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國發會通過 健保給付總額 明年增2.3%~5%

2017.06.27

國發會委員會議昨(26)日通過「107年度全民健保醫療給付總額」成長率將介於2.349~5%之間,未來政府代表、學者專家、保險付費代表與醫界團體所屬的健保會,將在此一區間內確認明年的成長率,可望於9月拍板。

IBM Watson Health診斷癌症準確率高達96%

2017.06.22

認知運算公司IBM Watson Health透過許多研究報告發布數據,強調超級電腦Watson在診斷和加速癌症治療方面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IBM Watson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在癌症治療建議上與醫生判斷的一致性高達96%。

癌症連25年奪命王!國人平均保額僅25萬

2017.06.20

衛福部公布2016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續35年再度拿下首位,成為最致命殺手,對此壽險業者提醒民眾,除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外,更要定期檢視自身持有的癌症險保單的給付方式是否包含門診相關治療,或是癌症一次性給付的保障額度是否足夠,才能夠讓投保的癌症險真正發揮功效。

有健保後 罹癌兩年內自殺風險降2成

2017.06.16

罹患癌症,須面對死亡威脅,承受治療苦痛,更得負擔龐大醫藥費,曾有病人不堪種種負荷而選擇辭世。台大研究發現,全民健保開辦後,病人罹癌在兩年內自殺的風險下降兩成,45歲以下者更大幅減少六成,推測是因健保降低經濟負擔,減少病友的心理衝擊。

癌症新療法 改造病患免疫T細胞

2017.06.12

醫學界對癌症治療方法又有新突破!美國一名血癌病患接受最新免疫療法,讓醫師改造其免疫細胞,重新注入其血液後,成功擊退病魔。此療法可望於今年底通過美國政府核准,正式使用在臨床治療上。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國發會通過 健保給付總額 明年增2.3%~5%

 
  國發會通過 健保給付總額 明年增2.3%~5%  
  2017-06-27 04:10〔中時電子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原載:中時電子報
 
 
 

國發會委員會議昨(26)日通過「107年度全民健保醫療給付總額」成長率將介於2.349~5%之間,未來政府代表、學者專家、保險付費代表與醫界團體所屬的健保會,將在此一區間內確認明年的成長率,可望於9月拍板。

衛福部每年4月都要將次年的全民健保醫療給付總額報請國發會審議,而每年皆以投保人口成長率、人口結構改變率及醫療服務成本改變率這三大參數算出健保給付總額的低推估,經估算107年低推估成長率為2.349%。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明年的健保給付總額除了考慮這三項參數,還得考慮新藥需求、分級醫療、偏遠地區及特殊族群的照顧等,加入這些因素所估得的高推估成長率原本超過5%,但國發會認為可以再省一些,因此訂在5%。

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商東福表示,2.349%~5%這個成長區間換算成支出為6,699~6,872億元,在行政院核定後將就交由健保會(政府代表、學者專家、保險付費代表、醫療提供者)在這個區間裡協商,確認明年的成長率。龔明鑫表示,依往年經驗應該會在9月完成確認。

我們的健保費率未來是否會調漲?商東福表示,到今年底我們的安全準備仍有2,237億元,約4.42個月的安全準備,直到108年都沒問題,他說:「我們的健保費率在105年還曾由4.91%調降至4.69%,補充保費的費率也由2%調降至1.91%,在二代健保收支連動機制下,政府會隨時檢討收支運用效率,以讓健保的財務更穩定。」

一龔明鑫則表示,我們的健保財務目前仍是穩健的,國發會已要求衛福部要落實醫療節省,相信在提前因應下,我們全民健保的財務穩健的時間不止到108年,還會再拉長。

 
 

  IBM Watson Health診斷癌症準確率高達96%

 
  IBM Watson Health診斷癌症準確率高達96%  
  2017-06-22 〔物聯網/記者邱龍傑報導〕
原載:物聯網
 
 
 

認知運算公司IBM Watson Health透過許多研究報告發布數據,強調超級電腦Watson在診斷和加速癌症治療方面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IBM Watson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在癌症治療建議上與醫生判斷的一致性高達96%。

Digital Health Age報導,Watson超級電腦的人工智慧(AI)技術,可以使用機器學習來分析和解讀大量數據,檢查患者數據做出治療決定。在印度班加羅爾Manipal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顯示,Watson與醫生在提供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治療建議方面一致性比例分別高達96%、81%和93%。

在泰國曼谷Bumrungrad國際醫院進行的研究中,Watson與腫瘤學家在多種癌症類型治療建議方面同意度達83%。在韓國仁川的嘉泉大學Gil醫療中心,Watson與腫瘤委員會對高風險結腸癌病例的治療建議一致性達73%。

數據顯示,Watson可以減少78%的臨床試驗資格審查所需時間,Highland Oncology Group和瑞士藥廠諾華(Novartis)針對技術可行性的研究中特別強調這一點。

研究人員花16週的時間,使用臨床試驗配對(CTM)系統處理2,620例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的數據。這套系統能夠評估臨床試驗方案、患者記錄和醫生針對試驗的納入和排除注意事項,自動排除不合格的患者,並將臨床篩查時間從近2個小時縮短到24分鐘。

IBM的Watson for Oncology獲得全球55家醫院採用,另外9家新採用者使用IBM技術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跨專業團隊照護。Watson for Oncology正在紐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re接受測試與培訓,IBM表示,2017年底前該技術將可用於支持至少12種癌症。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re胸部腫瘤學家表示,結合Watson的力量與醫師在過去幾十年治療癌症的經驗與知識,可以幫助醫生探索個人疾病的微妙之處,更加了解不斷成長的腫瘤數據,並進行基於證據的治療決策。

 
 

  癌症連25年奪命王!國人平均保額僅25萬

 
  癌症連25年奪命王!國人平均保額僅25萬  
  2017-06-20 14:29〔ETNEWS新聞雲/記者官仲凱/台北報導〕
原載:ETNEWS新聞雲
 
 
 

衛福部公布2016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續35年再度拿下首位,成為最致命殺手,對此壽險業者提醒民眾,除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外,更要定期檢視自身持有的癌症險保單的給付方式是否包含門診相關治療,或是癌症一次性給付的保障額度是否足夠,才能夠讓投保的癌症險真正發揮功效。

以衛福部的統計資料來看,去年一共有4.7萬人死於癌症,10大癌症排行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房癌、口腔癌、前列腺(攝護腺癌)、胃癌、胰臟癌、食道癌、卵巢癌。其中肺癌和肝癌死亡率較高,占前2名,但卵巢癌則首次進榜,提醒女性民眾要特別留意。

癌症致死率如此之高,但根據2015年保發中心有效契約統計,癌症險共1535件,平均保額僅25萬元,7大項重大疾病共1225件,平均保額為52萬元,如此低的保額,恐怕難以支付日新月益的癌症醫療費用。

全球人壽表示,目前市場上癌症險主要有2種,一為分項給付型,是針對所接受的治療方式或項目,提供不同的保險保障,如手術、住院或門診費用等。二為一次給付型,則是當被保險人確診罹癌時,理賠金可一次整筆給付,讓被保險人及家人能安心的休養及接受後續的醫療照護,不必因醫藥費籌措不到而陷入困境。

而元大人壽也強調,目前癌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慢性病防治與管理的一環,因此「良好的生活模式」與「擁有充足的防癌保障」是防癌的最重要良方,建議民眾一定要根據自身預算及需求提前規劃,才能有效避免高致死率癌症的威脅。

 
 

  有健保後 罹癌兩年內自殺風險降2成

 
  有健保後 罹癌兩年內自殺風險降2成  
  2017-06-16 13:48〔元氣網/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原載:元氣網
 
 
 

罹患癌症,須面對死亡威脅,承受治療苦痛,更得負擔龐大醫藥費,曾有病人不堪種種負荷而選擇辭世。台大研究發現,全民健保開辦後,病人罹癌在兩年內自殺的風險下降兩成,45歲以下者更大幅減少六成,推測是因健保降低經濟負擔,減少病友的心理衝擊。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李明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帛賢、台大醫院心身科主任廖士程等人,運用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探討我國自全民健保實施前後癌症病人自殺風險的變化。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

研究顯示,自1985至2009年的25年間,癌症病人整體的自殺風險是一般大眾的2.5倍,其中又以男性、年紀大於65歲、疾病預後較差的病人,自殺身亡標準化死亡比(SMR)較高;若看癌症種類,則以頭頸癌、食道癌與肺癌病人有較高的自殺標準化死亡比。令人驚訝的是,自殺風險最高峰是罹癌的前兩年。

研究發現,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後,癌症確診後兩年內,整體病人自殺風險下降兩成,女性癌友下降三成,45歲以下癌友更大幅減少六成。廖士程推測,女性與年輕族群自殺風險下降程度較高,是因這兩大族群罹癌後的經濟負擔原本較重,但健保實施後,負擔得以減輕;該研究因此間接支持。

不過廖士程也提到,健保制度間接衍生醫護極高工作壓力,更易過勞,有待思考如何平衡。

 
 

  癌症新療法 改造病患免疫T細胞

 
  癌症新療法 改造病患免疫T細胞  
  2017-06-12 14:25〔蘋果即時/記者桂家齊/綜合外電報導〕
原載:蘋果即時
 
 
 

醫學界對癌症治療方法又有新突破!美國一名血癌病患接受最新免疫療法,讓醫師改造其免疫細胞,重新注入其血液後,成功擊退病魔。此療法可望於今年底通過美國政府核准,正式使用在臨床治療上。

血癌病患謝夫蘭德(Ken Shefveland)嘗試多種療法均無效後,他同意接受CAR-T免疫細胞療法。醫師先將其免疫細胞抽出,將其關鍵免疫T細胞改造加強後注入患者血液內,讓T細胞成為「有生命的藥物」,直接在體內攻擊癌細胞。經過1個月治療後,謝夫蘭德身上已經找不到任何癌細胞跡象。謝夫蘭德興奮地說:「我發現自己已經完全痊癒了。實在太棒了!」

目前CAR-T細胞療法只在實驗室或大型癌症研究中心才能進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最近正評估分別由賓州大學和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研發的兩項CAR-T細胞療法,可望在今年稍晚允許使用在臨床治療上。

新型CAR-T細胞療法所使用的細胞均為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百分百客製化,費用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除了價格高昂,CAR-T細胞療法也無法保證人人適用,有少部分受試者於療程中出現腦腫脹症狀死亡,也有部分患者出現原因不明的併發症而須接受其他治療。此外,CAR-T細胞療法目前僅對血癌患者有用,科學家下一步將研究如何利用T細胞擊退肺癌、乳癌及腦癌病魔。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