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 / 陶曉清 | ||
最近參加了同學會去大陸旅行。他們先去玩了一個星期,我在中途飛去會合,再玩一個星期。我之所以沒有全程參與,一來是因為時間太長,除了心中總是會掛念家中的老伴,也擔心自己體力會吃不消;二來是因為他們要去玩的地方我以前都去過,所以就只參加後半段。這個段落主要是長江三峽的「豪華郵輪」之旅,基於航班的關係我先飛成都,次日一早參觀三星堆博物館,下午搭高鐵去重慶上船。船上住三晚後,從宜昌上岸搭動車去武漢住一晚,然後在武漢一日遊後傍晚乘高鐵到上海住一晚,最後大家在上海分別各自回家。 | ||
自從將近兩年前在東京摔了一跤後,我就開始用拐杖,一來提醒自己要慢慢走,再來路人總是會躲開用拐杖的人。同學們對我用拐杖有不同的意見。上個月的餐敘就有一位同學說:「妳要趕快練習丟掉拐杖,等用習慣了以後就改不掉了。」當時我就跟她說:「我剛開髖關節手術,確實體會到妳說的『丟掉』拐杖的重要性,因為那時等於從頭開始學走路,先從用助步器開始,然後改用四爪觸地的單枴,最後用一般的拐杖,整整六個月才不用拐杖。那個時候是手術後的復原,要學著自己走,當然要丟掉拐杖。然而我知道自己就是個急性子,要用拐杖來提醒自己-我不再年輕,我的反應能力大不如前,一不小心就會摔跤,付出的代價會越來越高。」 | ||
我不知道這位同學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從她的態度猜測,她認為拿著拐杖走路是有些「丟臉」的,是呈現「老態」的。如果是這樣,她恐怕不會願意拿拐杖走路。我卻是已經很習慣了,出門手上不拿著拐杖,我都會沒有安全感了呢! | ||
所以這次我當然拿著我的拐杖去旅行。在途中,我的多年老同學突然問我:「這次妳怎麼都沒怎麼拍照?」我才意識到,手中多了一根拐杖的旅行,確實是因為少了一隻手,而妨礙了我之前隨時拿出手機來拍照的興致。她接著問我會不會覺得遺憾?我思索了一下之後對她說:「確時有一點遺憾,但是已快八十歲的老人來說,出外旅行時照顧自己的安全是要放在第一位的,自己少拍些照片,下載同行旅伴拍的照片也是很愉悅的。」大家拍的都不錯,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人在群組裡分享照片,結果我的手機相簿裡的照片還是很多,只是我已經不記得哪張是誰拍的了。 | ||
此行我最深刻的覺悟是在高鐵站,大陸的高鐵站面積好大,人好多。從大客車的停車場走到高鐵入口就是好長的一段路,從入口到剪票口、從剪票口到月台,又是一大段路。若是起站壓力還小些,我們可一早一些進站,中途站車子停留的時間有限,我們這一群老先生老太太真的很焦慮會趕不上車。 | ||
我在知道會有三段搭火車的行程後,特別去買了新的箱子,我之前最常用的箱子輪子有些磨損,拖著走會有些吃力。而在這次旅行中,我不想麻煩別人,盡量都是自己拉行李走,最常上心的話就是:還好買了新箱子! | ||
人要有自知之明,我以後還是要出門旅行,但是我一定會根據自己當下的狀態,更妥善的安排行程與慎選旅伴! | ||
關於作者: | ||
陶曉清,資深廣播主持人,引領1970年代台灣民歌運動,被譽為「台灣民歌之母」。2008年七月自廣播工作退休後,投入成長課程,並於2010年取得加拿大 Haven 學院的心理諮商證書。 目前是牽手之聲(CanCheers)網路電台台長,以及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
||
前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