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癌症化療損傷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成存活關鍵

2019.10.28

馬來西亞羽球名將李宗偉去年驚傳罹鼻咽癌,發病後接受33次電療,效果良好。回憶抗癌過程,李宗偉表示,電療到第3個星期時,喉嚨已經全部破了,吞嚥時還會引起劇烈疼痛,相當煎熬,以致食慾盡失。家人擔心他營養不足,只能幫他噴麻藥,趕快將食物吞下,辛酸過程非外人所能想像,若是做化療,病人更是苦不堪言。

眼睛也會癌症!60歲婦人眼脫窗竟是3年前的乳癌搞的鬼!

2019.10.28

一名60歲的婦人,因為連續2個月感到左眼視力模糊,到急診就醫。她3年前曾被確診乳癌,並接受了乳房腫瘤切除、淋巴結清除的手術,沒想到這次來求診,醫生卻告訴她,她的眼睛問題是因為乳癌轉移到眼睛了!

美國「電子煙」神秘肺病造成26死!學者指出安全性4大漏洞

2019.10.28

電子菸的爭議從美國爆發多起急性肺損傷開始,截至目前為止(10/11),美國官方最新統計數據(10/8)指出,美國本土49州已有1,299起肺部疾病疑似案例與使用電子菸產品有關,以及發生26起死亡案例。

《吻別》作曲人殷文琦胃癌病逝 醫師提醒:早期的胃癌痛是可以分辨的!

2019.10.25

拿過2屆金曲獎、創作出包含《吻別》在內的眾多神曲,音樂製作人殷文琦傳出因為胃癌病逝的消息,享年54歲。歌手陳明真也嘆息「這麼好的一個人」。而演藝圈近期頻頻傳出罹癌的消息,除了惋惜才華洋溢的他們的逝去,也提醒大家「別因為工作忙就忽略了身體的警訊」。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小心治療3大迷思

2019.10.24

低危險群只要規律追蹤,切勿用偏方、另類療法,以免破財傷身,甚至因為誤食類固醇,引發不良副作用且造成抵抗力下降。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癌症化療損傷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成存活關鍵


 
  癌症化療損傷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成存活關鍵             
 
原載:
 
馬來西亞羽球名將李宗偉去年驚傳罹鼻咽癌,發病後接受33次電療,效果良好。回憶抗癌過程,李宗偉表示,電療到第3個星期時,喉嚨已經全部破了,吞嚥時還會引起劇烈疼痛,相當煎熬,以致食慾盡失。家人擔心他營養不足,只能幫他噴麻藥,趕快將食物吞下,辛酸過程非外人所能想像,若是做化療,病人更是苦不堪言。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雖然現代醫學已有許多方法可提早確診某些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更好,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仍以電療、化療、標靶治療為主,但其所帶來傷害骨髓的副作用,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下降,許多患者並非是癌症奪命,而是因免疫功能不足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或急性肺炎及血小板不足大量出血,而失去性命。

 

骨髓抑制副作用為何這麼可怕?陳瑞聲分析,化療藥物對細胞的殺傷力是一視同仁的,既能殺死癌細胞也易傷及健康細胞。當傷害到患者人體免疫系統的骨髓造血細胞時,醫學上稱為骨髓抑制。骨髓黏膜因遭受破壞而損傷,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許多癌友就是因此身體日漸虛弱,容易疲勞、噁心想吐、食慾不振、頭暈無力、走路會喘、手腳發麻、身體黏膜破裂、記憶力減退……等副作用,而這些副作用的發生原因,是骨髓造血細胞被傷害,因此快速修復骨髓功能,才能真正減輕化療後的副作用。

 

西醫針對化療引發骨髓抑制副作用,因應的方式採個別補充的策略,也就是當遇到白血球不足時,就打生長激素;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就輸血。但由於沒有針對修復骨髓黏膜及恢復骨髓受傷造血細胞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補充後依然很快消耗殆盡。

 

傳統中醫在降低骨髓抑制副作用方面,能扮演輔助的角色。如護髓解毒湯,可減輕化療骨髓抑制,幫助體內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維持自體免疫功能的運作。陳瑞聲指出,中醫護髓解毒湯為高貴中草藥,不會與化療藥物產生衝突,在每1次化療的半衰期服用,可快速修復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有助減輕8成副作用及骨髓抑制的發生。避免累積每1次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的傷害,從抽血檢查得知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同時上升,表示骨髓造血細胞功能恢復。護髓解毒湯有助傷口修復,減少沾黏,降低細菌病毒感染成敗血症及肺炎等風險。

 

想減輕癌症病人痛苦,降低病人性命折損的風險,唯有在接受化療的過程,盡可能保護骨髓功能,盡量少受傷害,這樣才能真正輕鬆做化療,治療才會順利。透過中醫輔助,提升抵抗力,降低癌症化療副作用,為身體打好長期抗癌的基礎,才有足夠體力撐過整個化療療程。陳瑞聲也提醒,癌症發病過程難以逆料,確診後切莫猶豫,及早接受正規治療,同時善用中醫輔助治療,就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康復的機會。

 

 

  眼睛也會癌症!60歲婦人眼脫窗竟是3年前的乳癌搞的鬼!


 
  眼睛也會癌症!60歲婦人眼脫窗竟是3年前的乳癌搞的鬼!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一名60歲的婦人,因為連續2個月感到左眼視力模糊,到急診就醫。她3年前曾被確診乳癌,並接受了乳房腫瘤切除、淋巴結清除的手術,沒想到這次來求診,醫生卻告訴她,她的眼睛問題是因為乳癌轉移到眼睛了!

這個登上了《新英格蘭醫學》(NEJM)的案例,在乳癌手術之後,還有接受扶助放療,並且持續進行乳癌術後荷爾蒙治療(Tamoxifen),但是因為眼睛不適就診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眼睛內有個大小為19mmx15mmx17mm的腫瘤,進而影響了她的左眼下直肌。

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乳癌轉移到眼睛的案例並不常見,他在臨床上大概也只有看過2、3個例子。「根據2004年的文獻,每年大概有3萬名新診斷的眼睛惡性腫瘤病例,但是只有2500名為原發性腫瘤,絕大部分都是其他身體部位癌症轉移的。」曾令民指出,所有眼睛腫瘤案例中,比較常見的是肺癌轉移。

不過,因為現在乳癌的治癒率不斷提升,病人的存活期也隨之延長,曾令民預估,未來乳癌轉移的情形會越來愈多。曾令民表示,常見的乳癌轉移,依序為骨轉移、肝臟、肺臟轉移以及腦轉移,眼睛轉移並不常見。

而且,這名60歲婦人的腋窩淋巴結和乳腺檢查均沒有腫瘤,也就是沒有合併其他轉移的乳癌眼睛轉移,更是非常少見。

4大重點避免乳癌復發

想要避免復發,有4大重點,分別是定時回診、運動、飲食,以及適時舒壓。

  1. 定時回診-乳癌復發可分為局部和遠端兩類,局部復發是癌細胞進入乳房淋巴,一般是可醫治的;遠端轉移則是癌細胞由血管擴散至內臟器官,如肝、骨和腦,足以致命。有些病人在復發前身體都沒見有明顯問題,一直相安無事,及早發現對於醫治復發非常重要,如有懷疑應該立即求診。
  2. 運動-「運動抗癌,癌症不來」,「每日一萬步 ,身體有保固;每日一身汗, 醫生不用看」要活就要動,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知易行難,最簡單的就是健走,當然散步也行。練習瑜珈能幫助乳癌患者緩解疼痛、疲勞和憂鬱。
  3. 飲食-對於乳癌患者,最推薦地中海飲食,重點是要食用足夠的全穀物和蔬菜,不要攝入過多紅肉。使用最少加工的食物,並著重在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和堅果的攝取。
  4. 適時舒壓緩解癌疲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心情,避免情緒帶來的壓力,加入病友團體,適時尋求支持系統,像是醫院的個案管理師或心理師,或是透過病友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將抗癌當成終身健康管理的課題。

癌友提高警覺 及時就醫就能控制轉移

曾令民表示,即使乳癌復發,目前也有非常好的治療方式,患者不必太過擔心。像是這名案例,在治療6個月後隨訪,患者上瞼下垂以及視物模糊消退的問題都消失了;影像檢查也發現腫物消失,且沒有其他部位的轉移。

「乳癌患者只要記得平時做到定期回診,並且對於身體症狀抱持較高的警覺性,像是眼睛有不舒服,就記得即早就診,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乳癌。」曾令民表示。

 

文/林以璿 圖/李昀蓁

 

  美國「電子煙」神秘肺病造成26死!學者指出安全性4大漏洞


 
  美國「電子煙」神秘肺病造成26死!學者指出安全性4大漏洞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電子菸的爭議從美國爆發多起急性肺損傷開始,截至目前為止(10/11),美國官方最新統計數據(10/8)指出,美國本土49州已有1,299起肺部疾病疑似案例與使用電子菸產品有關,以及發生26起死亡案例。

在台灣,有不少民眾使用電子菸,但是台灣的電子菸尚未合法,其實有更大的安全隱憂,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醫師賴志冠表示,因為完全沒有法律規定電子菸的內容物,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吸入的是什麼。

現在無法證明有害,不代表沒有害!學者直指4大安全漏洞

電子菸跟紙菸相比,究竟成癮性以及危害差別在哪裡?目前科學上尚無完整研究,但電子菸仍具有成癮性,也確有健康風險,電子菸原本被認為比紙菸安全,但在美國多起急性肺損傷案例出現之後,各國掀起討論聲浪,但是紐約大學電子菸危害研究的湯猛雄團隊成員王湘翠博士表示,因尚未發現確切的致病機制,還不能給出明確的危害答覆。

王湘翠指出,現在想要評估電子菸安全性,有4大難以突破大漏洞:

  1. 目前電子菸的研究成果,無法實際應用在人類生活上-電子菸的實驗場景包括菸品使用的次數頻率與尼古丁含量,這些條件都是在實際生活中難以控制的變因
  2. 市面上電子菸產品種類太複雜,無法全面評估安全性-雖然電子菸從2006年開始出現於歐美市場,但是相關的研究都是針對添加物單純的電子菸,而目前的電子菸成分,動輒就是幾萬種配方,一般的研究根本無法覆蓋。
  3. 目前都是電子菸的短期研究,缺乏長期暴露實驗-電子菸問世不久,目前很難預估長時間的吸菸結果。
  4. 部分的研究可能具有利益衝突-有些研究可能是由菸商贊助。

動物實驗已經證明:電子菸導致癌變情形

王湘翠所參與的湯猛雄教授團隊,從數年前就開始進行電子菸危害研究,團隊成果依然是處於動物實驗階段,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第一篇研究報告為期12周,發現在電子菸暴露下,實驗小鼠產生心臟、肺臟、膀胱的DNA損傷;第二篇研究報告則為期54周,實驗小鼠產生肺癌、膀胱尿路上皮增生的癌前病變狀況。

但王湘翠提醒,這些實驗都仍在動物實驗階段,並未能表示在人體上也會有相同情形,需要謹慎看待。而美國官方所歸納的可能有害物質大麻素、尼古丁、維他命E醋酸脂等,除了以上物質外,因電子菸種類繁多,所以還有許多化學物質可能有遺漏,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想用電子菸戒菸?臨床醫師:最後就是2種一起抽!

賴志冠則表示,以國外數據來看,電子菸開始發展後,尼古丁依賴的族群正在擴大。再者,世界各國對於電子菸的規範分歧,英國與歐盟針對電子菸中的尼古丁劑量有明確規範,美國相較之下未有確切的規範,而台灣則是因為電子菸尚屬非法產品,更無法確認民眾取得的電子菸中尼古丁含量的多寡。

賴志冠並表示,在臨床與實際數據上,有一類民眾是希望透過電子菸來戒菸,但事實上,當他們擺脫了紙菸依賴之後,會形成對電子菸的依賴,所以只是成癮的對象從紙菸轉為電子菸;另一類民眾則是希望減少吸食紙菸的危害,認為吸食電子菸的危害程度較低,但多數使用電子菸的人,仍然同時有吸菸習慣,因此,吸電子菸絕對不是戒菸的好方法。

目前,電子菸現屬《藥事法》規範下,如含有尼古丁或其他藥品成分以藥品列管,需進行查驗登記,亦不得宣稱可減少菸癮、減輕戒斷症狀等醫療效能;未包含毒品或尼古丁,電子菸仍受《菸害防制法》管制,不得販售。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吻別》作曲人殷文琦胃癌病逝 醫師提醒:早期的胃癌痛是可以分辨的!


 
  《吻別》作曲人殷文琦胃癌病逝 醫師提醒:早期的胃癌痛是可以分辨的!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拿過2屆金曲獎、創作出包含《吻別》在內的眾多神曲,音樂製作人殷文琦傳出因為胃癌病逝的消息,享年54歲。歌手陳明真也嘆息「這麼好的一個人」。而演藝圈近期頻頻傳出罹癌的消息,除了惋惜才華洋溢的他們的逝去,也提醒大家「別因為工作忙就忽略了身體的警訊」。

 

 

天縱英才的殷文琦

殷文琦一生中創作過無數歌曲,像是張學友的《吻別》在1993年出版後,不但有136萬張的銷售量,他並拿下第五屆金曲獎的最佳編曲人獎;而在1990年,他也因為一曲張鎬哲演唱的《北風》,拿過第二屆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獎。

 

除此之外,從1987年跟李翊君合作的《珍重再見》開始,殷文琦和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林慧萍、張雨生、譚詠麟、李克勤、周華健、蘇慧倫等重要歌手都有合作;而重要作品除了《吻別》、《北風》之外,劉德華的〈寧願我傷心〉、葉蒨文的〈真心〉、林慧萍的〈我是如此愛你〉、陳淑樺的〈愛是唯一的理由〉,都是膾炙人口的神曲。

 

 

而殷文琦也曾擔任過寶麗金、波麗佳音唱片公司、北京東方華采文化公司等公司的音樂總監,並與女兒、女婿一同住在北京,但後來確診胃癌,在3月的時候回台灣進行治療,但10月15日時因為第3次手術失敗,不幸病逝。

胃癌如何判斷

而胃癌是台灣十大癌症的第7名,雖然現代人壓力大、疾病離不開胃,但胃癌卻很難早期發現。萬芳醫院副院長謝茂志就說,因為在胃癌早期的疼痛,其實跟一般的胃痛、胃潰瘍的疼痛感「差不多」,而且痛一痛就不會痛了,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不過謝茂志說,因為腫瘤還是實體的,所以疼痛的「時間」會跟胃潰瘍不一樣,通常胃癌腫瘤造成的胃痛,會在吃飽後感到胃痛,「因為食物吃到肚子裡,會跟腫瘤摩擦、產生痛覺,而且吃飽後胃被塞得更滿,應該會覺得很脹、很不舒服。」

 

 

但反過來說,如果是一般的胃潰瘍、胃炎,通常是吃飽前才痛、吃飽後就不痛,是胃酸分泌、刺激造成的疼痛。「不能用『痛感』來分辨,因為胃癌的腫瘤也有可能是潰瘍型的腫瘤,疼痛的感覺會很像。」謝茂志說。

胃癌症狀

  1. 很容易脹氣,甚至會摸到肚子有一塊腫塊
  2. 排便不順,或是大便顏色變深
  3. 食量變小,容易噁心想吐
  4. 體重下降
  5. 胃潰瘍吃胃藥6天之後,都沒有任何改善

但謝茂志也說,一般胃不舒服,除非有特殊狀況,醫生都會先判定是胃酸過多造成潰瘍等發炎症狀,但如果吃了1份3天的藥都沒改善,一定要再去看醫生,吃到2份6天的藥還是沒效,就算只是輕微的疼痛,也要馬上做胃鏡檢查,可能已經是胃癌,如果平時能養成做胃鏡檢查的習慣更好。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小心治療3大迷思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小心治療3大迷思  
  康健 For a better life
原載:康健
 
 

 

 

老化海嘯來襲、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警報響起。若遭確診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毋須憂慮,配合醫囑秉持「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原則。

低危險群只要規律追蹤,切勿用偏方、另類療法,以免破財傷身,甚至因為誤食類固醇,引發不良副作用且造成抵抗力下降。

中、高危險患者若經醫師評估需要治療,除了傳統化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外,國內目前已有兩款免搭配化療的全新機轉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一款可讓癌細胞溶解、促使癌細胞凋亡;另一款可抑制癌細胞增生,達到抗腫瘤效果,讓醫師有更多武器為患者量身訂做適合療程,提升生活品質。

 

迷思一:以為是老化症狀、不予理會?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在60歲以上銀髮族,其發生率逐年上升,台灣每年新增病例數約150~200人,平均年齡約66歲。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或不具特異性,許多病人健檢時意外發現白血球過高,或是因為淋巴結腫大而求診。

一名70多歲婦人長期貧血、胃口不佳,短短半年間體重驟降,從48公斤瘦到41.7公斤,甚至無法出門活動。直至健檢血液常規檢查異常,才轉至血液科就醫,確診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婦人就醫時腹部腫脹,脾臟腫脹到原來的10倍大,從正常脾臟如同青芒果,腫脹巨大如大金煌芒果,因過度腫脹壓迫到骨盆腔,吃一點點東西就會飽,嚴重影響生活行動。所幸經過單株抗體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治療後,病情終獲控制,體重也恢復正常,現在也可以遊山玩水。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迷思二: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一定要立刻治療?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依據病程或危險因子,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程一般分為3階段 :

  1. 低危險群(A):通常無臨床症狀或輕度症狀,主要是以追蹤觀察為主,存活時間平均大於10年。
  2. 中危險群(B):特徵是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尚可維持正常數量。部分病人可能因為肝脾腫大,出現腹部或骨盆腔腫大。此時期視患者身體狀況,例如年齡、是否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是否合併貧血、紫斑等,綜合判斷是否進行治療。平均存活時間大約是7年。
  3. 高危險群(C):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開始明顯下降,影響身體造血功能,造成感染、出血等現象,需要採取積極治療,平均存活時間大約是2年。

然而,不少初診斷的病人,對於不須立即治療感到憂心,甚至因此出現症狀、嚴重病識感,臨床醫師應在門診須清楚說明、好好處理。「疾病要處理、不一定要治療」,就是必須提醒病人積極地追蹤檢查、改善病人憂心情緒。(推薦閱讀:青蛙王子的血癌,為什麼應儘快治療?

  低危險群 中危險群 高危險群
Binet系統分期 A B C
表現

無貧血、血小板低下

淋巴結侵犯處小於3處

無貧血、血小板低下

淋巴結侵犯處大於3處
貧血或血小板低下
平均存活時間 大於10年 約7年 約2年
治療需求 定期追蹤觀察 依患者身體狀況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治療 須接受治療

備註:全球通用的慢性淋巴系白血病分期系統主要有兩種,除了上述的Binet氏分期系統外,還有Rai分期系統。Rai分期系統依照病程,將患者分為0~4期(共5期),其中,0期屬低危險群,1期、2期屬中危險群,3期、4期屬高危險群。

 

不過,不少病人聽信偏方,大多數偏方含有類固醇,會造成白血球下降或是淋巴結變小的短暫假象,長期食用只會產生不良副作用,而且導致抵抗力更差,病人不僅破財又傷身。

一名罹病約20年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男子,因其病程屬低危險群,經評估僅需追蹤觀察、毋須治療,但因淋巴結腫大,內心焦慮而尋求坊間另類療法,無牌密醫竟直接將針刺入患者頸部腫脹的淋巴結「治療」,導致患者脖子兩側千瘡百孔、觸目驚心,反而可能導致感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迷思三:治療很痛苦、不想接受治療?

現有的標靶藥物成效佳,基本上副作用相當少,光是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不一定要搭配化療,只要再也找不到癌細胞的不良份子存在,即可停藥,也大幅減少健保財政負擔。(推薦閱讀:全美第一個基因療法上市!急性淋巴白血病患的那道光

新一代標靶治療針對癌細胞生長的特色進行研發。他說明,癌細胞生長主要有3個路徑:一是繁殖、複製速度快;二是癌細胞不凋亡,持續在體內累積;三是癌細胞繁殖很快又不會死。

已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分別是可以讓癌細胞溶解、促使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 ,以及抑制癌細胞增生的BTK抑制劑 。

BCL-2抑制劑透過細胞正常的凋亡機制,讓癌細胞快速溶解、死亡。根據臨床試驗,10個患者中有6人達到「深層緩解」,也就是「微量殘存疾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簡稱MRD)陰性,代表患者的血液中幾乎測不到癌細胞,未來復發機率大幅降低,甚至有機會可以停藥。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病學會理事王銘崇醫師 撰稿整理.劉惠敏)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 / 王銘崇 · 出處 / Web only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