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旅

疾病、篩檢

 

 
  口腔癌  
 

資料來源: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其實是泛指口腔構造裡的所有惡性腫瘤。百分九十以上是發生在表皮黏膜細胞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其他像唾液腺、淋巴組織、肌肉骨骼組織、脂肪組織和神經組織都有可能是惡性腫瘤的來源,但因為發生機率甚微,故當今「口腔癌」一詞等同口腔黏膜鱗狀上皮細胞癌。台灣地區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

抽菸、喝酒及嚼檳榔都不放過,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常人的123倍!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的103年全國十大死因數據中,口腔癌位居十大癌症死亡排行榜的第5名,等於每10萬人中就有11.6人因口腔癌死亡,而且還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延伸閱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華人健康網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口腔癌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口腔癌常見症狀有:

(1) 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

(2) 嘴唇或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持續超過二週以上)。

(3) 口腔內或附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4)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6) 舌頭活動度受阻。

(7) 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8) 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9) 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10)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11)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延伸閱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口腔癌的危險因子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 根據許多國家之研究,目前被證實與「口腔癌與癌前病變」產生有關的危險因子包括:嚼檳榔、抽菸、喝酒、飲食、紫外線、病毒和其他因素。其中「嚼食檳榔」、「抽菸」及「喝酒」為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一. 嚼食檳榔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已於2003年將檳榔列為一類致癌物。在台灣的口腔癌患者中,八成以上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郭氏等學者以台灣某醫院的口腔癌病患所做之研究顯示,嚼食檳榔得到口腔癌的相對風險為不嚼食者之28.2倍。Shiu與Chen (2004)以台灣某醫院為主的研究亦指出,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白斑之相對風險為不嚼食者之 17.7倍。國外研究亦顯示,嚼食檳榔者罹患白斑的機率是無嚼食者的3.8倍,而大量嚼食者甚至是無嚼食者的4.1倍。

    除了有無嚼食檳榔者的口腔癌及口腔癌前病變罹病風險不同之外,嚼的愈多也有可能導致更高的危險性,如相較於偶爾嚼食者,每日嚼食1-10顆、11-20顆及20顆以上者,其對白斑的危險對比值約為2.5倍、3倍及5.5倍;對紅斑的危險對比值則約為3倍、16倍及38倍 (Yen et al, 2007)。

    »»我可以去哪裡做口腔癌篩檢?»»

    »»『遺失的微笑』紀錄片»»

    二. 抽菸

    學者的研究指出,抽菸會使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增為18倍。Shiu與Chen(2004)指出,抽菸會使罹患口腔白斑之機率增為4.26倍。國外研究亦顯示,吸菸者罹患白斑 的機率是無吸菸者的6.4倍,而大量吸菸者甚至是無吸菸者的9.8倍。國外近期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抽菸會使罹患口腔癌的相對風險提高3.43倍。

    »»我想要戒菸.可以去哪找?»»

    三. 喝酒

    學者的研究指出,飲酒會使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提高為10.21倍。國外近期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有飲酒的人其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比無飲酒的人高6 倍。而在不考慮吸菸下,不同的飲酒量對罹患口腔癌的影響也不同,每日飲酒25克、50克、和100克會使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分別提高為1.8倍, 2.9倍和 6.1倍。

    值得注意的是,所攝取的酒精總量比酒的種類(如:啤酒、紅酒、威士忌)對產生口腔癌更具影響力。目前歐洲逐漸升高的口腔癌死亡率,已被證實和不斷升高的飲酒量是有關連的。

    四. 飲食

    研究顯示,每天攝取一份水果可以使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降低49%,至於攝取蔬果可以降低50%。值得注意的是,抽菸和飲酒者若大量攝取蔬果,可以明顯降低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但對於不抽菸、不喝酒者無顯著影響。

    »»我想知道更多飲食觀念»»

    五. 紫外線

    研究證實,紫外線是導致唇癌的危險因子。建議使用防曬乳和適當的衣物,以減少紫外線的影響。

    六. 病毒

    多項研究證實,人類乳突病毒(HPV)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病毒HPV16 L1型會使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增高為1.5倍,使罹患口咽癌的機率提高為3.5倍。病毒HPV16 E6 或 E7型會使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升高為2.9倍;使罹患口咽癌的機率增高為9.2倍。目前為止人類乳突病毒(HPV)和口腔癌間相關的生化機制尚未明朗,仍需進一步研究。

    此外患有AIDS的病人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若受到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影響,會導致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增高(Herrero,2003)。

    七. 其他

    (一). 基因

    統合分析研究顯示(Zhuo,2009)對亞洲人而言,基因型為GSTM1的人,比較容易罹患口腔癌。

    (二). 社經地位(Conway,2008)

    國外研究顯示(Conway,2008),低收入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高收入者的2.41倍。社會職業類別低者(low occupational social class)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社會職業類別高者的1.84倍。低教育程度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高教育程度者的1.84倍。

    (三).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較高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較低。無論是有無抽菸者或有無飲酒者,身體質量指數過低會使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增加為兩倍。

    (四).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口腔癌前病變及口腔癌發生已被證實和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相關,且具有明顯的劑量效應。檳榔除了和上述口腔疾患相關之外,也被發現和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相關,而口腔癌前病變也曾在文獻中發現其與高血壓、肥胖及糖尿病均有相關。Yen等人過去利用基隆闔家歡篩檢於2002-2009年的資料以橫斷式資料驗證不同口腔癌前病變與代謝症候群之間的相關,其結果發現在調整干擾因子後,代謝症候群的個案較沒有代謝症候群的個案其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為高(調整後勝算比(aOR) =1.68, 95%信賴區間(CI): 1.39-2.04)。 在代謝症侯群五個組成之中,高三酸甘油酯 (aOR=1.43, 95% CI: 1.17-1.75)及高血糖症(aOR=1.30, 95% CI: 1.02-1.67)與那些在正常範圍之內的對象比較,對口腔癌前病變上有著更高的風險。當其他危險因子受控制時,在代謝症候群和口腔癌前病變之間的關係仍然持續,甚至對於未吃檳榔者 (aOR=1.85 (95% CI: 1.42-2.40))亦然。

延伸閱讀:基隆市e化健康博物館 - 基隆市衛生局
 
 
  口腔癌風險預測  
 

 

資料來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檳榔對健康的影響

嚼食檳榔,除了因為時常咀嚼使牙齒變黑、動搖、磨損及牙齦退縮,而形成牙週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並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從國內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約有88%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如果嚼檳榔合併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菸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菸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頭頸癌3危險因子:菸、酒、檳榔

廖立人醫師表示,抽菸、喝酒、吃檳榔是引發頭頸癌的3大危險因子,患者會因吞食造成嘴巴、喉嚨、食道和消化道皆暴露於致癌物的威脅中,一旦累積太多就會產生癌變。估計吃檳榔合併有吸菸、飲酒行為者,罹患口腔癌是正常人的123倍;而罹患一個頭頸癌的患者中,5%至10%會再罹患第2個頭頸癌。

如何擺脫頭頸癌或口腔癌的威脅?最好不要碰菸酒和檳榔,且善用國家資源,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及早發現病變,積極接受治療,早期治療可減少手術「變臉」的風險,還可提高預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