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金屬膽道支架」6月健保給付!造福「惡性膽道阻塞」患者,提升醫療品質

2024.05.22

為持續提升癌症治療品質,中央健康保險署除已納入大腸金屬支架及十二指腸支架之外, 6月起將再擴增給付新醫材「金屬膽道支架」運用於緩解惡性膽道阻塞。預估1年約4千多名癌友受惠,健保挹注約1.7億點。

喝酒傷身!酒精與7種癌症有因果關係,衛福部推3大酒癮防治政策

2024.05.06

酗酒嚴重危及健康,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是第1類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與7種癌症有著因果關係。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顯示,酒精影響身體健康,包含傷害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

化療後手麻、腳腫緩解 中醫治療助改善

2024.04.19

47歲余小姐於109年被診斷出右側乳房腫瘤,隨即接受一連串的治療,包括右側局部乳房切除與前哨型淋巴切除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賀爾蒙治療。但自化學治療後,就出現許多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手足症候群、四肢感覺異常、口腔粘膜炎、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疲倦、掉髮、嘔吐等。

健保5月1日起給付癌症精準醫療「實體癌/血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2萬多名癌友受惠

2024.04.19

衛生福利部公告新增「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自113年5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中央健康保險署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挹注經費約3億元,接軌癌症精準醫療趨勢。

防癌方法|研究揭7種習慣,減50%患癌率

2023.12.14

只要簡單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防癌?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有7種生活習慣可減低患大腸癌、肝癌等7種癌症風險,最多可減約50%。研究又指即使只能做到其中1項,也有防癌效果。

  •  / 10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金屬膽道支架」6月健保給付!造福「惡性膽道阻塞」患者,提升醫療品質

    
 
  「金屬膽道支架」6月健保給付!造福「惡性膽道阻塞」患者,提升醫療品質  
  2024-05-22 記者張慈恩報導  
  原載:健康醫療網  
     
  為持續提升癌症治療品質,中央健康保險署除已納入大腸金屬支架及十二指腸支架之外, 6月起將再擴增給付新醫材「金屬膽道支架」運用於緩解惡性膽道阻塞。預估1年約4千多名癌友受惠,健保挹注約1.7億點。  
     
  「惡性膽道阻塞」透過置放支架 將膽汁引流至腸道緩解不適  
  健保署表示,惡性膽道阻塞的發生原因可能是由於惡性腫瘤生長導致膽道狹窄,或惡性腫瘤轉移造成膽管壓迫所導致,病人可能出現黃疸、皮膚癢、腹痛、發燒、食慾不振等症狀。臨床上治療膽道阻塞,採手術切除腫瘤,亦可使用引流管將膽汁導引至體外,或置放支架將膽汁引流至腸道,緩解病人不適症狀。  
     
  「金屬膽道支架」健保給付 支架暢通率較佳、降低再介入次數  
  膽道支架材質可分為塑膠膽道支架和金屬膽道支架。為提升癌症照護品質,委託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進行醫療科技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在無法切除或臨界可切除的惡性肝外膽道狹窄病人,「金屬膽道支架」相較健保原給付塑膠膽道支架具較佳的支架暢通率、延長暢通時間,同時可降低再介入次數,提升臨床療效及品質。  
  經113年3月份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特材部分)討論,自113年6月1日起將金屬膽道支架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健保署特別感謝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提供專業意見,共同為提升病人安全及醫療照護品質努力,讓醫師依病患病情選用合適醫材種類,增加治療選擇。  
     
  持續爭取健保預算 建立更完善的癌症治療給付  
  石崇良署長表示,為確保國民基本醫療需求和健康利益,健保署將持續爭取健保預算,努力將具有實證效益且臨床治療需求的新醫材納入健保,建立更完善的癌症治療給付,以減少民眾經濟負擔,並增進醫療價值與民眾健康。  
     

  喝酒傷身!酒精與7種癌症有因果關係,衛福部推3大酒癮防治政策

    
 
  喝酒傷身!酒精與7種癌症有因果關係,衛福部推3大酒癮防治政策  
  2024-05-06 陳如頤/綜合報導  
  原載:NOW健康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推估,全台飲酒人口高達843萬人,其中100萬人經常暴飲,酒癮人數超乎預期,馬偕醫院日前成立國內首家「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正式提供諮詢、篩檢、治療等醫療服務。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酒精成癮又被稱為「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臨床顯示,酒癮患者常合併憂鬱症,自殺風險極高,再者,酒駕事故也引發諸多社會事件。  
  酗酒嚴重危及健康,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是第1類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與7種癌症有著因果關係。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顯示,酒精影響身體健康,包含傷害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指出,台灣每年約4500人因不當飲酒死亡,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新台幣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飲酒與多項癌症有關,且引發身心共病,為此,衛福部陸續推動3項重大酒癮防治政策:  
 
  1. 製作聰明酒杯,提升酒精標準量識能,推廣適量飲酒,不喝最好更健康。
  2. 擴大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經費,讓問題性飲酒者能得到酒癮治療補助。
  3. 開辦酒癮防治中心,特別委託馬偕紀念醫院,成立全台第1間「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透過實體櫃檯及諮詢專線,提供民眾專業諮詢。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提供1對1的諮詢,協助問題性飲酒及酒癮者及時接受治療,減少酒精對於健康的傷害。此外,將積極推廣酒精知識與酒癮防治等衛教,並透過酒癮篩檢問卷,找出酒癮患者。  
  在治療方面,臨床顯示,接受治療後,近9成個案飲酒頻率或飲酒量下降。目前全國共有135家酒癮治療機構提供酒癮治療服務。衛福部提供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補助每人每年4萬元酒癮治療費用,減輕個案就醫負擔。  
  薛瑞元呼籲,有問題性飲酒或酒癮的民眾務必尋求專業協助,透過專業諮詢及早接受治療、解決共病問題,不再被酒精所控制。  
     

  化療後手麻、腳腫緩解 中醫治療助改善

    
 
 

化療後手麻、腳腫緩解 中醫治療助改善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4-04-19 09:58
原載:台灣好新聞
 
     
  47歲余小姐於109年被診斷出右側乳房腫瘤,隨即接受一連串的治療,包括右側局部乳房切除與前哨型淋巴切除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賀爾蒙治療。但自化學治療後,就出現許多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手足症候群、四肢感覺異常、口腔粘膜炎、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疲倦、掉髮、嘔吐等。   
     
  余小姐於111年初求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周怡貝醫師,表示右手臂肘部以下、雙側膝蓋以下會腫脹,伴隨麻木、無力、刺痛感,嚴重的話感覺遲鈍,有時候走路還會踩空、跌倒;也容易有潮熱感及盜汗,伴隨嚴重口燥咽乾;這兩年多來腸胃也常感到不適,常常吃一點就覺得飽、容易脹氣、噁心想吐,且常常拉肚子,與罹癌前的身體狀況相去甚遠,雖有部分症狀於化學治療停止後減緩,但仍有許多不適症狀持續。   
     
  經過四診及辯證論治,周怡貝醫師診斷余小姐屬肝鬱脾虛、肝腎陰虛伴隨血瘀之證型,故治療採用疏肝健脾、清熱滋陰、活血去瘀的方向來治療,選用加味逍遙散、知柏地黃丸、桂枝茯苓丸等處方。   
     
  第一次回診時,余小姐表示口乾、燥熱感減輕,但手腳仍有腫脹麻木,故加入針灸治療,選用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太谿、太衝等穴位。針灸後,余小姐感到雙腳的腫脹減了大半,步伐也比較輕盈,雖然害怕針灸,但仍堅持一週針灸一至兩次來維持效果。持續接受中醫部治療兩年,余小姐表示手腳腫脹麻木已較先前減緩許多,鞋子尺碼小了一號,腸胃不適與其他偶發不適的症狀,也能透過個人化的處方調整來達到症狀的緩解。   
     
  周怡貝醫師表示,乳癌在治療會依患者的基因型態影響治療方向,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化療、標靶藥物及抗賀爾蒙治療。其中化療第一線藥物為小紅莓及紫杉醇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掉髮、噁心嘔吐、手腳麻木等;而抗賀爾蒙類的藥物,副作用與更年期相似,容易出現潮熱、頭痛、停經或月經不規則等症狀。故中醫治療乳癌患者有幾個目標:預防復發及轉移、加強西醫治療效果、減輕治療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品質。   
     
  周怡貝醫師強調,就如同余小姐一樣,同時接受化、放療與抗賀爾蒙藥物治療,中醫介入的治療目標在減輕患者因各種副作用產生的不適,以辯證論治選用相對應的藥物及治療來降低副作用,改善病患體質及生活品質。   
     

  健保5月1日起給付癌症精準醫療「實體癌/血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2萬多名癌友受惠

    
 
 

健保5月1日起給付癌症精準醫療「實體癌/血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2萬多名癌友受惠

 
  日期:2024 年 4 月 19 日
原載:衛服部健保署
 
     
  衛生福利部公告新增「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自113年5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中央健康保險署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挹注經費約3億元,接軌癌症精準醫療趨勢。   
     
  考量基因檢測目的不同,實體腫瘤部分,計14大類癌別可透過單基因檢測或NGS協助挑選合適的標靶藥物,又因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差異,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自付差額方式。健保3種定額給付分別為BRCA基因檢測支付1萬點、小套組(≦100個基因)支付2萬點及大套組(>100個基因)支付3萬點。NGS涵蓋之實體腫瘤包含: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攝護腺癌、胰臟癌、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肝內膽管癌、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等9癌;另大腸直腸癌、泌尿道上皮癌、黑色素瘤、腸胃道間質瘤及胃癌,專家會議共識為提升健保給付效益,將採單基因檢測,近期相關醫學會已依新增修訂診療項目流程提出申請。   
  健保給付 NGS 適用癌別  
  另血液腫瘤部分,基因檢測結果有助於規劃是否適合骨髓移植等後續治療計畫,本次NGS新增小套組(≦100個基因)及大套組(>100個基因)給付。與基因檢測相關之5大類血液腫瘤包含: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高風險之骨髓分化不良症狀群(MDS)、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B-ALL及T-ALL)等3癌;另B細胞淋巴癌(BCL)及T或NK細胞血癌與淋巴癌(NKTL)則規劃採單基因檢測,相關醫學會已提出申請。   
  健保給付 NGS 三類套組  
  考量各癌別檢測時機不同,健保公告之支付規範依癌別訂有適應症及必要檢測基因,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一次。另為確保檢測品質,限「區域級以上醫院」或「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申報,且必須為衛生福利部核定之實驗室開發檢測(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LDTs)施行計畫表列醫療機構,並要求醫院須自行設立或跨院聯合組成分子腫瘤委員會(Molecular Tumor Board, MTB),以促進臨床跨領域合作,為不同適應症之癌友提供精準、個人化的治療策略。   
     
  健保署表示,為確保檢測品質並評估健保治療藥物的反應及療效,以作為評估給付效益及調整給付政策之關鍵依據,故要求醫事服務機構須上傳檢測結果,未來若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時,得以資料庫比對查詢適用條件、即時用藥,病人免重複受檢,提升治療效益及降低民眾經濟負擔。另健保署研議委託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平台,以促進後續臨床試驗及新藥的媒合,為民眾提供及早治療機會。   
     
  面對人口老化超高齡社會來臨及癌症醫療費用急遽成長等,NGS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為確保公眾醫療權益和健康利益,健保署推動精準檢測,輔助醫師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透過建構全國性基因資料庫,建立更完善的健保給付機制及精準醫療生態系統。   
     

  防癌方法|研究揭7種習慣,減50%患癌率

    
 
  防癌方法|研究揭7種習慣,減50%患癌率  
  原載:星島頭條  
     
  只要簡單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防癌?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有7種生活習慣可減低患大腸癌、肝癌等7種癌症風險,最多可減約50%。研究又指即使只能做到其中1項,無法達成7大習慣,也有防癌效果。  
     
  綜合外媒報道,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中心(AICR)早前共同提出多種防癌生活習慣,包括少吃紅肉、少喝酒等。英國紐卡素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其後就針對上述習慣的抗癌成效進行研究。  
     
  研究團隊收集接近10萬名平均年齡介乎56歲的英國成年人的飲食習慣、運動數據、BMI指數和腰圍尺寸等資料,進行為期8年研究,並對參與者是否遵守上述防癌生活習慣進行紀錄。防癌生活習慣如下:  
 
  1. BMI維持在健康範圍(18.5至24.9之間)
  2. 每周運動時數達2.5小時
  3. 均衡飲食(每日至少攝取30克纖維及至少吃5份蔬果)
  4. 少吃速食
  5. 每周吃紅肉不超過三份
  6. 避免飲用添加糖的飲品
  7. 不攝取酒精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遵守防癌生活習慣的程度愈高,就愈能減低患上乳癌、大腸癌、食道癌、腎癌、肝癌、卵巢癌及膽囊癌等7種癌症的風險。研究人員又指,每遵守1項建議,患癌風險就降低7%;如果做齊7項,就可減患癌率達49%,接近減一半風險,代表即使只做到其中1項,也有防癌效果。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