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癌切除後要擔心幾年?醫師:即使超過5年仍應追蹤

2018.03.15

癌症切除,幾年可免再擔心?台中市一名65歲陳姓婦人10多年前因罹患子宮惡性腫瘤而摘除子宮,去年體檢竟發現肺葉有約3公分腫瘤,病理切片證實為原發於子宮的轉移性腺癌,讓她驚訝「過了這麼久,癌細胞竟還能從子宮移轉到肺部」醫師提醒,即使超過5年仍應追蹤,避免再生而不知。

免疫療法治肺癌 PD-L1陽性效果佳

2018.03.08

60歲陳先生罹患晚期肺癌,確診時癌細胞已轉移至腦、淋巴結、肋骨,醫師研判,如果使用傳統治療,存活期僅剩幾個月,在醫師評估下,檢測PD-L1反應率為陽性,使用免疫療法,迄今已經一年多,且擁有不錯生活品質,每天早上還可至社區公園散步。

日癌症患者生存率提高 早期發現及新抗癌劑奏效

2018.03.01

國立癌症研究中心28日公布指出,日本癌症患者10年生存率達55.5%,較去年的調查提高了1.3%,這主要是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早期發現。尤其是前列腺癌的10年生存率達90%以上,但食道,膽囊膽道,肝臟,胰臟則未滿30%。

人妻子宮罹癌 仍兩度懷孕、生產…

2018.03.01

36歲的張姓人妻,因「孕事」不順,且有亂經狀況,就診檢查,發現竟是罹患子宮內膜癌,奇美醫學中心透過黃體素治療,病情穩定後,進行胚胎植入的試管嬰兒,2年半內兩度成功生育,案例為國內罕見。

中西醫合作 治療免疫療法後遺症

2018.02.23

66歲的謝先生在民國104年6月罹患4期肺癌,已經歷過十多次的化學治療,自去年8月病況惡化,且因右肋膜積水須長期置放引流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反覆感染。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癌切除後要擔心幾年?醫師:即使超過5年仍應追蹤

 
  癌切除後要擔心幾年?醫師:即使超過5年仍應追蹤  
  2018-03-15 12:53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黃寅/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癌症切除,幾年可免再擔心?台中市一名65歲陳姓婦人10多年前因罹患子宮惡性腫瘤而摘除子宮,去年體檢竟發現肺葉有約3公分腫瘤,病理切片證實為原發於子宮的轉移性腺癌,讓她驚訝「過了這麼久,癌細胞竟還能從子宮移轉到肺部」醫師提醒,即使超過5年仍應追蹤,避免再生而不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育生說,陳婦10多年前曾因子宮長有惡性腫瘤接受子宮摘除手術,術後認為恢復狀況良好,這些年來便沒有規則追蹤,直到體檢時發現肺部疑似長有腫瘤,才進一步安排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所幸只發現單一肺部腫瘤,無其他明顯淋巴轉移跡象。

陳婦經轉介胸腔外科施以右下葉腫瘤切除手術後,原會喘的狀況好轉不少,病理切片證實肺部腫瘤為原發於子宮之轉移性腺癌,建議要定期追蹤至少3至5年。

林育生指出,根據臨床的經驗,由他處轉移至肺部的癌症個案並不少見,但這類癌症通常是多發性,也就是體內多處器官均有轉移現象,且絕大部分無法透過手術切除;以該個案而言,患者10多年前切除子宮後沒有復發,幾乎可認定為治癒的病人,但10多年後竟又轉移至肺部,又可幸運切除的案例則是十分罕見。

林育生強調,肺癌近年來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第1名,原因在於,肺臟接受身體各處流經的血液,將血液重新充滿氧氣後,再送回原本的器官,過程中許多有害物質、細菌、甚至腫瘤細胞,很容易停留在肺臟,因此才會有「肺臟是癌症器官轉移的第1站」之說。

他提醒,對於曾罹患惡性腫瘤且治癒的病人,務必定期追蹤,或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是預防腫瘤復發的最佳途徑。

 
 

  免疫療法治肺癌 PD-L1陽性效果佳

 
  免疫療法治肺癌 PD-L1陽性效果佳  
  2018-03-08 23:21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60歲陳先生罹患晚期肺癌,確診時癌細胞已轉移至腦、淋巴結、肋骨,醫師研判,如果使用傳統治療,存活期僅剩幾個月,在醫師評估下,檢測PD-L1反應率為陽性,使用免疫療法,迄今已經一年多,且擁有不錯生活品質,每天早上還可至社區公園散步。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國泰醫學中心顧問醫師蔡俊明指出,台灣每年肺癌新增人數破萬,其中九成屬非小細胞肺癌,如果基因未突變,不能使用標靶治療,僅能選擇化療,效果有限,晚期死亡率偏高。

蔡俊明說,免疫抗癌藥物的問世,開啟晚期癌友一線生機,喚醒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上的「PD-1免疫檢查點」受癌細胞壓制的免疫機制,對腫瘤細胞發動持續性攻擊,「越早使用,治療效果越好」。

蔡俊明指出,免疫療法展現精準醫療的特質,癌友必須檢測PD-L1反應率,如果結果為陽性,就可預測治療效果應該不錯,癌友使用免疫療法後可活化免疫細胞,殺死腫瘤細胞,增加無疾病惡化期。

治療前先做檢測,是免疫療法成功的關鍵,蔡俊明強調,免疫療法費用較傳統治療費用高,事先檢測PD-L1,預測療效,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與經濟負擔。

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主治醫師葉奕成指出,癌症治療趨向精準,不管是標靶藥物或最新的免疫療法,需先以基因檢測、生物標記等技術,預測療效。

為此,台灣病理學會與全台16家醫學中心合作,針對PD-L1檢測能力進行測試,將同樣檢體送醫院,最後整理各醫院完成的報告,一致性達80%以上,一周內可完成檢測報告。

蔡俊明指出,晚期肺癌患者PD-L1檢測結果為陽性,治療有效率達四成五至五成五,最新治療趨勢為免疫療法搭配化療等混合療法,希望延長癌友存活期。

 
 

  日癌症患者生存率提高 早期發現及新抗癌劑奏效

 
  日癌症患者生存率提高 早期發現及新抗癌劑奏效  
  2018-03-01 12:31 〔中時電子報/黃菁菁報導)
原載:中時電子報
 
 

國立癌症研究中心28日公布指出,日本癌症患者10年生存率達55.5%,較去年的調查提高了1.3%,這主要是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早期發現。尤其是前列腺癌的10年生存率達90%以上,但食道,膽囊膽道,肝臟,胰臟則未滿30%。

加盟日本全國癌症中心協會(全癌協)的20個醫療設施,針對2001至2004年被診斷為癌症的5萬7147名患者進行了調查。由於今年起改變計算法,生存率看起來較去年的58.5%低,但去年若用新的計算法重新計算則為54.2%,故10年生存率提高了1.3%。

癌症研究中心指出,生存率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治療效果高的抗癌劑之開發,以及放射線治療和早期發現的技術進步等,尤其是早期的乳癌和大腸癌生存率超過9成,可看出定期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此外,在2007至2009年以32個醫院被診斷為癌症的13萬2,869名患者為對象,調查其5年生存率的結果是67.6%,較1997年的62%也有改善,且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為100%,乳腺癌約94%,甲狀腺癌約92%都相當高。

 
 

  人妻子宮罹癌 仍兩度懷孕、生產…

 
  人妻子宮罹癌 仍兩度懷孕、生產…  
  2018-03-01 11:19  〔自由時報/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
原載:自由時報
 
 

36歲的張姓人妻,因「孕事」不順,且有亂經狀況,就診檢查,發現竟是罹患子宮內膜癌,奇美醫學中心透過黃體素治療,病情穩定後,進行胚胎植入的試管嬰兒,2年半內兩度成功生育,案例為國內罕見。

奇美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蔡永杰表示,張姓女子5年前、36歲時到院門診,結婚已6年,遲未懷孕,「好朋友」也2、3個月才來1次,因此安排檢查,發現是多囊性卵巢作祟,加上其夫婿精蟲品質不佳,因此建議接受試管嬰兒治療。

不過,蔡永杰慎重起見,做了小切片檢驗,張女竟罹患子宮內膜癌,所幸病理報告為第一期的1A,只要做好處理,仍有懷孕機會,立刻轉腫瘤科,接受高劑量的黃體素治療。

2年後,婦癌腫瘤科醫師知會蔡永杰,張女的子宮內膜正常,可以嘗試「做人」,隨即進行取卵手術,植入胚胎,成功受孕,並順利當了母親。

由於這種癌症隨時有復發的可能,醫師建議最保險的方式是拿掉子宮,但張女還想做1次試管,央求蔡永杰再進行胚胎植入,同樣成功受孕,並順利生產。

蔡永杰說,張女因就醫得早,在藥物治療後,不僅子宮得以保留,還在人生殖科技輔助下,二度受孕、順產,且懷這2胎期間,癌症完全沒有復發。

蔡永杰指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最常見的婦科癌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國人目前多晚婚,女性朋友若不注意,恐讓原本就低的生育率再受衝擊。

蔡永杰呼籲,若有陰道異常出血、月經不正常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確定病因,迅速治療,還是有機會懷孕、生子。

 
 

  中西醫合作 治療免疫療法後遺症

 
  中西醫合作 治療免疫療法後遺症  
  2018-02-23  〔自由時報/高雄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醫師蔡明諺)
原載:自由時報
 
 

66歲的謝先生在民國104年6月罹患4期肺癌,已經歷過十多次的化學治療,自去年8月病況惡化,且因右肋膜積水須長期置放引流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反覆感染。

因為檢測癌細胞表面的細胞程式死亡─配體(PD-L1)表現量很高,在主治醫師建議下開始採用免疫療法,經過每3週施打一次已完成9個療程,至今病況控制良好。但卻在第8次治療後開始出現體力嚴重衰退,喘不過氣需要24小時的氧氣支持。因此轉往本院中醫病房接受後續的治療。

在1週的治療後,謝先生體力恢復,氧氣的使用時間也大幅減少,出院後更興高采烈地回員林,探望剛出生的金孫。

免疫療法較傳統化學治療,可成功提高藥物反應率以及存活率,已成為新興腫瘤治療的曙光。但臨床觀察上,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

免疫腫瘤藥物在激發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細胞之餘,也可能對於其他器官產生影響,而產生皮膚疹、腹瀉、呼吸窘迫或內分泌系統失調等副作用,甚至會出現嚴重或致命的後遺症。

謝先生在電腦斷層以及癌指數方面均顯示腫瘤已獲得控制,但肺部氣腫嚴重,反造成呼吸衰竭。中醫觀點認為,免疫療法正邪對抗的觀念與傳統中醫符合,邪氣(腫瘤)雖見衰微,但體力(正氣)卻也受傷,導致肺部瀰漫難以清除的廢氣,影響呼吸。治療上必須除去肺中伏火後,再慢慢調理脾胃,增加肺部細胞的修復。

謝先生是中西醫合作,成功治療免疫療法後遺症的案例。事實上,中西醫彼此截長補短可讓癌症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