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的稚嫩到如今的成熟 / 陶曉清 | ||
幾個星期前跟老友約著去台中看一個演出,我們兩人都可以買高鐵老人票,事前查清楚去回的班次後,各自購票。有趣的是我們買的票剛好在同一車同一排,中間隔一個人。所以非常開心的徵求對方同意換了座位,一路聊天到台中。 | ||
我是第一次到台中歌劇院看演出,真沒想到光是這個建築物本身就很吸睛,一樓的大廳中各種攤位的品味都不錯,我們在等待進場前逛了一大圈,發現來的人有許多是為了看演出的觀眾,但也有不少人純是為逛街或吃喝而來的。 | ||
我們是在七月二十日下午去「中劇院」觀賞「保溫箱的藝術家」的演出。我的朋友是第一次看這個劇,而我是第三次。演出是由「社團法人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主辦的。協會的負責人王晴雯女士與製作人楊嘉是高中時期的同學,他們對於這齣歌舞劇是從2021年有想法,到真正開始執行,到最初有了幾首歌曲的產出,然後先推出一個「廣播劇」,之後在台北士林的傳統藝術中心小劇場首演-(是目前演出的上半場內容),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出完整版,之後今年有去高雄衛武營與台中歌劇院演出,我都聽楊嘉提起過,廣播劇時期我還幫他們錄了開場時的介紹。 | ||
我還記得我們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士林小劇場看完首演後的感動,大家都不想馬上離開,演出完後還在附近的咖啡店「餘味無窮」的談了好久。 | ||
演出的主要演員,都是EyeMusic視障樂團的成員。演出的內容與歌曲也都是他們生命的故事串成,這個樂團自2020年創立,團長劉子瑜是鍵盤手,陸羿丞是手風琴手,陳威辰是小號手,兩位女歌手:王嬿寧與江尉綺。因為在初期曾幫助他們做肢體與表演訓練,姚黛瑋也參與了演出。 | ||
除了王嬿甯是後來才因病成為弱視,其他人都是「早產兒」,一出生就在「保溫箱」中生活,這才有了劇名「保溫箱的藝術家」的產生。 | ||
他們在演出的節目表上有這樣的一句話:「老天爺關上了我一道門,可是我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 ||
我一路看著他們在首演時的青澀與稚嫩(特別是在身體動作上),但是三年來,他們越來越放開了。我認為那是經由一次次在舞台上的磨練,他們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對於自己也越加有自信了。 | ||
首演時他們大多是「大聲的」說出台詞,而如今很能「收放自如」了。 | ||
我們看演出那天,台中下著大雨。我們說好看完演出一起吃了晚餐再搭車回台北。沒料到餐廳大排長龍,只好在咖啡廳吃簡餐。楊嘉問我最喜歡劇中的那一首歌,我在眾多的歌曲中,還是挑了「保溫箱的藝術家」,雖然「原諒」、「怎麼安慰一位朋友」我也很喜歡。 | ||
一邊吃晚餐,一邊聽楊嘉說著跟這次演出相關的種種,以及協會對這些演員歌手未來的計劃,我真的很感動。在舞台上要能精準的移動、互動,對視障者來說是多麽不容易。而他們的母親就成為在台上帶著他們站定位的「志工群」。 | ||
演出的歌曲全都是他們自己的創作,編曲。這幾天看到新聞,他們在劇中的歌曲已經全部上架,可以在網路上聽見了。 | ||
關於作者: | ||
陶曉清,資深廣播主持人,引領1970年代台灣民歌運動,被譽為「台灣民歌之母」。2008年七月自廣播工作退休後,投入成長課程,並於2010年取得加拿大 Haven 學院的心理諮商證書。 目前是牽手之聲(CanCheers)網路電台台長,以及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
||
前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