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最愛「香檳酒」他口腔癌舌頭潰爛難張口

2019.12.26

台中60歲李先生因長期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兩年前口腔內發現3公分腫塊,但他置之不理,導致日前就醫時口腔、舌頭都已潰爛,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目前透過手術取出全部舌頭及部分下頷骨,並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雖然吞嚥及說話功能仍需長期復健,但李先生仍堅強面對,不放棄任何治癒的希望。

藝人林予晞國一堂弟罹血癌 「太乾淨」可能是兒童發病誘因?

2019.12.25

藝人林予晞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社工的角色,溫暖的形象深植心,隨著戲劇跟著一砲而紅。而林予晞在最新的戲劇「天堂的微笑」飾演腦癌第四期的女主角,開播前就引發話題,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林予晞在自已臉書PO出,「自己國一的堂弟診斷出血癌,看的很心疼」,血癌一直都是兒童第二大死因,如今根據和信醫院雙週刊內容顯示,「太乾淨」可能是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誘因。

用病毒就能殺死各種癌症 美國研究:喚醒你的免疫系統

2019.12.24

病毒可以殺死癌症,你相信嗎?其實這個概念跟現在癌症治療最熱門的「免疫療法」很相似,都是透過喚醒我們的免疫系統,來達到消滅腫瘤的目標。而美國科學家即將在明年,針對「三陰性乳癌、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胃癌和大腸直腸癌」進行第一波人體的臨床實驗。

子宮內膜癌攀升婦科癌第七 冷刀式子宮鏡切息肉

2019.12.24

一名45歲的女性,因為月經混亂,到醫院就診,經過超音波發現,子宮內膜息肉異常,醫生趕緊進行冷刀式子宮鏡將息肉切除,比起過去是電燒,容易因為高溫燒到正常組織形成疤痕,冷刀式子宮鏡就像吸塵器,器械頂端有攝影機,可以看到息肉,異常組織直接切除,傷口更小、速度也更快。

知名球評確診罹血癌!潘忠韋:我會勇敢面對做化療

2019.12.23

有著外號「喇叭」的球評潘忠韋,陪伴許多球迷,過去也是前職棒球員,如今卻證實,近日檢查出罹患急性白血球病,接下來要進行化療,消息一出,在球壇引發熱議,他也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感謝大家關心,他會努力放寬心,積極面對病情、接受治療。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最愛「香檳酒」他口腔癌舌頭潰爛難張口

 
 
  最愛「香檳酒」他口腔癌舌頭潰爛難張口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台中60歲李先生因長期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兩年前口腔內發現3公分腫塊,但他置之不理,導致日前就醫時口腔、舌頭都已潰爛,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目前透過手術取出全部舌頭及部分下頷骨,並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雖然吞嚥及說話功能仍需長期復健,但李先生仍堅強面對,不放棄任何治癒的希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表示,患者到診時嘴巴痛到張不開、整根舌頭腫大潰爛,且因脖子的淋巴結多處轉移,平時根本難以開口說話,最後也只能足不出戶,尤其疼痛越來越劇烈,靠著每天吃止痛藥過日,最後連吃藥都還是痛到睡不著。

但多數類似症狀的患者,一聽到需手術需切除整根舌頭與下頷骨,日後還需接受口腔重建和語言治療時,多半都會逃避,甚至選擇民俗療法,往往使得情況更加惡化,但李先生仍勇敢面對,堅強求生意志令醫療團隊為之動容。

 
 

吸菸、喝酒、嚼檳榔 口腔癌機率增123倍

 
  黃純惟指出,口腔癌佔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其中有吸菸、喝酒、嚼檳榔的民眾風險最高,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且口腔癌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僅約20%至30%,因此若發現口腔內有潰瘍,超過兩周無法癒合,或是口內或頸部出現不明腫塊,恐怕是口腔癌的早期徵兆,此時應即早就醫,才不會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黃純惟介紹,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如李先生已確診為第四期,必須大範圍切除病灶,包括舌頭、部份下頷骨以及頸部淋巴結廓清等,再搭配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才有機會提升存活率,另外因舌頭完整切除,後續也需接受語言及吞嚥治療,恢復說話和進食功能,至於患者術後顏面缺損,可藉由顏面重建手術提升自信。

 
 

有吃檳榔者 每 2 年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黃純惟提醒,因晚期口腔癌復發率高,治療後仍須配合醫師定期追蹤檢查,並戒除檳榔、抽菸及酒精,避免太熱或太辣的食物。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兩年應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口腔癌病灶,並接受治療,以提高口腔癌的預後。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藝人林予晞國一堂弟罹血癌 「太乾淨」可能是兒童發病誘因?

 
 
  藝人林予晞國一堂弟罹血癌 「太乾淨」可能是兒童發病誘因?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藝人林予晞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社工的角色,溫暖的形象深植心,隨著戲劇跟著一砲而紅。而林予晞在最新的戲劇「天堂的微笑」飾演腦癌第四期的女主角,開播前就引發話題,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林予晞在自已臉書PO出,「自己國一的堂弟診斷出血癌,看的很心疼」,血癌一直都是兒童第二大死因,如今根據和信醫院雙週刊內容顯示,「太乾淨」可能是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誘因。

林予晞在臉書寫下:「堂弟剛診斷出血癌,未來要住院十個月接受化療,跟他聊天精神不錯,還寫段考考卷」,字句間透露出對堂弟的不捨,因此血癌的議題再度引發討論,但為什麼血癌這麼愛找上兒童?和信醫院小兒腫瘤科陳榮隆醫師表示,經常家屬會問到,「為什麼我小孩會得到這血癌?」但面對這問題,只知道血癌跟環境及有相關,包含免疫系統、空氣污染、還有二手菸。

雖然目前血癌治癒率已大幅提高至約九成,每年台灣約五百多位新發病兒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多見的兒童癌症,一個小孩得到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他兄弟姐妹也得到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三倍!又以所謂先驅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極大多數。

 
 

環境太乾淨反而容易生病?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發生原因,除了感染性暴露影響的風險外,與其他癌症一樣,還有其他多重影響因子,如遺傳和飲食等。近年來微生物體的研究顯示,人體免疫系統的發展,和嬰兒早期菌落的形成息息相關,似乎也隱含著「太乾淨」可能是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誘因。

這樣的論點在過去倫敦癌症研究所和癌症中心主任Mel Greaves博士發表的《Nature Reviews Cancer》的論點,認為大多數兒童急性白血病是透過「基因突變」、「接觸感染」若是兒童平時缺乏與微生物的接觸,在「接觸感染」方面,會增加罹患白血病的風險。

 
     
 

期刊小檔案:

 
《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Nature》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用病毒就能殺死各種癌症 美國研究:喚醒你的免疫系統

  
 
  用病毒就能殺死各種癌症 美國研究:喚醒你的免疫系統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病毒可以殺死癌症,你相信嗎?其實這個概念跟現在癌症治療最熱門的「免疫療法」很相似,都是透過喚醒我們的免疫系統,來達到消滅腫瘤的目標。而美國科學家即將在明年,針對「三陰性乳癌、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胃癌和大腸直腸癌」進行第一波人體的臨床實驗。  
     
  免疫力是最強大的系統     
  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是最強大的系統之一,負責清除外來物、廢物或是壞物,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不過照理來說,「癌細胞」也是必須清除的物質才對,但身體卻沒辦法清除掉它,問題就出在免疫系統。  
  因為癌細胞會偽裝成正常的細胞,讓免疫細胞看不到,或是讓免疫細胞睡著,所以不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可以在身體裡慢慢長大,而且一開始完全沒感覺。而免疫療法,就是想透過「喚起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最終治癒癌症。  
  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免疫檢查點」療法,也就是把裝成正常細胞的癌細胞的「偽裝」脫掉,讓免疫系統發現這是必須清除的物質;而現在要介紹的,則是透過「病毒感染」來讓免疫系統醒過來的方法。  
     
  病毒可以殺死癌症?  
  其實用「病毒治療癌症」的概念並不新,像是之前曾有美國科學家用一種普通感冒的病毒,轉變成可以殺死腦癌的療法;而最早的免疫療法概念,就來自「丹毒」(皮膚感染)意外的治療了肉瘤,只是這些病毒一次都只能治療一種癌症,沒辦法普及化。
  而美國癌症專家Yuman Fong(方耀民)則用一種從牛痘萃取的病毒,治療了包含三陰性乳癌、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胃癌和大腸直腸癌等癌症。  
  這種技術稱為CF33,它在細胞培養中殺死了這些癌症的癌細胞,而在小鼠實驗中,成功讓腫瘤縮小。「雖然在小鼠實驗有效,不代表人類也有效,但用『病毒』可以治療癌症,這是無庸置疑的、非常確定的。」研究團隊說。  
  Yuman Fong則說,現在大家比較擔心的是,過去用病毒感染來治療癌症,都為了要有效果而讓感染很嚴重,甚至可以會讓人死亡,因為「太毒了」;但牛痘的好處是,它不會讓人死,而且不需要很高的毒性就對癌細胞有效果。  
  「我們可以把加工過、稀釋過的病毒注射到腫瘤中,它會自己感染癌細胞,讓癌細胞死亡,然後跟免疫系統說,『這邊有癌細胞!』讓免疫系統把剩下的癌細胞清除乾淨。」研究團隊說。  
  研究團隊預計明年在澳洲進行人體實驗,團隊非常樂觀的表示,「即使在人體中的效果沒那麼好,但可以成為癌症療法的一環,降低其他療法帶來的副作用,甚至給我們開發新藥的靈感。」   
   
  參考資料
  https://doi.org/10.1038/s41417-019-0114-x(A chimeric poxvirus with J2R (thymidine kinase) deletion shows safety and anti-tumor activity in lung cancer models)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子宮內膜癌攀升婦科癌第七 冷刀式子宮鏡切息肉

 
 
  子宮內膜癌攀升婦科癌第七 冷刀式子宮鏡切息肉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一名45歲的女性,因為月經混亂,到醫院就診,經過超音波發現,子宮內膜息肉異常,醫生趕緊進行冷刀式子宮鏡將息肉切除,比起過去是電燒,容易因為高溫燒到正常組織形成疤痕,冷刀式子宮鏡就像吸塵器,器械頂端有攝影機,可以看到息肉,異常組織直接切除,傷口更小、速度也更快。

天成醫院婦科微創中心主任陳達昌表示,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在女性婦科中已經高居第七名,超過卵巢癌,因為和飲食有極大關係,年齡層也不斷下降,從過去六七十歲,現在不少四十幾歲的患者。初期的症狀為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或是陰道出血,嚴重者可能會排出大量血塊導致貧血,但過去使用門診婦科的超音波,影像檢查其實有局限。

 
 

免電燒讓子宮穿孔 4K影像讓息肉急早切除

 
  透過冷刀式子宮鏡,經由麻醉下從陰道放入子宮鏡,可以詳細的看到子宮內膜病灶,直接像是刮鬍刀一般,將息肉平滑的切除,以及粘膜下的肌瘤也能順利切除,甚至懷疑早期的內膜癌都能取出做化驗。比起過去使用電燒,容易燒太深,造成子宮穿孔,以後就難以受孕。冷刀式子宮鏡配合現今高科技,還有4K影像的系統,使用起來速度快,又更加安全,目前臨床上大約有5%的病患開始使用。

息肉是源自於子宮內膜黏膜,容易引發異常出血、內膜炎甚至子宮腔沾黏,甚至還有可能增加內膜癌機率。陳達昌醫生解釋,冷刀式子宮鏡在早期內膜癌的診斷,是一大利器,方便正確診斷及治療內膜內的息肉,術後應避免吃女性賀爾蒙飲食,定時追蹤超音波,在發現第一、二期的患者,治癒力相當高。提醒女性在停經以後,子宮內膜息肉仍有可能復發,有異常出血都要特別留意。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知名球評確診罹血癌!潘忠韋:我會勇敢面對做化療

 
 
  知名球評確診罹血癌!潘忠韋:我會勇敢面對做化療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有著外號「喇叭」的球評潘忠韋,陪伴許多球迷,過去也是前職棒球員,如今卻證實,近日檢查出罹患急性白血球病,接下來要進行化療,消息一出,在球壇引發熱議,他也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感謝大家關心,他會努力放寬心,積極面對病情、接受治療。

潘忠韋在12月3日還到台中洲際球場,為冬季聯盟賽事進行球評,卻在隔天因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發現白血球指數偏高,再隔天醫生就確診是急性白血球病,馬上住院治療。但一開始並沒有太多人知情,直到同樣為知名球評曾文誠,在臉書放上自己與潘忠韋的合照,寫著:「加油啊!」引起球迷的猜測。潘忠韋隨後也在自己臉書回應,說明自己的狀況,表示會積極面對病情。而許多球迷及粉絲,紛紛在臉書下方留言,希望他趕緊加油康復,未來還要看他的轉播。

潘忠韋職棒生涯從2001年台灣大聯盟雷公隊起步,之後陸續效力其他球隊,退休後一度轉任教練,隨後轉戰房仲業,近年轉任球評播報中職、美職賽事,口條清晰、分析專業,獲得球迷好評。一向專業認真,據說是轉球時數最高的球評。但就是因為急性白血病的症狀一開始並不明顯,例如 容易疲倦、體力變差、體重減輕,常讓人誤以為是感冒或工作太累,殊不知是因爲生病造成抵抗力降低導致。

 
 

急性白血病前兆難察覺 全台每年兩千起案例

  
 
 

日前藝人林予晞也才表示,自己國一堂弟也得血癌。如今台灣地區一年大約有2,000例血癌,其中有1,000例是屬於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又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中男性比女性多, 通常臨床罹患此病常見的症狀有。

  1. 貧血 :因紅血球減少、血紅素降低所導致,病人會特別容易覺得疲倦、臉色蒼白、體力衰退等症狀。
  2. 出血:包括流鼻血、牙齦出血、皮膚出現點狀或塊狀瘀血、女性會有月經量很多或是不止的情形。
  3. 骨頭痛:血癌是由骨髓開始再往外侵犯,骨髓膨脹,骨膜受到拉伸,所以引起疼痛,膝蓋的上下方最明顯,或者胸骨疼痛等症狀。
  4. 器官腫大:如牙齦腫脹、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體重減輕、腹部有飽脹感等不適情形也是常見的現象。另外,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也會侵犯中樞神經,如腦膜等構造,引起腦部病變。
  5. 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主要原因是受到感染,由於白血病病人的正常白血球很少,以致免疫力下降。
 
     
   

文/王芊淩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