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旅

治療

 

 
  口腔癌的治療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口腔癌的治療方式

外科手術治療: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

放射線治療:藉由產生高能量的輻射,由外界照射患處來破壞癌細胞,控制其繼續生長或分裂。

化學治療:此治療在口腔癌的治療中為輔助性之角色,只能暫時減緩癌細胞生長的數目及速度。

延伸閱讀:台大醫院

 
 
  口腔癌不同期別治療方式  
 

第一期 

手術治療

第二期 

手術加放射線

第三期 

手術加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

第四期

合併療法、術前化學治療加手術及

手術後的放射線加化學治療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延伸閱讀:

 
 
  口腔癌的手術治療  
 

第一期 

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第二期 

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切除

第三期 

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第四期

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如果因腫瘤及組織需作廣泛性的切除,甚至需做傷口重建等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李清池醫師

 
 

因部分國人有嚼食檳榔及喝酒、抽菸習慣,口腔癌發生率逐年上升。而口腔癌病患接受治療之過程所受之身心煎熬更令病患不敢接受正規治療! 而手術後之顏面變形和嘴唇凹陷或是構音異常,令病患更加畏懼。而目前有改良式術式切除腫瘤,在達到治療腫瘤之目的又可減少顏面變形及併發症。

延伸閱讀:李清池醫師

 
 
  口腔癌的放射治療  
 
  • 術後輔助性放射治療
  • 根除性放射治療
  •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
  • 其他新式放射治療技術
    • 螺旋刀 (Tomo Therapy)
    • 電腦刀 (Cyberknife)
    • 銳速刀 (RapidArc)
    • 弧形刀 (VMAT)
  • 緩和性放射治療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口腔癌患者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有下列三種情況:

  1. 術後輔助性放射治療:手術切除後病理報告若呈現手術邊緣有殘留癌細胞,兩顆以上的淋巴結轉移或淋巴結有突破外膜,腫瘤體積較大(大於4公分)或是有侵犯其他鄰近組織(如下頷骨及皮膚等),切下的組織內有淋巴管血管或是神經侵犯等情形時,局部腫瘤復發的風險會升高。 建議患者接受輔助性的放射治療或是同步化學放射治療以加強局部的控制,這類放射治療需在傷口癒合後,儘快在手術後6週內開始。照射範圍為原發腫瘤位置及頸部淋巴區域,一般來說照射劑量約為60至70格雷,分為30到37次治療,一週五次,約需6至7週的時間。
  2. 根除性放射治療:因本身健康因素無法開刀或是腫瘤侵犯程度較廣而無法手術切除的病人,同步放射治療加上化學治療是目前的首要選擇。照射範圍為口腔腫瘤及頸部淋巴區域,照射劑量需提高至70格雷以上,分為35至40次治療,約需7至8週的時間。
  3. 緩和性放射治療:針對已有遠處轉移的病人,放射治療的角色在於緩解症狀而非根除,如有骨頭轉移時,以放射治療來協助止痛,並預防骨折及神經壓迫;口腔腫瘤出血時,放射治療可以用來輔助止血。照射範圍及劑量,依治療部位及需求的不同會有差異。

延伸閱讀:國家網路醫藥

 
 
  口腔癌的化學治療  
 
  • 合併放射療法與化學治療
  • 5-FU、capecitabine (xeloda;截瘤達)、ufur (友復)、 bleomycin、mitomycin-c、methotrexate、鉑類(platinum):cisplatin (順鉑)
  • paclitaxel (taxol;太平洋紫杉醇)、docetaxel (taxotere;歐洲紫杉醇)
  • gemcitabine (gemzar;健擇) 、vinorelbine (navelbine;溫諾平)
  • Cetuximab (Erbitux,爾必得舒)
  • 類維生素 A 酸(retinoid acids)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
 
 

有 5-FU、 capecitabine (xeloda;截瘤達)、cisplatin (順鉑)、 bleomycin 、 mitomycin-c、 methotrexate 等以及口服的 ufur (友復),paclitaxel (taxol;太平洋紫杉醇)、 docetaxel (taxotere; 歐洲紫杉醇)、gemcitabine (gemzar;健擇) 、vinorelbine (navelbine;溫諾平)這些都是醫治其他腫瘤常用到的藥物。一些新藥,例如「cetuximab」(Erbitux,爾必得舒)

其中大概以 5-Fu 合併 cisplatin 的組合療法用得最廣,常被當做標準治療,除了本身具有的抗癌療效外,兩者都可加強放射線治療的效果,因此最常被用來作為同步放射與化學治療的首選藥物。

「cetuximab」(Erbitux,爾必得舒)的藥物,它是屬於單株抗體製劑,抑制上皮細胞生長素接受器。在局部晚期之口腔癌或咽喉癌治療,爾必得舒合併放射治療比單獨使用放射線治療的效果明顯較好,可以延長病患存活期。在復發或轉移性口腔癌,爾必得舒與 cisplatin 化學治療合併治療相較於單獨使用化學治療,可以明顯延長病患存活,並增加腫瘤反應率、延緩疾病惡化時間。

類維生素 A 酸(retinoid acids),在已發表的幾篇文獻中,一再發現每日口服類維生素 A 酸可以有效的讓 60 至 70%的口腔白斑、紅斑等癌前期病灶回復為正常細胞。也就是確實可以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這是一項突破性的發現,後續的研究也證實對於罹患口腔癌但已經成功切除的患者,給與類維生素 A 酸仍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個口腔癌發生的機會。

 
 
  口腔癌先導免疫療法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癌症治療發展是近年全球醫界矚目的焦點,亦是新藥研發之主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最新核准一項口腔癌治療新藥之第三期全球性臨床試驗計劃,除了美國及台灣之外,全球還有六個國家(加拿大,波蘭,匈牙利,俄羅斯,以色列及印度)參加這次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並將納入共880 位病患。此計劃在國內由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暨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教授擔任研究主持人,2011年10月已陸續在國內七家醫院開始進行,預計收受88名符合試驗條件之口腔癌及軟腭癌患者進行研究。

侯勝博教授指出,本臨床試驗研究預計將成為最大規模國際口腔癌臨床研究,也是全球首次把免疫療法放在其他所有傳統照護方法之前的臨床實驗,突破重點是在研究「先導免疫療法合併標準療法」與使用「標準療法」對於晚期原發性鱗狀上皮細胞口腔癌及軟腭癌病患的效果。侯教授指出,將「免疫治療」應用於腫瘤治療一直是醫學研究者非常有興趣的治療方式,過去免疫治療觀念上僅延續「輔助治療」的思維,只實驗性的用於治療失敗的病例,這些病例在經歷手術、放療、化療、再次化療的摧殘,其自身的免疫系統早已殘破不堪,是故治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這次的研究計劃則是採先加強病人免疫力,同時削弱腫瘤活性,然後再施以標準療法之方法,評估病人在標準治療之前,先接受免疫治療藥物Leukocyte Interleukin新藥(簡稱LI) 治療的整體存活期。

根據該新藥第一、二期國際臨床試驗證明,此治療方式與新藥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約12%受試者其腫瘤在藥物治療一個月內完全消除;病理組織切片亦顯示出,患者在接受標準療法前,受試者的癌細胞平均約半數以上已消滅。針對第二期臨床研究病人,於後續追蹤研究上,其三年半存活率亦平均增加33%。

國內包括新光、台大、馬偕、林口長庚、彰基、成大以及高雄長庚等七家臨床醫學中心均參與此研究計劃,預定收案88名,約為全球研究計畫總收案數的十分之一。台灣能參與此一全球性、多中心的第三期臨床研究對於國內口腔癌治療別具意義,表示台灣口腔癌治療已達世界水準,並且能以此研究與世界接軌,對此「可能改變」目前口腔癌標準治療方式的最新療法,台灣有幸能站在第一線參與研發,無疑是台灣向上提升與改變時代的一個契機。

侯教授表示,根據口腔癌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約5千多例口腔癌新診斷個案,其盛行率及年增率已居世界已開發國家之冠,且其中超過5成為晚期(第三、四期)患者。侯勝博教授說明,目前在晚期口腔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仍以合併手術廓清病灶,輔以化療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僅少部分嚴重病例可使用較新的標靶藥物。即使台灣醫學如此進步,每年卻仍約有近2,500人死於口腔癌。侯教授說,政府已於近年積極推動口腔癌篩檢,確實有助於提高患者早期發現的比例,除此之外,如欲提高口腔癌患者存活率,則須仰賴新藥或新治療方式的發展。

延伸閱讀: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

 
 
  口腔癌的復發  
 
  • 口腔癌治療後必須定期回院追蹤檢查,因為復發約有 9 成發生在前二年
  • 第一年每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二年每二個月一次,第三年每三個月一次,第四、五年以後可以每半年一次
  • 口腔癌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上,有吸菸是戒菸者的二倍,在產生第二種癌症的機率上,有吸菸是戒菸者的四倍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口腔癌常在治療後二年內有復發的情形,所以需在治療後的前二年內,每二個月返診一次,第三年每三個月返診一次,第四年以後每六個月一次即可。當然,這是一般原則,醫師會根據病情不同予以調整追蹤頻率。追蹤檢查的項目除了觸診之外,每半年應接受一次胸部X光檢查,還要觀察是否有遠端轉移的現象。 

延伸閱讀:台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