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健保免疫治療藥物初步追蹤報告 3成病患病情穩定有好轉

2019.11.01

健保署今年4月將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截至8月1日止,共有804位癌症病患審核通過並開始用藥,經初步分析其中268位,有33%的癌症病患用藥後病情穩定或好轉,其中又以泌尿道上皮癌56.5%有效最高,年底健保署將有更進一步的用藥成果分析,並與專家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條件,明年總額仍編8億用於免疫療法,預計有千名癌症病患受惠。

3歲女孩被診斷便秘 5 天後竟死於這個癌症

2019.10.31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一位英國媽媽聲稱醫生多次把她3歲女兒Aoife Flanagan-Gibbs的「肚子痛」當成「便秘」診治,然而,就在確診患罕見癌症幾天後,Aoife不幸去世了。

免疫力高≠ 健康!不只過敏遭殃...醫曝「6疾病」全鬧失衡

2019.10.31

很多人誤以為,免疫力是越高越好,殊不知其實免疫系統講求的是平衡,許多現代常見疾病,像過敏、自體免疫、病原菌感染和癌症,其實都是免疫失衡造成的。柯威旭解釋,若免疫反應過於活躍,對外來物質就會造成「過敏」;或針對體內抗原,則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像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關節炎。常嚴重過敏者就是免疫反應太高,應緩和免疫反應。

降低30%肺癌風險!144 萬人研究:多吃優格+膳食纖維

2019.10.29

空汙問題日益嚴重,近日,來自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團隊發現,優格和膳食纖維攝入可降低肺癌風險,讓民眾除了戴口罩、戒菸,又多了一個可以積極防止肺癌的做法。

嘴唇破皮腫大不是感染是癌症!醫生:常曬傷的人要小心!

2019.10.28

不吃檳榔、不抽煙的你,是不是認為自己跟口腔癌的距離很遠呢?其實口腔癌只是泛指口腔內以及周圍的惡性腫瘤,其中一種-唇癌,就有別於其他口腔癌,「長期曬太陽的人」竟然成為了高風險群。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健保免疫治療藥物初步追蹤報告 3成病患病情穩定有好轉


 
  健保免疫治療藥物初步追蹤報告 3成病患病情穩定有好轉             
 
原載:
 

 

18:53 2019/11/01 中時 魏怡嘉

健保給付免疫治療藥物,初步分析結果,3成多穩定及有效。

健保署今年4月將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截至8月1日止,共有804位癌症病患審核通過並開始用藥,經初步分析其中268位,有33%的癌症病患用藥後病情穩定或好轉,其中又以泌尿道上皮癌56.5%有效最高,年底健保署將有更進一步的用藥成果分析,並與專家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條件,明年總額仍編8億用於免疫療法,預計有千名癌症病患受惠。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健保將3款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共可治療8種癌症。經審核通過的病患當中,有268人用藥超過3個月或已結案可供分析,其中61人、占23%病情有所好轉,27人、占10%病情穩定,經評估可繼續用藥;另有65人、占24%死亡,53人、占20%惡化,33人、占12%為加速惡化,29人、占11%未繼續用藥或無法耐受毒性而結案。

 

另在癌別用藥患者人數及效果部分,以泌尿道上皮癌23人、56.5%有效最高,其次依序為泌尿道上皮癌6人、50%有效,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第二線)26人、38.5%有效,非小細胞肺癌(腺癌第三線)29人、34.5%有效,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34人、32.4%有效,黑色素瘤25人、32%有效,晚期肝細胞癌55人、30.9%有效,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16人、12.5%有效及肺腺癌34人、8.8%有效。

 

黃兆杰表示,初步分析有33%癌症病患對健保給付的免疫療法藥物有效,與免疫療法藥物藥廠臨床試驗結果差不多,年底將會有更進一步的分析結果,屆時將會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健保給付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否具有治療效果,用藥條件是否需要調整。今年的8億元預算原本預估可提供800名患者連續用藥8個月,但因惡化、死亡患者數相當多,一旦結案就會釋出名額,截至10月31日止仍有59個名額,平均每月每位患者平均花費約17.66萬元。

(中時 )

  3歲女孩被診斷便秘 5 天後竟死於這個癌症


 
  3歲女孩被診斷便秘 5 天後竟死於這個癌症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一位英國媽媽聲稱醫生多次把她3歲女兒Aoife Flanagan-Gibbs的「肚子痛」當成「便秘」診治,然而,就在確診患罕見癌症幾天後,Aoife不幸去世了。

 

 

外媒稱,今年6月初開始,Aoife開始抱怨肚子痛和身體其他部位疼痛,媽媽多次帶女兒去看醫生,每次都被告知Aoife的疼痛是便秘所致。

Aoife的媽媽表示:「在3週內,我帶Aoife去看了11次全科醫生或顧問醫生(consultant doctor)。儘管她曾因各種感染和問題而不斷進出醫院,但醫生一直告訴我們,她患的是普通兒童便秘。」媽媽認為,Aoife應該是還有其他沒被檢查出來的疾病。

正如媽媽擔憂的一樣,Aoife的身體確實還存在其他問題。在換了多家醫院、進行各種檢查後,醫生終於發現Aoife的肝臟上有一個大腫瘤,使腸子發生了阻塞。進一步檢查後,醫生告訴Aoife的父母,Aoife得了惡性的生殖細胞瘤。

一般情況下,生殖細胞瘤的治癒率很高。然而,對於Aoife來說,治療為時已晚。確診 5 天後, Aoife就在媽媽的懷裡離開了人間。

 

生殖細胞瘤是胚胎時期的細胞異常

 
 
 

生殖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通常生長在生殖器官內,但偶爾也會發生在腹部、大腦和胸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燿羽稱,這些不長在性腺體中的生殖細胞瘤被稱為「性腺外」生殖細胞瘤。

「胚胎發育過程中,大部分人的生殖細胞,會隨著胚胎成長慢慢匯集到正確的地方,但是少部分生殖細胞留在了胸腔,這些細胞很容易產生癌變,」雙和醫院外傷科主任張統優表示。

這種腫瘤大約佔兒童腫瘤的2-3%,發生率為百萬分之 3 。常見的種類包括了畸胎瘤、卵黃囊瘤、胚細胞瘤,其他較少見的包括了其餘較少見的包括惡性胚胎癌、絨毛膜癌、胚組織瘤、性腺母細胞瘤等,這些少見的瘤,惡性度通常較高。

 

生殖細胞瘤可能出現這些症狀

 
  1. 腹部疼痛和腫脹(由腫瘤引起)
  2. 如廁困難(當腫瘤靠近骨盆時,則可能難於控制大小便)
  3. 乳房發育、陰毛生長或月經早於正常年齡
  4. 卵巢或睾丸、腹部、背部有腫物或腫塊
  5. 睾丸的形狀或大小異常
  6. 腿部無力(當腫瘤位於背部下方時)
  7. 喘息或呼吸急促(當腫瘤位於肺附近時)等

生殖細胞瘤治療效果好 重點是及早發現

對於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手術、化療、放療均是重要治療手段。良性瘤一般以手術切除即可,惡性生殖細胞腫瘤還要加上化學治療。

不過,因為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需根據腫瘤部位、類型和擴散與否等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方案。但好消息是,生殖細胞瘤對治療敏感,只要及早發現,多數患者都可治癒。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免疫力高≠ 健康!不只過敏遭殃...醫曝「6疾病」全鬧失衡


 
  免疫力高≠ 健康!不只過敏遭殃...醫曝「6疾病」全鬧失衡  
  ETtoday健康雲
原載:ETtoday
 
 

 

吃益生菌可以提升免疫力嗎?元老級抗衰老診所醫師柯威旭指出,免疫力講求的是平衡,根據現有益生菌研究,其可幫助增強宿主抗菌及抗病毒能力,促進免疫調節作用,和降低身體過敏反應的程度等。現代醫學已能根據個人基因與合適益生菌配對,進行「個人化」免疫益生菌,有助改善免疫失衡。


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太高太低有這些壞處

很多人誤以為,免疫力是越高越好,殊不知其實免疫系統講求的是平衡,許多現代常見疾病,像過敏、自體免疫、病原菌感染和癌症,其實都是免疫失衡造成的。柯威旭解釋,若免疫反應過於活躍,對外來物質就會造成「過敏」;或針對體內抗原,則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像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關節炎。常嚴重過敏者就是免疫反應太高,應緩和免疫反應。

相反地,若免疫反應太低,對於細菌、病毒的抵抗力差,就會造成「感染」,像是常感冒、疱疹反覆發作;另免疫反應低下時,針對體內過度増生的變異細胞,則無法清除,就有可能形成「癌症」,這時就需要提升免疫力。

益生菌不只有益腸胃 太高太低有這些壞處

已知免疫細胞會分泌細胞激素調控免疫反應,包含干擾素和細胞激素IL-10。研究已證實,干擾素可抑制病毒及腫瘤細胞的複製,調控免疫功能,讓免疫反應提升;細胞激素IL-10則能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讓免疫反應緩和。柯威旭指出,如何能刺激免疫細胞,依據身體所需分泌干擾素或介白質來調控免疫反應呢?答案就是「益生菌」。

許多人對益生菌的觀念還停留在健胃整腸,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益生菌的好處不只於此。柯醫師分享益生菌就臨床功能,與免疫相關的主要的正面功效包含:

1.產生免疫物質,誘發免疫細胞活性,增強宿主抗菌及抗病毒能力。

2.維持腸道表面保護層的完整,促進免疫調節作用。

3.改變過敏蛋白的抗原性,降低身體過敏反應的程度等。

益生菌百百種 哪些菌種有助調節免疫?

柯威旭分享,因為每個人的基因、飲食習慣和承受的生活壓力狀態都不同,造就個人獨有的腸道環境,現代醫學技術已可以從個人血液中分離出免疫細胞,再與益生菌進行配對,便能找出適合個人免疫狀況的益生菌,這就是個人化的免疫益生菌。如此一來, 就可依照個人狀況改善免疫失衡,亦能減少許多免疫用藥的副作用。

柯威旭提醒,免疫益生菌仍無法完全取代特定疾病的特定藥物治療,例如免疫抑製劑等。而且服用客製化免疫益生菌時,因腸道狀態可能隨時改變,也須由醫師隨時監控身體免疫反應,適時調整菌種及用量,才能達到免疫平衡促進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降低30%肺癌風險!144 萬人研究:多吃優格+膳食纖維


 
  降低30%肺癌風險!144 萬人研究:多吃優格+膳食纖維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空汙問題日益嚴重,近日,來自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團隊發現,優格和膳食纖維攝入可降低肺癌風險,讓民眾除了戴口罩、戒菸,又多了一個可以積極防止肺癌的做法。

 

 

益生菌因為能夠調節腸道菌群,並且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已被證明有利於對抗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類型的癌症。不過,這是首次對益生菌與肺癌之間關係進行的研究,完整論文刊登在國際期刊《JAMA Oncology》上。

益生菌可以被腸道菌群發酵,並調節腸道菌群,而益生菌是優格中常見的微生物,可以改善腸道菌群。過去的研究中,我們已經知道,膳食纖維和優格能夠降低各種疾病的風險,包括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癌等。甚至,優格跟膳食纖維對於呼吸道的改善效果也很顯著,能夠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以及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風險。

 

144 萬人研究發現:吃優格+膳食纖維 肺癌風險降低30%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團隊透過對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超過144 萬人的匯總分析,評估了膳食纖維和優格攝入量與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按性別,種族、族裔和腫瘤組織學類型,評估了所有參與者中潛在的纖維或優格與肺癌的關聯。

結果顯示,攝入優格和纖維多,與肺癌風險降低有關,攝入纖維最高的一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17%;吃優格最多的一組人與不吃優格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19%;優格和纖維的攝入都最高的一組人與纖維攝入少、又不吃優格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30% 多。

 

遠離空汙 多吃膳食纖維與優格遠離肺癌

 

研究團隊推估,背後的機制是益生菌可以維持腸道穩態,並發揮潛在的抗癌作用。人體腸道的大量微生物群可以調節炎症、改正DNA 損傷、或抑制等多種機制改變癌症的易感性和進展。而且,無論是否有抽菸的習慣,優格和纖維對肺癌風險造成的差異始終存在。儘管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潛在的機制,但本次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纖維和優格的攝入量,能夠預防肺癌。

當然,吸煙仍然是肺癌患者的最大「敵人」,遠離霧霾,多吃膳食纖維和優格,相信肺癌細胞也會躲你遠遠的。

參考資料:Association of Dietary Fiber and Yogurt Consumption With Lung Cancer Risk

期刊小檔案:《JAMA》是一份美國出版的經由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該期刊由美國醫學會以每周一期出版。 起初於1883年創刊,自此之後即不中斷的持續發行,而本期刊發行的內容為:原創性的研究文章、社論、臨床綜述及病例報導等。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嘴唇破皮腫大不是感染是癌症!醫生:常曬傷的人要小心!


 
  嘴唇破皮腫大不是感染是癌症!醫生:常曬傷的人要小心!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不吃檳榔、不抽煙的你,是不是認為自己跟口腔癌的距離很遠呢?其實口腔癌只是泛指口腔內以及周圍的惡性腫瘤,其中一種-唇癌,就有別於其他口腔癌,「長期曬太陽的人」竟然成為了高風險群。

近日,南投一名年約60歲的江姓男子,發現自己的嘴唇越來越腫,還潰爛流出分泌物,懷疑是荔枝椿象造成,就醫後才發現誤會大了,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他嘴唇潰爛的主因是唇癌導致。

近年的3-5月都是荔枝椿象猖獗時節,農作物大受影響。許多民眾都知道荔枝椿象會分泌毒液,當不慎被牠的汁液噴濺到皮膚時,會造成皮膚灼熱、潰爛等。60歲的江先生在今年4月的時候,覺得嘴唇麻麻的,發現下嘴唇有一硬塊逐漸腫脹增大,甚至潰爛並流出分泌物,他認為是家裡附近荔枝園的荔枝椿象飛入家中,汁液不慎噴灑到嘴唇所致。

因此他自行至藥局購買成藥擦拭嘴唇,不過腫塊越長越大並結痂,嘗試將它摳掉,但幾天後又長出來了,且持續潰爛甚至還散發出異味,就這樣拖了3個月。最後,他決定到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醫師吳昭寬安排切片及癌症分級檢查後,確診為第四期唇癌。

唇癌患者大多常曬傷 日後也要嚴防皮膚癌

吳昭寬表示,口腔癌是常見的癌症,死亡率佔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5位。口腔癌泛指口腔內的惡性腫瘤,包含唇、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顎部。唇癌和一般口腔癌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和日曬有關,正因為如此下嘴唇比上嘴唇發生的機率多了八倍。

研究發現,罹患唇癌的民眾約有一半屬長期戶外工作者,常有陽光暴露過度、曬傷的問題,而且罹患唇癌的民眾,日後也必須特別注意有無罹患皮膚癌的可能。當然唇癌的發生率也和菸、酒及檳榔的使用脫離不了關係。

出現這4個症狀 小心是唇癌找上門!

吳昭寬提到,如果民眾出現以下四個症狀,則要特別小心唇癌找上門:

  1. 唇部表面出現硬塊及結節,脫屑、潰瘍甚至出現惡臭組織液。
  2. 唇部發現麻木感合併腫痛的現象。
  3. 唇部的活動功能出現障礙,以致構音、咀嚼或吞嚥發生異常。
  4. 頸部出現增大的硬塊。

唇癌的治療比起治療其他口腔癌更為棘手的地方,在於顏面外觀的破壞及後續複雜的顏面重建過程,所以罹患唇癌的民眾,往往需要借助心理醫師的輔導來協助面對因顏面外觀缺損而產生的身心障礙。而治療預後方面,第一和第二期唇癌民眾的五年存活率約9成,一旦發現淋巴轉移則驟降至低於四成,所以不得不重視。

「動脈注射化療」讓外表不受治療影響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腫瘤外科醫師沈茂昌表示,目前有「動脈注射化療」適用於唇癌患者。具體方式是在患者2側耳朵前方淺顳動脈放置導管,輸至外頸動脈,術後隔天給藥,利用可攜式小型幫浦每天24小時持續注射MTX(滅殺除癌)50mg,同時給予口服解毒劑,保護正常組織,注射6天左右,白血球開始下降停藥,目前臨床沒有產生副作用。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張宏泰說,療法手術及藥物全部健保給付,患者無須擔心費用問題,而根據高醫從1978年起統計,對晚期口腔癌治療有效率超過8成,對口腔癌患者顏面外觀及口腔功能幾乎沒有影響。

吳昭寬提醒,民眾應定期安排口腔癌篩檢,若出現口腔相關黏膜潰瘍持續超過 2 週以上沒有癒合,或是口腔有白斑、紅斑、硬塊,不明原因出血、惡臭組織液及頸部淋巴腫大、語言或進食障礙等異常症狀,應盡早至醫院接受專業檢查,期能早期發現,正確治療!

 

文/林以璿 圖/巫淑蓉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