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脂肪肝下一步就是肝癌!醫師教逆轉脂肪肝就靠3件事

2020.02.09

肝癌是台灣的第二大癌症,每年大約有7700人左右死於肝癌,而大約有8成左右的肝癌原因是來自B型肝炎跟C型肝炎,但隨著1986年開始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B型肝炎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少,衛福部也宣布要在2025年全面消滅C肝,剩下最大宗的肝癌來源,就是大家容易忽略的「脂肪肝」。

測癌只要「呼一口氣」!AI電子鼻馬上「聞」出大腸癌

2020.02.07

檢查大腸癌的「大腸鏡」,對大家來說都是個苦差事,為了檢查出有沒有癌症,必須清腸、忍受做大腸鏡時的不舒服。不過,現在已經有研究團隊推出了「AI電子鼻」,只要對著電子鼻呼一口氣,就能夠檢查出大腸癌,比大腸鏡方便許多。

英國發現新免疫細胞療法!有望「通殺」所有癌症

2020.02.06

想象一下如果未來有一天,所有的癌症都能被你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那該有多好!近日英國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創新的免疫療法,順利的話,所有的癌症都可以通過這種新的免疫療法來治癒。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的免疫期刊上。

流感疫苗能「抗癌」!研究證實:疫苗會喚醒免疫殺腫瘤!

2020.02.04

流感疫情悄悄升溫,每年冬春季都是流感肆虐的時段,提前接種流感疫苗的話,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最近更有一項新研究發現,流感疫苗在癌症的預防、治療方面,也可具有一定的貢獻。

抽血就能檢驗大腸癌、胃癌!美國研究:82%都能早期發現

2020.02.04

癌症蟬聯36年的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在跟癌症病魔抗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早期發現」。而各國都致力於發展抽血就能檢查早期癌症的技術,美國也在2020年宣布,已經發展出抽一次血,就可以驗出早期腸胃道癌症,準確率也達到至少82%。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脂肪肝下一步就是肝癌!醫師教逆轉脂肪肝就靠3件事

  
 
  脂肪肝下一步就是肝癌!醫師教逆轉脂肪肝就靠3件事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肝癌是台灣的第二大癌症,每年大約有7700人左右死於肝癌,而大約有8成左右的肝癌原因是來自B型肝炎跟C型肝炎,但隨著1986年開始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B型肝炎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少,衛福部也宣布要在2025年全面消滅C肝,剩下最大宗的肝癌來源,就是大家容易忽略的「脂肪肝」。    
  除了B肝、C肝之外,過去都會認為肝癌的另一個來源是酗酒,但其實更大的原因是來自在肝臟堆積的一層脂肪;而這層脂肪讓你不痛不癢,等到發現肝癌的時候,通常都已經是晚期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是B肝或C肝,在變成肝癌前還會有『肝硬化』的階段,但脂肪肝不會有,根據研究統計,因為脂肪肝導致肝癌的患者,有35%是完全沒有任何肝硬化的,但B肝只有8%、C肝只有9%。」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肝癌項目醫學總監Amit Singal醫師說。    
     
  脂肪肝漸漸成為肝癌的無聲殺手    
  肝臟有脂肪堆積會導致慢性發炎,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直處在發炎狀態的細胞會纖維化,接著可能導致肝硬化,或是在沒有肝硬化的狀態下,因為細胞不正常增生,而演變成肝癌。    
  Singal說,如果是晚期肝癌,生存的中位數大約只有1~2年,但如果是早期肝癌,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5年這最容易復發的期限。「所以我認為有脂肪肝的人,應該要定期接受肝癌的篩檢,像是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檢查,或是甲型胎兒蛋白的檢查。」    
  甲型胎兒蛋白   
  正常來說,只有還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時期才會分泌,或是睪丸、卵巢會有小部分的分泌,所以數值異常飆高,表示器官中有腫瘤在生長,可以當成癌症的一個前兆。如果數值超過200ng/ml,得到肝癌的機率有99%,在數值破千、破萬的時候,事實上情況已經非常緊急,腫瘤通常都超過2公分。    
     
  3招逆轉脂肪肝    
  1.戒糖    
  雖然脂肪肝的名稱中有「脂肪」2個字,但其實脂肪肝不是油、或脂肪吃太多才會有,愛喝酒、愛吃甜食或喝含糖飲料、減肥不當的人,也會使得身體營養不良、不均衡,讓脂肪在肝臟堆積。    
  而糖分都會造成三酸甘油脂,而三酸甘油脂更容易囤積在內臟,尤其是負責身體代謝的肝臟位置,形成脂肪肝;而以過度節食來減肥的人,身體首先會犧牲肌肉來維持一天的能量所需,再來,原本身體儲存的皮下脂肪是附著在肌肉上的,如果沒有肌肉,脂肪就會轉堆積在內臟,造成脂肪肝。    
  2.補充足夠的「好膽固醇」   
  好膽固醇也就是所謂的高密度膽固醇,可以幫助身體運送脂肪到需要的器官、組織,避免讓脂肪在肝臟內堆積。而要讓身體製造好膽固醇,就需要補充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纖維質,像是深海魚類、橄欖油、芝麻油,以及足夠的蔬菜水果。    
  3.每天快走30分鐘    
  快走這類的有氧運動,可訓練到身體,刺激身體消耗儲存的脂肪,同時也讓脂肪有效利用,避免堆積在內臟;但因為身體一開始使用的會是皮下脂肪,要能消耗到內臟脂肪,必須要有足夠的刺激、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快走的速度一定要足夠。    
  建議的快走速度,是每分鐘90~120步,換算下來大約是每小時5~6.5公里左右的步伐。    
   
  參考資料 
  Cancer Health: Should People With Fatty Liver Disease Be Monitored for Liver Cancer?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測癌只要「呼一口氣」!AI電子鼻馬上「聞」出大腸癌

  
 
  測癌只要「呼一口氣」!AI電子鼻馬上「聞」出大腸癌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檢查大腸癌的「大腸鏡」,對大家來說都是個苦差事,為了檢查出有沒有癌症,必須清腸、忍受做大腸鏡時的不舒服。不過,現在已經有研究團隊推出了「AI電子鼻」,只要對著電子鼻呼一口氣,就能夠檢查出大腸癌,比大腸鏡方便許多。    
     
  當我們在呼吸時,不僅是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跟著一切「呼」出來的,還有許多「呼出著揮發性有機物(VOCs)」,而這些揮發性有機物,會反應不同的健康狀況,也就是說不同健康狀況的人,他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會有所差異。    
  舉例來說,「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代謝會產生不同的物質,這樣的些微差異,正是用來診斷癌症的指標。 研究人員透過分析化學物質的「質譜儀」,就能夠識別你有沒有得癌症。    
     
  吹一口氣就能檢查癌症!而且準確率超過八成    
  相比於口水、血液等體液,「呼吸」可以說是最容易的檢測方式了。透過呼吸中VOCs改變,就可以直接發現你身體的什麼部位出現了狀況。    
  2017年就有研究顯示,呼氣能檢測多種疾病,如肺癌、結直腸癌等,而且準確率超過八成。    
     
  荷蘭團隊的AI電子鼻能夠找出癌症患者    
  基於過去的研究,最近,荷蘭的研究團隊開發了「AI電子鼻」,研究者比對呼吸資料庫,共分析了 511 例受試者的呼出氣樣本,這些人並沒有罹患腸胃炎,之前也沒有癌症的疾病史。    
  這些受試者對AI電子鼻吹氣,幾分鐘之後,電子鼻就能給出測試結果。    
  研究的結果, 511 例受試者中,除了 64 例因為呼吸測試失敗,其他的 447 例患者中,包括 70 例結直腸癌、 117 例晚期腺瘤性息肉、 117 例非晚期腺瘤,和 125 例未患腫瘤的患者。綜合研究數據,這個「AI電子鼻」對於腸癌的靈敏度高達 95 %,結果可說是相當的不錯。    
     
  檢測結果不受藥物、抽煙影響,檢測更有即時性    
  研究人員指出,這次的AI電子鼻不受藥物、抽煙習慣、慢性病或是抗生素等使用的影響,也就是說,要檢查的人不必為了要吹氣而停藥、暫時不抽菸幾天等等,對於即時的癌症檢測,是更加的方便。    
  醫學博士 Charles J.Kahi 評價這項研究,指出目前電子鼻還有兩個方向需要提升:首先就是要提升電子鼻的總體準確性、降低檢測失敗的機率;另外,由於本次的受試者中,癌症患者較高,也需要再針對一般人進行測試,才可確保準確度。    
     
   
  參考資料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breath can serve a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of advanced adenomas and colorectal cancer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英國發現新免疫細胞療法!有望「通殺」所有癌症

   
 
  英國發現新免疫細胞療法!有望「通殺」所有癌症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想象一下如果未來有一天,所有的癌症都能被你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那該有多好!近日英國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創新的免疫療法,順利的話,所有的癌症都可以通過這種新的免疫療法來治癒。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的免疫期刊上。    
     
  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是人體抵抗各種感染的天然防線,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攻擊癌細胞。科學家在尋找免疫系統能夠自然攻擊癌症新方法的過程中發現,人體血液中的免疫細胞T細胞,會自動掃描所有人體細胞,以識別哪些可能是對人體的威脅,以便能及時消除它們。    
     
  「CAR-T細胞免疫療法」對實體癌症效果有限    
  運用這個思路,科學家創造了「CAR-T細胞免疫療法」,它是一種通過對病人自己的T細胞進行基因修改,經過修改後的T細胞具備找到和摧毀癌細胞的能力。    
  CAR-T療法效果相當驚人,它可以使某些晚期癌症患者,從絶症轉為徹底好轉。但是,這個方法只對一些特定的癌症起作用,像是目前臨床上看到的,CAR-T療法僅僅對淋巴癌的效果較好,而對大部分會形成腫瘤的「實體癌」,則是效果不佳。    
     
  改造過的「T細胞特異性受體」免疫療法殺癌效果更好    
  CAR-T的局限性促使科學家繼續開發T細胞的治療方式,而在卡迪夫大學團隊在實驗中發現,T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T cell receptor, TCR)) 能夠「察覺到」人體細胞的異常狀態,然後採取「殲滅」行動,而且不會損害正常的細胞。目前能有效治療的,包括肺癌、皮膚癌、血癌、腸癌、乳癌、骨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腎癌以及子宮頸癌。    
  研究人員介紹,「T細胞特異性受體」免疫療法,就是從病患體內抽取血液並分離出T細胞,再使用基因編輯,將T細胞改造成找到癌細胞的「T細胞特異性受體」,經過大量複製及繁殖後,再注入病患體內,達到殲滅癌細胞的目的。    
  研究人員斯韋爾教授表示,這個發現將使得所有種類的癌症病人,未來都有機會得到T細胞免疫療法的治療。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有關專家表示,這一研究結果具備巨大潛力,因此令人感到十分興奮。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免疫學教授戴維斯表示,這是一項非常基礎的研究,與實際藥物還有一段距離。但他同時表示,毫無疑問,這一發現令人振奮。    
     
   
  參考資料 
  Genome-wide CRISPR–Cas9 screening reveals ubiquitous T cell cancer targeting via the monomorphic MHC class I-related protein MR1    
  期刊小檔案《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Nature》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流感疫苗能「抗癌」!研究證實:疫苗會喚醒免疫殺腫瘤!

  
 
  流感疫苗能「抗癌」!研究證實:疫苗會喚醒免疫殺腫瘤!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流感疫情悄悄升溫,每年冬春季都是流感肆虐的時段,提前接種流感疫苗的話,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最近更有一項新研究發現,流感疫苗在癌症的預防、治療方面,也可具有一定的貢獻。    
     
  近日,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PNA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流感疫苗可以使「冷腫瘤」變熱,抑制腫瘤的生長。    
     
  將腫瘤「加熱」才有更好的療效   
  改變腫瘤的「微環境」,或是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的反應能力,一直是癌症臨床研究的目標。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癌症患者,他們的腫瘤是「冷腫瘤」,這些腫瘤少了許多的免疫細胞,而且這些冷腫瘤,具有抑制免疫系統的特性。    
  如果提高身體的免疫細胞,就能把腫瘤從「冷腫瘤」變成「熱腫瘤」,而現有的治療方式,對「熱腫瘤」的治療效果明顯較佳,可以藉此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機會。    
     
  流感疫苗可抑制腫瘤生長   
  一開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與常理相違背的現象:那就是得了流感的肺癌患者(扣除掉因為流感併發症而過世者),平均壽命反而高於那些沒有得流感的肺癌病人;在小鼠實驗中,也有類似的結論。    
  研究人員推測,這應該跟病毒感染對於免疫系統的影響有關係。因此,他們使用模擬感染的流感疫苗做測試。實驗發現,因為病毒感染,會刺激免疫細胞,免疫細胞的增加,讓腫瘤「變熱」,身體的免疫細胞也更容易識別出腫瘤,進而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生長。    
  另外,流感疫苗跟癌症免疫療法一起使用時,對腫瘤的生長的抑製作用更為顯著,這說明不論免疫治療對患者是否有效,癌症病人都可以從流感疫苗中獲益。    
     
  動物實驗:威而鋼+流感疫苗,降低 90 %腫瘤轉移    
  除了本次的研究,2018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他們發現將威而鋼跟流感疫苗聯合使用,能降低 90 %的小鼠腫瘤轉移。這背後的關鍵機轉,同樣在於喚起免疫細胞。    
  團隊還在進行臨床實驗,但團隊負責人也強調,癌症患者不應任意使用威而鋼和流感疫苗來「自我治療」,用藥仍須諮詢醫師。    
     
  醫生呼籲:癌症病人抵抗力差,更應該打流感疫苗    
  雖然不能「自我治療」,但是施打疫苗的好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譽耀就指出:「流感疫苗是病毒的抗原,不具致病力,癌症病患接種流感疫苗是安全的!」正因為抵抗力差,才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而具體的疫苗施打建議,癌友最好諮詢過自己的醫師再行施打,若是有必要,還可以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參考資料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the seasonal flu shot converts immunologically cold tumors to hot and serves as an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期刊小檔案《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出版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每年會發表 3000 篇以上的研究論文,涵蓋科學各領域 – 物理學、社會科學、生物學 – 所有文章皆需「能讓大眾讀者理解」。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抽血就能檢驗大腸癌、胃癌!美國研究:82%都能早期發現

  
 
  抽血就能檢驗大腸癌、胃癌!美國研究:82%都能早期發現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癌症蟬聯36年的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在跟癌症病魔抗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早期發現」。而各國都致力於發展抽血就能檢查早期癌症的技術,美國也在2020年宣布,已經發展出抽一次血,就可以驗出早期腸胃道癌症,準確率也達到至少82%。    
     
  大腸癌、胃癌都是台灣十大癌症之一,尤其是大腸癌,發生率是更持續12年都是第一名,但因為這些癌症的症狀,跟一般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實在太像,像是便秘、拉肚子、胃痛等,所以通常在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是晚期;甚至有人一開始完全沒有症狀。    
  雖然這項技術已經有許多國家正在著手進行,甚至也有基因檢測公司推出這種「抽血就能癌症篩檢」的檢測,在台灣,也可以在不少公司的官網上找到這樣的項目。但研究團隊說,那多半都是單一癌症的類型,但「跨癌症類型」也可以做到,是價值非凡的。    
  研究團隊現在研究的對象,包含胃癌、大腸癌,還有台灣死亡率前二名的肝癌,以及有「癌症之王」之稱的胰臟癌,以及膽囊癌、膽管癌等。    
  「事實上我們的研究可以針對更多類別的癌症,只是胃癌、大腸直腸癌的效果是最好的。」研究團隊說。而現在的研究數據也顯示,癌症檢測總體敏感性為82%,在對於分配了原始組織的樣本中,用於定義原始胃腸道組織的總體準確性為91%和89%,準確度是非常高的。    
  目前團隊將招募1萬500名癌症患者,和4500名沒有癌症的健康人,來進行這項測試的對照,確認是否也有效果;但預期今年可以有一定的成果出來。「我們還是需要篩檢更多、更大量的無症狀人來驗證。」    
     
     
   
   
  參考資料 
  Blood-Based Test Could Help Identify Hard-to-Detec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