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肺癌腦轉移 精準治療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2017.08.14

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 生活品質可提升 使用TKI標靶藥物治療中的肺癌因為抗藥性產生轉移後,化療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一位40多歲的公務員許先生,四年前罹患晚期肺癌,因其EGFR基因突變,使用第一代TKI標靶藥治療效果良好。直到去年,許先生出現頭暈、抽筋及視力模糊等症狀,檢查後確認肺癌轉移至腦部,當時腦部腫瘤逾4公分,經過手術切除再搭配化療,治療效果並不佳,許先生生活無法自理,影響了他的生活品質。在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建議下,以轉移至腦部腫瘤組織切片檢驗出體內T790M基因突變,去年起接受第三代TKI標靶藥物接力治療,至今病況穩定,定期追蹤腦部沒有復發,也幸運的沒有明顯副作用,生活品質大為提升。

老婆落跑 舌癌爸邊治療邊種田養大女兒

2017.08.0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我們採訪了一位住在雲林四湖的爸爸呂榮騰,他是一位單親爸爸,靠種田維生,獨自撫養兩個女兒。呂榮騰的命途多舛,先是婚後在一次工作途中,被一輛酒駕的轎車迎面撞上,造成雙腳粉碎性骨折,必須以鐵片支撐才能行走。卻在復健過程中,前妻因故落跑,呂榮騰回憶,「當時女兒年紀還小,沒人照顧,我每天只能開車、揹著小女兒去復健。」

肺腺癌治療存活期相近 「副作用」才是決勝點

2017.08.07

「吃完藥後我臉部、身上長滿痘子,曬到太陽都隱隱刺痛,根本不敢出門,我才會想自己減藥啊!」。這並非唯一的案例,因為肺腺癌患者除了要「存活」,他們更想要「生活」,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嚴肅的說道。

精準醫療加跨科合作 大腸癌治療需要量身設計

2017.08.03

藝人豬哥亮罹患大腸癌後辭世,門診上也出現部分患者,受此消息影響而拒絕治療;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致一指出,患者如不配合治療,很難有好的癒後效果,以現今醫療技術,即使晚期腸癌患者,標靶治療不僅能延長生命,還能有良好生活品質。

治肺癌副作用難耐 家屬用愛陪伴無畏懼

2017.08.01

肺癌患者常因發現較晚,增加治療難度,且副作用也常難忍受。病友家屬今天分享照顧重點,除用愛陪伴,鼓勵正向,也可「陪讀」,充實抗癌知識更無懼。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1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肺癌腦轉移 精準治療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肺癌腦轉移 精準治療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2017-08-14 08:56 〔HiNet新聞/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婷報導〕
原載:健康醫療網
 
 
 

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 生活品質可提升

使用TKI標靶藥物治療中的肺癌因為抗藥性產生轉移後,化療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一位40多歲的公務員許先生,四年前罹患晚期肺癌,因其EGFR基因突變,使用第一代TKI標靶藥治療效果良好。直到去年,許先生出現頭暈、抽筋及視力模糊等症狀,檢查後確認肺癌轉移至腦部,當時腦部腫瘤逾4公分,經過手術切除再搭配化療,治療效果並不佳,許先生生活無法自理,影響了他的生活品質。在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建議下,以轉移至腦部腫瘤組織切片檢驗出體內T790M基因突變,去年起接受第三代TKI標靶藥物接力治療,至今病況穩定,定期追蹤腦部沒有復發,也幸運的沒有明顯副作用,生活品質大為提升。

EGFR基因突變 可先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

王金洲說明,部分肺癌患者在晚期時會出現腫瘤轉移,通常會出現在腦、骨髓、腎上腺等器官,其中腦轉移患者通常會出現頭痛、頭暈、嘔吐、肢體無力等症狀;在此時先檢測是否具EGFR基因突變,若呈現陽性患者,可先使用TKI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不用急於使用放射治療及電腦刀治療。

副作用愈大不等於藥效愈好

放療、化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皆是治療晚期肺癌的可能選擇,王金洲分析,以第一、二代TKI標靶治療為例,在治療肺癌時,病患存活期表現大抵相同,然而各自的副作用強度卻有明顯差異。「醫生在取決使用哪些藥物治療,除了考量療效,同時需要考量患者生活品質。臨床上患者常有治療時副作用愈大代表藥效愈好的迷思,但副作用只是患者對藥物的反應,與療效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這種迷思,病患可能勉強忍受副作用而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甚至自行停藥,反而造成疾病惡化,也影響患者及家屬在面對疾病時的信心。」王金洲感嘆道。

T790M基因突變 可接續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

王金洲表示,第一代TKI標靶藥物對肺癌約有六至八成有效率,使用約11至13個月後,約有九成患者可能因基因突變出現抗藥性,其中50% 為T790M基因突變。所幸只要透過病理組織切片檢查,或抽血檢測出T790M基因突變,即可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

目一名80多歲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許阿嬤,5年前開始服用第一代TKI標靶藥物,最近因肋膜積水而住院,在王金洲的建議下,抽血檢測出T790M基因突變後,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兩週後肺積水消了,沒有發生副作用。也因為病情好轉,許阿嬤前往美國與朋友相聚的願望,也得以實現。

晚期肺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化時代

王金洲強調,目前晚期肺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化、個人化時代,檢測患者是否有EGFR基因或是接續的T790M基因突變,並藉由評估後,選擇副作用相對小,適合病患狀況的藥物,讓癌症治療兼顧療效及病患生活品質的願望,因而能夠實現。

 
 

  老婆落跑 舌癌爸邊治療邊種田養大女兒

 
  老婆落跑 舌癌爸邊治療邊種田養大女兒  
  2017-08-08 06:08〔壹週刊/撰文許家浚〕
原載:壹週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我們採訪了一位住在雲林四湖的爸爸呂榮騰,他是一位單親爸爸,靠種田維生,獨自撫養兩個女兒。呂榮騰的命途多舛,先是婚後在一次工作途中,被一輛酒駕的轎車迎面撞上,造成雙腳粉碎性骨折,必須以鐵片支撐才能行走。卻在復健過程中,前妻因故落跑,呂榮騰回憶,「當時女兒年紀還小,沒人照顧,我每天只能開車、揹著小女兒去復健。」

離婚後,呂榮騰心情非常不好,雙腳受傷,找不到工作,讓他一度不知道日子怎麼過,心情鬱卒就狂吃檳榔發洩。幸好他為了兩個女兒,重新振作,租地種田。「我種稻米、蘆筍、西瓜、花生。西瓜、蘆筍收成後,我就自己開貨車到處賣。」只是老天捉弄人,11年前,呂榮騰發現舌頭有白斑,到醫院檢查,竟是舌癌三期,「醫生只跟我講,整根舌頭割掉,講話會不清楚,只能吃流質食物。醫生挖我手臂的肉補舌根,我安慰自己,至少還有救,不是癌末。」

檢查出罹患癌症,呂榮騰起先非常震驚,後來想到兩個女兒年紀太小,無論如何一定要撐過去,沒人陪,手術、化療、復健,呂榮騰都自己一個人面對。「醫生說什麼,我都配合,不要讓體重下降。我沒想過放棄,只想要好起來。」

呂榮騰告訴我們,該做的,還是要做,生命的每段遭遇,他都把它當作考驗。呂榮騰露出微笑地說,「大女兒在學校都第一名,她本來要讀幼保科,我叫她改讀多媒體設計,比較有前途。小女兒也很乖,都有領獎學金。」訪談結束後,呂榮騰說了一句,「活著就有希望,憨憨的做,不要胡思亂想。」

 
 

  肺腺癌治療存活期相近 「副作用」才是決勝點

 
  肺腺癌治療存活期相近 「副作用」才是決勝點  
  2017-08-07 22:00 〔SETN三立新聞網/健康新聞網/記者林怡亭〕
原載:SETN三立新聞網
 
 
 

「吃完藥後我臉部、身上長滿痘子,曬到太陽都隱隱刺痛,根本不敢出門,我才會想自己減藥啊!」。這並非唯一的案例,因為肺腺癌患者除了要「存活」,他們更想要「生活」,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嚴肅的說道。

近年來,隨著藥物的進步,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經由標靶治療妥善控制病情,肺癌整體存活期有逐年延長的趨勢。劉杜鎮主任表示,過去診斷出晚期肺癌,幾乎只能等待奇蹟,現在不同了,依患者的病況、癌細胞基因表現,量身訂製治療組合,有標靶藥物、化療、免疫療法等可以選擇,而標靶藥物對常見的基因突變療效差異不大,決勝點在於副作用。

副作用往往是肺癌患者最介意的。劉杜鎮主任表示,有不少患者因為副作用困擾而擅自停藥,一堆藥藏在房間抽屜裡,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再好的藥,沒吞下肚也是枉然」,後來病情進展快速惡化,想重新服藥也為時已晚,對主治醫師來說也增加救治挫敗感。

劉杜鎮主任說,國際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指出,肺癌存活率相關的指標「治療效果跟臨床實驗證據力」,在目前3 種肺癌第一、二代EGFR 標靶藥物,幾乎相當。三種標靶藥的差異在於藥物毒性與安全性。因此,不同標靶藥物,對生活品質可能有不同影響。

肺癌標靶藥物的主要副作用包括甲溝炎、口腔潰爛、腹瀉、臉部皮疹等。不同藥物副作用發生比例及程度有所不同。「國內首次針對肺癌患者做的生活品質調查,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對患者癌後生活品質的衝擊最低。有四成以上患者的症狀,在胸悶、呼吸困難、及食慾不振等生活品質指標,在兩週內皆獲得改善。」劉杜鎮道。

曾有一位罹患肺腺癌第四期50歲男性患者,服用標靶藥物2 週後出現極大的副作用,頻繁的腹瀉嚴重影響工作表現,甚至無法外出遠行,即使調降劑量繼續服用3 個月,還是因為營養失衡體重驟降10%,病情雖控制,卻影響了對治療的信心。經建議改用副作用較低的第一代標靶藥物後,腹瀉獲得緩解,重獲治療信心。劉杜鎮說:「過去肺癌治療藥物選擇有限,醫師會著重在患者的疾病控制,現在標靶藥物療效差異不大,醫者父母心,我更聚焦在維繫對治療的信心及持續性。」

劉杜鎮主任建議,一旦標靶藥物出現難以承受的副作用,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切莫擅自停藥,給癌細胞反撲的機會。標靶藥物不斷研發,活得愈久等到新藥的機會愈大,選擇副作用小、適合自己的治療藥物,抗癌之路未必一路陰霾難行,肺癌病人也能漫步蒼翠田野,欣賞藍天白雲。

 
 

  精準醫療加跨科合作 大腸癌治療需要量身設計

 
  精準醫療加跨科合作 大腸癌治療需要量身設計  
  2017-08-13 14:03〔中華電視公司/記者陳宜婷/台北報導〕
原載:中華電視公司
 
 
 

藝人豬哥亮罹患大腸癌後辭世,門診上也出現部分患者,受此消息影響而拒絕治療;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致一指出,患者如不配合治療,很難有好的癒後效果,以現今醫療技術,即使晚期腸癌患者,標靶治療不僅能延長生命,還能有良好生活品質。

行醫多年的陳致一醫師回想自己第一位治療的大腸癌患者,是位年約50多歲女性,手術切除腫瘤後癌細胞轉移至卵巢,經由標靶治療加化療後,至今已存活逾五年;「只有相信醫囑配合治療,加上病人求生意願,才能等於抗癌歷程延長」陳致一醫師說。

尤其大腸癌可怕之處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誤以為是拉肚子或是痔瘡,近半發現時多已是晚期,除此症狀外,隨著腫瘤在大腸的位置,症狀表現也會有所不同。

陳致一醫師指出,如果腫瘤長在大腸右側,由於是大腸前端,因血會慢慢滲出,病患常會有慢性貧血,也較會感到頭暈及呼吸較喘。若腫瘤長在左側,也就是大腸的末端,病患常會有想大便卻大不出來,同時糞便也會有潛血反應。

無論是歐美或日本,都認為手術切除是最好的大腸癌治療方式,陳致一醫師說,一至三期大腸癌病患,適用手術根除腫瘤。而晚期大腸癌病患,癌細胞往往已轉移到肝臟及肺臟,即需輔以放射治療、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其中又以標靶藥物治療發展最受到重視,同時也獲得健保納入給付,大大減輕病患的負擔。

大腸癌標靶藥物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抑制血管新生,即主要作用在腫瘤血管上,另一類則為抑制表皮生長因子,主要作用在腫瘤上皮細胞。陳致一醫師指出,研究顯示,在RAS基因沒有突變前提下,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效果,較RAS基因有突變者顯著。若腫瘤過大,使用標靶藥物可以先讓腫瘤體積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因此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前,配合RAS基因檢測,才能精準治療。

尤其大腸癌治療並非侷限大腸直腸外科,而是需要跨科別團隊治療!陳致一醫師以義大醫療團隊為例,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外,還包括血液腫瘤科、放射科、腸胃科、胸腔外科、病理科及專門個案管理師組成,且每週醫療團隊都會針對個案進行討論,包括病患腫瘤位置、分期等,以決定對病患最佳治療方案。

陳致一醫師補充道,跨科別團隊先為患者量身訂製個人化治療方式,並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才開始治療,不僅減少治療過程中患者不適,也加快治療速度,全方位治療也減輕病人不安全感,增加醫病雙方信任感。

大腸癌長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第一位,國人不可輕忽,目前國健署有提供民眾免費糞便潛血篩檢,建議50歲以上民眾,最好每年做一次,若發現異常,一定要做大腸鏡進一步釐清。

 
 

  治肺癌副作用難耐 家屬用愛陪伴無畏懼

 
  治肺癌副作用難耐 家屬用愛陪伴無畏懼  
  2017-08-01 19:35〔中央通訊社/記者陳偉婷/台北報導〕
原載:中央通訊社
 
 
 

肺癌患者常因發現較晚,增加治療難度,且副作用也常難忍受。病友家屬今天分享照顧重點,除用愛陪伴,鼓勵正向,也可「陪讀」,充實抗癌知識更無懼。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舉行徵文比賽並舉行分享會,得獎者以200字和1分鐘聲音,描述自己或家人如何與肺癌共處,在治療低副作用、高生活品質中,重新展開不同人生。

得獎者楓少10幾年前在網路認識女友,兩人交往多年,雖有共識要相伴一生,但不想結婚。民國105年6月,女友在公司健檢發現身體有異,進一步檢查,確診肺癌,且走路步態不穩,已有腦轉移,醫師也暗示「可能活不久了」。

楓少的女友大受打擊,意志消沈,開始安排後事,並跟楓少說「很對不起你,拖累了你」;但楓少說,「不要說對不起,妳好好治療、繼續陪伴我,就沒什麼對不起。」

兩人原本無意結婚,楓少用行動展現,向女友求婚,「至少要給我一個以後可以為妳簽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機會」;女友本來不希望拖累他,但幾經說服之後,兩人終於結婚。

抗癌路並不好走,楓少持續鼓勵太太接受治療,告訴她「現在醫學進步,癌症不是不治之症」,且不斷上網找資料、帶太太參加病友座談會,了解其他人的抗病故事,透過經驗分享累積治療信心。

「真不知道要恨癌症讓我太太生命變短,還是要感謝癌症讓我得到一個老婆」,楓少說,太太經過休養後,已經重回工作崗位,兩人不會去想「還剩多少時間」,只想努力、精彩的過每一天。

另一名獲獎的病友家屬非比也分享,丈夫因肺腺癌接受標靶治療,剛開始因身體還不習慣藥物,副作用非常大,嘴巴黏膜破皮密密麻麻,連喝水都很痛苦,「先生變得非常脆弱,甚至會說『我就是拖累妳,那麼沒用乾脆死一死』的話。」

非比說,癌症病人可能因對治療不了解,一遇到嚴重副作用就心灰意冷,她當時陪著先生讀很多資料,「了解就不會害怕」,先生慢慢恢復治療的信心。現在兩人常一起爬山、慢跑,旅遊,先生也走出罹癌的陰霾。

擔任評審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夏德椿表示,肺癌本身症狀如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都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化療及標靶治療也會有副作用,常常讓病人難以忍受,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

夏德椿也說,臨床上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治療效果差不多,相較於化療,可讓大多數患者在第一線使用時,延命達9至11個月,但藥物副作用大小,決定病患生活品質,使用副作用較低的藥物,才能讓患者保持治療信心、持續用藥。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