刺激而發炎的速度,長久下來受傷的食道反覆受到刺激,就有突變、致癌的疑慮。    
     
  除此之外,在食道粘膜受傷的情況下,吃了其他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火鍋等,同樣會讓發炎的狀況更嚴重,至於抽菸、喝酒這類本身就是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更是要注意食道粘膜的發炎狀況。    
     
  胸悶、異物感增加,用內視鏡檢查罹癌病灶    
     
  最後梁程超也提醒民眾若有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食道常有異物感、胸骨悶痛、不明原因長期咳嗽及體重下降,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安排檢查。    
     
  梁程超建議可安排無痛舒眠腸胃內視鏡檢查,利用窄頻內視鏡的特性,可清楚觀察食道黏膜組織型態,快速、準確判斷是否為早期癌症病變,麻醉舒眠過程放鬆、安全且完全不會有不適感,是篩檢食道癌的最佳工具。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市議員鍾沛君確診肺腺癌!醫呼籲:有家族史者40歲就該做LDCT

    
 
  市議員鍾沛君確診肺腺癌!醫呼籲:有家族史者40歲就該做LDCT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近日在例行年度健檢發現右肺異常增生變化,因為她的的母親、阿姨都因肺腺癌過世,因此決定立刻動刀,手術一切順利,今(8)日順利出院。    
     
  鍾沛君的主治醫師北榮胸腔外科醫師許文虎表示,去年鍾議員健檢發現肺部有結節,而且還有實體性變化,研判是惡性機會比較高。「再加上她家族又有病史,因此建議快點切除。」    
     
  這次是採用微創手術方式,把腫瘤很快切掉。許文虎表示,好在得的是肺腺癌零期,切掉就沒有問題,存活率達100%。    
     
  許文虎解釋,肺癌主要分兩大類: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小細胞癌腫瘤小但擴散惡性度很高,多半透過化療、電療處置,手術少;非小細胞癌有四、五種,肺腺癌最常見,抽菸也常見鱗狀上細胞癌。「非小細胞的肺腺癌,尤其女性若有直系家族必史更要小心。」臨床上他只要遇到病人有肺腺癌史,一定建議家人都要來做檢查。    
     
  國健署針對45-75歲,有抽菸、家族史高風險族有推動LDCT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早期發現結節,定期追蹤就能早期發現,許文虎則認為,有直系肺癌家族史篩檢年齡可自動提早到40歲以下。    
     
  高危族群定期進行LDCT篩檢    
     
  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強調,肺癌高危險族群除了重度吸菸族之外,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也是不容忽視的高危險族群之一,應當定期篩檢、小心防範。    
     
  研究指出肺癌的發生率與家族病史息息相關,若一等親內曾罹患肺癌罹癌的風險將會增加。同時也提醒大眾,若有抽菸習慣或家族有肺癌病史的民眾,應建立每年定期肺癌篩檢的習慣,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是目前唯一具有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陳理事長提醒,如何在癌症轉移之前就找到早期肺癌病人進行治療,是改善肺癌高死亡率最重要的關鍵,也是肺癌防治的主要目標。    
     
  陳理事長也說明,為改善肺癌高死率的現況,國健署與肺癌學會聯手共同推廣高危險群應定期進行 LDCT 肺癌篩檢,提早發現肺癌病灶,有利醫師進一步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余忠仁院長表示,非吸菸者肺癌患者為台灣的肺癌大宗,此點與國外大相逕庭,因此國外吸菸與肺癌關聯的研究並不適用於台灣。在國人殷殷期盼政府將LDCT納入癌症篩檢的呼聲中,如何界定高風險族群、確認LDCT篩檢的成本效益及其標準作業程序、後續追蹤、處置,成為醫界的當務之急。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郭富城《麥路人》道盡肺癌患者辛酸…醫慶幸:ALK突變患者有藥可醫

    
 
  郭富城《麥路人》道盡肺癌患者辛酸…醫慶幸:ALK突變患者有藥可醫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香港天王郭富城在近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再飆演技高峰,他飾演的角色阿博曾是金融才俊,因虧空公款而入獄,出獄還不幸罹患ALK基因突變的肺腺癌,雖然已經有特效藥物問世,卻因為藥價過高無法負擔,最後撒手人寰。一部電影除了讓人看盡小人物辛酸,更讓癌友慶幸,還好這款藥物在台灣並非遙不可及。    
     
  最新癌登結果顯示肺癌死亡率蟬聯第一位,且超過六成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存活期常常無法超過1年。不過,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將肺癌細分成更多種類,有望透過每種肺癌細胞的特徵,找到最適合的藥物治療。    
     
  舉例來說,《麥路人》主人翁郭富城罹患的ALK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目前已經有新一代ALK標靶藥物,能夠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F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時間拉長至34.8個月,更能有效抑制肺癌惡化,而且副作用並不明顯。    
     
  肺癌治療趨向多元,治療前先精準分類    
     
  要怎麼治療癌症,這還需要從癌症的分類說起。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治醫師李適鴻表示,肺癌患者中,非小細胞肺癌大約佔了所有肺癌的85%。其中還可以以病理分類,主要分為肺腺癌(adenocarcinoma)、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與大細胞癌(large-cell carcinoma)。    
     
  「這3種非小細胞肺癌的差別,主要在於腫瘤細胞型態及好發的生長位置,舉例來說,鱗狀細胞癌會長在肺部中央;大細胞癌及肺腺癌容易長在肺部的邊緣。」    
     
  4成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具有EGFR突變,治療陷入困境   
     
  李適鴻醫師指出,如果確定是非小細胞肺癌,醫師通常會針對腫瘤組織進行進一步基因檢測,也就是所謂的分子分類。「這樣的好處在於,如果找到肺癌細胞上特定的突變,就可以透過抑制這些突變來對抗癌症,也就是所謂的標靶治療。」    
     
  他進一步解釋,標靶藥物是一種精準醫療,患者先經過基因檢測,事先找出患者癌細胞是否擁有特定的基因突變,才能針對特定的基因突變對症下藥。最重要的就是先區分基因突變的類型,再依基因突變類型選擇標靶藥物。    
     
  亞洲人最常見EGFR基因突變,大約佔6成,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但是如果沒有EGFR突變的病人,過去只能選擇相對治療效果較差、副作用較大的化療來進行治療。    
     
  ALK突變患者取得新契機,別讓年輕家庭垮台    
     
  不過,沒有EGFR突變的病患先不用灰心,因為另一個致癌基因「ALK」,也被發現是啟動肺癌病變的關鍵。    
     
  如果你屬於ALK基因突變的病人,現衛福部已經准許新一代ALK標靶藥物列入第一線治療,而且健保署已經開放給付 3 個藥物(Crizotinib, Ceritinib and Alectinib)於一線使用,讓這一類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大幅增加。新一代藥物的存活率是62%,有意義的延長了ALK陽性病友的存活期。    
     
  李適鴻醫師表示:「ALK突變者常見都是年紀較輕,這些人往往在 40 歲發病,對於家庭的打擊難以估算。」ALK突變藥物納入後,現在只要把這些病人找出來投藥,治療成效就能大逆轉,從最差變成最好。    
     
  癌症治療更加多元,醫籲充分嘗試找出治療最佳策略    
     
  李適鴻醫師表示,健保也是看見了治療的趨勢,盡可能提供最全面的評估和治療方式。「適用ALK突變患者的藥物幾乎是國際FDA一核可,台灣也快速取得健保給付,這些病人不必面對像電影主角那樣用不起藥的窘境,真的是非常幸運。」    
     
  「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病人,但是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鼓勵患者應該要儘量多元嘗試,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李適鴻醫師指出,期盼標靶藥物的應用,能夠讓許多家庭找回希望。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台灣每年將近有九千人死於肺癌,在癌症死亡當中肺癌始終居高不下,雖然只知環境污染、廚房油煙、抽煙可能是造成高風險的因子,到底該怎麼預防?如今《美國醫學學會腫瘤期刊》發現,其實採取高纖維的飲食模式再搭配多攝取優酪乳,在肺癌風險上可以下降33%。    
     
  多吃蔬果、優酪乳讓腸道健康!連肺部也跟著健康    
     
  此項研究是由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所進行,他們對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總共140萬成年人的數據進行的分析得出的新發現,原來透過飲食習慣也可以預防肺癌。    
     
  根據參與者攝入的纖維纖維和優酪乳的數量,總共分為五組,發現每天飲用優酪乳的人得肺癌的比率下降19%;但如果不喝優酪乳,每天卻吃下大量蔬菜、水果的高纖維飲食模式者,肺癌比率也降低15%。    
     
  即使是僅攝入少量優酪乳的人,罹患肺癌的風險也比不喝的參與者降低了15%。但如果喝優酪乳同時也吃大量高纖維的族群,比起兩者都不吃的人比起,得到肺癌的風險比率降低33%,此項研究結果也刊登在《美國醫學學會腫瘤期刊》(JAMA Oncology)上。    
     
  健康飲食促進腸內有益微生物生長    
     
  為什麼單靠飲食就有這麼大的改變?研究負責人同時是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癌症流行病學研究計劃舒博士( Xiao-Ou Shu,MPH)指出:「可以帶來這樣的健康益處,可能源於纖維中的益生元能幫助促進腸內有益微生物生長,加上優酪乳中益生菌特性,都能讓腸胃道更健康,間接也提升人的免疫力。」    
     
  其實研究的論點也等同於支持美國2015-2020年飲食指南,建議使用高纖維和優酪乳飲食,這樣飲食不只是預防肺癌,他們認為對於心血管疾病和胃腸道疾病都是有益作用。    
     
  益生菌抑制肺癌細胞生長與減緩人體發炎    
     
  儘管許多人對於「腸道」與「肺部」兩者健康之間存在關係抱持著疑惑,越來越多研究證據指出兩著有一定相關性,曾有研究已指出腸道菌群是可能影響肺部炎症,因為腸道是培養免疫細胞的中心,部分益生菌有助於抑制肺癌細胞生長與減緩人體發炎。    
     
  過往乳製品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醫界抱持著不同的看法,但研究團隊強調,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乳製品對人體的潛在好處,在適度地飲食下可能帶來不同的好處。    
     
  參考文獻    
     
  Association of Dietary Fiber and Yogurt Consumption With Lung Cancer Risk: A Pooled Analysis    
     
  Contribution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lung immunity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