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天后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在IG PO出一段影片,她唱著「I Touch Myself),喚起世人注意乳癌防治問題! 小威寫:「在世界乳癌宣傳月(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我錄下Divinyls版本的全球暢銷歌曲『我撫摸著自己』,提醒女性定期自我檢查。」 「是的,這讓我必須踏出舒適圈,但我想做這件事,因為這項議題攸關全球各種膚色的女性。早期發現是關鍵,這將拯救許多生命。」
許多人在做退休規劃時,絕不會想到健保可能有破產的一天,但隨著人口老化、總人口數減少,且急重症患者增加,健保財務越來越吃緊,這個預言可能不再只是惡夢。健保署將於27日召開總額協商,108年度健保總額將首度破七千億大關,達7140億元。
中秋假期許多人準備烤肉,不過一些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病患在美食當前仍要注意健康;醫師提醒,乳癌患者接受化療、或療停經後接受芳香環轉化酶藥物治療,就容易骨質疏鬆,建議少碰高油食物、多吃高纖高鈣的蔬果。
2018 年 9月,台灣衛生福利部正式宣布修法開放「細胞治療」。這項新的療法被視為可以嘉惠病人之外,也可以推動醫療生技的發展。究竟細胞治療是什麼?目前開放的六大項項目適用於哪些用途?在細胞治療之前需要有哪些認知?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國內乳癌患者的好發年齡集中在45-55歲,比國外提早10歲,且臨床上發現,乳癌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不少2、30歲女性罹患乳癌,在接受治療與保存生育功能之間顯得兩難。不過,近來國外有研究報告發現,使用抗荷爾蒙療法,有機會幫助病患保留卵巢功能。
[分享]I touch myself | ||
serenawilliams 原載:Instagram |
||
This 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 I’ve recorded a version of The Divinyls global hit “I Touch Myself” to remind women to self-check regularly. Yes, this put me out of my comfort zone, but I wanted to do it because it’s an issue that affects all women of all colors, all around the world. Early detection is key - it saves so many lives. I just hope this helps to remind women of that. The music video is part of the I Touch Myself Project which was created in honor of celebrated diva, Chrissy Amphlett, who passed away from breast cancer, and who gave us her hit song to remind women to put their health first. The project is proudly supported by @BerleiAus for Breast Cancer Network Australia. Visit the link in my bio to find out more. #ITouchMyselfProject #BerleiAus #BCNA #DoItForYourself |
明年健保總額首度破七千億 但距離破產竟不遠 | ||
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報 |
||
許多人在做退休規劃時,絕不會想到健保可能有破產的一天,但隨著人口老化、總人口數減少,且急重症患者增加,健保財務越來越吃緊,這個預言可能不再只是惡夢。健保署將於27日召開總額協商,108年度健保總額將首度破七千億大關,達7140億元。 健保開辦之初,85年健保費用也才2229億元,短短22年間,增加3.2倍。儘管政府開徵補充保費,但整體健保收入成長率卻遠遠落後健保總額成長率,健保會資料顯示,106年我國健保成本及收入首度超過總額,達到負98億元,107年還剩下三個多月,但預估今年破洞更大,達到負257億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到了108年,衛福部健保會預估,財務缺口可能高達五六百億元,如果以此速度惡化,目前安全準備金2000億元,根本撐不了幾年,屆時如果未能提高健保費率,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可能面臨倒閉。 根據健保署最新總額草案,108年度健保總額預算首度破七千億元大關,從107年6853億元,一口氣增加至7140億元。明年度總額占比第一名為醫院,金額達4906億元,其次為基層院所1386億元,牙醫門診444億元、中醫門診259億元。 事實上,醫療困境早已發生在日本,近年來,扮演著類似台灣健保角色的社保,也出現財務危機,面臨破產。相較之下,台灣健保財務更顯險峻,高齡人口激增,急重症患者越來越多,加上長照在宅醫療,相關經費預算逐年增加,但繳費付錢的人數卻是越來越少。 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指出,依照健保署所提供的模式計算,健保將在110年破產,安全準備金不敷使用。更令人擔憂的是,醫師即將納入勞基法,預估至少增加四五十億元,這可能讓健保提早在109年宣告倒閉。 |
少油多蔬果 醫師:乳癌患者也能享受烤肉 | ||
自由時報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原載:自由時報 |
||
中秋假期許多人準備烤肉,不過一些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病患在美食當前仍要注意健康;醫師提醒,乳癌患者接受化療、或療停經後接受芳香環轉化酶藥物治療,就容易骨質疏鬆,建議少碰高油食物、多吃高纖高鈣的蔬果。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杜世興說,長期化學藥物治療下,會抑制卵巢分泌女性荷爾蒙的功能,導致體內的女性荷爾蒙下降,加速骨質疏鬆,因此建議少碰高油脂食物,多品嚐高纖高鈣的蔬果。 為了讓乳癌病友也能儘情享受中秋烤肉的樂趣,北醫設計一套包括高鈣食材及自製健康醬料的中秋烤肉食譜,分別由絲瓜、櫻花蝦和黑木耳組成的「絲瓜櫻花蝦」;由里肌肉、洋葱和甜椒組成的「里肌蔬菜串」;以及由五香豆干、青葱和香菇組成的「豆干青葱串」。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營養師李慧真說,「絲瓜櫻花蝦」中的櫻花蝦是高鈣食材,黑木耳富含維生素D,兩者和鮮甜的絲瓜搭配,再以鋁箔紙包起來碳烤,滋味鮮美甘甜,又有助於整體鈣質的吸收。 「里肌蔬菜串」選用的是脂肪含量較低的豬里肌肉,比五花肉好,洋葱和甜椒都是抗癌食物,這三種食材串在一起燒烤,有助於提高營養的均衡密度。 李慧真提醒,享受烤肉美食時,如果覺得口渴儘量別喝可樂及酒,因可樂中的碳酸較易和含鈣食物結合成碳酸鈣,而碳酸鈣無法被人體吸收,將隨其他物體排出體外,長期容易造成鈣質流失,而喝酒也容易造成鈣質流失。 |
「細胞治療」正式開放,來認識這個新療法吧! | ||
PanSci 文/Jaffer Yang 原載:自由時報 |
||
2018 年 9月,台灣衛生福利部正式宣布修法開放「細胞治療」。這項新的療法被視為可以嘉惠病人之外,也可以推動醫療生技的發展。究竟細胞治療是什麼?目前開放的六大項項目適用於哪些用途?在細胞治療之前需要有哪些認知?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細胞治療是什麼? 細胞治療的原理簡單來說,是將自己的細胞也就是「自體(autologous)細胞」,或別人的細胞也稱為「同種異體(allogeneic)細胞」,經過體外培養或加工程序之後,再將這些處理過的細胞引進患者體內使用,以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之目的。 舉兩個例子讓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一、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一般使用的就是「同種異體細胞」來進行治療,罹患白血病或再生不良性貧血等血液疾病的患者,由於疾病導致體內缺乏正常的造血幹細胞,需要靠他人捐贈正常的造血幹細胞(由骨髓獲取)移植到自己體內。然而,屬於身體防禦機制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外來物質,所以移植前必須確認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的配對相符,才不會引發嚴重的排斥反應,而骨髓移植配對成功率這麼低的因素,出自於每個人 HLA 的差異不小。 二、臍帶血: 臍帶血是為了避免上述發生的排斥問題、解決骨髓移植配對率低所發展出的方法,其使用的就是「自體細胞」。利用嬰兒剛出生時,臍帶內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預先將這些正常的自體幹細胞保存起來,以防範未來不時之需。這也一如俗諺所說的道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開放了哪些,其來有自──關於細胞治療的六大開放項目 目前細胞治療總共開放六大項目,在衛福部發佈的新聞稿裡,開宗明義的提到開放項目是: 國外已施行、風險性低,或已經於國內實施人體試驗累積達一定個案數,安全性可確定、成效可預期之細胞治療項目。 從上述這段說明,我們可以理解開放重點在於「安全至上」。而六大開放項目也全部都為排斥風險較低、安全較高的「自體細胞」療法。 六大項目看似繁雜,其實以目的論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詳見下圖):「治療疾病」與「修復組織」。周邊血幹細胞與免疫細胞這兩項,大多是運用於治療癌症;而其他四項的細胞類型則屬於再生醫學,以幫助組織再生或修復為目標。 根據治療癌症、修復組織的兩大目的,接下來也舉兩個例子,來讓大家更方便理解細胞治療的細節與優點: 一、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癌症: T 細胞輸入療法的原理,簡單來說是先從患者體內分離出 T 細胞及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 DC),在體外一起培養後,篩選出具備識別腫瘤能力的 T 細胞,再將這些有作戰能力的精英 T 細胞擴大培養後,回輸到患者體內以殺死腫瘤細胞。此療法突破了一些傳統癌症治療的困境,例如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腫瘤(生長部位複雜或血癌等非實體癌)。此外,由於使用的是自體細胞,較無嚴重副作用產生,免疫細胞天生具有的記憶能力還可以抑制癌症的復發。 二、間質幹細胞移植修復膝關節: 間質幹細胞先從患者體內分離出來,因間質幹細胞經過誘導能分化成軟骨細胞,待在體外增生到足夠的數量後,就能移植到需要治療的關節軟骨。此療法的好處在於,因為關節軟骨自身修復能力很差,而現行的治療方法僅能緩解關節炎的症狀,就算是置換人工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等問題。幹細胞幫助軟骨修復與再生的方式,能保持關節軟骨的壽命,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程。 細胞治療特管法到底開放了哪些疾病? 衛服部發布的「特管法」的全名是《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在 2018 年 9 月 6 日正式公告上路。雖然名稱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本次的修正條文,最重要的是放寬了條件讓更多患者能夠受惠。例如原本在草案中,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只限用於實體癌的第 4 期患者,現放寬為對於「第 1-3 期」實體癌標準治療無效的患者,以及血液惡性腫瘤經標準治療無效的患者。除此之外,其他自體細胞類型也增加了不少可以治療的項目,所有現在核准可以治療的疾病(詳見下表)。 從這六項細胞治療的類型可以看出,幹細胞取得來源除了原本已運行多年的胎兒臍帶血,更擴大到了成人體內的幹細胞來源。讓沒有保存過臍帶血的人,也有機會接受細胞治療,可以想見不遠的未來有許多銀髮族,都能受惠於關節退化或脊髓損傷的細胞治療;或者是燒燙傷患者除了自體皮膚移植外,還多了自體幹細胞移植的選項;以及血癌患者除了骨髓移植,還多了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 細胞治療有哪些注意事項?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細胞治療特管法,雖然推行的比國外相關法規來得慢,但現今終於等到解禁時刻。然而,首先要強調的觀念是「新方法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為何細胞治療在各國都以這種「暫時性許可證」的方式運行?最大的原因就是每種細胞療法的治療成效不一,無法像一般藥物在連續三期的臨床試驗中,呈現充足的數據來驗證其療效與安全性,並適用於一定數量的患者後,正式核准上市銷售。細胞治療也有不少正在面臨的挑戰,例如體外細胞培養導致基因不穩定而有致瘤性(tumorigenicity)、處理過程繁複與細胞保存條件嚴格、穩定度保持不易等問題。除此之外,細胞治療也是種高難度又耗費實驗室人力的個人化醫療服務,可以想見其治療費用絕不便宜,口袋的深度也是不得不考量的要素。因此,現在最大的好消息應是台灣的患者終於又多了一種治療選擇,不用為此再遠渡海外求醫;細胞治療正式上路,也讓台灣相關的生技產業有發展空間並跟國際接軌。 提供細胞治療服務的醫院尚待衛福部公佈 雖然特管法已正式上路,但除了目前還沒有醫院可以提供服務,患者們最關心的「如何申請」也都還沒有頭緒。接下來要先由各個醫院擬定計畫,並經由衛福部核准後,才可以執行細胞治療,所以未來可提供細胞治療服務的醫院尚待衛福部進一步公佈。衛福部也表示過去若是做過相關細胞實驗的實驗室,將可以加速審查,預計在 2018 年底陸續會有合格的醫療單位申請通過。 在此之前,打算進行細胞治療的患者,必須認知到細胞療法並非是萬靈丹或唯一療法,也不是每位患者都適合使用,建議現階段仍需遵循並配合身邊主治醫師的治療建議,才不會導致病情有所延誤。除了以上的技術性問題,細胞治療的費用也十分昂貴,衛福部目前提出的初步想法是,未來希望以治療療效來收取費用,意指有效者的收費會比無效者高(尚未定案)。 在尚未公佈提供細胞治療服務的醫院之前,接納現有醫師之治療建議就是最好的方案,相信當能實行細胞治療的時刻到來,醫護人員會主動對適合的患者提供指示與協助。 |
罹患乳癌仍有機會生育 抗荷爾蒙療法帶來新希望 | ||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原載:華人健康網 |
||
國內乳癌患者的好發年齡集中在45-55歲,比國外提早10歲,且臨床上發現,乳癌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不少2、30歲女性罹患乳癌,在接受治療與保存生育功能之間顯得兩難。不過,近來國外有研究報告發現,使用抗荷爾蒙療法,有機會幫助病患保留卵巢功能。 新竹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建仁表示,門診中曾遇過一個30多歲的婦女,發現罹患乳癌時,最擔心日後無法生育,經評估後認為患者病情適用抗荷爾蒙療法。經過治療後,該婦女病情控制良好,並順利懷孕產下一對兒女,圓了生育夢。 但張建仁醫師也曾遇過一位20多歲年輕女性,檢查出早期乳癌,卻不願治療,再回院時已經發生骨轉移,為時已晚,不僅沒能保住生育能力,年輕的生命也因此消逝,讓人惋惜。 張建仁醫師指出,對於停經前女性來說,乳癌治療除了考量存活率,還未生育過的女性最在意的多半是之後的生育問題。乳癌患者如果早期發現、沒有淋巴轉移、復發機率低、腫瘤病理報告屬於荷爾蒙強陽性,若日後還有生育考量,會建議採用抗荷爾蒙療法,保留一線生育希望。 張建仁醫師解釋,抗荷爾蒙治療的機轉之一是類似「卵巢假性休眠」,也就是「人工停經」。大部分的人在停藥一段時間後,仍可能恢復月經。這與化療不同,化療藥效強,對卵巢的破壞也不可逆,因此若病情較嚴重需要化療,可考慮事先冷凍胚胎或卵子,保留日後生子的機會。 在副作用方面,抗荷爾蒙治療的副作用類似停經症狀,包括熱潮紅、燥熱、情緒變化、失眠等,多數患者皆可以承受,只有少數人需要其它藥物輔助。同時,抗荷爾蒙治療也不像化療會掉髮。女性多半介意外觀改變帶來的身心衝擊,因此對抗荷爾蒙治療的接受度也較高。 張建仁醫師表示,一旦符合抗荷爾蒙治療的條件,有口服藥物和針劑可選擇。針劑的藥物如類性腺激素釋放素,一般會建議採用4周施打一次的治療方式,且病患可每月回醫院評估療效,持續追蹤確認病情是否有復發之虞。 106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乳癌位居第四名。但張建仁醫師強調,目前政府推動包括乳癌篩檢在內的「四癌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癌症。早期乳癌的治療效果甚佳,對於0-1期的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高達95%,鼓勵婦女不要因為害怕而拒絕治療。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