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期間,身體會非常虛弱,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或者,做做廣播體操或者在床上練習呼吸、伸伸腿、壓壓筋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可以使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壯,身體愈來愈健康。當頭髮、睫毛開始生長的時候,心也開始重新打開,沒有邊界,無憂無慮。
劉小姐六年前,發現臉頰靠近耳朵下方,竟然出現像花生米大小凸起物,雖然看似腫塊但因為不痛不癢,也沒有多留意。但不料多年後前,這個小腫塊開始變大,甚至出現疼痛,經診斷才發現原來是「腮腺腫瘤」作怪!醫師指出,雖然腮腺腫瘤8成都是良性,但仍有癌變成惡性混合瘤的可能。
暑氣當頭,胃口不佳時,如果能有清脆涼拌的小黃瓜,是再適合不過的開胃小菜了。根據研究指出,現在正在盛產的小黃瓜不只好吃、消暑,在減肥、抗慢性病上,也是貢獻良多。
過往要進行乳癌檢測,需要利用X光、超音波等方式,雖然檢測方式精準但過程繁瑣,且費用較為昂貴。如今日本神戶大學公布最新研發技術,研究團隊表示測試者只需將淚水滴在金屬晶片,晶片便會動採取樣本並進行檢測,大約10-20分鐘便可得知檢測結果,這項技術有望明年投入臨床使用。
很多癌症病患不是被癌細胞打敗,而是因為營養攝取不足、體力不支、免疫力下降而失ㄌ去生命。我們從食物中攝取除了熱量以外,還有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其中「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最重要的成份 ,幫助人體修補、建造,也是合成許多抗體、酵素、荷爾蒙等主要成份;大多數癌症患者都會採用手術治療方法,如果存在蛋白質營養不良風險將會使術後感染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傷口不易癒合,而延長住院、影響抗癌治療時間。
癌症術後復健跟著做!離健康又更進一步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化療期間,身體會非常虛弱,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或者,做做廣播體操或者在床上練習呼吸、伸伸腿、壓壓筋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可以使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壯,身體愈來愈健康。當頭髮、睫毛開始生長的時候,心也開始重新打開,沒有邊界,無憂無慮。 | ||
參加復健中心的一對一復健訓練之前,教練專門把我帶到一個房間裡,做了各種身體檢查,詳細詢問我生病的前後情況,以及用藥情況。大約一小時之後,教練定出了一套針對我的訓練計畫,初期每次有六項運動,每次一小時,一周兩次。十一周之後根據我的身體狀況再做調整,整套康復訓練持續二十周。 | ||
第一次上課,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做了六項運動,每一項都讓我累得精疲力竭。比如說在彈跳床上左右腳踏步走,教練讓我做三分鐘,但是三十秒我就累得抬不起腿了。比如手臂自行車訓練,就是轉手畫圖,順時針轉兩分鐘,逆時針轉一分鐘,咬著牙轉了一分鐘就想放棄了。每項運動結束之後,都會做心跳和卡路里的檢測。 | ||
週一和週三早上,我都會去復健中心,進行一小時的鍛鍊。週一回來下午睡了兩個多小時都還睡不醒,週三回來肌肉酸痛。我看見一個年長的爺爺,據說化療第三次了,可是他運動起來比我有活力多了。每次做完一項運動,我都會喘氣,趕快坐下休息,或者問教練,我感覺血液向上沖頭是否有問題。教練總是笑我,並且安慰我:「沒關係,注意呼吸,休息一會兒就好了,然後再繼續。」健身中心有一名志工,教練會囑咐志工專門看著我,鼓勵我,讓我非常感動。 | ||
要知道,自手術之後,我基本以坐臥為主,每天從自家一樓爬樓梯到二樓之後,都要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這樣的運動量對於我來說的確是太大了。教練說,化療期間身體機能下降,體能訓練是為了保持肌力,使機能逐漸恢復。如果不運動,身體機能會愈來愈差。艱難的一個小時訓練,讓我覺得自己精神狀態不錯。我認為,其實外國人這些復健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我們生活品質和生活的信心。 | ||
體能訓練因人而異,很多外國人都是在化療期間就開始了。雖然我是在化療結束後才開始,但對我來說,體能訓練強度還是比較大。運動是必要的,但不能太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最重要。一般來說,化療期間及結束初期,身體非常虛弱,散步就是最好的運動。早晨我喜歡去森林散步,感覺一天比一天好,走的路也一天比一天多了,從每天走幾步路到走幾十步,從走四十分鐘到走一小時,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實在不想出門,聽廣播做做體操,或者在床上練習呼吸、伸伸腿、拉拉筋都是不錯的選擇。 | ||
當看到頭髮、睫毛開始生長的時候,我的心也開始重新打開,沒有邊界,無憂無慮。我知道,我的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大,我的身體愈來愈健康。 | ||
文選自於《從心清除癌細胞》,作者:納輝 | ||
顏面神經痛竟可能是「腮腺腫瘤」! 3大症狀有癌變可能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劉小姐六年前,發現臉頰靠近耳朵下方,竟然出現像花生米大小凸起物,雖然看似腫塊但因為不痛不癢,也沒有多留意。但不料多年後前,這個小腫塊開始變大,甚至出現疼痛,經診斷才發現原來是「腮腺腫瘤」作怪!醫師指出,雖然腮腺腫瘤8成都是良性,但仍有癌變成惡性混合瘤的可能。 | ||
不少耳鼻喉科門診,都遇過患者耳朵下突然出現小腫塊,有的小小一顆不到幾公分,但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小腫塊也長大變成了大腫塊,像這樣腮腺腫瘤變大,是可能癌變,醫師都會建議必須手術移除。 | ||
腮腺是在哪裡?為什麼會長腫瘤? | ||
腮腺是人體中最大的唾液腺,用來分泌大量的唾液到口腔,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主任說明:「腮腺位在耳朵下方,又稱耳下腺。腮腺是會受到病毒感染,會出現會發炎腫大,就是台語俗稱的『豬頭皮』」。 | ||
既然會被病毒感染,腮腺同樣也會長腫瘤,腮腺腫瘤外觀會凸起,但初期沒有任何症狀也不會疼痛。吳弘斌主任強調:「通常當腮腺腫瘤出現變化時,變大的腫瘤會壓迫周邊的顏面神經導致疼痛。」嚴重者甚至嘴臉歪斜,或是左右臉不對稱。 | ||
腮腺腫瘤大約80%是良性,惡性佔20%,但有部分屬於混合瘤,且有7-25%的機率會癌變成惡性混合瘤,吳弘斌主任說:「過大的腫瘤也增加手術困難度,甚至傷害顏面神經,產生嘴角無力流口水、眼睛無法閉合後遺症。」 | ||
醫師:越拖延腫瘤長越大!反增加手術困難度 | ||
只是當一般患者聽到需要臉部開刀,都會心驚驚,尤其手術後可能會產生後遺症,患者都會寧可再等等。只是越拖越久,吳主任說:「一直拖延不處理,腫瘤可能會越長越大,大腫瘤不僅增加手術的困難度,顏面神經受傷的風險也會提高。」 | ||
腮腺手術是具有難度,原因在於顏面神經都是從腮腺中間經過,如果手術不小心傷到神經,很有可能造成顏面麻痺。但如果腫瘤還不是很大的情況下,透過「顏面神經偵測器」協助,醫師可隨時偵測顏面神經位置,讓切除腫瘤過程中不會傷害顏面神經,大大減少後遺症及併發症。 | ||
腮腺腫瘤3特徵可能癌變惡性 | ||
雖然大多數腮腺腫瘤是良性,但良性瘤除有可能影響顏面美觀,且擠壓周圍組織,有7-25%發展成惡性之機會。而常見的惡性腫瘤有黏液類上皮癌、腺樣囊狀癌及腺細胞癌等,其中會有3大表現特徵。 | ||
1.耳朵附近的腫塊快速生長 | ||
2.按壓腫塊無法移動,皮膚表皮有潰爛 | ||
3.顏面神經麻痺、疼痛。 | ||
吳主任提醒:「民眾如果發現腮腺部位有凸起異狀,建議到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免於後續罹癌之苦。」 | ||
【吳弘斌醫師小檔案】 | ||
現職: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部主任 | ||
專長:口腔癌、頭頸部腫瘤、甲狀腺腫瘤、唾液腺腫瘤手術與治療 | ||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 ||
小黃瓜是最佳消脂菜!研究:還能防三高、預防癌症!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暑氣當頭,胃口不佳時,如果能有清脆涼拌的小黃瓜,是再適合不過的開胃小菜了。根據研究指出,現在正在盛產的小黃瓜不只好吃、消暑,在減肥、抗慢性病上,也是貢獻良多。 | ||
95%都是水分!減肥神器小黃瓜多吃也沒有壓力 | ||
大家常在生菜沙拉中看到小黃瓜,這更是減肥時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因為小黃瓜有相當高的含水量,大約 95% 都是水,100公克大約只有15卡。小黃瓜含有一種具有抑制澱粉、糖類在體內轉換成脂肪的成份,所以有減重效果。並且它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群及許多微量礦物質等營養素。 | ||
演算法是以個人體重(公斤)和建議攝取的蛋白質克數來計算,接著再換算成食物的份量,富含蛋白質食物包含:豆類、魚及海鮮、蛋、肉(牛、豬、雞、鴨)。計算方法比較複雜,患者或家屬可以諮詢臨床營養師協助評估每日蛋白質攝取份量,維持患者的營養需求。攝取蛋白質食物種類的部分,建議多方嘗試新的食物及烹調方式,因為不同種類的食物能夠提供人體多樣化的營養素,另一方面也增加變化,提升患者食欲。 | ||
不只如此,許多人的「胖」其實是水腫造成的,而小黃瓜中,含有豐富的鉀,能夠幫助利尿,將水分排出體內,讓人多吃多瘦。之前歌手曹格的太太曾表示,靠吃小黃瓜,短短 3 天就瘦了 2 公斤。 | ||
預防三高:降血糖、血脂、血壓 | ||
小黃瓜能夠提供胰臟分泌胰島素時,所需要的激素,而且因為小黃瓜屬於低GI(升糖指數)食物,對於血糖不穩定者,也可以幫助穩定血糖。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小黃瓜同樣是一種有益的瓜果。 | ||
另外,小黃瓜還有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美國心臟協會則指出,小黃瓜豐富的纖維質、鎂和鉀等礦物質,都能有效預防高血壓、低血壓。 | ||
小黃瓜的「抗氧化劑」幫助抗癌 | ||
小黃瓜有抗氧化劑功能,能使人體的細胞有抗氧化作用,並使癌細胞生長緩慢,抑制癌細胞四週血管增生,並且誘導癌細胞死亡。而且,因為小黃瓜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在腸中可與其他食物一同發酵,縮短在腸中停留。大腸息肉、腫瘤常常是因為物質在腸中待了太久所導致,因此此舉也是減少腸道癌化的方式。 | ||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 ||
乳癌檢測新進展!日本神戶大學研發一滴眼淚驗出癌細胞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過往要進行乳癌檢測,需要利用X光、超音波等方式,雖然檢測方式精準但過程繁瑣,且費用較為昂貴。如今日本神戶大學公布最新研發技術,研究團隊表示測試者只需將淚水滴在金屬晶片,晶片便會動採取樣本並進行檢測,大約10-20分鐘便可得知檢測結果,這項技術有望明年投入臨床使用。 | ||
細胞分泌「外泌體」作為檢測依據 | ||
這項檢測技術稱作為「TearExo」,有別於過往檢測乳癌的方式,更大幅降低檢測的成本。竹內俊文教授是負責研究人員,他們團隊發現可以從體液中,檢測癌細胞釋放的物質的技術,並開發從眼淚中檢測,且這樣的檢測方法如今可運用在乳癌上。 | ||
這項檢測技術稱作為「TearExo」,有別於過往檢測乳癌的方式,更大幅降低檢測的成本。竹內俊文教授是負責研究人員,他們團隊發現可以從體液中,檢測癌細胞釋放的物質的技術,並開發從眼淚中檢測,且這樣的檢測方法如今可運用在乳癌上。 | ||
只是光眼淚要如何得知有沒有罹患癌症,竹內俊文教授解釋,其實所有細胞都會釋放出外泌體(exosome),外泌體含有細胞特異的核酸和蛋白,因此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和一般正常細胞釋放的外泌體不同,台灣也有團隊是利用外泌體檢測腎臟病、免疫疾病,研究團隊就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高精準度的檢測出有沒有來自癌細胞的外泌體。 | ||
僅需10-20分鐘便知乳癌檢測結果 | ||
目前檢測方式只需採集少量眼淚,並且滴入其研發之滴管及晶片中,大約等10至20分鐘內得出結果,過程中測試者並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感,這項檢測技術也在醫療技術競賽中獲得獎項,預計明年將會正式投入臨床使用。 | ||
竹內俊文教授說明:「很多人都因為覺得篩檢麻煩因此不去,如今這是一個簡單的測試,但準確度卻很高的。如果有這樣一個檢查,有助提高癌症篩檢率,讓更多人早期時便得知結果,在症狀治療上都可以得到許多緩解。」 | ||
此項檢測也能助預後治療 | ||
除了可以檢測癌症外,團隊更表示,這項技術更可應用於檢測乳癌患者服用藥物後的身體反應,可以用在患者治療開始和復發檢查。團隊強調:「這是世上首次眼淚也可以運用在癌症預後治療。」 | ||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 ||
抗癌路上蛋白質不夠怎麼辦?營養師解說如何有效補充!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很多癌症病患不是被癌細胞打敗,而是因為營養攝取不足、體力不支、免疫力下降而失ㄌ去生命。我們從食物中攝取除了熱量以外,還有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其中「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最重要的成份 ,幫助人體修補、建造,也是合成許多抗體、酵素、荷爾蒙等主要成份;大多數癌症患者都會採用手術治療方法,如果存在蛋白質營養不良風險將會使術後感染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傷口不易癒合,而延長住院、影響抗癌治療時間。 | ||
不同人群蛋白質建議攝取量 | ||
不同狀況下,如:年齡、疾病、治療等情況,我們需要的蛋白質是不一樣的,下方的表格給大家參考: | ||
演算法是以個人體重(公斤)和建議攝取的蛋白質克數來計算,接著再換算成食物的份量,富含蛋白質食物包含:豆類、魚及海鮮、蛋、肉(牛、豬、雞、鴨)。計算方法比較複雜,患者或家屬可以諮詢臨床營養師協助評估每日蛋白質攝取份量,維持患者的營養需求。攝取蛋白質食物種類的部分,建議多方嘗試新的食物及烹調方式,因為不同種類的食物能夠提供人體多樣化的營養素,另一方面也增加變化,提升患者食欲。 | ||
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表示,癌症患者因為腫瘤以及在化療或放療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吞咽困難、噁心、嘔吐和食欲不佳等因素,不能正常進食,造成營養攝入不足。加上手術對身體的損傷增加了蛋白質的消耗,術後傷口癒合、組織細胞的修復也增大了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若不能及時得到補充,容易出現蛋白質缺乏,影響手術恢復期長短;所以癌症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過程中攝取足量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若不想吃肉,可以用其他豆魚蛋類的食物來替換,或是使用含蛋白質的營養品來補充,像是市售的高蛋白。 | ||
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高蛋白粉? | ||
在選購高蛋白粉的部分,建議要注意該品項蛋白質的含量,若比例太低可能無法滿足癌症患者的需求;再來注意蛋白質的種類,通常乳清蛋白會比較好消化吸收;最後也建議大家要選擇有信譽的大品牌或是在有信用且有官方授權書的平台上購買,較能避免品質差或假貨的問題。 | ||
尋求營養師協助,達到均衡飲食 | ||
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目前沒有單一種食物可以供應身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素,況且治療期間癌症病人對於熱量及蛋白質的需要量也比一般人多,若遇到攝食困難,建議諮詢營養師,營養師可以依據癌症患者所接受的治療種類以及患者的狀況來做調整,也可能建議使用市售的商業營養配方,以提供治療期間所需的蛋白質、熱量以及其他營養素,打造最佳營養狀態與癌細胞作戰。 | ||
文/李昆霙 營養師 | ||
※ 本文授權自心安生命科學。 |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