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旅

確診

 
  肝癌的檢查  
 

 

檢查項目

檢查目的

肝功能檢查

血清總蛋白(Total Protein)    6.0-8.5mg%

肝病、膽道疾病、肝炎、肝功能異常、肝硬化症、營養狀態

血清白蛋白(Albumin)           3.5-5.0mg%

血清球蛋白( Globulin)          2.0-3.9mg%

白蛋白/球蛋白比率(A/G)

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0.5-1.5mg%

鹼性磷酸酵素(ALK-P)                30-95 U/L

麩草酸轉胺酵素(SGOT)             10-40單位

麩丙酮酸轉胺酵素(SGPT)          6.0-45單位

肝癌篩檢

α胎兒蛋白 (AFP)                   小於20ng/ml

肝癌之篩檢診斷

病毒性肝炎標記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B型肝炎感染狀態

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是否具B型肝炎之免疫力

A型肝炎抗體 (IgM)

A型肝炎感染狀態

A型肝炎抗體 (IgG)

是否具A型肝炎之免疫力

C型肝炎抗體(Anti-HCV)

C型肝炎感染狀態

腹部超音波檢查

腹部超音波檢查                確認1公分大小腫瘤

肝、膽、腎、胰、脾臟等器官結構是否正常

資料來源: 聖保祿醫院

 
 

肝病的種類很多,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新陳代謝異常性肝病等。B型肝炎、C型肝炎又是台灣肝病猖獗的主要元兇之一,許多肝病在初期毫無症狀,有時光做一兩項檢查是無法看得出來(有部分B肝帶原者、肝硬化或肝癌病人,血液中的GOT及GPT值是正常的),當有不適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了。因此了解自己的肝臟狀況,做好適當的防範,並好好善待它,是相當重要的。

 
 
  肝癌的臨床診斷  
 
  • 血清檢驗(驗血):

「甲種(α)胎兒蛋白」(AFP)

  • 影像檢查

超音波掃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血管攝影

  • 病理組織(切片)

資料來源: 台灣癌症基金會

 
 

基本上,肝癌可以經由血清檢驗,影像檢查和病理組織三方面來診斷。

  1. 血清檢驗(驗血):
    抽血檢驗是診斷肝癌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之一,其中又以血清中的「甲種胎兒蛋白」(AFP)最常見,可以作為肝癌的參考腫瘤標記。
  2. 影像檢查:
    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掃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血管攝影。對於肝癌的檢查十分具有參考價值,也能彌補血清檢查之不足。
  3. 病理組織診斷:
    病理組織就是直接採取病人可疑的肝臟組織加以檢驗,俗稱切片。一般來說,如果抽血檢查甲種胎兒蛋白異常升高,影像學檢查也顯示有肝癌的典型圖像,則可考慮直接加以治療。但是如果連血管攝影都無法確定肝腫瘤的性質時,便必須考慮穿刺切片。但是如果病人有明顯腹水,或凝血功能異常,就不適宜做切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