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免疫療法月燒50萬 可望治癒癌症

2017.11.08

癌症是國人健康殺手,目前治療技術進步,癌症標靶藥物、免疫療法推陳出新,甚至有機會治癒癌症,但所費不貲,每月花費高達30到50萬元,健保也不給付,對病人是沉重負擔。醫師呼籲,健保應討論部分負擔或私人醫療保險給付,或是比照C肝用藥方式,以總額分配來給付免疫療法。

癌症癒後 營養師叮嚀:別吃太多以免過重

2017.11.08

癌症治療後,還需要高蛋白飲食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癌症治療期間不能變瘦,以免無法負荷治療所需。但治療結束後就不能多吃,以免囤積熱量,最好多做運動,維持理想體重。

換藥減痛 脊髓患者抗癌16年

2017.11.05

林姓建商41歲確診罹患脊髓惡性腫瘤,治療後肢體僵直、攣縮,雖經脊髓腔注射骨骼肌鬆弛劑緩解,免於癱瘓,但2年後疼痛指數高達9分,每天痛不欲生,以為活不過3年,後以脊髓腔注射換止痛藥,疼痛降到可忍受範圍,至今抗癌長達16年。

免疫療法為肺癌病人亮曙光 不用再怕化療苦

2017.11.05

74歲吳老先生菸齡數十年,近年長期咳嗽,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且合併兩邊肺部轉移,如果不治療,餘命有限。但吳先生年紀大,傳統化療副作用強,家人擔心他撐不住,幸好國內已通過免疫抗癌藥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讓吳先生不用忍受化療的艱苦。他接受6次免疫治療後,肺部病灶大幅減少,咳嗽、呼吸不順的狀況消失。

新免疫療法治肺癌 一般家庭負擔大

2017.10.30

台灣近五年來,每年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名列國人癌症死因排序第一,主要原因為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衛福部最近核准新一代免疫療法可用於第三、四期肺癌病人,臨床顯示,近四分之一有治癒的可能,但一年藥費200多萬,且需持續治療,恐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免疫療法月燒50萬 可望治癒癌症

 
  免疫療法月燒50萬 可望治癒癌症  
  2017-11-08 12:56 〔蘋果即時/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原載:蘋果即時
 
 
 

癌症是國人健康殺手,目前治療技術進步,癌症標靶藥物、免疫療法推陳出新,甚至有機會治癒癌症,但所費不貲,每月花費高達30到50萬元,健保也不給付,對病人是沉重負擔。醫師呼籲,健保應討論部分負擔或私人醫療保險給付,或是比照C肝用藥方式,以總額分配來給付免疫療法。

台灣醫學會本周末將舉辦學術演講會,將特別探討癌症用藥的健保給付原則與食品安全議題。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指,現在許多療效很好的癌症用藥,但價格昂貴且無健保給付,病人負擔不起,即便有商業保險,也多是每日有給付上限,而非實支實付,身為醫師相當為難。

台灣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也說,肺癌是各類癌症花費最高的,目前最新的第3代標靶藥物,每月要價18到30萬元;最新的免疫療法對肺癌與黑色素瘤效果好,國外研究顯示幾乎看不到癌細胞活化,甚至可完全治癒癌症,但每月要30萬元,若合併其他治療更上看50萬元。

余忠仁認為,隨著癌症年輕化,若妥善治療可重返社會投入職場,如何讓適合的患者使用新的癌症療法,花費是一大重點,本周末將邀集學者、醫師、藥廠、病友團體與健保署長李伯璋共同討論,是否開放部分負擔、商業醫療保險合理給付,或比照C肝用藥給付、採總額分配方式辦理,讓有需要的病人可得到治療。

  癌症癒後 營養師叮嚀:別吃太多以免過重

 
  癌症癒後 營養師叮嚀:別吃太多以免過重  
  2017-11-08 10:37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楊恩得/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癌症治療後,還需要高蛋白飲食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癌症治療期間不能變瘦,以免無法負荷治療所需。但治療結束後就不能多吃,以免囤積熱量,最好多做運動,維持理想體重。

在飲食方面,她建議少吃手搖飲料;避免香腸、臘肉等加工肉品,因其中含有的亞硝酸鹽屬一級致癌物,會增加大直腸癌、攝護腺癌及胃癌等的罹患率, 同時少吃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如薯條、人造奶油、甜點等。

醬料建議少用沙茶醬、沙拉醬、番茄醬,儘量用醬油,不要用醬油膏,凡是含有越多不認識的成份的產品越危險,並要控制鹽份的攝取;多喝開水,煮開的自來水最好。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

凃宜辰表示,治療結束後可多吃五色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她提供「素食五行蔬菜湯」食譜,以紅蘿蔔、番茄、南瓜、秋葵、美白菇、木耳等五色蔬果,起鍋前加入滷豆腐,最後加鹽調味即可,只要再加上糙米飯或煮個麵,就是營養豐富的一餐了。

  換藥減痛 脊髓患者抗癌16年

 
  換藥減痛 脊髓患者抗癌16年  
  2017-11-05 23:23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林姓建商41歲確診罹患脊髓惡性腫瘤,治療後肢體僵直、攣縮,雖經脊髓腔注射骨骼肌鬆弛劑緩解,免於癱瘓,但2年後疼痛指數高達9分,每天痛不欲生,以為活不過3年,後以脊髓腔注射換止痛藥,疼痛降到可忍受範圍,至今抗癌長達16年。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榮東說,脊椎腫瘤發生原因不明,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約5成病患會出現肢體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等,建議中老年人若持續腰背痛,治療後仍未改善,或伴隨暴瘦、下肢無力等症狀,趕快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林姓病患說,年輕常在工地忙,但也有運動,41歲時突然出現腰痠背痛,以為肌肉拉傷不以為意,直到走路雙腿無力,驚覺事態嚴重,就醫查出第五節頸髓到第二節胸髓長了逾5公分惡性腫瘤。

林姓病患2年內動3次手術、化療,手術後出現肢體僵直、攣縮,服用骨骼肌鬆弛劑緩解,卻引發頭痛,在醫師建議下改由脊髓腔內給藥,直接作用在中樞神經,病況獲控制,但是2年後疼痛指數又高達8到9分。

「以為活不過3年!」林姓病患說,他擔心疼痛會要了他的命,沒想到勇敢接受新藥,疼痛降到4以下可忍受範圍,復健後回到工作崗,至今可以走路、開車,或陪太太上市場買菜,對人生重新有希望、樂觀抗癌。

 
 

  免疫療法為肺癌病人亮曙光 不用再怕化療苦

 
  免疫療法為肺癌病人亮曙光 不用再怕化療苦  
  2017-11-05  〔中華日報新聞網/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原載:中華日報新聞網
 
 
 

74歲吳老先生菸齡數十年,近年長期咳嗽,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且合併兩邊肺部轉移,如果不治療,餘命有限。但吳先生年紀大,傳統化療副作用強,家人擔心他撐不住,幸好國內已通過免疫抗癌藥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讓吳先生不用忍受化療的艱苦。他接受6次免疫治療後,肺部病灶大幅減少,咳嗽、呼吸不順的狀況消失。

肺癌每年新發人數超過萬人,且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2016年因肺癌死亡就超過9000人,成奪命最凶的癌症。肺癌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隨腫瘤長大,影響到器官甚至轉移,症狀才會明顯,因此肺癌病人確診時約7成已屬晚期,若用傳統化療,5年存活率為5%。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陳崇裕醫師說,肺癌治療工具很多,為精準治療,病人要先做基因檢測。若基因有突變,以標靶治療為首選;若基因沒有突變,過去第一線治療只能選擇傳統化療。但化療副作用很多,如噁心、嘔吐、掉髮等,很多病人都沒辦法忍受,甚至撐不過療程就想放棄。

國內已通過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適應症,陳崇裕醫師說,病人治療前可先透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癌細胞的PD-L1表現量,如果PD-L1表現量高於5成,可單獨使用免疫抗癌藥物治療,疾病控制率可達到 6、7 成,一年半整體存活率可達6成以上。

免疫治療的作用機轉,陳崇裕解釋,過去使用標靶藥物、化療都是針對腫瘤細胞生物活性或突變,利用藥物去殺死癌細胞,但多少還是會傷到正常細胞。科學家發現,腫瘤產生是因為人類體內淋巴球辨識不出癌細胞,導致無法消滅腫瘤細胞。只要阻斷腫瘤細胞和淋巴球的接合,就可以重新活化淋巴球的功能,繼續毒殺癌細胞。因為是提升自體免疫功能,會比過去利用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減少許多。

不過,免疫治療目前未獲健保給付,陳崇裕表示,病人選擇治療手段時一定要先跟主治醫師充分討論,並做相關檢測,確保能精準治療,再考慮經濟能否負荷,但臨床上已開始有部分病人,使用免疫療法取代傳統化療,PD-L1表現愈高者,治療效果會愈好。

 
 

  新免疫療法治肺癌 一般家庭負擔大

 
  新免疫療法治肺癌 一般家庭負擔大  
  2017-10-30 14:19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台灣近五年來,每年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名列國人癌症死因排序第一,主要原因為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衛福部最近核准新一代免疫療法可用於第三、四期肺癌病人,臨床顯示,近四分之一有治癒的可能,但一年藥費200多萬,且需持續治療,恐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北榮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的92%,一半患者因無特殊基因型,無法接受標靶治療,剩下一半雖可接受標靶治療,但治療一段時間後,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影響存活期。

陳育民指出,免疫療法問世,讓晚期肺癌患者重啟一線生機,其中新一代免疫療法,直接作用在癌細胞上,對於無基因突變、不適用標靶治療的病患,帶來希望,不須再接受檢測,皆可使用此新藥。

70歲肺癌病友鄭媽媽,去年4月咳嗽不斷,以為小感冒,但咳了一個月,至大醫院就診,確診時已是第四期,歷經化療的折磨,嘔吐、嚴重掉髮,全身無力,連下床都需要旁人扶持。

鄭媽媽因PD-L1表現量低,沒有辦法適用傳統的免疫療法,化療已經產生抗藥性,在醫師建議下,自費接受新一代免疫療法,腫瘤獲得控制,體力變好,她說,能夠下廚幫家人煮一頓晚餐,就是最大的幸福。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指出,新一代免疫療法,適用於所有的晚期肺癌患者,副作用比化療減少許多,臨床顯示,約四分之一患者可以持續治療,也就是有機會可以治癒,其餘四分之三治療效果與化療差不多。

臨床證實,患者在使用三個月後,就可以知道治療效果如何,是否還要繼續施打。不過,三個星期打一針,一年藥費超過200萬元,如果效果不錯,必須持續打下去,一般家庭難以負擔沈重藥費。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