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醫療保健】美研究:約70%早期乳癌患者可免化療

2018.06.04

美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約70%初期乳癌患者,切除腫瘤後可毋須接受化療。既能免除不必要的痛苦,也不會影響存活率。

喉嚨痛竟是淋巴癌 96歲阿公勇敢抗癌

2018.05.29

彰化縣96歲周樹清因為喉嚨痛,以為是感冒僅到診所拿藥,20多天後出現吞嚥困難,才到衛服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檢查時發現口腔上顎有個約5公分大的腫瘤,切片確診為淋巴癌,一般醫師會擔心病患年紀大了會受不了化療的折磨,但是周樹清樂觀面對,積極接受化療,經過一個多月,目前腫瘤已經消失,也沒有轉移,可以正常吞嚥。周樹清說,他打過仗,「死都不怕,怎會怕化療!」

乳癌腫瘤愈大愈嚴重?醫師破除迷思

2018.05.29

一般人總以為乳癌腫瘤愈大愈嚴重,其實這是迷思!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一般外科主任葉顯堂表示,其實乳癌是否轉移與腫瘤大小無絕對關係,腫瘤細胞惡性度才是關鍵。行醫多年的他,曾遇到多例患者腫瘤小於2公分,第一次確診就發現癌細胞已轉移骨骼、淋巴。

癌症患者「飲食秘訣」醫:少量多餐、別喝家庭號鮮奶 原文網址: 癌症患者「飲食秘訣」醫:少量多餐、別喝家庭號鮮奶! |

2018.05.29

癌症患者化學治療期間常有會免疫力降低,造成治療中斷或是無法治療,往往因為治療副作用讓食慾變差,該怎麼吃才能補足應有的營養讓治療順利完成?營養師建議癌症飲食原則「高熱量、高蛋白」,可搭配少量多餐的方式,在兩餐間吃點心、營養品,以免只吃三正餐而熱量與蛋白質營養不足。

《愛肝加油站》免疫療法非萬靈丹 治療肝癌有其限制

2018.05.21

Q:我的媽媽有B肝帶原,之前並沒有追蹤檢查,但最近因為右側肋骨下方會痛,就醫之後才發現有5.6公分肝癌,但因為媽媽已經有肝硬化,肝功能不理想,不適合手術,醫師建議媽媽改做動脈栓塞治療,我們上網搜尋肝癌相關的治療方式,發現有一種新的治療稱為免疫療法,似乎效果很不錯,請問可行嗎?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醫療保健】美研究:約70%早期乳癌患者可免化療

 
  【醫療保健】美研究:約70%早期乳癌患者可免化療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原載:蘋果即時
 
 
  美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約70%初期乳癌患者,切除腫瘤後可毋須接受化療。既能免除不必要的痛苦,也不會影響存活率。

醫師治療乳癌時,通常在外科手術後會為病人進行化療,以減少癌細胞擴散或復發風險。不過,化療藥物可造成嘔吐、疲倦、不孕以至永久神經痛等副作用,在少數情況下,更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白血病。

婦女被診斷出早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型」乳癌,而又有中等復發風險時,往往不清楚是否需要在荷爾蒙療法以外接受化療。如今,醫生會以基因檢測分析乳癌未來10年復發風險,按分數高低以決定切除腫瘤後是否要接受化療,0至10分屬低風險,可免化療,只須接受荷爾蒙療法;26至100分則屬高風險,要接受荷爾蒙療法及化療;11至25分為中等風險。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主導的研究,以中等復發風險病人為對象,隨機讓部份病人接受荷爾蒙療法加化療,另一批只接受荷爾蒙療法,結果發現兩批人的9年存活率都是近94%。

參與撰寫研究報告的芝加哥洛約拉大學醫學院(Loyola Medicine)腫瘤學家阿爾班恩(Kathy Albain)指出,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罹患最常見類型乳癌的病人,約70%可安全地免受化療。協助籌備研究的美國乳癌專家諾頓(Dr. Larry Norton)表示,研究結果「十分重要」。

研究結果意味著美國每年多達7萬病人可免受化療之苦,還能省下一筆醫藥費。 英國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顧問林(Dr Alistair Ring)表示,研究結果可能讓英國診所從周一開始就改變治療乳癌的手法。

研究結果在美國臨床腫瘤學學會(ASCO)年度大會上公佈,亦刊登在《新英倫醫學期刊》。
 

  喉嚨痛竟是淋巴癌 96歲阿公勇敢抗癌

 
  喉嚨痛竟是淋巴癌 96歲阿公勇敢抗癌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彰化縣96歲周樹清因為喉嚨痛,以為是感冒僅到診所拿藥,20多天後出現吞嚥困難,才到衛服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檢查時發現口腔上顎有個約5公分大的腫瘤,切片確診為淋巴癌,一般醫師會擔心病患年紀大了會受不了化療的折磨,但是周樹清樂觀面對,積極接受化療,經過一個多月,目前腫瘤已經消失,也沒有轉移,可以正常吞嚥。周樹清說,他打過仗,「死都不怕,怎會怕化療!」

「我一天吃4餐,身體強壯,突然喉嚨腫得連水都吞不下,我怎麼能屈服!」周樹清說,他38年從中國四川隨軍來台,曾參與過徐蚌會戰、823砲戰等戰役,腿上都還留有子彈碎片,他認為,對抗病痛就像打仗,一定要盡全力,其餘交給老天,沒什麼好計較的,因此他毫不猶豫接受化療,全力對抗癌症。

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說,長在口腔內的腫瘤絕大部分是口腔癌,極少口腔內的癌症是淋巴癌,一般而言,淋巴癌分布位置以頸部、腋下、鼠蹊部、縱膈腔及腹腔的淋巴結為多。周樹清的淋巴腫瘤長得快,若不趕快化療,撐不了多久,但當時因周樹清年紀很大,擔憂他的體力及精神能否支持,曾經一度猶豫。

彰醫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樊聖表示。淋巴癌是可以治癒的癌症,化療成效通常不錯,醫療團隊評估周樹清身體硬朗、精神好,且他明確表達要化療的意願,「既然病人願意拚,醫院當然全力支持」,而周樹清也打破他過去接受化療的病人高齡紀錄,他認為,周樹清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可以正常進食,治癒機率很高。
 

  乳癌腫瘤愈大愈嚴重?醫師破除迷思

 
  乳癌腫瘤愈大愈嚴重?醫師破除迷思  
  良醫企劃
原載: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
 
 
  乳癌腫瘤愈大愈嚴重?醫師破除迷思 良醫企劃 良醫企劃 2018-05-29瀏覽數:1000+ +A -A 0回應 一般人總以為乳癌腫瘤愈大愈嚴重,其實這是迷思!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一般外科主任葉顯堂表示,其實乳癌是否轉移與腫瘤大小無絕對關係,腫瘤細胞惡性度才是關鍵。行醫多年的他,曾遇到多例患者腫瘤小於2公分,第一次確診就發現癌細胞已轉移骨骼、淋巴。
 
  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 建議ER+一線用荷爾蒙藥  
  葉顯堂印象最深的個案,是有名已停經患者因腋下淋巴腫脹就醫,檢查發現是乳癌造成,讓他十分訝異的是,這名患者的乳癌腫瘤只有0.6公分,但發現病灶時已是晚期,癌細胞轉移至淋巴及骨髓。對晚期乳癌患者,葉顯堂會依患者荷爾蒙受體特性、是否停經、癌細胞轉移部位等量身制定適合的治療策略。以這名0.6公分腫瘤的患者為例,其荷爾蒙受體為陽性,較適合荷爾蒙治療,當治療反應不佳,才進行化療。

目前治療乳癌趨勢,除療效外首重兼顧患者生活品質,因臨床上有不少患者因受不了化療的副作用而中斷治療,甚至一聽到化療就焦慮而逃避治療。去年在葡萄牙舉行的「全球晚期乳癌聯盟」研討會上,學者認為為著重療效與生活品質,荷爾蒙藥物應列為荷爾蒙陽性晚期乳癌患者一線用藥。對此,葉顯堂指出,患者用藥後若很不適,醫囑遵從性就會下降,荷爾蒙治療副作用比化療輕微,患者較願意遵照醫囑,也能增加對抗癌症的勇氣。
 
  羅東博愛治療乳癌 全方位支援患者打勝仗  
  若是停經後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晚期患者,常用的口服荷爾蒙治療包括芳香環酶抑制劑、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兩種都能提供不錯的療效。最新研究顯示,若一線使用新的荷爾蒙針劑治療,同樣可以降低疾病惡化的風險,讓醫師多一種用藥選擇。葉顯堂將腫瘤細胞喻為房間,雌激素受體是房門,雌激素是鑰匙,可開門釋放腫瘤中的壞訊號,讓癌細胞擴散轉移。傳統荷爾蒙藥物就像假鑰匙,可暫時卡住鎖避免壞訊號溢出;而新的針劑荷爾蒙用藥作用機轉完全不同,能直接破壞門鎖,封鎖壞訊號,降低其逃出來的機率。

葉顯堂強調,乳癌為全方位治療,須依患者腫瘤類型、生活型態、周遭資源與親人支援等擬定治療計畫。以羅東博愛醫院為例,該院團隊提供個管師、社工、營養師、外科醫師、腫瘤科醫師、放射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等整合性照護服務,治療重點除了追求療效,也應維持患者良好生活品質,讓患者在抗癌時有更多支持,打贏這場戰役。

  癌症患者「飲食秘訣」醫:少量多餐、別喝家庭號鮮奶 原文網址: 癌症患者「飲食秘訣」醫:少量多餐、別喝家庭號鮮奶! |

 
  癌症患者「飲食秘訣」醫:少量多餐、別喝家庭號鮮奶!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原載:ETtoday新聞雲
 
 
  癌症患者化學治療期間常有會免疫力降低,造成治療中斷或是無法治療,往往因為治療副作用讓食慾變差,該怎麼吃才能補足應有的營養讓治療順利完成?營養師建議癌症飲食原則「高熱量、高蛋白」,可搭配少量多餐的方式,在兩餐間吃點心、營養品,以免只吃三正餐而熱量與蛋白質營養不足。

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指出,人體中每立方公釐的血液大約有3400~10000個白血球,簡單來說白血球數量低於3000,就算是白血球不足,會有免疫力低問題,可能造成化學治療無法進行,需要打升血球素提高白血球。常見造成免疫力降低的原因,包括化學治療、手術(術後體力恢復較慢)、骨髓疾病(淋巴癌、血癌)等,治療過程所造成的白血球下降,此時必須攝取更多的熱量與蛋白質才能加強血球製造能力,但若是因營養不良所造成的免疫力低下,則可透過飲食技巧調整來改變。

凃宜辰表示,癌症治療期間最重要是蛋白質攝取要充足,臨床上白血球不足常常都是病人蛋白質攝取不足所致,蛋白質是造血、補肌肉的營養來源,因此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攝取量要比平時多20~50%,熱量多20%。舉例來說,50公斤的人,治療期間一天要吃3碗飯,5份的蛋白質〈豆、魚、蛋、肉〉,1杯牛奶、2碗青菜,2~3份水果,再加油脂,但化學治療期間食欲不佳、甚至有一些噁心嘔吐的副作用,依臨床經驗來說,治療期間可能吃不下這麼多,會建議少量多餐,用點心〈紅豆牛奶湯或是地瓜牛奶〉、營養品等來補充不足的營養。

除了增加蛋白質與熱量攝取量外,在進食時也要留意衛生與清潔,凃宜辰提醒,食物要新鮮、要洗淨、煮熟,沒吃完的食物也盡快要冷藏,若不得已要外食,選擇乾淨衛生的餐廳,也可選擇便利商店中有完整包裝的冷藏或冷凍食品;此外,建議不要飲用家庭號鮮奶,以免開封後再度冷藏的過程中,容易提高感染的機會,可以選用小瓶裝不含益生菌、乳酸菌、活菌的鮮奶,若要購買豆漿、牛奶,建議選擇小瓶裝取代沒冷藏的杯裝豆漿,且開封後一次飲用完畢。

凃宜辰表示,若是白血球不足,不可以吃生食外,水果建議可喝包裝的濃縮還原果汁來獲得水果的營養素,至於現榨的果汁則不宜飲用,白血球在3400以上的患者選用新鮮的削皮水果,不要吃有腐壞、發霉的水果。飲水應採煮沸的開水,至於過濾水、市售礦泉水多數沒有殺菌煮沸,不建議飲用;夏日常吃的霜淇淋(開放式、沒有殺菌)、剉冰(冰塊未殺菌)不建議食用,可選擇包裝的冰淇淋。調味品方面,不建議食用蜂蜜、美奶滋,可以改糖、醬油取代,儘量選擇小包裝,一次用完即丟較安全。

凃宜辰提醒,在化學治療期間免疫力不足時,不要常外出至人多的地方避免感染,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適量運動、睡眠充足,增加身體的免疫力。

  《愛肝加油站》免疫療法非萬靈丹 治療肝癌有其限制

 
  《愛肝加油站》免疫療法非萬靈丹 治療肝癌有其限制  
  自由時報/文/許金川
原載:自由時報
 
 
  Q:我的媽媽有B肝帶原,之前並沒有追蹤檢查,但最近因為右側肋骨下方會痛,就醫之後才發現有5.6公分肝癌,但因為媽媽已經有肝硬化,肝功能不理想,不適合手術,醫師建議媽媽改做動脈栓塞治療,我們上網搜尋肝癌相關的治療方式,發現有一種新的治療稱為免疫療法,似乎效果很不錯,請問可行嗎?

A:肝癌的治療隨著醫學研究不斷往前推進,免疫療法算是其中最新的治療方式,但是最新的治療不代表就是最好的治療,也不見得適用於每位患者,目前有通過美國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免疫療法藥物為Nivolumab,大都用在不適用於其他治療方式的晚期肝癌病患。

您的母親腫瘤5.6公分,經評估後無法手術切除,但是如果動脈栓塞可行,還是會以動脈栓塞治療(TACE)為優先考量,一是栓塞治療行之有年,不論是治療成效或安全性可能都較免疫療法來得明確,二是免疫療法健保尚未給付,目前還須自費治療,且要價不低。

根據研究,對於雷莎瓦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使用Nivolumab免疫治療後,大概有2/3的患者平均治療將近3個月後開始看到效果,約有15%的患者腫瘤明顯縮小,雖然免疫療法給末期肝癌病患帶來治療上的一線曙光,但是治療上還是有它的限制。

首先,假如病患本身的肝臟功能太差,恐怕治療效果會不太理想;如果病患本身合併有自體免疫疾病正在接受相關治療,也不適用,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本身的免疫已經過度活化,而免疫療法又是藉由活化人體的免疫反應來達成療效,可能會加重自體免疫的病況。

另外,如果已經接受過器官移植後的病患,因已服用免疫抑制劑,也不適合使用免疫療法。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提供民眾免費索閱。肝基會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