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辣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一項研究指出,愛吃辣對於心血管有不少好處,甚至還可以降低死於心臟疾病風險的機會喔!
對於外食頻率高的上班族來說,「大腸直腸癌」可以說是風險相當高的癌症。而治療方式中,大家最熟悉卻也最擔心的,就是傳說中有嚴重副作用的化學治療。甚至有些病人為了避免化療可能造成的不適,直接拒絕接受治療,白白喪失了性命。
為什麼癌症可以蟬聯36年的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為什麼有些人得到癌症之後很快就過世了,而另一些人可以接受治療而康復?你覺得是體質嗎?是,是體質,你每天的生活習慣都決定了你是否在打造一個癌症的體質。
近年來,隨著治療手段不斷進步,癌症逐漸成了一種慢性病,但是大部分人聽到自己罹癌的消息,還是會緊張的尋求治療。不過,其實有一種癌症非常特別,在確診時平均只有 4 成民眾需要馬上治療,這種「沒症狀不治療」的癌症,就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
很多疾病,尤其是癌症,常常在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出現「抗藥性」的問題,而這時,「新藥臨床試驗」就成了一個最後的救命希望。但到底有什麼臨床試驗可以做、這些臨床試驗的療效怎麼樣,其實很多人是並不清楚的。
吃辣萬歲!一週吃 4 次辣椒 降低23%死亡風險!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你喜歡吃辣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一項研究指出,愛吃辣對於心血管有不少好處,甚至還可以降低死於心臟疾病風險的機會喔! | ||
這項來自義大利的研究,登上了每周至少吃4次辣椒,死亡風險可降低23%,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亦可分別降低40%和60%,研究登上了《美國心臟學會期刊》。 | ||
2 萬人 8 年追蹤研究:多吃辣降低心血管風險 | ||
研究由義大利地中海神經學研究所(Neuromed)領導進行,研究人員對22,811名義大利人進行長達8年的追蹤,將他們分為「從未或極少吃辣椒」、「一週吃辣椒2次」、「一週吃辣超過2次,不超過4次」、「一週吃辣超過4次」共4個組別。 | ||
研究人員發現,每週至少吃4次辣椒的人,比起不食辣椒的人死亡風險低23%,另外,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明顯下降,死於心臟病的風險亦低40%,死於中風的風險更低超過一半,來到了60%。 | ||
「辣椒素」可以抗癌、預防糖尿病 | ||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辣椒中的辣椒素對人體健康有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癌症和糖尿病等。研究團隊表示,辣椒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存在很強的關聯性,辣椒甚至可降低整體死亡風險,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研究,去解釋兩者的關聯。研究團隊又認為,食物不應被當成藥物,不需要定時定量攝取,而是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著手。 | ||
不過,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醫學院資深講師梅勒(Duane Mellor)認為,研究報告並未證明吃辣椒對健康有益,食用辣椒者可能也在飲食中添加較多香料,也可能攝取較多新鮮水果與蔬菜,實驗結果未必是受到辣椒直接影響。 | ||
新鮮辣椒才具有營養喔! | ||
所以,針對一般人,建議可以適時的吃一些辣,不過這邊的「辣」並不是所有辣都可以,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研究中顯示,只有「新鮮的辣椒」才有健康效果,所以像是辣椒醬、辣椒油等再製過的效果都沒那麼好,甚至還可能因為有過多的添加物、油脂而不健康。 | ||
而新鮮的辣椒同時還含有大量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這些也都是可以協助身體增強免疫力、增加抗氧化力的元素,但在烹煮過後都會消失,所以如果真的想吃辣,還是吃「新鮮的最好」! | ||
另外,身體對於辣的接受度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吃太多辣,防癌能力並不會上升,反而會開始傷害黏膜導致發炎;所以如果吃完辣之後覺得胃熱熱的,或是有拉肚子、肚子不舒服,就表示辣吃太多,最好喝個牛奶解辣,也記得下次要調低一下辣度! | ||
參考資料:Eating chilies cuts risk of death from heart attack and stroke, study says | ||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 ||
患腸癌怕化療有副作用?教你如何應對六大不良反應!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對於外食頻率高的上班族來說,「大腸直腸癌」可以說是風險相當高的癌症。而治療方式中,大家最熟悉卻也最擔心的,就是傳說中有嚴重副作用的化學治療。甚至有些病人為了避免化療可能造成的不適,直接拒絕接受治療,白白喪失了性命。
其實,化療就是透過口服或是靜脈注射的方式,將化療藥物透過全身血液傳送來破壞癌細胞,可以分成輔助性化療以及緩解性化療。輔助性化療的目的在於盡可能減少部分有轉移但偵測不到的癌細胞,除了能降低手術後的復發機率之外,也有預防未來轉移的作用。緩解性化療的目的則是追求生命的延長以及症狀的緩解改善。 |
||
化療的副作用在於好壞細胞通殺 |
||
在由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主編的《癌症患者吃什麼:十大癌症營養處方》一書中,前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臨床營養師歐子瑄表示,化療的療程,可以分成每天或是每週,甚至是每月給予藥物,但有部分的正常細胞也和癌細胞一樣有快速生長的特性,因此也可能會成為藥物的目標,因而被藥物破壞。
不過,等到療程結束後,正常的細胞功能會恢復,大部分的不良反應也會立即消失。現在許多醫師在療程計畫中,會安排休息期,讓正常的細胞有時間可以恢復並持續運作。 |
||
六大化療不良反應應對方式 |
||
化療期間應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再依照化療引發的不良反應予以應對與調整。常見的不良反應可以分為 6 項:
1.噁心嘔吐
2.口腔黏膜破損嚴重
3.白血球數量下降
4.腹瀉
5.便秘
6.味覺改變
|
||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
一下班就躺著吃美食 天天做這9件事,小心癌症找上你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為什麼癌症可以蟬聯36年的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為什麼有些人得到癌症之後很快就過世了,而另一些人可以接受治療而康復?你覺得是體質嗎?是,是體質,你每天的生活習慣都決定了你是否在打造一個癌症的體質。 | ||
每天這樣做,你就會有癌症體質 | ||
一、讓自己看起來圓潤飽滿 | ||
吃東西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每天都很認真的享受這個世界上的美食,讓自己看起來圓圓胖胖,很飽滿的樣子。肚子大起來的時候可以說「我很有肚量」,臉變大的時候可以說「我有福相」,同時還跟胃癌、食道腺癌、腎細胞癌、子宮內膜癌、乳癌都更靠近了,距離縮短了一半。 |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體重過重容易增加癌症的風險;像是胃癌、食道腺癌機率增加2倍,腎細胞癌、子宮內膜癌機率增加2~4倍,乳癌機率增加1.5倍。 | ||
二、飯後來根菸,檳榔提提神,下班後總是要喝幾杯 | ||
抽根菸總是可以讓心情平靜,喝酒可以讓彼此關係更緊密,下班之後狂歡一下也不算什麼!人家說抽菸不好,我一定不是帶衰的那一個;而且我肝功能很好,解酒一定沒問題的。 | ||
>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有22%的比例與菸害有關,菸傷害的是全身,除了肺癌之外,大腸癌、腎臟癌、胃癌、胰臟癌、口腔癌等癌症也跟菸有關;而檳榔本身也是第一類致癌物,即使沒有任何添加物也會致癌。而台灣人有一半是「酒精不耐」的體質,跟肝功能不相關,反而是近年來許多名人罹患的「食道癌」,才是因為喝酒而產生的 | ||
三、喜歡舒適的躺在沙發上或是床上 | ||
白天工作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發上當一顆馬鈴薯,躺一躺不知不覺就睡著了,一天就這樣又過了。 | ||
>運動並不困難,每天堅持走路3000步,1年後身體衰退速度減少28%,每天只要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甚至是這些癌症患者的抗癌處方。 | ||
四、享受美食 | ||
民以食為天,一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吃跟睡,好不容易來到吃到飽的餐廳一定點最貴的食物來吃。至於平常,有什麼就吃什麼,方便、快速、好吃就好了。 | ||
>紅肉可以提供人體豐富的蛋白質、鐵和鋅,但同樣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而外食的高油、高糖、高鹽容易損害到胃的內壁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植物性的食物才有助於抵抗口腔、咽喉、食道、胃、大腸等癌症。 | ||
五、每天吃營養補充品 | ||
啊,又來不及買咖啡了,只好吃一顆維生素B群,感冒不能請假只能補充維生素C,好幾天沒補充鈣質了,吃一顆鈣片吧,還有卵磷脂、水果酵素,各種營養補充品,這樣身體應該就很健康了吧? | ||
>許多人有吃保健食品強健身體的迷思,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其實服用過多的營養補充品甚至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天然的食物才是攝取營養的正確來源。 | ||
六、每天晚上都有充足的夜生活,一定要超過12點才睡 | ||
只有晚上是自己的時間,一定要好好利用,滑手機、看小說、追劇,時間好快就過去了。隔天又要早起,真是討厭! | ||
>熬夜會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分泌,所以容易有乳癌、或是生殖器官的癌症,對於罹患癌症的人來說,也會增加死亡率。 | ||
七、工作星期一到七,沒問題! | ||
為了拚事業,趁年輕的時候多拚命、多努力,讓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最極致,不只賺來了更多的錢,也賺來了更多的成就感。 | ||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指出,許多癌症患者在罹癌的前幾年,通常都是身心處於高壓的狀態。過勞使免疫機能下降,造成DNA修復能力低落,甚至導致血液透支使淋巴系統要不斷自動調節,產生淋巴瘤。 | ||
八、絕對認同以和為貴 | ||
做人就要「溫柔」,要「尊重別人」,所以面對不開心的事情,即使覺得委屈或生氣,也不能直接說出來,為了讓自己生涯過得更順利,絕對要「以和為貴」。 | ||
>雖然說人與人相處,如果直接表達情緒是很不健康的,但如果沒有好好消化壓抑的情緒,選擇讓自己處在憤怒、焦躁、生氣的情緒中,也會干擾體內的荷爾蒙,造成罹患乳腺癌等癌症。 | ||
九、從來不去醫院 | ||
平常過得健健康康的,也不感冒,也沒有痠痛或是任何不舒服的地方,自己非常健康,不需要花額外的半天一天去醫院做檢查,都是醫生想騙錢的招數啦! | ||
>俗話說,平常沒病、一病大病。大部分癌症在早期都是無聲無息的,接受癌症篩檢也可以預防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千萬不要因為自覺身體健康就輕忽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 ||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 ||
明明得了血癌,醫生為什麼說「觀察就好」?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近年來,隨著治療手段不斷進步,癌症逐漸成了一種慢性病,但是大部分人聽到自己罹癌的消息,還是會緊張的尋求治療。不過,其實有一種癌症非常特別,在確診時平均只有 4 成民眾需要馬上治療,這種「沒症狀不治療」的癌症,就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 | ||
花蓮慈濟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威翰指出,因為人口老化,CLL是少數發病數字不降反增的癌症,這種癌症的疾病特徵並不顯著,通常容易跟疲憊搞混,大部分的人是因為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異常,進一步追究才發現已經罹癌了。 | ||
6 成確診病人暫時不用治療 追蹤即可 | ||
大部分人都以為確診後就馬上要進入治療環節,但其實平均只有 4 成的人需要馬上治療。黃威翰解釋,這是因為CLL的疾病進程比較緩慢,而且患病的人平均年齡比較大,如果太急著治療,既沒有必要,病人還要承擔治療的不適。 | ||
但是,如果沒有充分溝通,病人還會覺得醫師在耽誤他的病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這些沒有症狀的病人,只要儘量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要讓身體裡的癌細胞快速惡化,有些病人一直到100多歲都還不用積極治療。 | ||
依據病程或危險因子,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程一般分為三階段: | ||
![]() |
||
年長病人普遍害怕化療 甚至求助另類療法 | ||
黃威翰指出,如果在醫生評估後,屬於要治療的病人,現有藥物分為化學治療、注射型單株抗體、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三大類。 | ||
「CLL的一線治療都是化學治療,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化療確實會有副作用的問題,當然了,這種化療藥物可以說是副作用非常輕微的了,不過還是會有病人因為害怕化療,因此拒絕治療。」黃威翰表示。 | ||
甚至,有些病人為了逃避治療,或是覺得醫生的治療策略太消極,還會選擇偷偷跑出去做另類療法,黃威翰苦笑,這些長輩們也知道跑去做另類療法不要告訴醫生,否則會挨罵,但是這無疑是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 ||
不想做化療 標靶治療是另一個機會 | ||
黃威翰表示,相較於化療,標靶治療可以提供副作用較輕微的治療選項。「CLL的成因,是因為體內正常細胞發生病變,讓細胞轉變為不正常增生的癌細胞,如果這時候能使用專門抑制增生機制的標靶藥物,就有可能讓細胞恢復正常。」黃威翰解釋。 | ||
然而並非所有病友皆可使用,病友需進行基因檢測了解致病異常因子,進而選擇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目前有一種BTK抑制劑的小分子標靶治療,專門針對治療17p染色體缺陷的CLL患者。黃威翰主任表示,目前健保已經將CLL標靶治療作為條件給付項目。透過基因檢測、17p基因有缺損的患者,可健保給付標靶藥物BTK抑制劑兩年。 | ||
「隨著治療方式的增加,未來勢必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接受積極治療,不用被列為『再觀察』或是忍受化療的副作用。」黃威翰呼籲,病人一定不要自行尋求另類療法,誤了健康。 | ||
【黃威翰醫師小檔案】 | ||
現職: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副主任、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 | ||
專長 :一般內科/血液病/血癌/淋巴癌/造血幹細胞移植/檢驗醫學/血庫學 | ||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 ||
新藥臨床試驗去哪裡找?醫師一次回答5大常見問題!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很多疾病,尤其是癌症,常常在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出現「抗藥性」的問題,而這時,「新藥臨床試驗」就成了一個最後的救命希望。但到底有什麼臨床試驗可以做、這些臨床試驗的療效怎麼樣,其實很多人是並不清楚的。 | ||
臨床試驗前需要了解的5大問題 | ||
一、怎麼知道哪裡有臨床試驗? | ||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說,想要知道哪裡有臨床試驗,有2個方法,一個方法是上「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網」,可以用疾病名稱、藥品名稱、醫院、醫師名字等關鍵字來查詢;另一個就是直接詢問自己的主治醫師。 | ||
台北長庚醫院院長謝燦堂則說,如果在治療一段時間都沒太多效果,直接問主治醫師「現在的治療好像效果不大,有沒有其他方式,甚至是臨床試驗可以參加?」其實是最快的方式,因為醫師也會直接說明要如何參加、需要什麼條件,進度會比較快。 | ||
如果查到這場臨床試驗不在自己就醫的醫院,而是在其他醫院,也可以直接去掛門診,諮詢那位主持的醫師,之後再辦理轉院手續就可以了。 | ||
二、要參加臨床試驗有什麼條件? | ||
謝燦堂說,第一條件一定是「你是這個病的患者」,之後的條件,通常要看是哪種病、哪一期的臨床試驗、哪一種藥物來決定,每個臨床試驗的條件都不一樣。「像是年齡、性別、心肺功能、肝腎功能,都是常見的排除條件。」 | ||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像是她自己的父親現在就在參加肺癌的臨床試驗,但第一次找到的臨床試驗不收肺積水的患者,第二次找到的才有,所以在參加前一定要先問清楚。 | ||
三、臨床試驗的效果如何?安全嗎? | ||
吳明美說,人體的臨床試驗分成3期,第一期是「安全性檢測」,第二期是「劑量評估」,第三期是「療效評估」;所以第一、第二期並不是在檢測療效,只是在檢查這個藥物是不是安全、需要用多少劑量,危險性也比較高,所以在參加前一定要問清楚這個試驗的目標,不要「搞錯」。 | ||
而謝燦堂說,其實臨床試驗一定會有「對照組」,也就是服用其他現有藥物、安慰劑的對照組,大概佔了1/3~1/2左右;雖然癌症的臨床試驗大多不會使用安慰劑,但其他疾病可能需要承擔這類的風險 | ||
四、我可以拜託醫師讓我通過臨床試驗申請嗎? | ||
張連成說,臨床試驗雖然是醫師收案、醫師評估,但最後要不要通過審查,還是要符合藥廠原本提交給食藥署的「計畫書」,如果有符合計畫書,當然可以通過,如果不符合,即使拜託醫師也沒有用。 | ||
五、參加臨床試驗需要花錢嗎? | ||
張連成說,原則上不需要有任何醫療花費,但可能會因為頻繁回診而增加交通費等其他費用,有些試驗會提供車馬費,這部分也可以早點詢問。 | ||
臨床試驗前的需要知道的重點 | ||
張連成說,建議在參加臨床試驗前一定要問清楚自己有什麼權益、有什麼義務,建議可以從以下7個問題來詢問。 | ||
而謝燦堂則說,在參與臨床試驗前,一定要跟醫師、醫師的團隊有充分的溝通,「如果一個醫師不願意跟你溝通,那就不要做了,因為他顯然是不負責任的醫師。」 | ||
參加臨床試驗前必須問的7件事 | ||
1.這份臨床試驗的目的是什麼? | ||
2.臨床試驗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 | ||
3.能會有什麼不良反應? | ||
4.需要花錢嗎? | ||
5.我的身體狀況合適嗎? | ||
6.這份試驗對我的疾病有什麼效果? | ||
7.有其他治療方式嗎? | ||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