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廚時絕對少不了大蒜、青蔥、洋蔥等爆香的食材,在油輕微拌炒下香味肆溢,但其實這些「類蔥薯植物」們不只可以增加食物風味,不少研究都指出因為含有多種植物化學物質,抑制發炎反應、細胞損傷,能夠降低至少七種的癌症風險,近期研究更認為未來可以運用在治療癌症上。
每個人的紓壓方式不同,有些人是吃美食、運動、打電動,但其實做家事也有紓壓的效果,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做的一項研究,發現透過洗碗也能達到降低27%的壓力,其中關鍵的原因在於透過洗碗的動作,能夠穩定自律神經,讓情緒變得更穩定。
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 30 年成長將近 6 倍,死亡率連續 12 年居冠,而且根據最新一期、2017年癌症登記資料,罹患肺癌的人中,有1/3是直接接受安寧緩和治療,等於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
胃癌是一種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近日,一項研究指出,想要預防胃癌最關鍵的事情有 3 件:分別是戒菸、限酒,還有吃大蒜。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超過2400名婦女死於乳癌。乳癌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頸癌,而且因為治療涉及手術,讓在意外觀的女性出現逃避心理。對此,醫師指出,開刀時,醫生都會考慮腫瘤的位置,選擇 3 個適合藏疤的下刀處,如果再搭配適當的疤痕護理,其實疤痕問題絕對沒有大家擔心的那麼嚴重。
爆香用大蒜、青蔥!這類「蔥屬植物」預防7種癌症,有望用於癌症治療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下廚時絕對少不了大蒜、青蔥、洋蔥等爆香的食材,在油輕微拌炒下香味肆溢,但其實這些「類蔥薯植物」們不只可以增加食物風味,不少研究都指出因為含有多種植物化學物質,抑制發炎反應、細胞損傷,能夠降低至少七種的癌症風險,近期研究更認為未來可以運用在治療癌症上。 | ||
爆香菜能防癌、抑菌、抗發炎!植物化學物質抗癌奇蹟 | ||
關於蔥屬植物的研究非常多,針對各種不同癌症進行分析,其中對於胃癌、前列腺癌、胃癌、乳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口腔癌都有明顯的成效。尤其常吃蔥屬植物的婦女,罹患乳癌的危險性降低近一半,結直腸癌的風險更低79%。 | ||
知名醫學博士孫麗紅也在著作《癌後營養學》中提及:「青蔥、洋蔥、大蒜等,含多量硫化合物的蔥屬植物,都是十分有效的細胞保護劑,具有減輕或避免人體組織細胞膜及基因受損傷的功能,從而能抵禦致癌物的侵襲。」 | ||
只是對於蔥屬植物為什麼能抗癌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蔥屬類化合物可能透過誘導酶的解毒系統而具有抗癌作用,也有人推測是透過在胃內抑制細菌,可以將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而起到抗癌作用。 | ||
但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蔥屬植物內含的植物化學物質,可以透過抑制發炎反應、細胞損傷和DNA損傷來改善免疫系統,並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有研究顯示,是因為蔥屬植物甾體皂苷的抗腫瘤作用。 | ||
蔥屬蔬菜有望用於癌症治療 | ||
目前蔥屬植物大約有500種,人類常食用的包括:大蒜、洋蔥、韭菜、蔥,在全球各地,都用在不同美味佳餚上使用。但其實在古老傳統醫學中,蔥屬蔬菜已被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因為也能助抗血栓形成。或是被用來當作藥用食品,常見在阿育吠陀等傳統醫療中。 | ||
近年來,科學家更積極廣泛的研究蔥類蔬菜的成分,其中烯丙基硫化物和類黃酮,尤其是洋蔥中大量存在的槲皮素,共有16種物質具有抗癌潛力,例如能夠對抗血管生成,使癌細胞無法獲得血液供給營養,還能阻止細胞分裂、細胞凋亡、抗氧化活性會干擾癌細胞形成等。 | ||
當雙手洗碗時接觸到流水,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會被活化。加上聽到流水聲,會大腦出現錯覺,以為身處大自然,會讓自律神經的起伏也變得有規律且平緩,情緒會更加穩定。 | ||
切碎點效果更好!抗癌物質釋放出來 | ||
儘管目前有大量證據支持這些論點,但目前仍是推測性,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動物實驗,來驗證癌症治療與預防的關係。 | ||
但下回再吃飯時,看到這些爆香的食材,不妨多吃幾口。此外在烹煮前,也可以把大蒜或是青蔥切成薄片或小塊點,因為有機硫化物的生成需要破壞細胞壁,切碎點才能啟動化學反應,讓抗癌物質充分釋放出來。 | ||
參考資料:1.Allium vegetables for possible future of cancer treatment | ||
2.Allium Vegetables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 ||
3.Onions and garlic could protect against cancer | ||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 ||
洗碗竟有助於減輕27%壓力!穩定自律神經3大關鍵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每個人的紓壓方式不同,有些人是吃美食、運動、打電動,但其實做家事也有紓壓的效果,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做的一項研究,發現透過洗碗也能達到降低27%的壓力,其中關鍵的原因在於透過洗碗的動作,能夠穩定自律神經,讓情緒變得更穩定。 | ||
專注洗碗讓自律神經穩定 | ||
這樣研究是將51位學生分成兩組去洗碗,兩組的同學會拿不一樣的指令。其中一組只有簡單的洗碗步驟,便讓他們隨意的洗碗。但另外一組有詳細的步驟規範,要求需要如何用心感受碗盤質地、洗碗時的心理感覺,專注在氣味、水溫,研究者在確認這組學生已經仔細閱讀字條後,才讓他們開始洗碗。 | ||
而兩組結果出來截然不同,發現專注在洗碗的那群人,因為專注在聞香皂氣味、感受水溫和觸摸碗碟時,「壓力荷爾蒙明顯下降」,焦慮情況減少27%,自律神經更加穩定!至於對造組,草率、快速洗碗的學生在完成這項家事後,體內的壓力荷爾蒙並沒有明顯的改變、降低。 | ||
三大關鍵原因助情緒穩定 | ||
只是洗碗一個動作,為什麼也能達到這樣的差異性,對此日本自律神經專家小林弘幸也指出,可能是因為這三個特點: | ||
一、接觸到流水 | ||
當雙手洗碗時接觸到流水,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會被活化。加上聽到流水聲,會大腦出現錯覺,以為身處大自然,會讓自律神經的起伏也變得有規律且平緩,情緒會更加穩定。 | ||
二、動作規律簡單 | ||
做家事的時候都是重複的動作,但因為非常規律、簡單,跟人體的脈搏、心跳有一致的節奏感時,讓腦部中的杏仁核達到放鬆,由於杏仁核主要掌管情緒例如焦慮、驚嚇及恐懼,這樣的情況下會讓自律神經跟著穩定,壓力賀爾蒙也會下降。 | ||
三、獲取成就感 | ||
當將碗盤洗乾淨時,這樣的些微成就感就能激發快樂的情緒。就連比爾蓋茲也曾經分享過,他在家都負責喜歡,且非常享受洗碗的過程。 | ||
但認真洗碗比起草率洗碗更有紓壓效果,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在於「周遭環境」,如果電視的噪音生、路人的交談聲,會讓喜歡的人無法在洗碗的行為中得到放鬆。不妨下次洗碗時,關上電視的聲音、廚房的門,好好在獨處情況下享受洗碗帶來的舒壓感。 | ||
參考資料 Washing Dishes Is a Really Great Stress Reliever, Science Says | ||
文、圖/王芊淩 | ||
肺癌世代來了!彰化縣男性發生率最高、台北市女性肺癌最多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 30 年成長將近 6 倍,死亡率連續 12 年居冠,而且根據最新一期、2017年癌症登記資料,罹患肺癌的人中,有1/3是直接接受安寧緩和治療,等於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 | ||
而肺癌也是唯一在全球都逐漸增加的癌症,台灣增加的也非常迅速,如果仔細觀察台灣肺癌的發生人數,會發現新北、台北、高雄市的發生人數是最多的;這也讓人疑惑,是不是「大都市」反而比較容易有肺癌。 | ||
不過事實上,是因為雙北、高雄的縣市人口數也最多,所以發生人數也最多,如果看人口標準化後的發生率,其實排在中部之後。 | ||
雙北、高雄發生人數最多,但中部發生率最慘 | ||
中部肺癌的發生率在北、中、南、東、金馬等5個區裡面是最高的,根據2017年的癌症登記資料,每10萬人的標準化發生率是男性45.63,女性是31.25,第二名是北部,發生率是男性43.06,女性32.72;每年中部地區有將近2000人確診肺癌,主要發生位置集中在彰化、台中。 | ||
男性肺癌發生率最高的縣市,就是在彰化,除了位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下風處之外,還有工業區的工廠廢氣,以及柴油車、汽機車的廢氣,也常常登上「台灣空氣品質最差的縣市」第一名;這些充滿硫氧化物、重金屬的氣體,會先刺激呼吸道、損傷黏膜,造成慢性支氣管發炎,久而久之就引發肺癌。 | ||
而女性肺癌發生率最高的縣市是連江縣,但主要原因是女性人口太少,即使只有3人罹癌,發生率也超過40;但第二名的縣市竟然是「台北市」,推測跟家中空氣品質不好有關,因為女性的基因會讓肺部對PM2.5較敏感,像是看不見的塵蟎、燃燒東西的煙,都可能造成肺癌,不只出門的時候要注意空氣品質,在家中也要特別注意。 | ||
離島、偏鄉發生率最低,肺癌跟城市發展造成的污染大幅相關 | ||
而不意外的是,金馬區肺癌的發生率是5個區裡面最低的,金門縣的男性肺癌的標準化發生率只有24.71,女性只有9.81;而澎湖的男性發生率只有35.19,女性只有37.35,不過特別的是,花東地區的男性肺癌發生率偏高,有43.99,但女性反而很低,只有23.79。 | ||
推測原因是,東部地區男性抽菸的比例相對較高,但整體來說空氣品質非常乾淨,所以女性比較不容易受到影響。 | ||
但從上述可以看到,離島、靠近偏鄉的肺癌發生率反而偏低,而城市中的肺癌發生率大幅增加,跟城市發展造成的PM2.5、空氣污染有大幅的相關;如果想避免「肺癌世代」造成的後果,真的要從現在就開始顧好自己的肺部。 | ||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
預防胃癌做到3件事!國際期刊《JAMA》:戒菸限酒多吃「大蒜」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胃癌是一種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近日,一項研究指出,想要預防胃癌最關鍵的事情有 3 件:分別是戒菸、限酒,還有吃大蒜。 | ||
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胃癌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晚期,因此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每年全世界約有120萬人患上這種疾病,17萬人因此而喪生。 | ||
胃癌的發生多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有關,所以要想很好地預防胃癌,那麼在生活中就要注意飲食,多吃點利於預防疾病的食物。近日有一項研究指出,想要養好胃,記得時不時吃一些「大蒜」。 | ||
抽煙讓胃癌風險增72%!吃大蒜能夠預防胃癌 | ||
自1995年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就開始探索生活方式與胃癌發病率及死亡率之間的關聯,並尋找阻止這個殺手的有效方法。6月26日,該團隊在《JAMA Network Open》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指出:與飲酒相比,吸煙是增加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風險的重要因素,而不吸煙的人群,可以透過吃大蒜起到預防作用。 | ||
分析結果表明,吸煙是胃部的頭號發病原因,使胃癌發生風險增加了72%,死亡風險則增加了驚人的101%。這種關聯在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參與者中更為顯著,其胃癌發生率增加了88% ,死亡率增加了115%。 | ||
生活方式因素與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 | ||
對生活方式和營養補充劑的進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團隊指出,抽煙以及飲食方式並不會顯著影響維生素補充劑對胃癌的預防和改善作用,但是不飲酒的人群,補充大蒜使胃癌死亡風險降低67%;然而如果有飲酒習慣,那麼吃大蒜就沒有明顯的預防胃癌效果。 | ||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大蒜含有的烯丙基硫化合物,能夠抑制致癌物的活化、調節致癌物的代謝、抑制與致癌物的DNA加合物的形成等機制起到抗癌作用。 | ||
戒菸限酒多吃大蒜,胃癌自然遠離你 | ||
但這項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樣本量適中,某些分析的統計能力可能有限。第二,尚無關於生活方式因素的詳細訊息,例如喝酒的頻率和量,吸煙時間和每包年數以及特定飲食的訊息,這使他們無法更詳細地研究生活方式因素。 | ||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歸納出,不吸煙不喝酒多吃點大蒜,胃癌也離我們更遠了!這項研究的發現為預防胃癌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見解,表明可能需要針對特定人群亞群制定大規模胃癌預防策略,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潛在的有益作用。 | ||
不過,大蒜的抑癌作用有一定限度,食用達一定量後,抑製作用不一定繼續增加。所以更多的還是要進行一定的運動,戒菸限酒,少食刺激性食物,並且保持良好的心態。 | ||
參考資料:Association Between Lifestyle Factors, Vitamin and Garlic Supplementation, and Gastric Cancer Outcomes | ||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
害怕乳癌手術留疤?醫師吐露 3 部位藏疤痕:加上護理效果更好 |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超過2400名婦女死於乳癌。乳癌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頸癌,而且因為治療涉及手術,讓在意外觀的女性出現逃避心理。對此,醫師指出,開刀時,醫生都會考慮腫瘤的位置,選擇 3 個適合藏疤的下刀處,如果再搭配適當的疤痕護理,其實疤痕問題絕對沒有大家擔心的那麼嚴重。 | ||
許多女性都存在的錯誤迷思:「得了乳癌就等於失掉一邊乳房」。台安醫院乳房中心創辦人謝家明醫師指出,其實近 30 幾年來,對於早期乳癌的外科治療方式,漸漸由傳統的乳房全部切除術,轉變為「乳房保留手術」。 | ||
「最近的 5 到 10 年間,普遍開始使用前導性治療,也就是說發現乳癌時,不是馬上手術,而是先用藥物治療,讓腫瘤變小。這樣乳房的手術就會變小,也可以減少後遺症。」謝家明指出,現在醫生對於「藏疤痕」很有一套,乳癌開刀後,有許多方式可以避免改變乳房形狀以及留疤。 | ||
把疤痕「藏起來」,可跟醫生商量在這 3 位置下刀 | ||
謝家明表示,乳癌的手術,都會儘量兼顧美觀及醫療需求。「依照腫瘤位置、大小不一樣,可以選擇從腋下去拿腫瘤,或是從乳暈、乳房下緣下刀,這幾個方法可以把傷口隱藏起來,平常即使是穿低胸的衣服,也都不太可能看到疤痕。」 | ||
謝家明指出,即使腫瘤位置離這幾處稍遠,現在的技術也有機會將下刀處控制在這 3 個地方。因此,癌友在開刀前,可以跟醫生充分討論,得到最好的結果。「這幾個位置的皮膚張力比較小,除非你先天就容易留疤,否則傷口其實都不明顯。」 | ||
開刀2 週內「降低傷口張力」,2 週後「關注傷口保濕」 | ||
謝家明介紹,由於只要有動到真皮層,就無可避免會產生疤痕,所以後續的傷口照顧就非常重要。為了顧及傷口美觀,可事先跟醫生溝通使用可吸收線,把縫線隱藏在傷口下面,開完刀後再貼上美容膠帶。他解釋,皮膚具有紋路,當皮膚被外力切開時,會有一個向外的張力,縫合以及美容膠帶都是為了降低傷口張力。 | ||
「美容膠帶的使用時機大概是開刀後的 2 週內,這時候的重要原則就是要減少傷口張力,促進傷口良好復原。傷口復原較好,疤痕的狀況相對也會比較不嚴重。不過,這不表示之後不會形成隆起性的疤痕,所以,2 週以後的照護重點,會變成關注傷口的保濕。」謝家明醫師指出。 | ||
疤痕之所以會生成,是因為傷口復原過程中,雖然表皮已生成,但角質層尚未成熟,使皮膚水分會不正常散失,當角質細胞收到缺水訊息,會產生細胞激素,細胞激素刺激纖維母細胞合成增生膠原蛋白。 | ||
但是在缺水的情況下,膠原蛋白會不正常過度增生與排列不整齊,此時就會產生疤痕。而美容膠帶並沒有「阻止經皮水散失」的效果。 | ||
國際指南:矽膠產品是目前最佳的疤痕處理產品 | ||
謝家明醫師表示,在2002年的國際疤痕指南及2013年出版的亞洲疤痕的臨床指南中,都建議使用矽膠產品來覆蓋處理疤痕、降低傷口水份喪失。矽膠類的產品包含貼片及凝膠。就臨床研究來看,使用「矽膠」是良好的除疤方法。不論是矽膠凝膠或矽膠貼片效果是一樣好的。 | ||
然而就乳房手術的傷口而言,膠片容易脫落,加上有些人對於貼片類的產品容易過敏,因此使用上便利、無悶熱感的矽凝膠會是較好的選擇。 | ||
謝家明建議,在選擇產品時可以看一下產地、並了解產品是否有美國FDA的核可,或是相關的臨床研究等,確保購買的產品的品質及其除疤的效果。 | ||
抗疤的兩大關鍵:介入早、有耐心 | ||
抗疤痕的兩大關鍵,就是介入早以及有耐心。謝家明醫師說明,所謂介入的時間要早,就是在拆線後,無組織液滲出,就開始使用除疤產品。如果是不用拆線的傷口,大約是術後7-14天即可開始使用。所謂要有耐心,就是使用時間要足夠,一般說來3-6個月是基本的抗疤時程,如果有需要,使用更長效果也會更好。注意:因為先天體質的差異,也有除疤效果不彰的情形存在。 | ||
目前,疤痕護理產品是有包含在私人的醫療保險的給付之內的,但是保險人員提醒,要留意 2 項關鍵: | ||
1. 相關的疤痕護理產品的購買,需在乳房相關手術時一併申請,如果之後才到整型外科申請,可能會被視為不同療程而無法核付。 | ||
2. 每個人的保險內容也不盡相同,建議可以在手術前就先諮詢保險公司或是詢問護理人員,善用自己的權益。 | ||
【謝家明 醫師小檔案】 | ||
專長:乳癌外科、胸腔外科、胸腔鏡外科、乳房局部重建手術 | ||
現職:臺安醫院乳房中心創辦人、臺安乳癌診療團隊召集人、癌症診療品質委員會 執行長 | ||
文、林以璿/圖、何宜庭 |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