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項針對皮膚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國際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者們發現用於治療其它淋巴瘤病症的藥物Brenuximab vedotin,對皮膚T細胞淋巴瘤有很明顯的療效。
根據今天公布的兩項研究報告,晚期攝護腺癌病人除接受正規治療外,如增加使用一種新的抗荷爾蒙藥物,結果顯示可以減少死亡風險將近40%。
一名68歲醫師8年前血便發現罹患大腸癌第4期且轉移到肝臟,迄今歷經5次癌復發,共開刀6次,持續每2週化療,定期追蹤,今年檢查出轉移到肺臟、骨頭和淋巴,仍積極治療,也能正常工作看診,他說「想活就要治療!不要放棄任何希望。」
癌症新藥療法日新月異,但納入健保給付的時間,卻趕不上科技的演進,很多癌友無能力負擔昂貴新藥,因此讓癌症無法得到更有效的治療,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今呼籲政府推動「癌症新藥共同負擔試辦計畫」讓癌友部分負擔癌症新藥費用,有更多機會接受新藥治療。
免疫療法問世,讓許多疾病獲得治療契機!台灣醫療團隊參與全球臨床試驗,發現人體內的單株抗體可讓淋巴球保持攻擊癌細胞能力,可用來治療末期尿路上皮癌,相關研究已獲美國癌症協會列為診療首選。
治療皮膚T細胞淋巴瘤 澳洲獲突破性進展 | ||
2017-06-08 04:18〔大紀元/記者天睿/澳洲報導〕 原載:大紀元 |
||
澳洲一項針對皮膚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國際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者們發現用於治療其它淋巴瘤病症的藥物Brenuximab vedotin,對皮膚T細胞淋巴瘤有很明顯的療效。 皮膚T細胞淋巴瘤是原發於皮膚的由T淋巴細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的疾病,可導致皮膚出現嚴重症狀,如出現紅斑、斑塊、濕疹和慢性皮炎。目前尚無法治癒。 據澳新社消息,墨爾本彼得.麥卡勒姆癌症中心(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的血液學學者普林斯(Miles Prince)教授表示,希望Brenuximab vedotin的臨床試驗結果,可以讓這種藥儘快通過治療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審查。 這項研究在52個國際藥試點對130位病人進行了比較治療。墨爾本彼得.麥卡勒姆癌症中心就是其中一個試點。 臨床試驗中,兩組病人分別使用目前的標準治療方法和Brenuximab vedotin藥物進行治療。使用Brenuximab vedotin藥物的病人中,56.3 %的病人身上顯示了超過4個月的療效,而使用標準治療方法的病人中, 只有12.5%的人顯效。 從長期療效來看,病人使用新藥後症狀顯穩定的時效期有16.7個月,而當前標準治療方法則只有3.5個月。 「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顯示,病人可以獲得一種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至今的治療方法則有不可靠或療效短的缺陷。」 普林斯教授說。 在兩年的後續跟蹤調查中,使用新藥的病人中有16例死亡,使用標準治療的病人中有14例死亡。 |
||
治療晚期攝護腺癌病患 新藥可延長生命 | ||
2017-06-04 02:27〔中央社/芝加哥綜合外電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
||
根據今天公布的兩項研究報告,晚期攝護腺癌病人除接受正規治療外,如增加使用一種新的抗荷爾蒙藥物,結果顯示可以減少死亡風險將近40%。 法新社報導,這種藥物是阿比特龍(abiraterone),楊森藥廠(Janssen Pharmaceuticals)有售,商品名為澤珂錠(Zytiga)。 其中一項研究發現,阿比特龍若與通常開給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服用的藥物潑尼松(prednisone)一起使用,死亡的風險減少了38%。 這項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布的報告又說,這種藥物也使得癌症惡化前的時間增加一倍有餘,由原本的14.8個月增至33個月。 這項臨床試驗包括34個國家的1200位病人,由2013年2月進行至2014年12月。 第二項臨床試驗涵蓋近2000位患者,結果發現在治療高風險的晚期攝護腺癌病人時,若除了標準的初步治療方法外再加上阿比特龍,也可以使相對死亡風險降低37%。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比例高達92%的攝護腺癌病例能夠早期發現,也就是在腫瘤擴散到身體其他部分之前。不過,大約5%左右的患者被診斷出患病時,癌細胞已經擴散,治療前景欠佳。 |
||
醫師罹大腸癌第4期 5次復發積極治療還能工作 | ||
2017-05-29 22:00〔自由電子報/記者蔡淑媛/台北報導〕 原載:自由電子報 |
||
一名68歲醫師8年前血便發現罹患大腸癌第4期且轉移到肝臟,迄今歷經5次癌復發,共開刀6次,持續每2週化療,定期追蹤,今年檢查出轉移到肺臟、骨頭和淋巴,仍積極治療,也能正常工作看診,他說「想活就要治療!不要放棄任何希望。」 中國附醫外科部主任、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自諒指出,這名開業醫師生活飲食正常、不菸不酒,就醫發現乙狀結腸長了2公分腫瘤且肝轉移,已是第4期,很鎮定得說「該治療就要治療」手術切除結腸和肝臟病灶,並進行每2週一次的化療。 隔年患者的肝臟癌細胞又復發,再開刀切除,後來約每隔1、2年就復發做手術,肝藏前前後後切除約8成,現在也長回到6成肝,恢復良好,陳自諒表示,患者已經大腸癌第4期,利用化療能抑制癌細胞,仍有復發機率,今年發現有骨頭、肺臟和淋巴轉移。 這名醫師患者樂觀面對病情,定期回診治療、追蹤檢查,也規律運動,打高爾夫球健身,診所也照常看診,即使每2週就要化療,會噁心、嘔吐承受身體不適,只是偶爾會問「能活下去嗎?」陳自諒強調「只要正常治療就會」患者也能重現信心,一直勇敢面對,即使今年面對多處癌轉移,也不放棄,仍積極治療。 陳自諒說,以這名醫師大腸癌第4期病情發現當年,餘命可能只有2、3年,但他配合醫囑治療,保持樂觀,跟著治療技術進步,活得更久更好,而這名醫師不是特例,臨床還有不少病患抗癌成功。 一般人一生中罹患大腸癌機率約5%,而有家族史、菸酒者、嗜吃紅肉、醃製品等刺激性食物者風更高,大腸癌有80%無症狀,等到發現大多晚期,提醒一定要定期篩檢。 陳自諒指出, 大腸癌第1期的治療5年存活率將近100%,第2、3期約60%到80%,第4期如果可手術也有40%~50%,提醒國健署提供50歲至75歲民以上成人篩檢,如果有家族史或瘜肉、發炎性腸道疾病則要提早到20至40歲。 |
||
等不到抗癌新藥 民團籲政府推共同負擔試辦 | ||
2017-05-25 12:10〔蘋果即時/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原載:蘋果即時 |
||
癌症新藥療法日新月異,但納入健保給付的時間,卻趕不上科技的演進,很多癌友無能力負擔昂貴新藥,因此讓癌症無法得到更有效的治療,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今呼籲政府推動「癌症新藥共同負擔試辦計畫」讓癌友部分負擔癌症新藥費用,有更多機會接受新藥治療。 | ||
癌症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婕表示,目前新藥從取得國內藥證到進入健保給付,需要約6年,但各項抗癌新藥如未納入給付平均一個療程需自費約300萬到400萬元,很多癌友根本無法負擔,因此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呼籲政府推動「癌症新藥共同負擔試辦計畫」,讓政府負擔7成、民眾負擔3成。 | ||
至於錢從哪來,政府負擔部分,林葳婕建議可增加健保總額;自付部分,則從改革商業保險給付、藥廠恩慈計畫、企業支持等管道,來減輕癌友負擔。 | ||
林威婕表示,「癌症新藥共同負擔試辦計畫」在2年前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成立時,就已送入健保署倡議,但至今健保署仍未有具體作為,呼籲政府應積極推動。 | ||
對此,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表示,根據《健保法》母法,癌症屬重大傷病,無須部分負擔,另外,根據母法規定,部分負擔最高上限為2成,如要讓癌症改採部分負擔給付,並調高至3成,恐涉及修法;另外,目前免疫療法完整療程一個患者需約200萬,即使部分負擔三成也需約60萬,許多民眾可能也難以負擔,健保署歡迎與各界討論,對於日漸昂貴的癌症新藥的給付辦法該如何調整。 | ||
尿路上皮癌存活率低 「免疫療法」帶來生機 | ||
2017-05-27 09:31〔聯合報/記者王昭月/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
||
免疫療法問世,讓許多疾病獲得治療契機!台灣醫療團隊參與全球臨床試驗,發現人體內的單株抗體可讓淋巴球保持攻擊癌細胞能力,可用來治療末期尿路上皮癌,相關研究已獲美國癌症協會列為診療首選。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江博暉表示,尿路上皮癌分膀胱癌及腎盂、輸尿管等上泌尿道癌,成因研判與甲苯、含砷地下水、抽菸、空汙有關,台灣的病例數在世界居冠,且南部比北部多。尿路上皮癌初期可開刀,晚期需採化療,不幸的是,這類末期病人腎功能普遍不佳,不能化療,因此過去二、三十年來醫界可說是束手無策,「按過去經驗,患者通常活不到五年」。 不過兩年前台灣加入全球臨床試驗,發現「免疫療法」對化療失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具有一定成效,目前美國癌症協會已列為第二線治療首選,相關論文也先後在新英格蘭雜誌及美國癌症學會NCCN guidelines刊登。 江博暉說,免疫療法是取自體的單株抗體把淋巴球或細胞包覆起來,如此淋巴球會把癌細胞視如異類,保持攻擊。二○一五年十二月美國前總統卡特罹患黑色素瘤,採免疫療法後,腫瘤消失。現在包括肺癌、尿路上皮癌及頭頸部癌,都朝免疫療法發展。 尿路上皮癌全球臨床試驗共收五百多個病例,其中七十五個是上泌尿道癌。江博暉說,化療會有掉髮、白血球下降、惡心嘔吐,免疫療法副作用則少很多。高雄長庚曾收治一名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人因腎功能不全,無法化療,採免疫療法後,左鎖骨上的淋巴結完全消失,第三次注射時,腎血管旁的淋巴腺與腎盂的腫瘤也消失,「有人說未來的十年是免疫治療的世界,真的指日可待」。 |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