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旅

疾病、篩檢

 

 
  認識攝護腺癌  
 

資料來源:癌症關懷諮詢網

 
 

攝護腺的惡性腫瘤係攝護腺癌,除了體積會擴大外;還有可能會危害到其他的身體器官。(特別是骨頭跟淋巴),好發於50~80歲左右的男性,因此有人稱之為長壽癌。攝護腺癌在四十五歲以下是少見的,危險性隨著年齡而增加。

男性應在50歲後,開始進行攝護腺篩檢,具危險因子者應提前至40歲。 
1.美國連續十年蟬連男性癌病罹患率第一名:攝護腺癌。 
2.即使被診斷為末期癌病,但大部分患者仍能自在的活上多年的癌病:攝護腺癌。 
3.世上最接近完美的腫瘤指標: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4.早期(第一、二期)攝護腺癌的治癒率可高達90%。

延伸閱讀: 癌症關懷諮詢網

 

 
 
  攝護腺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

 
 

男性的攝護腺長在哪裡?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五的受訪男性不知道攝護腺的位置在恥骨及直腸的中間,其內部包住尿道最上面的一小段,形狀及大小跟粟子一樣,即便是攝護腺肥大的病患,也有近半不知道,顯示台灣男性對攝護腺的認知,有待加強。這項調查是針對三百五十多名五十歲以上男性進行,結果發現,不少人甚至誤將膀胱當做攝護腺,同時也有超過五成的病患,不知道攝護腺大小應像粟子一樣。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

攝護腺又稱作前列腺,是「唯有男人才有的器官」;它大小有如一個粟子,緊接著膀胱的下方,中間有尿道流經後側方則有輸精管進入,它所分泌的攝護腺液佔精液總重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它的功能目前所知可能與維持精子活動力及保護男性生殖泌尿道免於感染有關。

攝護腺可能發生的常見疾病有攝護腺炎、攝護腺良性肥大及攝護腺癌。由於攝護腺的中間即是尿道的流地,所以攝護腺若發生問題通常會影響到排尿的順暢。但,攝護腺癌的發生部位,卻在攝護腺外圍,離尿道較遠,因而初期沒有什麼症狀,要到癌細胞壓迫到尿道才會有頻尿、排尿困難、有餘尿等症狀。有些人有輕微的症狀也將它視為老化的一部分而不加以重視,以致忽略了早期診斷的時機。

攝護腺有四個實際的功能

  1. 製造部分的精液
  2. 賦予精子活力並保護之
  3. 協助順利射精
  4. 束緊膀胱口,調節排尿

攝護腺所分泌的液體稱為攝護腺液,是屬於精液的一部份,其中含有豐富的鋅和鈣等礦物質,以及酵素等等。因此攝護腺具有賦予精子「活力」的功能;此外,它所含的鋅具有殺菌的作用。如果罹患攝護腺肥大症,攝護腺液的分泌也會減少。一旦肥大症惡化,便須動手術將攝護腺摘除。如此一來這種閥的功能便無從發揮,有時會產生精液流入膀胱的現象。這就稱為逆行性射精。使用賀爾蒙治療而產生的副作用,有時會使性慾衰退。逆行性射精的情形至少還可以保有性能力,可是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則往往會導致陽痿。

延伸閱讀:攝護腺

 

 
 
  攝護腺症候群  
 

圖片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圖片來源:南洋商報

 
 

攝護腺是男人特有的專利,隨著年齡增加,罹患攝護腺疾病的機率也會逐年增加,加上知識水準的提昇,醫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使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許多,所以說,攝護腺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已經成為男性不小的問題,我們也可稱這些攝護腺疾病為攝護腺症候群,而攝護腺症候群可包含攝護腺炎與感染、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

延伸閱讀: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攝護腺癌  
 

圖片來源:癌症關懷諮詢網

 
 

攝護腺癌是因正常腺體細胞發生突變變異後轉化成惡性細胞,無法遏止的不斷分裂增生,奪取鄰近組織的營養,擴展自己的地盤,而後穿越血管或淋巴管,往攝護腺外擴散。基本上這些突變細胞的生成,需要男性激素長久持續的滋養及剌激,因此,攝護腺癌大多是發展十年以上,於五十歲以後方才被診斷出來。

據統計,台灣地區的攝護腺癌,有將近半數在診斷時已經是第三期,即攝護腺癌細胞已侵犯至被膜以外(3a期)或貯精囊(3b期)。一般來說,PSA(攝護腺癌之腫瘤指數)超過20 ng/ml者,大部分已是第三期。

延伸閱讀:癌症關懷諮詢網

 

 
 
  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

  • 愛吃紅肉及吃太油:油脂會刺激睪固酮及其他荷爾蒙的產生,而男性荷爾蒙會加速攝護腺癌的生長。
  • 焊接、製造電池、橡膠和經常暴露於金屬鎘的工人。
  • 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爸爸或兄弟間有人得到攝護腺癌的話,那這人得攝護腺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
  •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割包皮、結紮或性生活頻繁程度與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上升有關。

延伸閱讀:照護線上

 

主要可能導致或增加攝護腺癌發生的高危險因素如下:

  • 年齡:攝護腺癌是男性特有的疾病,通常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但是有統計數字顯示,只要男人活的夠久,就有機率罹患攝護腺癌。
  • 家族病歷史: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有血親關係的親友罹患有攝護腺癌或乳癌)時,攝護腺癌的發生危險度會明顯升高,機會是一般人的2~4倍。年齡都較年輕化約在45~60歲之間。
  • 種族:西方國家的男性似乎較東方男性更容易罹患攝護腺癌,其中又以非洲裔美人罹患攝護腺最高,其中原因可能是這類種族的男性會有較高的男性激素,而過高的男性激素及誘發細胞之基因改變成DNA之修復產生變異所致,但是真正的罹患比率與原因,還有待查證。黑人的罹患機率比白種人高、黃種人高。黃種人最不容易罹患攝護腺癌。
  • 肥胖或吃較多富含動物性脂肪肉品。

具有以上危險因子的男性,建議在四十歲後,最好能進行一次攝護腺癌的篩檢,而一般男性也應在五十歲後開始進行檢查。

延伸閱讀:癌症關懷諮詢網

 

 
 
  攝護腺癌的臨床症狀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要說早期的攝護腺癌症狀,其實就是「沒有症狀」,或者一些與「攝護腺肥大」很類似的症狀,例如:

  • 很頻尿,尤其晚上夜尿情況嚴重。
  • 想要尿尿時,要站一陣子才能尿得出來,也無法說停就停。
  • 尿尿斷斷續續,無法一口作氣。
  • 大笑或咳嗽時會漏尿。

 

有些症狀時是攝護腺癌細胞侵犯其他組織時造成的,例如:

  • 尿尿或射精時有燒灼痛感
  • 血尿或精液裡帶血
  • 下肢無力、水腫
  • 便祕
  • 骨頭痛,尤其是下背部、髖骨處及大腿。

延伸閱讀:照護線上攝護腺癌 -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