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治療C肝「一箭三鵰」!台灣研究:降低7成肝癌、淋巴癌、胃癌風險

2020.09.07

肝臟是沈默的器官,肝炎更是默不吭聲的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有2.9億人尚未意識到已感染病毒性肝。專家更指出,慢性肝炎如果沒有治療控制,最後會演變成癌症。世界肝炎日在即,國健署以及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呼籲,「篩檢」是最有效的管控方式。

有癌症又有糖尿病該怎麼辦?五大營養原則兼顧營養與血糖穩定

2020.09.07

許多癌友知道要吃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才有足夠體力和免疫力去應付一連串的治療。但是,除了癌症也可能同時有腎臟病或是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煩惱著要兼顧不同疾病的前提下,到底應該怎麼吃,才有足夠熱量又不影響到腎臟或血糖狀況?在此跟大家分享,同時有癌症又有糖尿病該怎麼吃才是正確的呢?

癌症男性死亡比例高於女性1.5倍!醫師點名:最致命3種癌症這樣預防

2020.08.17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出爐,衛福部公布「癌症」連續38年排行國人首位死因,去年奪走50,232條寶貴性命,占去年所有死亡人口28.6%,與歷年相比因癌症死亡人數更創下新高。

白血病復發了該怎麼辦?免疫療法Car-T將成為治療新選擇

2020.08.17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常出現在 3~5 歲的兒童,這一個年齡層的孩子,進入開始學習語言溝通,發展認知及情緒能力等階段,往往都會出現一些可愛的舉動!但原本正要展開的人生,卻因為遇上了癌症,使他們在小小年紀就要承受治療之苦。 本文來自:https://cancer.heho.com.tw/archives/92208?utm_campaign=main&utm_source=cancer&utm_medium=main3&fbclid=IwAR3-eERuIJEwE2SNjb3ZH0zCdmcUshwIZRjNpDNKWBxPeeTg42zQCF50aeQ Copyright © Heho癌症 更多癌症資訊:https://cancer.heho.com.tw

癌症男性死亡比例高於女性1.5倍!醫師點名:最致命3種癌症這樣預防

2020.08.10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出爐,衛福部公布「癌症」連續38年排行國人首位死因,去年奪走50,232條寶貴性命,占去年所有死亡人口28.6%,與歷年相比因癌症死亡人數更創下新高。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治療C肝「一箭三鵰」!台灣研究:降低7成肝癌、淋巴癌、胃癌風險

    
 
  治療C肝「一箭三鵰」!台灣研究:降低7成肝癌、淋巴癌、胃癌風險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肝臟是沈默的器官,肝炎更是默不吭聲的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有2.9億人尚未意識到已感染病毒性肝。專家更指出,慢性肝炎如果沒有治療控制,最後會演變成癌症。世界肝炎日在即,國健署以及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呼籲,「篩檢」是最有效的管控方式。    
     
  肝炎是國人常見的健康殺手,慢性肝病以及肝硬化在國人死因排行第10名;肝癌甚至蟬聯癌症死亡前2名達40年,根據統計,有8成的肝癌發生是由B、C型肝炎所造成。    
     
  台灣新發現:清除C肝減低罹癌風險    
     
  C型肝炎感染是國人僅次於B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的主因,根據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余明隆教授最新研究顯示,清除C型肝炎病毒,可明顯降低肝癌的風險。「精確的數字來說,原本每年每萬名C感病人,大約有260萬人會變成肝癌,控制後可以大幅下降到60人。」    
     
  另外,消滅C肝也可以明顯降低胃癌的風險,由每年每萬人口10人下降至每年每萬人口3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發生率,亦可顯著由每年每萬人口8人下降至每年每萬人口3人。    
     
  余明隆表示,清除C型肝炎病毒,成功清除病毒可分別下降7成3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及7成罹患胃癌的風險。另外,數據顯示,如果沒受到幽門桿菌感染的C型肝炎患者,亦可減少6成7的胃癌罹癌風險。    
     
  余明隆表示:「對於C型肝炎治療,應該越早越好,除了可減少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相關併發症外,還可進一步降低形成肝外惡性腫瘤的風險。」    
     
  8成肝癌為B、C肝引起 政府有補助篩檢及治療    
     
  台灣衛福部為了找出慢性肝炎病人,為國人提供一生一次的免費檢查。國健署指出,國民健康署今年提供45歲至54歲的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一次B、C型肝炎篩檢補助,108年放寬40-60歲原住民可接受篩檢補助。    
     
  而中央健康保險署於106年將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納入健保給付,且病人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成為給藥對象,且治癒率達97%。國民健康署提醒若民眾不清楚自己是否有B、C型肝炎,請把握現有資源接受篩檢服務;如有B、C型肝炎,須依醫囑進行後續追蹤治療。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未罹患C型肝炎   
     
  余明隆指出,肝功能正常並不代表未罹患C型肝炎。在C型肝炎患者中,有45%的人肝功能正常,這群顯示肝功能正常的C型肝炎患者中,其實已有23%的人呈現顯著肝纖維化第三或第四期,正邁向肝功能衰竭等嚴重病變。    
     
   國民健康署與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攜手,共同呼籲護肝三招-「去篩檢、要治療、肝會好」,提醒民眾「即篩即治」的重要性。    
     
  為呼應世界肝炎日「找出失蹤的百萬病患」口號,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將在今年下半年於高雄出發、以高屏澎東為主,將舉辦百場免費篩檢活動。醫療總監戴嘉言教授說明,活動將於7月展開,深入地方推廣護肝三招「去篩檢 / 要治療 / 肝會好」,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肝更好。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有癌症又有糖尿病該怎麼辦?五大營養原則兼顧營養與血糖穩定

    
 
  有癌症又有糖尿病該怎麼辦?五大營養原則兼顧營養與血糖穩定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許多癌友知道要吃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才有足夠體力和免疫力去應付一連串的治療。但是,除了癌症也可能同時有腎臟病或是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煩惱著要兼顧不同疾病的前提下,到底應該怎麼吃,才有足夠熱量又不影響到腎臟或血糖狀況?在此跟大家分享,同時有癌症又有糖尿病該怎麼吃才是正確的呢?    
     
  糖尿病友怎麼吃?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就是均衡飲食原則之下發展出來的。均衡飲食就是每一天都要吃到每一類的食物,才算均衡。飲食類別可區分為六個大類別,全榖雜糧類(主食類或澱粉類)、豆魚蛋肉類(黃豆製品、魚、蛋類、雞、鴨、牛、豬肉)、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除了每天應該要吃到六大類食物,還要加上一個份量的概念,就是吃的要適量,不可過量。根據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及身體狀況不同,每個人每天可以吃的份量也就不同。    
     
  癌症+糖尿病怎麼吃?   
     
  以癌友來說要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外乎就是澱粉多、油脂多的食物,但別忘記還要控制血糖,因此建議飲食上要聰明選擇與搭配:   
     
  選擇纖維含量高的全榖全麥類食物取代精緻過的白米飯、麵或麵包,但是份量還是要注意適量。此外,如果沒有食慾不振的問題,建議避免使用精製糖,例如一些砂糖、黑糖、蜂蜜、冰糖、以及含有這些的甜品、飲料等等。    
     
  多攝取黃豆及其製品和蔬菜類食物,這些是屬於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推遲飯後血糖上升。建議每天攝取的蔬菜量生重須達到 300 克(煮熟後約 1.5 碗)才足夠。    
     
  每天攝取的水果量為 1-2 份,1 份大約是一個飯碗(200c.c.)的八分滿,或是一個棒球的大小,水果重要的是攝取的量,而不是甜度高低,治療中的癌友們要選擇可以削皮或剝皮的水果,將水果洗淨去皮後再食用。    
     
   乳品部分,建議選用無調味的低脂乳品,避免一些調味牛奶、優格或優酪乳。每天建議飲用一杯  240c.c.即可,過量飲用牛奶,也會影響到血糖的穩定。    
     
  最後要提醒的是,要多多喝水,並保持每天運動的習慣。    
     
  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也特別分享,癌症患者若是同時合併血糖問題是比較複雜的狀況,建議患者及家屬不要自行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取,容易造成熱量攝取不足進而導致營養不良。當然也不是放任癌友隨便亂吃、不控制血糖,最好的方式還是諮詢臨床營養師,讓營養師依照患者的狀況來指導正確的飲食,調整攝取的營養素比例及份量,才能獲得足夠營養,又不會讓血糖失控。    
     
  李松欽理事長 專長:疾病營養專家、腫瘤營養Total Solution專家、亞洲健康營養管理專家 現職: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   
     
  文/劉菊秀營養師、整理編輯/心安營養團隊    
     

  癌症男性死亡比例高於女性1.5倍!醫師點名:最致命3種癌症這樣預防

    
 
  癌症男性死亡比例高於女性1.5倍!醫師點名:最致命3種癌症這樣預防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出爐,衛福部公布「癌症」連續38年排行國人首位死因,去年奪走50,232條寶貴性命,占去年所有死亡人口28.6%,與歷年相比因癌症死亡人數更創下新高。    
     
  統計報告指出108年十大癌症死亡排名與前年無太大差異,除胰臟癌及卵巢癌排名往前,更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30,543人,女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19,689人,相較之下男性死於癌症人數比例約為女性的1.5倍。而且,男性死於癌症人數較去年增加601人。    
     
  40~44歲男性較容易輕忽健康檢查    
     
  衛福部國健署為國人做好健康把關,鼓勵民眾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提供國人40歲∼64歲的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檢服務。    
     
  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利用率最低者為40-44歲族群,且男性僅兩成(20.6%)使用免費成人健檢服務,成為最輕忽健檢重要性的族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40歲開始步入熟齡階層,多數人經濟能力也開始穩定,不少男性更是正值事業顛峰期,同時擔任公司要職及需兼顧家庭經營等重要階段,反而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狀態。    
     
  男性癌症死亡排名: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錢政平表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這三種致命癌症,除了長年久居國人癌症死因排名前三名,也與男性癌症死亡排名相同。    
     
  「但是,如果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提早發現早期病灶,並及早接受治療皆有不錯的預後五年存活率。」錢政平指出。    
     
  肺癌篩檢    
     
  呼吸道癌症的篩檢,包括了理學檢查、胸部X光、胸部超音波,以及低劑量電腦斷層。 。    
     
  錢政平提醒,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現在很多醫師會推薦的肺癌檢查項目,但畢竟有一定程度的輻射量,所以建議先由有家族史、有抽菸的人、常常在空氣污染區活動的人、有肺部慢性疾病、得過肺結核的人;或是超過35歲以上,還沒做過的人可以做一次篩檢。    
     
  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用比較低的輻射,投射出3D立體的影像,對於肺部這種空氣多的器官來說很有效,目前大部分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已經可以看到0.3~0.5公分大小的腫瘤,不過也有滿多是良性的結節,只需要追蹤。    
     
  肝癌預防    
     
  慢性肝炎不積極管理,容易惡化為肝癌。政府搭配成人預防保健,讓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者,40歲-60歲之原住民,可接受B、C型肝炎篩檢終身一次。    
     
  符合成人健檢B、C肝篩檢資格者,可至全台6千家提供成人預防保健的醫療院所接受篩檢,並請事先洽詢服務時間及掛號費等事宜。    
     
  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追蹤抽血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另外,要避免攝取容易產生黃麴毒素的食物,例如花生、黃豆、玉米。    
     
  腸癌預防      
     
  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的關係,腺性瘜肉發生癌化情形與瘜肉的大小及形狀有關。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增加大腸癌治癒率及降低死亡率。    
     
  瘜肉病變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建議民眾35歲開始可定期檢查腸道健康,以遠離大腸癌的威脅。政府目前也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免費做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建議民眾可多加利用。    
     
  錢政平表示,以第一期肺癌為例,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可達76%;腫瘤大小在2公分以下的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後五年的存活率可達80%;國人發生人數最多且好發於男性的大腸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高達90%、第二期也可到80%。    
     
  「現代人飲食不正常,加上生活壓力大,常常慢性病已找上身卻不自知。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在疾病發展擴大之前加以控制!」錢政平提醒。    
     
  錢政平醫師 專長:神經放射線、放射診斷科 現職:台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白血病復發了該怎麼辦?免疫療法Car-T將成為治療新選擇

    
 
  白血病復發了該怎麼辦?免疫療法Car-T將成為治療新選擇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常出現在 3~5 歲的兒童,這一個年齡層的孩子,進入開始學習語言溝通,發展認知及情緒能力等階段,往往都會出現一些可愛的舉動!但原本正要展開的人生,卻因為遇上了癌症,使他們在小小年紀就要承受治療之苦。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雖高,卻也容易復發    
     
  許多在早期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疾病,比如像是癌症,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目前也有可以延緩症狀、達到壽命延長的治療方法,大大的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這樣的醫療進步,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上,在初期都以「化學治療」為主,一個完整療程大約會進行 2 ~3 年的時間,治癒率可以達到 80 ~ 90%!    
     
  但臨床上,確實仍有患者在接受完整化學治療後,卻出現復發的情形。對此,《Heho Topics》邀請了健眾細胞生醫執行長張薏雯博士來探討,目前在白血病治療研究上有什麼樣的新治療技術。    
     
  張薏雯博士表示,根據統計,有 20% ~ 40%的白血病患者容易有復發的情形,經過研究發現,容易出現癌症復發情形的,有下列 2 個因素:    
     
  1. 缺乏「抑癌基因」,導致人體無法主動去消滅癌細胞。    
     
  2. 染色體突變。    
     
  而且白血病一但復發,治癒率就會減半再減半,雖然骨髓移植療法也發展出新的治療方式,但仍存有捐贈者少、配對率低、排斥性等的問題。    
     
  以「重建」為概念的新療法:Car-T 療法    
     
  究竟什麼是「Car-T」?張薏雯博士表示,人體內的 T 細胞是個很好的一個軍隊,可以對抗許多的外來物,但當它出現異常時,認不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時,就可能會讓癌細胞在體內滋長。所以 Car-T 就是在 T 細胞裝了一個導航系統,讓它可以恢復辨識功能,並且還提升它的戰鬥能力,以達到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這個新治療會被視為白血病的希望,是因為首位接受 Car-T 療法的小女孩被成功治癒了。就發生在 2012 年,美國有一位白血病末期的 6 歲女孩,叫做 Emily,當時可以嘗試的治療都做了,病情卻沒有改善。      
     
  Emily 的父母不忍寶貝女即將離世,於是接受了 Car-T 的實驗性治療,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了高燒、呼吸衰竭並休克的情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細胞激素風暴」。    
     
  什麼是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這又可以稱為「免疫風暴」,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防禦過當」的行為。 當過敏原進入人體時,可能被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認出病原體,發出錯誤的訊息,導致身體的B細胞分泌過量的抗體,抗體與過敏原結合後,會誘發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和前列腺素。此外,T細胞與巨噬細胞也會產生各類激素使得正常細胞也在其中受損。 這一些系列動作,會引發發炎反應,讓微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的血液滲透到組織中,產生腫脹、發紅、發熱、刺痛、發癢,甚至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嚴重的話,患者在幾小時內,就會因此而喪命。    
     
  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人員發現,Emily 的血液出現了大量的白細胞介素-6 (interleukin 6),於是想到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標靶藥物,可以去抑制它,於是當晚就進行了治療,奇蹟就此發生了,Emily 的症狀得到全面的改善,隔天就從休克中醒來,然後在之後的檢查中發現,癌細胞已全數清除乾淨了。    
     
  但也有人使用Car-T療法失敗了    
     
  從 Emily 的治療中可以發現,接受 Car-T 療法有可能會出現「細胞激素風暴」,因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最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的副作用。    
     
  並在後續使用上,也發現確實有許多白血病患者在接受此療法後,效果不佳的情形。經過研究後發現,原來效果沒有這麼顯著的患者,是因為他們體內有一群難搞的細胞,叫做 「CD22」。    
     
  於是後來各大藥廠也進行 Car-T 療法 2.0 的研發,就是去設計第二種定位系統,以消滅CD22 細胞為目的,來達到治癒的作用。    
     
  張薏雯博士最後也表示,現在各大藥廠所進行的 Car-T 療法研發,不管是標誌物、導航系統以及個體差異的持久度上,也開始朝向所謂的「精準醫療」發展,透過精準的基因改造,相信未來不只是白血病患者可使用,連實體癌的腫瘤患者也都有機會可以使用到 Car-T 療法。    
     
  文/彭幸茹 圖/巫俊郡   
     

  癌症男性死亡比例高於女性1.5倍!醫師點名:最致命3種癌症這樣預防

    
 
  癌症男性死亡比例高於女性1.5倍!醫師點名:最致命3種癌症這樣預防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出爐,衛福部公布「癌症」連續38年排行國人首位死因,去年奪走50,232條寶貴性命,占去年所有死亡人口28.6%,與歷年相比因癌症死亡人數更創下新高。    
     
  統計報告指出108年十大癌症死亡排名與前年無太大差異,除胰臟癌及卵巢癌排名往前,更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30,543人,女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19,689人,相較之下男性死於癌症人數比例約為女性的1.5倍。而且,男性死於癌症人數較去年增加601人。    
     
  40~44歲男性較容易輕忽健康檢查    
     
  衛福部國健署為國人做好健康把關,鼓勵民眾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提供國人40歲∼64歲的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檢服務。      
     
  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利用率最低者為40-44歲族群,且男性僅兩成(20.6%)使用免費成人健檢服務,成為最輕忽健檢重要性的族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40歲開始步入熟齡階層,多數人經濟能力也開始穩定,不少男性更是正值事業顛峰期,同時擔任公司要職及需兼顧家庭經營等重要階段,反而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狀態。    
     
  男性癌症死亡排名: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錢政平表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這三種致命癌症,除了長年久居國人癌症死因排名前三名,也與男性癌症死亡排名相同。    
     
  「但是,如果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提早發現早期病灶,並及早接受治療皆有不錯的預後五年存活率。」錢政平指出。    
     
  肺癌篩檢    
     
  呼吸道癌症的篩檢,包括了理學檢查、胸部X光、胸部超音波,以及低劑量電腦斷層。    
     
  錢政平提醒,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現在很多醫師會推薦的肺癌檢查項目,但畢竟有一定程度的輻射量,所以建議先由有家族史、有抽菸的人、常常在空氣污染區活動的人、有肺部慢性疾病、得過肺結核的人;或是超過35歲以上,還沒做過的人可以做一次篩檢。    
     
  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用比較低的輻射,投射出3D立體的影像,對於肺部這種空氣多的器官來說很有效,目前大部分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已經可以看到0.3~0.5公分大小的腫瘤,不過也有滿多是良性的結節,只需要追蹤。    
     
  肝癌預防    
     
  慢性肝炎不積極管理,容易惡化為肝癌。政府搭配成人預防保健,讓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者,40歲-60歲之原住民,可接受B、C型肝炎篩檢終身一次。    
     
  符合成人健檢B、C肝篩檢資格者,可至全台6千家提供成人預防保健的醫療院所接受篩檢,並請事先洽詢服務時間及掛號費等事宜。    
     
  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追蹤抽血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另外,要避免攝取容易產生黃麴毒素的食物,例如花生、黃豆、玉米。    
     
  腸癌預防    
     
  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的關係,腺性瘜肉發生癌化情形與瘜肉的大小及形狀有關。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增加大腸癌治癒率及降低死亡率。    
     
  瘜肉病變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建議民眾35歲開始可定期檢查腸道健康,以遠離大腸癌的威脅。政府目前也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免費做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建議民眾可多加利用。    
     
  錢政平表示,以第一期肺癌為例,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可達76%;腫瘤大小在2公分以下的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後五年的存活率可達80%;國人發生人數最多且好發於男性的大腸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高達90%、第二期也可到80%。    
     
  「現代人飲食不正常,加上生活壓力大,常常慢性病已找上身卻不自知。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在疾病發展擴大之前加以控制!」錢政平提醒。    
     
  錢政平醫師,專長:神經放射線、放射診斷科,現職:台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