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呼吸有臭味竟是食道癌!初期難發現,免疫療法明顯提高存活率
19歲就已是第三期大腸直腸癌,能看見希望嗎? 標靶藥物見證奇蹟,手術後5年存活率高
有人說該不要吃「餓死癌細胞」,可行嗎?多數患者並非被癌細胞打敗,而是癌症惡病質所造成的體內發炎,導致營養不良、體力不支,致使病情每況愈下
癌症病人常因腫瘤壓迫神經或侵蝕骨頭,而產生墜痛、鈍痛、刺痛等疼痛 ,甚至會痛到吃不下、睡不著。 中醫除能透過要調理還能藉由針灸等穴位治療,以及盆浴、足浴、臍療等方法,減輕疼痛、放鬆身體
為什麼會得到膀胱癌 ?是因為個人遺傳基因?家族病史?尿路結石長期發炎?還是暴露在抽菸環境下…請看連結
吞嚥困難、呼吸有臭味竟是罹癌!食道癌初期難發現 免疫療法明顯提高存活率 |
||
日期:2022 年 12 月 6 日 作者:賴以玲 原載: Cancer |
||
食道是從喉嚨到胃的管腔,成年人食道長度約為 25 公分。食道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李章銘分析,食道癌可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腺性鱗狀癌、神經內分泌癌等。鱗狀細胞癌常見於東方人以及西方的黑人族群,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國內有高達 9 成的食道癌是鱗狀細胞癌,好發年齡是 50 至 70 歲,男性約佔 9 成。 | ||
|
||
菸酒檳榔是高危險因子 1 至 3 成頭頸癌患者恐罹食道癌 |
||
鱗狀細胞癌是因為細胞黏膜受到外在的環境因子長期刺激造成的癌化,最常發生在食道的中上段。研究顯示,約有 7、8 成的患者都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危險因子;其他的危險因子有醃製食物、過熱食物、胃食道逆流、食道腐蝕傷害等。研究也顯示,罹患頭頸癌患者中,約 10 至 30% 可能會罹患食道癌。 |
||
|
||
李章銘表示,食道癌初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隨著食道中的腫瘤逐漸變大,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硬吞還會嗆到,最後連吞口水都有困難。若是腫瘤侵犯到氣管,或淋巴腺轉移影響到聲帶神經時,會有咳嗽、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
||
|
||
另外,呼吸有臭味、胸口痛、呼吸困難、消化不良、心灼熱感、體重下降等都可能是食道癌的症狀。呼吸有臭味是因為食道被腫瘤阻塞,食物長期積存在食道,發酵後飄出的味道。民眾要是有上述的症狀時應及早就醫。 |
||
李章銘指出,食道癌可以藉由上消化道攝影、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檢查診斷,但這些檢查只能看到腫瘤的冰山一角,不知道下面還有多深,因為腫瘤長到何種程度會影響治療的方法,所以要進行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確認腫瘤還在黏膜層或是已經侵犯到肌肉層、外面的組織。另外正子攝影結果與電腦斷層,則可以提供全身是否腫瘤轉移的資訊。 |
||
依期別施以不同治療 免疫療法可預防復發和延長存活期 |
||
食道構造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及肌肉層。第 1 期的食道癌,腫瘤還在黏膜層,只要透過手術用內視鏡將黏膜切除,幾乎就可以治癒了。要是侵犯到黏膜下層,因為此處有較多的淋巴循環,李章銘說,約有 2 成的患者會發生淋巴腺轉移,「這時要除惡務盡,則要進行食道切除,以及進行食道重建手術。」 |
||
|
||
第 2 期食道癌是腫瘤侵犯到食道肌肉層,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加上重建手術。不過有部分患者可能有 1、2 顆的淋巴腺轉移,此時要同步放、化療再手術,術後進行符合適應症之免疫治療。 |
||
|
||
第 3 期是腫瘤侵犯肌肉層以外的周邊組織,侵犯更多的淋巴結,治療主要採同步放、化療再手術,術後非完全緩解的患者則可進行免疫治療。 |
||
|
||
第 4 期食道癌是腫瘤遠端轉移已經無法手術,只能做放、化療及免疫治療。 |
||
李章銘強調,食道癌患者治療後的營養和運動非常重要,如果攝取足夠的營養,日行五千步、一萬步,手術後 1 至 2 週就有機會恢復到正常生活,只要努力就有重生的希望!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編輯/賴以玲、圖/雷思瑜 |
||
看見希望和奇蹟!標靶直搗黃龍 消滅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
||
日期:2022 年 12 月 5 日 作者:賴以玲 原載: Cancer |
||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 14 年國內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有 1 萬 7 千多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而且人數還在上升中,癌王地位屹立不搖。國內大腸直腸癌病人平均年齡為 66 歲,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在臨床上卻看到年僅 23 歲的病人、腫瘤已轉移,還有 19 歲就已是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發現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趨勢。 |
||
標靶看見奇蹟 手術後 5 年存活率高 |
||
如果罹患大腸直腸癌也不用灰心,隨著醫療的突飛猛進,蔣鋒帆在臨床上看到許多奇蹟,像有一位大腸直腸癌肝轉移者,腫瘤大到幾乎看不到肝臟組織,從肚子上都可以摸得到腫塊,在無法開刀,5 年存活率只有一成多,病況很不樂觀的狀態下,經過 6 個月的化療,以及「抗表皮生長因子 EGFR 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經過 4 年治療,肝臟腫瘤已剩下一點點的腫塊,腸道原發的腫瘤全部消失,病人對藥物的反應非常好,從頭到尾都沒開刀,現在就像一般人一樣過著正常生活。 |
||
蔣鋒帆說,大腸直腸周邊組織可以完整廓清,如果還可以手術,甚至轉移到局部淋巴結,只要能夠完整切除,還是有很好的療效,大腸直腸癌是治癒性很高的癌症。 |
||
大腸直腸癌的 5 年存活率成績相當亮眼,第 2 期有 85%、第 3 期為 70%;甚至到了第 4 期,可以手術的病人存活率還可高達 60%,但無法手術者存活機會不到一成。 |
||
蔣鋒帆表示,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的器官是肝臟,其次是肺部、腹腔內。已經轉移的病人,如果還能夠手術,將肉眼可見的腫瘤切除,再輔以全身性的化療、標靶等治療,把看不到的癌細胞廓清,還有治癒的機會。 | ||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先驗 RAS 基因 |
||
至於大腸直腸癌轉移無法手術的病人,可以先做「RAS 基因檢測」,約一半病人是 RAS 突變型,這群人可使用化療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此標靶藥物是用來對付腫瘤周邊的細胞,抑制血管的生長,將癌細胞活活餓死,達到治療的目的。轉移性的 RAS 突變型病人中位存活整體約為 2 年。 |
||
另外 45% 病人是 RAS 野生型(無突變),研究顯示,RAS 基因無突變者的中位存活期較好,約為 3 年。但是,要注意 RAS 野生型中約有 5 至 10% 還出現 BRAF 基因突變,對一般藥物反應不佳,中位存活期約只有 1 年。建議無 RAS 基因突變者應進一步檢測 BRAF 狀態。 | ||
RAS 是否突變 標靶藥物選擇也不同 |
||
RAS 野生型的治療方法為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 EGFR 標靶」或「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使用 EGFR 標靶藥可以直接攻擊腫瘤,殺死癌細胞,治療效果最好、腫瘤縮小最快,可以優先考慮。當然,如果選擇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也可以,這是另一種治療方法。 |
||
至於預後最差的 RAS 為野生型但合併 BRAF 突變,這些病人應慎重考慮使用雙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或化療再同時加上抗 BRAF 和 EGFR 雙標靶藥物來積極治療,才能增加療效。 |
||
以上都是晚期腸癌的第一線治療,如果失敗還可以更換尚未用過的藥物,進行第 2 線、第 3 線治療,藥物選擇未來還會更多。 | ||
手腳發麻副作用 減少化療次數可改善 |
||
不管化療或標靶藥物都有副作用。 舉例來說,有些病人對手腳發麻的問題,感到非常困擾。蔣鋒帆解釋,這是鉑金類化療造成的神經毒素副作用,最嚴重者可能連碗都無法拿起, 碰到冷水就想電到一樣疼痛。這種化療藥已被廣泛使用在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作為輔助性化學治療。 通常隨著停藥後症狀會逐漸改善,但有病人到 4、5 年後還是會有微麻的感覺。 |
||
神經毒性和化療累積劑量有關,化療打越久產生的機會越高,打 12 次以上產生的機會是 9 成以上。根據國際報告顯示,第 3 期初大腸直腸癌病人,打 6 次效果跟打 12 次差不多,而打 6 次時,嚴重的神經毒性還未出現, 所以可以透過減少化療次數來降低此副作用。 |
||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顯著,儘管已經是轉移到遠端器官,還可以透過精準醫療訂定治療策略,病人一定要懷抱希望,勇敢迎戰大腸直腸癌,不要輕言放棄。 |
||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編輯/賴以玲、圖/雷思瑜 | ||
要吃才能對抗癌細胞!對抗惡病質,把握2進食重點 |
||
日期:2022 年 12 月 5 日 作者:巫俊郡 原載: Heho Cancer |
||
有人曾說該試著不吃,來「餓死癌細胞」,但實際上並不可行。抗癌路艱辛,在身體努力對抗癌細胞的時候,更要好好補充營養避免「惡病質」侵蝕體力,導致病情每況愈下。 |
||
什麼是惡病質? |
||
在談抗癌以前,先來認識什麼是「惡病質(cachexia)」?多數患者並非被癌細胞打敗,而是癌症惡病質所造成的體內發炎,導致營養不良、體力不支。當患者在 6 個月內有非自主的體重下降 > 5%,或是 BMI 值 < 20,骨骼肌逐漸流失等即是惡病質的徵兆。 |
||
惡病質會讓身體代謝異常,處於分解大於合成的狀態,出現厭食、倦怠、消瘦憔悴。為了避免變成皮包骨,積極地營養照護是必須的,在接受治療前就可以儲備好體力,存好本錢因應未來的放化療。 | ||
進食2重點:高熱量、高蛋白 |
||
|
||
網路謠傳癌細胞喜歡吃糖,所以癌友不該吃澱粉,或要少吃才能餓死癌細胞,這都是不正確的概念,並非不吃就能讓癌細胞投降,反而更需要醣類(澱粉)提供能量,支撐治療期間的體力,預防惡病質發生。身體吃足需要的熱量,才不會耗損肌肉。癌友需要的熱量一般在每公斤體重 25-30 大卡,依照病況不同會有個別調整,需要增重、接受放化療、骨髓移植的患者會再提升到每公斤體重 35 大卡。 |
||
|
||
蛋白質是器官、組織建構的主原料,可幫助肌肉合成。術後的傷口癒合、細胞修復增加了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建議癌友每公斤體重攝取應 >1 公克蛋白質,通常會提升到 1.2-1.5 公克,且一半以上來自豆魚蛋肉、乳製品等優質蛋白。 有些人認為雞精能滋補身體、肉類熬製的湯精華很多,因此會特別準備這些營養補給品來喝,但其實這些只是輔助性的,無法支持身體修補所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不在燉湯,而是在原型食物!癌症病患的食慾通常不佳,應先吃肉、有胃口再喝湯。 |
||
文章內容來源:預防癌症惡病質有方法!營養師教你高熱量、高蛋白怎麼吃? | ||
圖/巫俊郡 |
癌症疼痛中醫有解!中藥調理輔以針灸 搭配實用自療 3 方法 |
||
日期:2022 年 12 月 3 日 作者:賴以玲 原載: Cancer |
||
83 歲的伯伯,年初中風,由女兒帶來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偏癱手腳無力,雖然伯伯的預後良好,但因長年糖化血色素 10 以上,不僅西藥反應不佳,中藥也有一搭沒一搭,不過因爲伯伯年事已高能吃就吃,所以並不太緊張。兩個月前,伯伯開始大便溏瀉、色淡、便血,並在大腸升結腸與直腸處發現 3 顆腫瘤,因伯伯長期飯前血糖達 300 以上、身體虛弱不適合開刀,醫療團隊決定以支持療法為主。 |
||
疼痛是癌症晚期病人最常見也最痛苦的折磨 |
||
在中醫來分,癌症的疼痛包括墜痛、鈍痛、刺痛、牽引痛、痠痛等。例如卵巢癌病人大都小腹墜痛,牽連影響到正常走路;大腸癌病人則是大便腹痛、痠痛合併腰腿無力,半夜尾底骨疼痛。 |
||
中醫對癌症疼痛的治療,止痛是大方向,再經過辨證論治,給予每個人略微不同的治療方向。以伯伯為例,伯伯舌質淡白、舌苔厚膩、小腹墜痛、大腿刺痛、胃口不好,在中醫理論是「寒濕內運」,經脈牽引坐痛(坐痛是中醫特有名詞,並非做痛也不是筆誤),以治療寒凝血瘀的中藥,像是薏苡仁、附子、敗醬草、烏藥等,來「散寒化濕」提升伯伯的生活品質。 |
||
|
||
相對於西醫面對癌症時能提供檢驗、手術、化療、電療、生物治療等,中醫除了能夠抗癌,更能調整每個人的身體機理、強壯五臟六腑加強其運作功能、減輕疼痛,大大提升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 |
||
依疼痛類型而有不同的中醫調理方式 |
||
1.寒凝阻滯疼痛:病人手腳冰冷、胸悶冒冷汗、腹部冷痛、肌肉緊繃疼痛。可常食用辛香料,如辣椒、胡椒、洋蔥、蔥白。 |
||
2.熱毒內盛疼痛:病人咽喉腫痛熱痛、牙齦常腫、口乾體熱、乳房脹痛。可常食用梨子、白木耳、牛蒡、冬瓜、青草茶。 |
||
3.痰濕凝結疼痛:病人頭痛頭重、關節下肢重痛、行動不便或困難、前胸後背相互牽引疼痛、大便不爽快黏重或解不乾淨。可常食用小米粥、粗糧、玉米、燕麥、南瓜、山藥、黑豆、香菜。 |
||
4.瘀血阻滯疼痛:病人皮膚暗黑、唇色紫青、皮膚肌肉痛不可觸,非常敏感、胸悶胸痛。可常食用山楂、何首烏、蘋果醋。 |
||
疼痛治療在癌症調理一直是很重要的議題,外治法如針、灸、熱療、電療佐以紅外線,都是非常積極的治療方式,有施針有灸療就可立竿見影,減輕疼痛。除了到醫院讓中醫師望聞問切、對症下藥,施以正確的穴位治療外,病友在家也有自我療癒的小方法可自行施作,如盆浴、足浴、臍療都很舒服。 |
||
|
||
1.盆浴方:桂花、迷迭香、薄荷、薑汁煮沸後倒入浴缸,水溫調至 40 度左右,對止痛、放鬆肌肉、舒緩神經與情緒效果顯著。 |
||
2.足浴方:薑汁、川紅花、花椒 (大紅袍)、小蘇打粉煮沸後倒入足浴盆中,以燙腳不燙傷為原則,溫度可高於盆浴 2 到 3 度,會更舒適。 |
||
3.臍療:用布袋裝入紅豆、黃豆、茴香、薰衣草、艾葉後封緊。每回使用前微波 50 秒,置於肚臍上,也就是繞臍腸區(小心溫度過高),放鬆腹部、放鬆身體。 |
||
減輕痛苦享受生活是每個人應有的生存權,多方向運用減輕疼痛,心情也會更輕鬆。 |
||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編輯/賴以玲、圖/楊紹楚 |
《再見了,可魯》名導膀胱癌病逝!為什麼會得膀胱癌? | ||
日期:2022 年 11 月 28 日 作者:王芊淩 原載: Cancer |
||
男性好發膀胱癌風險是女性三倍 | ||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是非常常見的癌症,更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在《慈濟泌尿科健康講座》坦言:「膀胱若出現腫瘤大部分都是癌症,只有少部分是良性腫瘤,只是膀胱癌侵犯性強、容易復發轉移要注意。」 |
||
男性膀胱癌發生率遠大女性,男性發生率是女性三倍之多,且好發年齡從 40 歲開始逐年增加。一般來說膀胱癌可以分兩大類: 表淺性膀胱癌:輸尿管、腎盂也常長出類似的尿路上皮細胞癌,相當容易復發,除了使用內視鏡讓處理外,也會使用免疫療法、化療療法進行膀胱內灌注。 侵襲性膀胱癌:病程進展快速,除了侵襲倒膀胱肌肉層外,沿著膀胱肌肉從的血管及淋巴進行擴散,若太晚可能已轉移到其他器官,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手術治療處理,才能夠防止癌細胞的擴散及蔓延。 | ||
郭漢崇指出:「表淺性膀胱癌會轉變為侵襲性膀胱癌,大約只有 15 %。」這兩類都是屬於尿路上皮細胞癌,約佔所有膀胱癌的 90 %,還有 5-10 %屬於鱗狀上皮癌細胞,多半與膀胱長期感染、發炎、結石有關,最少數為大 2-4 %的腺癌,致病原因還不清楚。 | ||
「無痛性血尿」是膀胱癌最典型症狀 | ||
該如何確定是不是罹患膀胱癌,其實有許多的檢查都可以得到確認,包括超音波、內視鏡、電腦斷層、經靜脈腎盂攝影、尿液細胞學檢查,都能檢查出膀胱有無異常的影像。 | ||
最重要的是民眾要能夠及早警覺,郭漢崇至今還是有患者已經血尿,想說不用看醫生也會好。其實膀胱癌中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無痛性血尿」,往往都是因為癌症病變的組織壞死、血管糜爛引起的出血,當有無痛性的尿出血一定要儘早檢查。此外,膀胱癌常見的症狀還包括解尿困難、解尿疼痛、尿液滯留、頻尿、膀胱有脹痛感等。 | ||
為什麼我會得到膀胱癌?四大因素有關 | ||
往往一旦被醫師確診為「膀胱癌」後,患者最常提出的問題都是「為什麼會得膀胱癌?」至今醫界中陸續找到一些與膀胱癌有高度相關聯性的原因。 | ||
|
||
|
||
|
||
|
||
該如何預防膀胱癌的發生,郭漢崇強調:「應該要多喝水,讓尿中有毒物質稀釋減少對膀胱、輸尿管的傷害,同時也要避免抽煙或是遠離抽菸的環境,減少化學物質的刺激,多吃新鮮的食物,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模式才能遠離膀胱癌。」 | ||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