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2020.03.26

醫界普遍同意,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不少名人不敵胰臟癌過世,包括選擇安樂死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聲樂家帕華洛帝等。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治療難度高、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九死一生」!

台大醫院/基因檢測 精準用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

2020.03.22

儘管乳房外科手術人數略少於林口長庚醫院,但台大醫院在乳癌治療成績仍位居全國醫療院所之首,接受放療以及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的癌友人數最多。這也代表,至台大醫院就醫的乳癌患者大都已到中晚期,治療難度較高。

空汙微粒恐造成癌症、心血管病 家中需要奈米級防護!

2020.03.20

疫情持續拉警報,外出都要緊戴口罩,防禦力最強的,當然就是醫療人員配戴的N95口罩,對於空氣中約0.3微米的細菌微粒,可以提供高達95%以上的過濾效果。其實這樣的防護還是非常不夠,因為在環境空氣中有更多遠比細菌、冠狀病毒還要細小的空汙微粒,隨著空氣流動進我們室內,被我們從肺、皮膚、血液吸收,造成肺癌、膀胱癌、心血管疾病、肺阻塞、甚至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的死亡率逐年飆升,全球每年致死700萬人!

白天常覺得累、想睡?研究:癌症風險高2倍、糖尿病風險高3倍

2020.03.19

睡眠是人類最主要的行為之一,在一生之中,大概有1/3的時間處於睡眠之中。充足的睡眠,對人類的生存以及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轉有著重要的作用。通常,人們需要的睡眠量與成年初期所需的睡眠量大致相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睡眠往往會更輕,睡眠時間更短。

黃綠香蕉功能大不同!研究:綠的穩血糖、長斑的具「抗癌力」

2020.03.18

選購香蕉時,你偏好哪種狀態的香蕉呢?是還偏綠、回去可以多放幾天的,還是黃得剛剛好,回家馬上可以吃的呢?其實,香蕉從未熟到全熟,可以分成3大階段,每個階段的香蕉營養不盡相同,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口感、營養價值來食用。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醫界普遍同意,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不少名人不敵胰臟癌過世,包括選擇安樂死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聲樂家帕華洛帝等。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治療難度高、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九死一生」!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發現時6成都癌末    
     
  胰臟癌是一種惡性度極高的癌症,被稱為癌王,近年來,大腸癌、乳癌、肺癌的致死率逐年下降,但是胰臟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成為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的新癌王。    
   
  胰臟癌雖然發病率不算高,但惡性度高得可怕,尤其是症狀不明顯,胰臟位於腹腔最深處,沒有痛覺,罹患腫瘤很難早期發現,等到有感覺時,要治療也很困難了。    
     
  尤其是長在胰臟體尾部的腫瘤,相較於胰頭部的腫瘤會造成阻塞性黃疸被發現,胰臟體尾部都腫瘤通常無特定症狀,當有症狀就醫時,大約有6成患者發現時已經是癌末。    
     
  美國數據顯示,胰臟癌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且很快就要上升為第二名了。約90%以上的病患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整體而言,五年的存活率低於5%。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75528?fbclid=IwAR33MDfoYJf9qHrnvoIVsOYUTTdqnzjD7Q5m-Rkrp_IBmdOezEUEaYbyUVE   
     
  「化療+手術」還給癌友生機!    
     
  手術方面,最擔心的就是「沒切乾淨」,導致腫瘤復發,或是轉移到其他地方。不過,現在有「根治性胰臟體尾部切除合併腹腔動脈幹切除」,有機會達成器官保存及腫瘤細胞零殘留。    
     
  要了解這個手術,首先要認識胰臟的結構。腹部的血流供應就像是一條複雜的公路網,血管末端多數互相連通。腹主動脈的第二分支是上腸繫膜動脈,分支出下胰十二指腸動脈供應胰臟頭部,透過胃十二指腸動脈與腹腔動脈幹相通,可以供應肝臟血流。    
     
  手術前的電腦斷層,可以確認這個側枝循環存在且沒有腫瘤侵犯;手術中,以血管夾暫時阻斷腹腔動脈幹,確認肝臟可透過側枝循環維持血循,就能進行這個複雜的手術。    
     
  晚期或已移轉,須全身化療    
     
  過去一旦被診斷為胰臟癌,如同宣判死刑,對於化療更是擔心副作用,陳立宗指出,對於晚期或轉移性的胰臟癌病患,全身化療已經成為標準治療,可有效延長生存期,呼籲病患勇敢接受治療。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台大醫院/基因檢測 精準用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

  
 
  台大醫院/基因檢測 精準用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    
  元氣網
原載:元氣網
 
     
  乳癌治療 4大特色醫療院所   
     
  儘管乳房外科手術人數略少於林口長庚醫院,但台大醫院在乳癌治療成績仍位居全國醫療院所之首,接受放療以及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的癌友人數最多。這也代表,至台大醫院就醫的乳癌患者大都已到中晚期,治療難度較高。   
     
  國健署一項調查發現,台大醫院所收治的乳癌患者五年存活率高於全國平均,台大外科部主任、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近兩、三年來,郭台銘先生所屬永齡基金會捐贈全基因篩檢,嘉惠許多乳癌病友,更能精準用藥。黃俊升指出,基因檢測技術日益精進,乳癌已經進入精準醫療,標靶、免疫療法等抗癌武器愈來愈多,提升治療成效,也更有機會抗癌成功。   
     
  舉例來說,透過全基因檢測,得以精準預測荷爾蒙受體陽性、標靶受體陰性的癌友們化療的反應率,如果細胞分化不錯,腫瘤又小,就有很高機率可以不用化療。反之,如果細胞分化不良,腫瘤又較大,淋巴數目多,就建議化療。   
   
  黃俊升分析,對於許多乳癌患者來說,化療是一大折磨,現在只要接受全基因檢測,就能預估化療的必要性。目前台大正著手進行臨床研究,希望基因檢測結果也能用來評估放療的必要性。目前這項篩檢無須自費。   
   

  空汙微粒恐造成癌症、心血管病 家中需要奈米級防護!

  
 
  空汙微粒恐造成癌症、心血管病 家中需要奈米級防護!    
  經濟日報
原載:經濟日報
 
     
  疫情持續拉警報,外出都要緊戴口罩,防禦力最強的,當然就是醫療人員配戴的N95口罩,對於空氣中約0.3微米的細菌微粒,可以提供高達95%以上的過濾效果。其實這樣的防護還是非常不夠,因為在環境空氣中有更多遠比細菌、冠狀病毒還要細小的空汙微粒,隨著空氣流動進我們室內,被我們從肺、皮膚、血液吸收,造成肺癌、膀胱癌、心血管疾病、肺阻塞、甚至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的死亡率逐年飆升,全球每年致死700萬人!   
     
  WHO:空汙每年致死700萬人!   
     
  2018 年的 10 月 30 日,在日內瓦召開第一次空氣污染與健康全球會議 (Global Conference on Air Pollution and Health)就指出,空氣污染會對人類健康形成巨大傷害,且為現今世界上造成人類過早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空汙中大家最知道的就是PM2.5,是近幾年空污、造成國人肺癌的主因, 據WHO統計:「2012年全球700萬人死亡,與空氣汙染有關,平均每八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空氣汙染。」 
     
  PM2.5濃度每升一級,壽命減少223天!   
   
  台北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指出:「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壽命減少223天,空氣污染物質除了懸浮微粒 ( 包括 PM2.5 以及 PM10) 以外, 還有懸浮微粒所夾帶的氣狀污染物質,如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 (NO) 等,這些物質對於呼吸系統和心血管健康具有重大的不良影響。」而現階段,空汙越來越嚴重,關鍵在於選擇的空氣清淨機,能夠濾除的顆粒有多小!   
     
  空汙中大家最知道的就是PM2.5,是近幾年空污、造成國人肺癌的主因, 據WHO統計:「2012年全球700萬人死亡,與空氣汙染有關,平均每八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空氣汙染。」 
     
  奈米微粒比PM2.5更小、更多、更毒   
   
  蘇一峰醫師補充:「大家都普遍以為只要做到過濾PM2.5就夠了,其實空汙中最可怕的不是PM2.5,而是比PM2.5更小的奈米微粒,充斥在我們日常空氣高達99%的奈米微粒汙染物,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嚴重且深遠,而且像過敏氣喘、高血壓、心臟病、大腸直腸癌等,一般常見的疾病,不管大小幾乎都跟空氣汙染有關。」   
     
  奈米微粒沉澱在胎盤,毒害下一代   
     
  根據Kumar等人(2014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Volume 66, Pages 1-10 ) 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實際上空氣中PM2.5的含量只占有害物質的1%,真正佔空氣中超過99%以上的有害物質,是小於0.3微米(PM0.3)的懸浮粒子,而且可怕的是,顆粒越小,人體的吸收就越多,像是汽機車排放廢氣的多環芳香烴、二手煙的4000多種有毒物質、花崗岩建材釋放的氡氣衰敗物、雷射印表機產生污染物顆粒等等,都是比PM2.5微小好幾百倍的有害物質,透過皮膚、肺、血液吸收進我們的身體,有此可知奈米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對人體的危害是全面性的,並可能遺傳給下一代。    
     
  避免新冠狀病毒、奈米微粒汙染傷害家人,空氣清淨機也要選擇奈米級!   
     
  蘇一峰醫師最後提醒:「要防範空氣汙染進家門,傷害到家人的健康,就要選用濾淨功能足夠,能過濾奈米微粒的空氣清淨機。一般清淨機都標榜使用美國能源部認定HEPA濾網(高效率濾網)能有效濾除到PM0.3,過濾空氣中可能致癌的有害物質PM2.5,當然沒有問題,但無法隔絕空氣中99%的奈米微粒,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細菌大小約0.4至1.25微米,若用 PM 來表示就是 PM0.4 至 PM1.25;一般病毒大小約 PM0.08至PM0.09,都在可以被濾除的範圍。   
     
  飛利浦《奈米級空氣清淨機》AC5659採用VitaShield IPS微護盾智慧淨化科技、空氣品質即時顯示燈(藍、深紫、淺紫、紅燈)、智能APP遠端遙控、CADR 500m3/h、3項淨化模式、3種空氣品質數值顯示(PM2.5細懸浮微粒子指數、IAI過敏原指數、Gas有害氣體指數)、5段風速設定(睡眠模式、風速1-3、超高速模式),適用最大坪數23坪空間。   
     
  防疫專輯/勇上最前線 向負壓隔離病房清潔員致敬   
   

  白天常覺得累、想睡?研究:癌症風險高2倍、糖尿病風險高3倍

  
 
  白天常覺得累、想睡?研究:癌症風險高2倍、糖尿病風險高3倍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睡眠是人類最主要的行為之一,在一生之中,大概有1/3的時間處於睡眠之中。充足的睡眠,對人類的生存以及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轉有著重要的作用。通常,人們需要的睡眠量與成年初期所需的睡眠量大致相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睡眠往往會更輕,睡眠時間更短。    
     
  不過,也有一些人,即使在晚上有了充足的睡眠,但第二天仍然會覺得睏,時不時的打瞌睡,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跡象,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第72屆年會上發表的一項初步研究顯示,長期白天嗜睡的人,患糖尿病、癌症、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更高。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嗜睡定義為:夜間睡眠達到七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後,白天仍然覺得睏、打瞌睡,感到非常困倦。    
     
  研究人員對近11000名受試者進行了兩次電話調查,以了解其年齡、睡眠、患病及健康等信息。34%的受試者年齡在65歲以上,兩次調查的時間相隔3年。    
     
  含大量多酚,能延緩衰老。此外,研究顯示啡點越多,免疫活性越高,而且當中的磷脂質,能有助抑制胃潰瘍,幫助消化。    
     
  每天睡7小時以上還是睏?各種疾病風險暴增    
     
  在調整了性別、呼吸中止症等因素後,研究人員分析發現:    
     
  1.嗜睡的受試者,3年後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風險,要比那些沒有嗜睡的人高2.3倍;患癌症的可能性要高2倍。    
  2.嗜睡的受試者,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和結締組織疾病(如關節炎、肌腱炎和狼瘡)的患病率,比沒有嗜睡的同齡人高1.5倍。    
  3.嗜睡的受試者,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沒有嗜睡的人高2.5倍。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表明,嗜睡可能是糖尿病、癌症、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發生發展的早期跡象。研究只是發現了嗜睡與疾病之間存在關聯,並沒有表明嗜睡是導致這些疾病的原因。    
     
  睡眠不足跟過多都會出問題!成年人最佳的睡眠時間是7至9小時    
     
  人體需要規律的、充足的睡眠保障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轉,但也不能睡得太多。白天嗜睡不僅會損害生活品質,降低人體在白天的各項機能和警覺性,還可能與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關。此外還有研究表明,嗜睡還與精神疾病、認知能力下降和阿茲海默症之間存在關聯。    
     
  睡眠幾乎影響著人類生理的幾乎各個方面,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建議,成年人最佳的睡眠時間是7至9小時。老年人的睡眠時間通常會較短一些,為7至8小時。    
     
  充足的睡眠對健康很重要,如果夜間睡眠時長達到了建議標準,而白天又出現了嗜睡的跡象,都應引起注意,這可能是提示你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的預警,及時檢查預防,並採取措施,降低疾病風險。睡眠亦大事,值得每個人認真對待。    
     
  參考資料:Are grandma, grandpa sleepy during the day? They may be at risk for diabetes, cancer, more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黃綠香蕉功能大不同!研究:綠的穩血糖、長斑的具「抗癌力」

  
 
  黃綠香蕉功能大不同!研究:綠的穩血糖、長斑的具「抗癌力」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選購香蕉時,你偏好哪種狀態的香蕉呢?是還偏綠、回去可以多放幾天的,還是黃得剛剛好,回家馬上可以吃的呢?其實,香蕉從未熟到全熟,可以分成3大階段,每個階段的香蕉營養不盡相同,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口感、營養價值來食用。    
     
  一、未熟或半青半黃香蕉:    
     
  含有「難消化性麥芽糊精」,一種類似膳食纖維的成分,有穩定血糖作用,而且不易被小腸吸收,但可被腸道細菌發酵,改善腸道健康。    
   
  二、四分之三至全黃香蕉:    
     
  味道香濃而且口感軟滑,含豐富維他命B2、B6及C能促進新陳代謝,具有美白養顏效果。當中所含的鉀及鎂,能消除疲勞,減少運動時抽筋機會。    
     
  三、帶啡點的全熟香蕉:    
  含大量多酚,能延緩衰老。此外,研究顯示啡點越多,免疫活性越高,而且當中的磷脂質,能有助抑制胃潰瘍,幫助消化。    
     
  日本研究證實:全熟香蕉除「抗癌」還有3大好處!    
     
  此外,東京大學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全熟香蕉含可對抗癌細胞的「腫瘤壞死因子」(簡稱TNF),研究人員用老鼠做研究,餵食不同的水果,包括葡萄、蘋果、西瓜、菠蘿、梨、香蕉和柿子,發現食香蕉能增加白血球的數量、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及製造出抗癌物質腫瘤壞死因子。    
     
  報告更指,如果每天吃兩條黑斑點香蕉,持續一個月,除了抗癌,更可以有以下好處︰    
     
  1.降血壓:可平衡體內的鈉,保持血壓穩定。    
  2.增強心臟功能:減低缺血性中風機會達49%。    
  3.改善腸道健康:對胃灼熱、肚瀉及便秘都有幫助。    
     
     
  參考資料:Differences in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lik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Strain and Maturity of Bananas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