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低劑量斷層明年納第5癌篩檢

2021.12.28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明年將成為第五癌篩檢。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針對具有肺癌危險因子的重度吸菸者及具有家族史的兩大族群,衛福部已編列三千萬預算,預計明年將肺癌LDCT篩檢納入癌症篩檢。肺癌其他危險因子,例如空汙地區的住民,則先以研究型計畫進行LDCT篩檢,地點遍布雲林、彰化、高雄等空汙嚴重縣市。

晚期肝癌不放棄!醫籲:標靶 + 免疫藥物接力治療,為續命拚生機

2021.12.14

肝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因此肝癌被發現的時候常常都已經是晚期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展,晚期肝癌治療有非常多種選擇,積極治療是對抗肝癌的不二法門! 免疫藥物治療引起副作用的原因是因為活化了身體的免疫系統而造成肝炎、肺炎、及其他器官功能的異常等。不過,免疫治療副作用常在治療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生,時間短至兩三個月、長至一年以上。雖然單獨使用免疫藥物治療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很低(大約在 10% 以下),但建議病人還是要定期追蹤、以免造成嚴重症狀而不自知。

慢性疼痛也能從物理治療解決!什麼情況該看復健科?什麼該看物理治療?

2021.12.13

疫情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其中最明顯改變之一就是減少在外活動的頻率,根據台灣趨勢研究顯示,疫情期間超過六成民眾改為在家運動,但也因為運動強度不一、姿勢不良造成疼痛增加,只是面對身體疼痛問題到底什麼時候去醫院?什麼時候該去看物理治療呢?

獨/MCL淋巴瘤用藥給付延長!元旦起病人可省138.6萬元

2021.12.09

明年元旦,健保署放寬被套細胞淋巴瘤(MCL)第二線標靶藥物Ibrutinib使用規定。原本每人給付13個月,元旦起放寬至20個月。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表示,此藥要價不菲,每顆1922元,一天吃四顆,一個月藥費逾20萬。放寬後,估健保每年多支出6100萬元藥費,可幫助44名病人多吃七個月的藥,為每人省下138.6萬元。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 /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位居第一 癌症影響國人壽命超過29萬年!

2021.12.07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蟬聯第一名。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低劑量斷層明年納第5癌篩檢

    
 
  低劑量斷層明年納第5癌篩檢  
  2021-12-28 01:16 聯合報 / 記者林琮恩、蔡怡真/台北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明年將成為第五癌篩檢。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針對具有肺癌危險因子的重度吸菸者及具有家族史的兩大族群,衛福部已編列三千萬預算,預計明年將肺癌LDCT篩檢納入癌症篩檢。肺癌其他危險因子,例如空汙地區的住民,則先以研究型計畫進行LDCT篩檢,地點遍布雲林、彰化、高雄等空汙嚴重縣市。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指出,透過LDCT篩檢,改變國內肺癌病患被確診期別的分布曲線,也就是肺癌早期患者從現今的二成五增加一倍;晚期患者從現今五成,減少一半以上。早期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因此針對高危險族群進行LDCT篩檢,僅須三至五年就能達到肺癌死亡率降低的目標。   
     
  楊泮池認為,肺癌高風險族群如重度菸癮者、家族史每兩年做一次LDCT,與肝癌篩檢花費相當,B、C肝帶原者一年抽血兩次及一次腹部超音波,兩年累積花費,與一次LDCT相差不遠,也等於一顆標靶藥物費用,投資相當划算。   
     
  目前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包括,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有新國病之稱的肺癌也即將納入。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LDCT可找出小至零點三公分的腫瘤或結節,透過早期篩檢,定能提高肺癌存活率及治療效果。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LDCT篩檢「非終生一次即可」,每隔一至二年須再次篩檢,對篩檢後的「偽陽性」問題,也需詳細配套,建議加強民眾衛教、成立諮詢單位。陳時中亦指出,實施大規模篩檢,須考慮偽陽性受試者之配套措施,以及確診者的後續追蹤,將道德、心理危害減到最低,衛福部正密切研議。   
     

  晚期肝癌不放棄!醫籲:標靶 + 免疫藥物接力治療,為續命拚生機

    
 
  晚期肝癌不放棄!醫籲:標靶 + 免疫藥物接力治療,為續命拚生機  
  Cancer 日期:2021 年 12 月 14 日 作者:癌症希望基金會
原載:Cancer
 
     
  肝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因此肝癌被發現的時候常常都已經是晚期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展,晚期肝癌治療有非常多種選擇,積極治療是對抗肝癌的不二法門!   
     
  肝癌如何分期    
     
  肝癌的分期主要是根據「BCLC 巴塞隆納分期標準」依據肝臟腫瘤的數目、大小、是否侵犯肝內重要血管、是否遠端轉移及病人的體能狀況等臨床指標將肝癌分成五期:0 期(極早期)、A 期(早期)、B 期(中期)、C 期(晚期)、D 期(末期)。    
     
  晚期肝癌常見症狀    
     
  若出現腸胃不適、疲憊、體重下降或腹水等症狀時,常常代表已進入肝衰竭階段,是現今肝癌治療最困難的地方。病人的存活時間,以及醫師可以選擇的抗癌治療種類,都受到病人肝功能好壞的影響。   
     
  晚期肝癌藥物治療新趨勢    
     
  在過去十幾年的期間經過了許多臨床試驗,讓晚期肝癌藥物多了很多的選擇,對病人是一大福音。   
     
  當肝癌的局部治療無法妥善控制病情時,改用「口服標靶藥物」為目前晚期肝癌治療的第一線治療選擇之一。如果腫瘤惡化,再透過第二線藥物接續治療,可有效延長肝癌病人的存活期。標靶治療的一般原理是鎖定癌細胞上特定的分子異常,或是抑制腫瘤引發的異常血管新生,達到抑制癌細胞增生和蔓延的效果。   
     
  第一線治療    
     
  目前,常用的肝癌第一線治療口服藥物選擇為 sorafenib (蕾莎瓦,Nexavar) 及 lenvatinib (樂衛瑪,Lenvima) 標靶藥物,都已有健保給付,適用於肝功能及體能佳的晚期肝癌病人。   
     
  另外,透過「免疫藥物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也是目前治療轉移或無法切除之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標準治療選擇,但是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使用。   
     
  第二線治療    
     
  第一線標靶治療失敗後的第二線藥物如 regorafenib (癌瑞格,Stivarga),ramucirumab (欣銳擇,Cyramza) 等目前已開放有條件的健保給付。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僅使用第一線治療的肝癌存活期大約為 8~14 個月左右,但若接續第二線標靶藥物治療者,將有機會進一步延長存活時間。透過一、二線藥物接力治療可以大幅延長晚期肝癌的生活品質與存活。   
     
  晚期肝癌的標靶、免疫藥物治療副作用    
     
  標靶治療的常見副作用為高血壓、腹瀉、皮膚疹、手足症候群等。其中,「手足症候群」對病友的生活品質影響最大,常見的症狀是手腳會麻刺感及嚴重發紅、脫皮,除了用藥期間預防性塗抹保護皮膚的乳液、軟膏外,也應紀錄副作用嚴重程度、規律返診,必要時可尋求皮膚科醫師給予專業建議及治療。   
     
  免疫藥物治療引起副作用的原因是因為活化了身體的免疫系統而造成肝炎、肺炎、及其他器官功能的異常等。不過,免疫治療副作用常在治療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生,時間短至兩三個月、長至一年以上。雖然單獨使用免疫藥物治療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很低(大約在 10% 以下),但建議病人還是要定期追蹤、以免造成嚴重症狀而不自知。   
     
  文 / 臺大癌醫中心分院 腫瘤內科部 許駿主任(整理 / 吳宇祥)、圖 / 巫郡俊   
     
     

  慢性疼痛也能從物理治療解決!什麼情況該看復健科?什麼該看物理治療?

    
 
  慢性疼痛也能從物理治療解決!什麼情況該看復健科?什麼該看物理治療?  
  Heho健康 日期:2021-12-13 作者:王芊淩
原載:HEHO health & hope
 
     
  疫情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其中最明顯改變之一就是減少在外活動的頻率,根據台灣趨勢研究顯示,疫情期間超過六成民眾改為在家運動,但也因為運動強度不一、姿勢不良造成疼痛增加,只是面對身體疼痛問題到底什麼時候去醫院?什麼時候該去看物理治療呢?   
     
  「物理治療」跟「復健科差」在哪裡?   
     
  物理治療這幾年蓬勃發展,只是不少民眾有疑問到底什麼樣的情況是該去找物理治療師?而不是醫師?生生優動物理治療所顏筱凡院長解釋:「不同的年齡層都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幫忙,比較明確有損傷、疼痛都是適合,差別在於一般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是評估問題,而物理治療師能做的就是治療,不管是用徒手治療、運動治療、功能訓練等。」   
     
  由於復健科醫師偏向診斷病因、組織癒合、手術修復,物理治療則是重建功能、預防再受傷,兩者確實有些不同!生生優動物理治療所林訓正總院長提到:「一般診所醫師有時候患者太多,沒辦法好好看,但在物理治療期間就是會經過完整長時間的評估,根據不同的問題進行適量的訓練。」   
     
  物理治療較多為自費!也能解決慢性疼痛問題   
     
  目前物理治療診所多數都是「自費」居多,一個小時可能落在兩千元上下不等,當然也有部分醫院、診所內也有附設的物理治療,但因為在健保的體制下、時間有限,比較沒辦法做徒手治療,在診所、醫院比較多是利用儀器做輔助性的治療,短波、電療等。   
     
  其實針對物理治療運用的範圍想像的還要大,顏筱凡提到:「像是亞健康族群也很適用,女性常遇到骨盆前傾的問題,就可以利用物理治療找出用力的方式、緊繃的地方,解決身體的困擾。」   
     
  尤其一般民眾的身體機能、反應神經比運動員要差,更應當心活動異常所導致的傷害。林訓正也提到:「運動頻率不足、久坐不動、姿勢不良或動作錯誤均會誘發身體組織僵硬或傷害,若狀況反覆發生將造成肌肉筋膜或關節損傷,即會演變為慢性疼痛。」   
     
  找出問題核心避免錯誤動作反覆發生   
     
  藉由物理治療師早期介入可以有助減輕疼痛,恢復關節活動為目的,增生療法搭配徒手治療則可以正確活動關節、加速恢復。但並不是治療好就沒事,更要藉著運動治療引導個人化功能性動作訓練,後續才能避免反覆錯誤動作、習慣而再次受傷。   
     
  增生療法對於慢性疼痛治療效果高達八成,針對肩頸、膝蓋等關節部位則更為顯著!在為期半年至一年的追蹤中,除臨床指標及關節功能進步,有七成的患者沒有再發生關節退化情形。後續物理治療師則會評估儀態、骨骼排列、動作模式等,找出造成組織不當受力的原因,並利用徒手治療及運動治療等方式緩解疼痛及回復功能。   
     
  如今醫學進展下,面對疼痛問題民眾也有更多選擇,生生優動診所院長鐘英華表示:「患者也須負起照顧自己健康的責任,那麼多數疼痛問題可以在早期就醫,就能避免惡化甚至逆轉。」   
     
  文、圖/王芊淩   
     
     

  獨/MCL淋巴瘤用藥給付延長!元旦起病人可省138.6萬元

    
 
  獨/MCL淋巴瘤用藥給付延長!元旦起病人可省138.6萬元  
  2021-12-09 16:1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明年元旦,健保署放寬被套細胞淋巴瘤(MCL)第二線標靶藥物Ibrutinib使用規定。原本每人給付13個月,元旦起放寬至20個月。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表示,此藥要價不菲,每顆1922元,一天吃四顆,一個月藥費逾20萬。放寬後,估健保每年多支出6100萬元藥費,可幫助44名病人多吃七個月的藥,為每人省下138.6萬元。    
     
  根據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資料,被套細胞淋巴瘤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是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種,其中85%為B淋巴球癌化而來。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表示,MCL的復發率高於其他淋巴瘤,相較於其他較緩和的淋巴瘤,MCL的惡性度也較高。   
     
  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在B細胞發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也與其增生異常及惡化有關,也是藥物治療的標的。柯博升表示,Ibrutinib是一種小分子的BTK抑制劑,幾年前納入給付時,只有第二期臨床試驗及部分第三期試驗資料,因此當時健保署先設定給付於第二線,每人限給付13個月。   
     
  柯博升表示,近年大型臨床試驗完成,也有各國國家真實世界數據累積,證實有助延長無疾病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張惠萍表示,這次放寬是由廠商提出申請,更新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無疾病存活期中位數是25個月,真實世界使用數據大約也有22個月,綜合考量下,10月21日共擬會決定放寬到20個月。    
     
  根據12月6日最新公告上網之給付規定,明年元旦起,曾接受過一種化療或標靶治療無效,或是復發的MCL病人,經事前審查,每位病人最多可給付20個月的用藥,每天可處方四顆。    
     
  首次事前審查療程以4個月為限,之後每3個月申請一次,申請時須附上前次治療的結果評估資料。如果疾病進展或病人無法耐受副作用,則須停止使用。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疲倦、噁心、呼吸困難,少數MCL病人對ibrutinib沒有反應,或是會產生抗藥性。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 /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位居第一 癌症影響國人壽命超過29萬年!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 /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位居第一 癌症影響國人壽命超過29萬年!  
  2021-12-07 10:39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文/梁敏萱
原載:元氣網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蟬聯第一名。   
     
  39年過去,癌症依舊是國人生命的最大威脅   
     
  109年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資料,癌症持續蟬聯第一名,至目前為止已有39年,心臟疾病及肺炎則位居第二、三名。探查過去2000年與2010年資料發現,除了癌症持續威脅國人健康,肺炎、高血壓疾病也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衛福部數據更指出,若排除癌症死因,國人最多可以增加4.02歲,顯示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從上圖可以發現,109年台灣人主要死因仍以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位居前三名。若比較近20年死因排名,可以發現肺炎從第八名攀升到第三名,死亡率為58.2,高血壓疾病則從十名以外爬升到第七名,死亡率為28.4。   
     
  雖然普遍民眾認為罹患癌症年齡應是中壯年以後,但探查各年齡前五大死因,發現除了自殺或事故傷害,癌症皆排在前三名,25歲以後更成為主要威脅國人生命的原因,45歲至64歲壯年階段罹癌人數更遠超過其他死因的總和。   
     
  衛福部109年統計指出,因癌症死亡的70 歲以下人口平均損失11.2年壽命,全台總和超過29萬年,不論是對家庭或社會都是莫大的損失。   
     
  為什麼癌症過了39年,仍然持續威脅我們?衛福部癌症防治計畫報告指出,除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壓力與環境,接觸不明的感染源也可能是罹患癌症的原因之一,例如B、C 型肝炎引起的肝癌,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子宮頸癌以及胃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癌等。   
     
  探查各年齡癌症死因,從數據中可以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罹癌人數雖然較少,但仍受血癌及腦癌威脅;25歲以後的男性主要受口腔癌與肝臟相關癌症影響、女性則受乳癌威脅;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不分性別,皆受呼吸器官相關癌症影響存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表示,包含癌症在內的慢性病,共同危險因子為吸菸、酗酒、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不足。根據國健署調查,國人有規律運動習慣人口至107年度已提升至33.5%,較鄰近國家高,但國人蔬果仍普遍攝取不足,除了導致營養不均衡外,亦會造成癌症之發生。   
     
  為預防癌症發生,政府近年透過癌症篩檢與疫苗施打,有效降低部分癌症的發生率,但要讓一般大眾提升自我健康意識、定期接受篩檢,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仍是一條漫長的路。   
     
  癌症篩檢能做嗎?條件與自我檢測報給你知   
     
  雖然癌症對國人威脅高,但近年醫療進步下,已有不少癌症可以在藥物的治療下獲得控制,只要提早發現、早期接受治療,治療成效與結果都會較晚期發現來的佳。   
     
  國健署自2010年推動四大癌症篩檢,以增加民眾治療和存活的機率,依據症狀與部位,篩檢與自我檢測方式皆有不同,以下根據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劉秉芬醫師的整理,分享哪些族群適用政府篩檢補助,其他年齡層也有可以透過自我健康意識提升與警覺,達到早期發現與治療的結果。   
     
  一、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為台灣常見癌症之一,每年篩檢大腸癌篩陽性個案約8 萬,每年約有75%完成大腸鏡後確診。ㄧ早期發現幾乎沒有明顯的病徵,但還是可以透過以下方法觀察相關症狀,及早進行檢查與治療。   
  1.排便習慣改變。   
  2.不規則腹痛。   
  3.血便、黏液便。   
  4.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5.不明原因貧血。   
  6.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的感覺)。   
     
  雖然以上症狀並非大腸癌的絕對原因,但如果有發現自己符合多項症狀描述,無法恢復又查不出原因,建議要進行檢測追蹤。   
     
  目前政府針對50歲至未滿75歲之一般民眾進行糞便潛血檢測,會採樣少量的糞便檢測是否有出血的情況,並分辨是否有不正常組織增生,或是單純痔瘡、良性息肉等造成之出血。   
     
  二、乳癌    
     
  乳癌是台灣女性常見的癌症,也是65歲之前女性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30歲以上的女性都應該要提高警覺。雖然早期乳癌不一定有症狀,但女性可以透過觸診與觀察,若是有下列發現,劉秉芬醫師建議可進一步檢查確認:   
  1.無痛性腫塊。   
  2.乳房外觀改變,如突出或凹陷。   
  3.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是溼疹、紅腫及潰爛的情形。   
  4.乳頭有異常分泌物,如帶血乳汁、血液等。   
  5.乳頭凹陷。   
  6.腋下淋巴結腫大。   
     
  目前政府針對45至69歲婦女;或是40歲以上,二等親內家人有罹患乳癌之病史者,提供兩年一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檢驗結果若有出現異常,後續會安排乳房超音波、切片等檢查。對於年齡較輕、但對乳房健康有意識的女性,建議可以透過平時自我觸診與乳房超音波的方式檢測。   
     
  三、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過去是目前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近年對女性的威脅有趨緩,但女性朋友仍要提高警覺。   
     
  據劉秉芬醫師分享,研究指出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感染後多數人會自動痊癒,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因持續感染引發的慢性刺激、加上其他癌症因子而轉變為癌症。   
     
  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約70%子宮頸癌之死亡率;而外國的研究則指出三年一次的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   
     
  目前政府針對30歲以上女性補助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提早發現與治療。若女性朋友平時有發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有顏色或氣味之異常、夾雜血絲、停經後的出血等,都需要提醒自己就醫檢查。   
     
  四、口腔癌    
     
  根據衛福部數據,口腔癌為威脅25歲以後男性前三名的癌症,造成口腔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為「嚼檳榔」、「抽煙」、「喝酒」;此外不良的口腔衛生、蛀牙、長期配戴不適合的假牙等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   
     
  據劉秉芬醫師分享,統計上來說,吃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吃檳榔配上抽菸則罹癌率提升到89倍!因此有相關習慣的人平時應多注意自己的口腔健康,並留意是否有以下情形:   
  1.口腔內部或周圍有硬塊、腫脹、脫皮、變色(包括紅、白斑)等。   
  2.嘴唇或口腔有長期(超過兩週)無法癒合之潰瘍。   
  3.口腔內部或附近有原因不明的麻木、疼痛或觸痛。   
  4.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舌頭活動受阻、或是張口困難(嘴巴張不開)。   
  6.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   
  7.咀嚼或吞嚥時感到疼痛及困難。   
  8.拔牙傷口不易癒合、牙齦腫脹等。   
     
  目前政府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或吸煙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提供兩年一次的口腔黏膜檢查,提早發現的口腔癌存活率大多在七成以上,也因此高風險的民眾建議一定要定期追蹤篩檢!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