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癌症免疫療法普及面臨兩道難關

2018.10.08

繼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為開發作出貢獻的癌症免疫藥「Opdivo」之後,新的免疫療法「CAR-T細胞」正受到關注。雖然存在治療費每次可能超過7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24萬元)等價格昂貴的問題,但具有對特定白血病患者的8成有效的驚人效果。克服容易復發這一弱點的研究也在全面啟動。

乳癌非厚片人專利 年輕瘦妹也可能得乳癌!

2018.10.05

千萬別以為只有胖的人才會得乳癌,身材纖瘦的年輕妹妹也有可能會得乳癌!

艾迪亞慈善公益演唱會

2018.10.03

喜歡 70 年代的英文老歌嗎?週五晚上,相約聽歌吧!

免疫療法藥物首納健保 最快12月申請

2018.10.02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被許多癌症患者視為最後一線希望,但藥費昂貴,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健保署藥物共擬會議

T細胞淋巴瘤新藥 10月起納入健保

2018.10.01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9歲壯男,到血液科就診時,鼻腔、頸部已有淋巴結侵犯,經診斷為T細胞淋巴瘤,屬於廣泛型的NK/T細胞淋巴瘤,需選擇高強度的SMILE五種藥物組合作化學治療,但施打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緩解。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癌症免疫療法普及面臨兩道難關

 
  癌症免疫療法普及面臨兩道難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田倫志
原載:日經中文網
 
 
  繼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為開發作出貢獻的癌症免疫藥「Opdivo」之後,新的免疫療法「CAR-T細胞」正受到關注。雖然存在治療費每次可能超過7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24萬元)等價格昂貴的問題,但具有對特定白血病患者的8成有效的驚人效果。克服容易復發這一弱點的研究也在全面啟動。

「真的在等這種藥」,在日本福岡縣居住的40多歲公司職員中川昭博(化名)這樣激動地説。他4歲的兒子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還是在3年前。

他查找了所有與白血病有關的研究,在此過程中得知存在CAR-T細胞療法這一新的治療方法。4月終於有報導稱,瑞士製藥商諾華(Novartis)將在日本申請推出採用CAR-T細胞的治療法「Kymriah」。

CAR-T與日本小野藥品工業等開發的Opdivo相同,都是利用患者的免疫能力治療癌症的機制,但使用的並非藥物,而是免疫細胞本身。治療時,將向從患者身上取出的免疫細胞內嵌入成為發現癌細胞的雷達的基因,通過靜脈輸液使之回到人體內。返回體內的免疫細胞將尋找癌細胞的記號加以攻擊。

受到期待的最主要原因是,對於白血病具有顯著的療效。在諾華的臨床試驗中,對於陷入抗癌藥失效、同時無法進行骨髄移植這一狀態的難治性白血病患者的8成以上確認了療效。「僅從治療成績來看,簡直是特效藥」,製藥公司高管異口同聲地表示。

開發競賽呈混戰局面

以2016年7月小野藥品與比利時Celyad公司展開技術合作為開端,2017年1月日本製藥公司第一三共與美國凱特藥業(Kite Pharma,後來被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收購)展開合作,2017年9月武田藥品工業又與源自山口大學的初創企業Noile-Immune Biotech(位於東京中央區)展開合作。有關CAR-T療法的開發競賽呈現出混戰的局面。

在世界範圍內最早實現實用化的是諾華。2017年8月30日,作為首次開展的CAR-T療法,諾華在美國取得了「Kymriah」的許可。同年10月18日凱特藥業(現在屬於吉利德)的「Yescarta」獲得批准。

目前面臨的主要難題是高昂的成本。有估算認為,Kymriah在美國的治療價格約為每次5300萬日元,在英國超過7000萬日元。有慎重的聲音質疑稱,「能否在將個人負擔額控制在最小限度的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下獲得接受」(日本厚生勞動省高官)。

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名譽教授小澤敬也表示,「CAR-T療法原本的生産成本就很高」。在一般癌症治療中使用的抗體藥物等能夠大量生産,但將在細胞本身作為藥品使用的治療方法中無法這樣做。

據稱,治療中需要從患者的血液中取出免疫細胞,嵌入名為CAR的基因後加以培養。不過,要讓其自己繁殖,需要施加刺激,例如在特定的溫度下給予特定神經傳導物質等。

相關作業仍未實現機械化,幾乎全部依賴手工作業。必須每天片刻不離地觀察細胞的情形,取走途中死亡的細胞,或更換為有活力的免疫細胞。

另外,還存在效果的持續性方面的弱點。「即使癌細胞一度消失,仍會有復發的患者」。世界頂級癌症研究機構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2月在美國醫學雜誌上發佈了震驚世界的研究結果。

調查期間為2010年至2016年的約6年時間。在接受CAR-T療法的53名患者中,有44人(83%)達到體內癌細胞幾乎消失的「完全好轉」。但在53人中,半數患者在約13個月裏死亡。這是因為癌細胞一度消失後再次復發。

癌細胞抹去記號隱藏起來

為什麼會復發呢?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名譽教授小澤分析稱,「或許是為了方便免疫細胞尋找而標記在癌細胞上的記號消失了」。目前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是讓免疫細胞將癌細胞表面的蛋白質「CD19」作為記號記住。

但是,癌細胞也很頑強。當癌細胞發現遭到攻擊的原因是CD19後,就會抹去該記號潛伏于患者體內。之後復活,再次在患者體內繁殖。也就是説癌細胞開始發起反擊。

不過,據稱癌症研究人員已經考慮到了這種反擊。海外的研究機構正在開發讓免疫細胞記住「CD20」、「CD22」等其他記號的CAR-T療法。

癌症治療無效不用支付費用--在美國價格高昂的CAR-T療法已經被批准適用於這種按結果付費的制度。在美國,患者利用自願加入的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的情況居多,不過如果採用該制度,容易讓保險公司同意支付醫療費用。

由於諾華的「Kymriah」在日本獲批上市,似乎也將提議採用該制度。申請中的Kymriah的藥價將在銷售許可下來後,由日本中央社會保險醫療協議會(簡稱中醫協)的藥價算定組織決定。
不過,算定組織的成員和會議記錄均不對外公開。就連持中立立場的公益委員也無法聽取會議內容。假設定價為1次數千萬日元,可能會像Opdivo一樣被批價格過高。

日本的醫療一線能夠利用保險制度接納高昂的「特價藥」嗎?在「成本高昂」和「容易復發」這兩個障礙之前,還存在日本保險制度的難關。

  乳癌非厚片人專利 年輕瘦妹也可能得乳癌!

 
  乳癌非厚片人專利 年輕瘦妹也可能得乳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原載:健康醫療網
 
 
  千萬別以為只有胖的人才會得乳癌,身材纖瘦的年輕妹妹也有可能會得乳癌!

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教授陳訓徹指出,曾有國外研究發現,年輕、體重偏瘦族群比同年齡體重正常、過重者更容易罹患停經前乳癌。在門診中也發現,許多年輕乳癌患者體重很輕,有些人BMI(身體質量指數)甚至在24以下。這些患者通常不自覺罹癌,常常拖到腫瘤很大才就醫。由於乳癌的成因複雜,目前關於體重、肥胖與停經前乳癌之間的關係仍有待研究中。

年輕瘦妹誤信另類療法 乳癌治療更棘手

陳訓徹表示,體內雌激素濃度過高,是乳癌風險因子之一。停經後女性若有肥胖、體重過重,脂肪細胞會分泌大量雌激素,進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而停經前女性的雌激素以卵巢分泌為主。雖然年輕人新陳代謝旺盛,體重可能偏瘦,當內源性雌激素濃度偏高,乳癌發生機率同樣也會增加。不少年輕患者對於乳癌警覺性過低,或上網搜尋另類療法資訊,想以靈修等另類療法治療癌症,結果拖到腫瘤很大、轉移後才就醫,使治療變得更加棘手。

乳癌若是長期接受雌激素刺激引起,患者乳癌類型多半為荷爾蒙受體陽性,如果是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患者,治療選項除了手術切除,也包括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等,而荷爾蒙治療則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雌激素受體破壞劑、類性腺激素釋放素等選項。

化療前注射針劑荷爾蒙藥物 有助保留生育力

不少停經前的年輕乳癌患者希望可以保留生育能力,不過化學治療對卵巢的傷害很大。有研究認為,年輕乳癌患者若在接受化療前注射針劑荷爾蒙藥物,可讓卵巢暫時休眠,減少化療對卵巢的傷害,並幫助保留生育能力,減輕化療對生育能力的衝擊。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若每月持續注射針劑荷爾蒙藥物三到五年,可降低乳癌復發風險。

移年輕、體重輕女性 也要保持警覺!

陳訓徹提醒,即使是年輕、體重輕的女性,也要對乳癌有警覺心,若摸到乳房有異常腫塊、不正常觸感,或有乳癌家族病史,更要提高警覺。目前治療乳癌有許多藥物可供選擇,盡早治療,才能提升存活率。另一方面,平常也要少吃高熱量、油炸食物,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以維持乳房及整體健康。

  艾迪亞慈善公益演唱會

 
  艾迪亞慈善公益演唱會  
 
原載:facebook
 
 
  喜歡 70 年代的英文老歌嗎?週五晚上,相約聽歌吧!

#艾迪亞 慈善公益演唱會,10/5(五) 19:30 角落文創展演中心(115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21號)。演唱會收入將捐贈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牽手之聲 網路電台)及台東家扶中心。

  免疫療法藥物首納健保 最快12月申請

 
  免疫療法藥物首納健保 最快12月申請  
  聯合新聞網 記者劉嘉韻/台北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被許多癌症患者視為最後一線希望,但藥費昂貴,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健保署藥物共擬會議

八月通過將黑色素瘤免疫療法藥物納入給付,最快十二月開放患者申請,此外也討論將肺癌、頭頸癌、淋巴癌等納入給付,盼能年底前正式納入共擬會議討論。

「免疫療法雖然成功率只有一、兩成左右,但對癌症患者來講,就算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他們也不會放棄。」健保署長李伯璋直言,免疫療法價格昂貴,健保預算有限,雖然政府想讓每位患者都受惠,但專家對於給付標準仍有不同意見。

今年健保總預算匡列十二億元作為新藥給付之用,已拍板將黑色素瘤免疫藥物納入給付,這幾個月積極討論將肺癌等三種免疫療法藥物納入給付,細節還在討論。

李伯璋表示,相關專家對給付標準尚無共識,有人認為需傳統療法無效者,才能納入給付,並以免疫療法做單一治療方式;另有人認為必須和化療同時進行,才能達到良好成效。

此外,對於給付期間也有不同意見,有專家認為只給三個月給付,無效就停止,也有人認為可給付一年或兩年,「各種意見都有,目前仍積極討論中」。

  T細胞淋巴瘤新藥 10月起納入健保

 
  T細胞淋巴瘤新藥 10月起納入健保  
  優活健康網 綜合報導
原載: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9歲壯男,到血液科就診時,鼻腔、頸部已有淋巴結侵犯,經診斷為T細胞淋巴瘤,屬於廣泛型的NK/T細胞淋巴瘤,需選擇高強度的SMILE五種藥物組合作化學治療,但施打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緩解。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姚明提及,該病患是在2016年發病,屬於年輕且體力狀況佳者,故計畫在疾病緩解期進行高劑量化療併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因此臨床希望能找一個比較有效的處方,以成功收集到足夠且健康的造血幹細胞。

他指出,相較於無法進行移植治療的病人整體存活期約半年到一年左右,而前述病患,進行新藥注射三個療程後,病情得到緩解,成功收集到足夠的自體造血幹細胞。接著進行高劑量化療併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至今已超過兩年,情況良好,已能恢復正常生活。

T細胞淋巴瘤治療選擇有限 毒性高且治療程序繁複

T細胞淋巴瘤相較於其他淋巴癌更具侵略性且惡化快,腫瘤消失後,很容易又復發。姚明醫師表示,「一般要進行移植治療前,病人不能有太多併發症,但如果之前接受的治療強度過強,復發後,又無法接受高劑量治療與幹細胞移植手術,相當棘手。」他說明,傳統多種化療組合藥物會令部份病人有嘴破、血球降低、心臟受影響等副作用,若後續再加強劑量,或加入其他藥物,反應可能會更劇烈。

新一代化療 給藥5分鐘 健保先給付欲移植患者

所幸國內引進新一代化療藥物,較傳統化療藥物更能針對癌細胞進入並停留,除了給藥簡單,每次注射僅需花5分鐘,血球也不易下降,不用擔心對心臟或腎毒性等永久傷害毒性,「特別的是,新藥可單一治療無須合併其他化療,經試驗證實可有效提高反應率,可大幅提升患者接受移植的機率。」姚明醫師表示,新一代化療藥物也是目前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唯一核准用於復發或頑固型周邊T細胞淋巴瘤各分類的藥物。更值得慶幸的是,該藥已於今年10月1日正式獲得健保給付,率先造福欲進行移植的T細胞淋巴瘤患者。

移植靠高反應率藥物 經亞洲人試驗有效反應率近五成

一項針對亞洲人所進行的研究證實,即使多線藥物失敗後,新一代化療藥物反應率仍可高達45%,且有效病患在第一個療程100%即可看出效果,與其他藥品相比已證實可延長整體存活期達3.7倍。

周邊T細胞淋巴瘤常見的症狀包括「腫」、「燒」、「汗」、「累」、「塞」、「瘦」,診斷不易;倘若不幸罹病,務必要與醫師配合治療,不要輕信偏方,只要用最適宜的治療方式,病患是有機會得到緩解及控制的。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