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美國癌症協會年度報告 新增癌症高風險因子:心理壓力、夜班工作

2021.01.18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是一個美國主要研究癌症的醫學協會,針對每年癌症議題做出最新的報告,如今根據2020年年度報告中分析,其實有將近40%癌症病例是可以預防,除了過往已知菸酒、過胖、不健康飲食等,如今發現心理壓力、夜班工作、空氣污染、農藥也是值得注意的危險因子。

「胰臟癌」發生人數幾乎等於死亡人數!不明原因上腹痛要留意

2021.01.18

癌症疾病當中「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疾病惡化快速,導致逾8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每年的發生人數幾乎等於死亡人數,被稱作為「癌王」。近年來臨床醫師積極努力,讓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略有提升,但至今5年的存活率僅有 52%。

多吃蔬菜真的能抗癌嗎? 日醫建議:每日吃足一手掌大小

2021.01.18

食用蔬菜能否抗癌?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科學依據,但統計上食用蔬菜的人確實鮮少罹患癌症,營養師建議每日都該攝取一份蔬菜量,少鹽少糖是遠離癌症的基本功。

不怕頭頸癌復發日本核准新療法!台大醫師:侵入性低、副作用小

2021.01.18

頭頸部的構造複雜,若是出現癌病變,會因原發位置不同,呈現許多不同的表現,常見的包含口腔癌、口咽癌與喉癌等。衛福部曾統計頭頸癌發生率為台灣第四名,麻煩的是如果復發能選擇的治療相對少,如今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核准最新的頭頸癌治療藥品,確實能幫助殺死癌細胞。

未婚未生子乳房竟分泌乳汁!加上「月經不規律」腦內長瘤風險高

2021.01.18

沒有懷孕生子,乳房也可能會分泌乳汁或是出現分泌物。一位28歲的未婚女性,半年來月經只來兩次,甚至發現雙乳有分泌乳汁現象,從婦產科轉診新陳代謝科找真相,經抽血檢查發現她的泌乳激素的濃度竟高出正常值的12倍,進一步追查出她的腦下垂體有一顆1.2公分的巨泌乳素瘤,是罹患「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原凶。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美國癌症協會年度報告 新增癌症高風險因子:心理壓力、夜班工作

    
 
  美國癌症協會年度報告 新增癌症高風險因子:心理壓力、夜班工作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是一個美國主要研究癌症的醫學協會,針對每年癌症議題做出最新的報告,如今根據2020年年度報告中分析,其實有將近40%癌症病例是可以預防,除了過往已知菸酒、過胖、不健康飲食等,如今發現心理壓力、夜班工作、空氣污染、農藥也是值得注意的危險因子。    
     
  40%癌症患者是可做預防!遠離五大高風險因子    
     
  研究人員發現,在美國診斷出的癌症病例中有40%以上,以及過半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當中,可藉由潛在避免的癌症風險因素所引起。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統計,歸納出有5大被癌症危險因子:    
     
  菸草:此為導致癌症最大原因,佔19.4%包含抽煙、雪茄等,抽煙會讓人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中,這些化學物質會破壞DNA導致癌症。    
     
  過胖、肥胖:已有研究發現,一個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會增加一個人罹患15種癌症的風險。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年齡在3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5%癌症歸因於不良飲食習慣,例如加糖的飲料、大量的紅色肉類。    
     
  缺乏活動:3%的癌症歸因於缺乏活動,因為活動涉及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已有研究指出進行活動可以降低罹患8種癌症的風險。    
     
  多種病原體:例如人類乳突病毒(HPV)會誘發子宮頸、生殖器等部位的癌症外,也會導致頭部、頸部等部位發生鱗狀細胞癌,大約有3%的癌症有關,另外還有HBV,HCV等。    
     
  看不見得危險因子:心理壓力   
     
  除了上述民眾都已知的風險外,其實心理壓力也越來越被重視,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心理壓力」已被認為是可能的癌症危險因子。例如,已經發現承受較大壓力的人,或是有情緒困擾的人,與癌症發生有密切關係。    
     
  其中心理壓力包含社交壓力、社會孤立、工作情緒等,雖然至今還不清楚與心理壓力對癌症的直接影響,但推測可能壓力會直接影響身體激素和細胞,進而可能導致癌症形成。    
     
  夜間工作、跨時區工作也與多項癌症有關    
     
  另外報告中也提及,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需要在夜間工作的人、需要跨越多個時區工作,破壞正常的晝夜週期,也有可能對癌症形成產生影響,主要是針對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    
     
  當然包含環境中的空氣污染、化學物質都是影響癌症的關鍵,國健署建議除了從生活中避免這些高風險因子。但有些人有吃保健食品強健身體的迷思,但並沒有研究顯示服用營養補充品可以預防癌症,相對的,服用特定的補充品甚至會增加罹癌的風險。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參考文獻1.Epigenetics and Health Disparities    
     
  2.DISPARITIES IN THE BURDEN OF PREVENTABLE CANCER RISK FACTORS    

  「胰臟癌」發生人數幾乎等於死亡人數!不明原因上腹痛要留意

    
 
  「胰臟癌」發生人數幾乎等於死亡人數!不明原因上腹痛要留意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癌症疾病當中「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疾病惡化快速,導致逾8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每年的發生人數幾乎等於死亡人數,被稱作為「癌王」。近年來臨床醫師積極努力,讓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略有提升,但至今5年的存活率僅有 52%。    
     
  胰臟癌症狀沒有專一性難判別!    
     
  根據 106 年的癌登報告中發現,胰臟癌確診人數有 2469 人,發生率並未列入十大癌症,但在死亡率的排行當中卻位居第 7 名,死亡人數高達2400人,幾乎與罹癌人數大致相同。    
     
  會造成這樣的主因,歸咎於胰臟癌確診不易,即便有症狀也跟腸胃道相似,台灣胰臟學會理事長葉大森表示:「因為症狀並沒有專一性,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若出現不明原因且長時間上腹痛、體重減輕,就要趕快檢查。」    
     
  藉由基因檢測抓出突變、缺陷!精準治療更有效    
     
  超過8成以上的患者確診時都已經是晚期了,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院長指出:「過往40年胰臟癌治療都是以化療為主,隨著現在手術搭配化療是主要治療方法,而現在有精準藥物治療,又給癌症晚期患者多了一份希望。」    
     
  精準藥物治療幾乎成為現在癌症治療的趨勢,主要先藉由基因檢測的方法,看患者是否具有特定的基因突變、缺陷,陳立宗解釋:「像是有6%的患者具有BRCA基因,這些患者在經過第一線化療之後,接續服用精準治療的藥物,在研究上比起使用安慰劑的患者,病情惡化風險下降47%。」    
     
  雖然可能無法阻止他在復發,同時也代表患者可能可以有7-8個月的時間是不需要化療,好好過生活,延長將近2倍的存活時間。    
     
  葉大森透露:「現今國內對於胰臟癌的重視程度不如大腸癌、乳癌等,像美國他們啟動一個Moon Shoot Project對胰臟癌的患者主動出擊,因為越早發現越早治療,預後狀況就會越好。」建議民眾在作健檢多測腫瘤指數,有任何異常一定要儘速就醫。    
     

  多吃蔬菜真的能抗癌嗎? 日醫建議:每日吃足一手掌大小

    
 
  多吃蔬菜真的能抗癌嗎? 日醫建議:每日吃足一手掌大小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食用蔬菜能否抗癌?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科學依據,但統計上食用蔬菜的人確實鮮少罹患癌症,營養師建議每日都該攝取一份蔬菜量,少鹽少糖是遠離癌症的基本功。    
     
  吃菜就能消滅癌細胞?   
     
  日本大腸癌醫師中山祐次郎這次要為大家談論食物了。這部分一直存在許多真偽難辨的傳言,以下是他簡單整理出特別針對防癌需要注意的三個研究結果:    
     
  1.男性一天攝取不超過 8 克的鹽分,女性不超過 7 克(兩者都是18歲以上)    
     
  2.須攝取足量的蔬菜與水果      
     
  3.過熱的食物與飲品請先放涼    
     
  這邊比較麻煩的是,雖然「很少吃蔬菜與水果的人罹癌風險較高」的確是事實,同時卻也「不能證明常吃蔬菜與水果的人就能夠防癌」。聽聞如此,大家似乎會罵說「那我們該怎麼辦!」目前我們只能先假設尚不知有無成效,不過這只是針對防癌效果的結論,對於減重節食、預防腦梗塞或心肌梗塞方面,中山祐次郎還是建議多攝取蔬菜與水果。    
     
  中山祐次郎並沒有建議一定要吃多少分量,但有一些數值可供參考。有人建議「蔬菜每天要攝取 350 克」(健康日本21),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是建議一天要攝取總計超過四百克的蔬果類,才有助於預防生活習慣病。    
     
  光是說 350 克的蔬菜很難讓人理解,於是日本農林水產省的官網便教導大家能用以下的方式簡易計算: 將小碗(小盤)分量的蔬菜視為一份(約 70 克)、大盤盛裝的蔬菜就視為兩份來計算,一個人每天要吃超過五份(70 克× 5 盤= 350 克)。以上的小盤蔬菜是用「燙青菜(一小碗)、蔬菜沙拉(一盤)、燉南瓜(一碗)」來算。 (源自農林水產省「一日蔬菜攝取目標量的 350 克是多少蔬菜」)    
     
  此外,營養管理師鹽野崎淳子女士也有給具體的建議:「建議大家每天都要攝取一份的蔬菜量。營養管理師常用來估算蔬菜攝取標準量的做法是用手掌大小來計算。若以生菜為例,雙手捧起來的分量是一份;水煮過的蔬菜則以單手大小計為一份。    
     
  其他像是加了許多配料的味噌湯,因為加入蔬菜能夠減少湯汁,能順帶達到減鹽的目標,有一石二鳥的效果。另外要注意,一日蔬菜攝取量裡面須包含三分之一的黃綠色蔬菜。光吃 400 克的黃瓜,那也是無助於營養攝取。」    
     
  原來如此,用「手掌大小」來計算真是個方便的技巧,而且也不是大量吃菜就一定是好事呢!    
     
  還有一點要注意,食用熱燙食物容易有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雖然說要先「放涼」,但研究並沒有確切說要等到多涼才可以,不過吃熱食的確會提升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 內容授權自《癌症醫師的真心話》,作者為中山祐次郎,蘋果屋出版。    
     

  不怕頭頸癌復發日本核准新療法!台大醫師:侵入性低、副作用小

    
 
  不怕頭頸癌復發日本核准新療法!台大醫師:侵入性低、副作用小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頭頸部的構造複雜,若是出現癌病變,會因原發位置不同,呈現許多不同的表現,常見的包含口腔癌、口咽癌與喉癌等。衛福部曾統計頭頸癌發生率為台灣第四名,麻煩的是如果復發能選擇的治療相對少,如今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核准最新的頭頸癌治療藥品,確實能幫助殺死癌細胞。    
     
  台灣男性常見的癌症!罹癌後造成顏面損傷    
     
  頭頸部包含了許多器官和組織,一旦罹病會出現許多不便,臺大醫院耳鼻喉科部主治醫師婁培人醫師也說:「對於頭頸癌患者來說,罹病後疾病、治療過程將影響患者們的外觀甚至聲音,使得患者對於自信、自尊遭受打擊。」    
     
  頭頸部是台灣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婁培人分享臨床上的經驗,過去有位患者因罹癌造成顏面損傷後,竟長達4-5年足不出戶,甚至也不願意回診,直到最近因疫情人人都帶口罩,才願意踏出家門。    
     
  復發後治療選擇有限!新療法對患者是新機會    
     
  目前對於頭頸癌的治療,雖然有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婁培人醫師說:「但治療後若不幸復發,可選擇的治療方式相當有限,在日本獲得核准的新療法,侵入性低、副作用小,若未來有機會讓台灣的病人使用,對患者而言是新的機會。」    
     
  如今日本核准最新的頭頸癌治療藥品,可用於「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復發性頭頸癌」,透過藥物注射,選擇性地將光敏感劑攜帶到特定癌細胞部位,再透過照射紅外線,來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    
     
  對此藥品進行臨床試驗,發現最佳緩解率為43.3%,其中4例(13.3%)完全緩解,9例(30.0%)部分緩解。在醫學發展進步下,讓高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個案數第4位的頭頸癌,未來也許能有更好的預後及治療。    
     
  【婁培人醫師小檔案】現職: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生、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頭頸部腫瘤及癌症手術、鼻咽癌、口腔癌、喉癌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未婚未生子乳房竟分泌乳汁!加上「月經不規律」腦內長瘤風險高

    
 
  未婚未生子乳房竟分泌乳汁!加上「月經不規律」腦內長瘤風險高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沒有懷孕生子,乳房也可能會分泌乳汁或是出現分泌物。一位28歲的未婚女性,半年來月經只來兩次,甚至發現雙乳有分泌乳汁現象,從婦產科轉診新陳代謝科找真相,經抽血檢查發現她的泌乳激素的濃度竟高出正常值的12倍,進一步追查出她的腦下垂體有一顆1.2公分的巨泌乳素瘤,是罹患「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原凶。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怡文表示,這位女性已有結婚對象,近半年來深受生理期不規則困擾,尤其對雙乳分泌乳汁更為驚恐,不但不能向男友啟口,也遲遲不敢訂出婚期,以為自己是生了難症,經求診婦產科確認不是婦科方面的毛病後,轉診新陳代謝科。    
     
  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可抽血檢查泌乳激素    
     
  黃怡文表示,經抽血檢查泌乳激素的濃度,發現患者的泌乳激素(prolactin)的濃度高達300 ng/ml,是正常者(小於25ng/ml)的12倍,確診為典型的高泌乳激素血症,這麼高的濃度可能還有病源頭,立刻安排了腦部的核磁共振造影,發現腦下垂體有一顆1.2公分的巨泌乳素瘤,是這顆巨泌乳素瘤導致泌乳激素的濃度遽升。    
     
  黃怡文說,高泌乳激素血症前期會已生理期不規則呈現,當泌乳激素濃度飆高到300 ng/ml以上,可能會出現「乳漏」情形,通常雙乳會分泌乳汁,浸濕內衣很不舒適,更增加病人的恐慌感,沒生孩子竟能分泌乳汁,擔心是乳房出了什麼問題。    
     
  高泌乳素血症是年輕女性常見的腦下垂體疾病    
     
  其實高泌乳激素血症並不是罕見疾病,更不是惡性疾病,尤其核磁共振沒有看到巨泌乳素瘤且泌乳激素只是輕度升高的患者,甚至不見得需要治療,如果需要處理,後續也以吃藥並門診追蹤即可。    
     
  高泌乳素血症是年輕女性常見的腦下垂體疾病。在未經篩選的正常人當中,約0.4%有高泌乳激素血症;原發性無月經病患中,約10%∼25%存在高泌乳激素血症。而在無月經伴有乳漏的病患中,則高泌乳激素血症高達75%。15%的無排卵婦女同時有高泌乳激素血症,43%無排卵伴有乳漏婦女存在高泌乳激素血症。    
     
  黃怡文指出,高泌乳激素血症的患者,通常以月經異常來表現,除了腦下垂體疾病外,藥物影響、末期腎衰竭、肝硬化、原發性甲狀腺低下、腎上腺功能不足等病患,也有可能出現高泌乳激素血症。    
     
  乳癌也可能導致乳頭出現分泌物,4特徵要留意    
     
  一般來說,如果有分泌物問題,應該是雙側乳房都會有,所以如果只有單側乳房有分泌物,或是有符合以下的情形,就要小心可能有些狀況。    
     
  1.分泌物顏色不對、帶血    
     
  2.有乳房疼痛、腫塊,或是只有單側乳頭有分泌物    
     
  3.分泌物有異味    
     
  4.超過生育年齡、乳房攝影檢查有異常    
     
  要做到真正的乳癌防治,可遵守護乳5招,包括:「蔬果彩虹579(多元蔬果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適時放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到「定期篩檢」。 因此鼓勵國人婦女應善加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乳癌篩檢良政,45歲以上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若有家族史(二等親以內)之女性則為40歲起開始篩檢,以維護自己的健康。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