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旅

治療

 
  大腸癌的手術治療  
 
  • 為最常使用的療法
  • 早期大腸癌症可根治
  • 後期大腸癌可改善預後或改善症狀
  • 可合併其他療法

資料來源Mayo clinic 

 
 

資料來源:老醫之家 

大腸直腸癌之治療以手術為主,唯有手術切除病人才有根治的機會。成功的手術必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 足夠的安全切除距離
  2. 切除足夠的淋巴組織、血管、周圍肌膜、脂肪、軟組織,必要時甚至鄰近器官
  3. 避免手術中癌細胞傳播、散佈
  4. 如癌瘤在直腸,則根治的切除癌瘤外尚須儘可能保留具理想功能的肛門

醫師會為病患安排下列檢查以評估是否要施以輔助性的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切除範圍、以及肛門能否保留。手術前一般需作胸部X光攝影,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看是否有侵犯鄰近組織或肺、肝、以及腹部淋巴結。診斷直腸癌侵犯程度可採用經直腸超音波,骨盆腔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

外科醫師會根據廣泛性整體切除癌瘤及相關淋巴組織、血管之原則來為病患進行手術。直腸癌因一方面要考慮足夠的安全切除距離,一方面要保留病人之肛門,且直腸位在狹窄的骨盆腔內手術操作不易,手術方式之選擇考慮較多。肛門是否能保留除了與腫瘤位置有關,尚受到腫瘤大小,侵犯深度,有無淋巴腺轉移,病人體型以及醫師技術純熟度影響。近年由於環形自動吻合槍廣泛採用,使得外科醫師較能夠從事於超低位吻合手術,因此許多位於離肛門口五~六公分之直腸癌患者其肛門仍得以保留。一般而言,位在上1/3之直腸癌均可保留肛門,絕大部分中1/3之直腸癌可作低前位直腸切除並直接吻合降結腸和殘餘直腸。下1/3之直腸癌(離肛門口6公分以下)傳統上則需作腹會陰聯合切除及永久性人工肛門。目前臺北榮民總醫院直腸癌病人手術切除需作永久性人工肛門之比率約為15%。

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診斷時已有遠處轉移或局部嚴重侵犯而無法作根治性手術切除。對於這類病患一般仍認為要採積極的治療。因為

(1)大腸直腸癌與其他癌症例如肝癌、肺癌比較,仍是生長速度較緩慢之癌症,即使無法治癒病人,緩解手術對尚存有限生命的病人仍有所幫助。

(2)大腸直腸癌如不切除,可能會造成阻塞、出血、並侵犯膀胱、阻塞輸尿管、病人會因腸阻塞、營養不良、尿毒而死亡。如直腸癌侵犯到坐骨神經,病人常會疼痛不堪。為了減輕病人症狀,緩解性切除術仍是值得的。

(3)癌瘤遠處轉移如為單一器官,仍可切除轉移性癌。大腸直腸癌最常轉移到肝臟。如為單一表淺又不太大的轉移癌,可在切除腸癌的同時一併切除轉移病灶。肝轉移性大腸癌其切除率介於27-38%之間,而切除後五年存活率介於20-50%之間。大腸直腸癌如只轉移到肺且為單個或單葉一般仍主張手術切除。其預後比原發性肺癌切除之預後來得好。

 
 
  大腸癌術後飲食原則  
 

資料來源心血管保健諮詢網 

 
 

資料來源心血管保健諮詢網 

術後飲食原則

腸道手術後,一般在排氣後使用1~2天清流質飲食,若適應良好接著採用流質或直接食用「低渣飲食」,所謂低渣飲食是減少食物經消化、吸收和發酵後在腸胃道留下殘渣的飲食。當病人腸道功能逐漸恢復正常,飲食亦應逐步進展至一般飲食,日後長期採用的飲食,建議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順暢,維護腸道健康。極少數病患可能因手術造成腸道沾黏、狹窄、易脹氣等,則須長期使用低渣飲食,以減少腹脹或腸子阻塞的情形發生。

清流質飲食是腸道手術後的第一階段飲食,以試探腸道是否能進食,因此清流質飲食需為完全無渣,不含產氣或刺激腸道蠕動的食物,才能幫助腸道功能的恢復,使病患儘早使用正常飲食。一般可選用的食物如:米湯、去油清湯、過濾果汁、稀藕粉、蜂蜜水等,此種飲食因為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故不建議使用超過48小時 (2)以上。接下來進展至低渣飲食,低渣飲食為一過渡時期飲食,可減少排便的頻率與體積,使腸胃道獲得充分的休息,以促進傷口復原。大腸中的殘渣,包括不能消化的植物性纖維、動物的筋膠及奶類及其製品經消化道後之產物,其飲食原則如下:

需以均衡飲食為首要原則

  • 肉、魚類需去皮、去筋,每次吃1兩的份量,可以將肉絞碎、剁碎、煮爛,盡量減少加工調味品的使用。
  • 蔬菜要避免根莖、老葉等以免過多植物纖維,另外容易產氣的蘆筍、豆莢、洋蔥、青椒、高麗菜、高麗菜芽、花椰菜、韭菜等也不能吃。
  • 水果可以打成汁後過濾再喝,避免高纖維的番石榴、棗子、柿子、釋迦、楊桃、鳳梨、奇異果等。
  • 避免富含油脂的堅果類,如腰果、芝麻、花生、核桃、杏仁、栗子、核桃等,以現成的植物油取代。
  • 油炸類、油脂成分高的蛋糕、麵包、粗糙的全穀類等都要避免,適量增加水分的攝取,以防止便秘的發生。

當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後,建議採用正常均衡飲食,均衡飲食的原則如下: 

  •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每日應從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蔬菜類及水果類等六大類食物中,依據個人體型及活動消耗,選用合適的份量,如全穀根莖類約1.5~4碗飯或相當量的其他主食、低脂乳品1.5~2杯、蛋豆魚肉類3~8份、油脂3~7茶匙與堅果種子類1份、蔬菜類3~5碟、水果類2~4份,並且定食定量,不偏食,不暴飲暴食。
  • 三餐以五穀為主食。
  • 選用高纖飲食(若有腸道狹窄、嚴重脹氣則暫時不宜)。
  • 少油、少鹽、少糖。
  • 多攝取鈣質豐富的食物。
  • 多喝白開水。
  • 飲酒要節制。
 
 
  大腸癌的人工肛門或造口  
 

資料來源:大腸癌照護網

資料來源Hartford health care 

 
 

資料來源:大腸癌照護網

什麼是人工肛門或腸造口?

當您擁有「人工造口」,並不代表「髒、臭」會緊緊跟隨著您,也不代表您的病情是比較嚴重的,只是腫瘤長的位置需要有這樣的人工肛門,才能做完全的治療又保有好的生活品質。您可以多做瞭解,才可以減少害怕。

當人們因某種原因,無法正常使用肛門排便時,就必須以人工手術的方式由另一個出口來排泄每日產生的糞便,也因此您的排泄出口就由原本的肛門改放在腹部上,而這人工的造口就是「人工肛門」,亦稱為「腸造口」。它的外形看來紅紅圓圓,很像是一個「可愛且無刺的紅玫瑰」。 

人工肛門因沒有直腸感覺神經及括約肌,所以無法控制排便,通常有糞便就會不自主的流出,但有些部位的人工肛門是可以做排便訓練的。所以排便的情形會因造口的位置與種類而不一樣。人工肛門並不是一種疾病,對健康不會有影響,只要照顧得好,仍然可以過正常生活。 

人工肛門的種類

  • 左側結腸造口

當不可避免的必須切除直腸及肛門時,這時就需要做一個永久性的人工肛門來為身體的排泄物尋找另一條通道。這種人工肛門通常可以透過每天定時的灌洗來達到定期排便的目的,糞便多可呈現條狀或每日一次。

  • 橫側結腸造口

通常為暫時性,在時間上大致可維持數月或數年。其目的是讓末端的腸道在手術後得以休息,並避免糞便的污染;或是當結腸阻塞時可做減壓之用。在一定的時間之後,再將外置的腸道予以接合復原,放回腹腔內。

  • 右側結腸造口

為一小腸造口,它位於腹部右下方,因糞便多呈液狀,排便無規律性且多次,加上內含多量消化液,極易腐蝕造口周圍皮膚,照顧上會比較困難,須特別保護皮膚及定時更換造口袋,以維護皮膚的完整。

目前,一群有造口的病友及家屬共同組成「玫瑰之友會」,藉由講座與活動來幫助新病友適應造口後的新生活,您可以到其網站上找尋相關活動: http://www.myrose.org.tw/about.html

 

 
 
  大腸癌的放射治療  
 
   
  1. 主要適用於直腸癌
  2. 適用於較後期病患
  3. 可術前或術後使用
  4. 治療前宜與醫師詳細討論
  5. 優點是為減少局部復發率
  6. 缺點是放射線治療後大約要等4-6週才能進行手術,因此可能會延遲手術時機
 
 

資料來源:老醫之家 

放射線治療在直腸癌之使用極廣,包括單獨放射根除性治療,手術前或手術後治療,手術中或補救性放射治療,及姑息治療。放射治療配合化學藥物治療,可增進直腸癌患者之局部控制率、存活率,並減輕病人的痛苦。

直腸癌手術前之放射線治療可減少手術中癌細胞之擴散,也可以將無法切除之巨大腫瘤經由照射減少體積,使手術切除變為可行。其他之益處包括減少局部復發率。缺點是放射線治療後大約要等4-6週才能進行手術,因此可能會延遲手術時機。

直腸癌手術後放射線治療之目的在消除手術所無法去除之病灶進而減少復發率。文獻顯示在穿透腸壁但沒有淋巴腺轉移和有淋巴腺轉移的直腸癌,手術後化學治療加上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可使五年的疾病不復發比例由37%提高到59%,也就是說,手術後放射線治療可以減少第二期及第三期直腸癌患者約20%的復發機會。對於局部控制率及存活率都有很大的幫助。一般而言,術後放射線治療所引起之慢性副作用並不常見。

 
 
  大腸癌治療_用藥分類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化學藥物:

  1. Fluorouracil (5-FU,福樂癌、氟尿嘧啶):一種fluoropyrimidine(氟嘧啶氨基硝酸鹽)類藥物。健保給付,是靜脈注射的5-FU,主要的副作用為口腔黏膜炎、腹瀉、骨髓抑制、嘔吐等,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結膜炎、可逆性嗜睡、混亂、小腦運動失調症等,如果副作用太大,會停用藥物,並給支持性療法,極少部分的病人,因為有代謝Fluorouracil的基因缺失,如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DPD)缺失,無法代謝Fluorouracil,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2. Capecitabine (Xeloda,截瘤達):口服的藥物,一種fluoropyrimidine(氟嘧啶氨基硝酸鹽)類藥物,可以取代靜脈注射的5-FU,健保給付於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和原發癌症手術切除後,第三期大腸癌的輔助性藥物治療。主要特殊的副作用是手足症候群,其特徵包括麻木、感覺不良、感覺異常、刺痛、腫脹或紅斑、脫屑、水泡或嚴重的疼痛等,部分病人可以使用含Petroleum-lanolin的藥膏,或口服Vitamin B6(Pyridoxine)藥物來緩和症狀。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腹瀉、高膽色素血症、下肢水腫、心絞痛、肌肉痛、疲倦等。
  3. Uracil-Tegafur (Ufur,友復):是口服的藥物,一種fluoropyrimidine(氟嘧啶氨基硝酸鹽)類藥物,可以取代靜脈注射的5-FU,健保給付於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原發癌症手術切除後,第二、三期大腸直腸癌的輔助性藥物治療,使用期限以2年為限。
  4. Oxaliplatin (Eloxatin益樂鉑、奧沙利鉑):健保給付於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原發癌症手術切除後,第三期大腸癌的輔助性療法。主要的副作用是因藥物導致的週邊感覺神經的病變而產生的末稍感覺異常,低溫時會誘發或使症狀惡化,停止療程後,症狀通常會持續惡化一段時間,感覺異常持續存在或產生功能不良通常和藥物的累積劑量有關係,因此連續療程應避免超過12個周期以上。如果病人使用超過一種會產生神經病變的化學藥物、有糖尿病神經病變、酗酒、營養狀況不好、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疾病等,比較容易產生神經病變的嚴重副作用,建議停用藥物,並給支持性療法。慢性感覺神經的病變,部分病人可以給予如Duloxetine、Pregabalin、Gabapentin、嗎啡類(Morphine、Tramadol)等藥物或含Lidocaine的軟膏來緩解症狀。
  5. Irinotecan (Camptosar抗癌妥、伊立替康):健保給付於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主要副作用為急性膽鹼性症候群,如盜汗、腹部痙攣、早期腹瀉、流淚、瞳孔縮小及唾液增加等,可給予皮下或靜脈注射硫酸阿托品 (Atropine)來預防。延遲性腹瀉及白血球減少症,則是發生在約24小時之後,發生腹瀉時,病人應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嚴重時應服用止瀉藥如Loperamide(Imodium)來緩解症狀。除此之外因為腹瀉病人常會有併發嚴重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危險性。如果腹瀉情形嚴重 或合併嘔吐或發燒,建議病人住院接受靜脈注射和抗生素治療。臨床上部分病人有如吉伯特氏症候群 (Gilbert’s syndrome)、代謝Irinotecan有關的UGT1A1基因產生突變、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藥物抑制UGT1A1等,都會影響Irinotecan的代謝,會使病人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標靶藥物:

EGFR抑制劑

  1. Cetuximab (Erbitux,爾必得舒) : 健保給付於治療第一線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現型(EGFR)、Kras基因沒有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或第二線以上於化學治療失敗後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主要的副作用為皮膚症狀,如丘疹膿皰樣病灶、皮膚乾燥、甲溝炎等,除此之外副作用還有間質性肺病、靜脈輸注相關反應(支氣管痙攣、喘鳴、聲音嘶啞、蕁麻疹、和低血壓)、電解質失衡、腹瀉、噁心等。皮膚症狀視嚴重程度,可以給予局部藥物治療如抗生素藥膏(含Tetracycline、Clindamycin製劑等)、類固醇軟膏,嚴重的可以給予口服抗生素(Doxycycline、Minocycline 藥物)或類固醇藥物治療等,避免使用含Retinoids(A酸)、Benzoyl Peroxide(過氧化苯)等藥膏。建議可以使用溫和的洗面乳、洗髮精,避免使用含皂鹼的清潔產品等皮膚保養,依皮膚副作用不同程度,也可給予含維他命K1的乳液保養,其他副作用如電解質失衡如鉀、鎂或鈣離子的濃度低下,可以根據情形給予離子補充。
  2. Panitumumab (Vectibix,維必施):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使用於第三線以上使用Fluorouracil、Oxaliplatin 、Irinotecan等化學藥物治療失敗後Kras基因沒有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但健保目前沒有給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使用於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治療,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的標靶藥物,副作用和Cetuximab類似。

血管新生抑制劑

  1. Bevacizumab (Avastin,癌思停):健保給付於第一線合併化學藥物使用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為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主要副作用為出血如腦、鼻、咳血、血痰、 胃腸道出血等、傷口癒合不良、蛋白尿、胃腸道穿孔、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栓塞血栓症等。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會影響胎兒發育,一般不適合孕婦或哺乳中的病人使用,對於大於65歲的老年人可能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建議近期6個月內有心肌梗塞、中風等病史的病人不要使用。為避免範圍較大的手術,術後傷口癒合不良,建議手術前停用此藥約6周,手術後約6至8周才開始使用此類藥物。其他副作用如高血壓可以根據血壓情形給予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有持續,出血胃腸道穿孔等副作用,建議停用藥物,並給支持性療法。
  2. Aflibercept (Zaltrap,柔癌捕): 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使用於Oxaliplatin化學治療失敗後和5-FU(氟尿嘧啶)/Irinotecan(伊立替康)合併使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健保目前沒有給付,是一種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標靶藥物,副作用和Bevacizumab類似。

多激酶抑制劑

  1. Regorafenib (Stivarga,癌瑞格):口服的標靶藥物,是一種多激酶的抑制劑,針對第四期(遠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與化療藥物合併治療,健保可給付。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使用於使用過5-FU(氟尿嘧啶)、Oxaliplatin (奧沙利鉑)、Irinotecan(伊立替康)及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的標靶藥物(Panitumumab、Cetuximab)或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標靶藥物(Bevacizumab、Aflibercept)等藥物無效後,第三線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常見副作用為:手足症候群、高血壓、腹瀉、肝臟毒性、虛弱、疲勞、黏膜炎、聲音嘶啞等。若手足症候群嚴重時,可以使用一些皮膚保養的藥物軟膏,以減緩症狀或作止痛及其他症狀治療;若有高血壓時可以根據血壓情形給予抗高血壓藥物治療。
 
 
  大腸癌的基因檢測_當EGFR陽性時→再做KRAS基因檢測→選對標靶藥物  
 

資料來源:Keyword 

 
 

資料來源:爾必得舒®注射液仿單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肺癌、乳癌及大腸癌中癌細胞常會有上皮細胞生長激素接受體(EGFR)的增多,因而引起其下游傳導因子的活化而造成癌細胞大量增殖。標靶治療的重點,就是利用藥物或抗體來阻斷EGFR的訊息傳導,以引起癌細胞的死亡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對直腸結腸癌轉移的患者的臨床試驗篩檢中,大約75%是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現型的腫瘤。

資料來源:中國報 

KRAS是一個重要基因,在腫瘤細胞生長、增殖以及血管生成等過程的信號傳導通路中起著“開關”作用,從而影響腫瘤的生長和擴散。KRAS基因分為正常狀態(稱為原生型、野生型)和異常狀態(突變型,KRAS基因在codon 12或13上有突變)兩種類型。正常的KRAS基因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一旦發生突變,它就會持續刺激細胞生長,打亂生長規律,導致腫瘤的產生。

資料來源:高醫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病患在決定是否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EGFR 抑制劑 inhibitor)的標靶藥物【如 panitumumab (Vectibix 維必施)和cetuximab (Erbitux 爾必得舒)】治療前,需先檢測KRAS與NRAS基因是否突變。KRAS與NRAS基因野生型的病患可以使用EGFR抑制劑獲益,提高疾病控制率。當KRAS & NRAS基因突變時→使用EGFR抑制劑治療並無好處。

大腸癌的標靶藥物能否發揮療效,要看癌細胞基因的分子檢驗而定,透過KRAS基因檢測,事先知道哪些病人對藥物效果較好,讓醫師根據病患狀態來決定治療方式。

 
 
  大腸癌_標靶藥物健保給付原則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第一線的化學標靶合併藥物:

  • 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EGFR inhibitor)的標靶藥物合併化學藥物,此類藥物只使用於腫瘤基因檢測為 Ras基因沒有突變的病人。目前使用處方如Panitumumab (Vectibix 維必施)、Cetuximab (Erbitux 爾必得舒)合併5-FU(氟尿嘧啶)/Irinotecan(伊立替康)等藥物處方治療為主。
  • 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inhibitor, VEGF inhibitor)的標靶藥物合併化學藥物,此類藥物不適合孕婦或哺乳中的人使用,也會影響傷口癒合、對於大於65歲的老年人可能會增加血管疾病,應多加小心注意。目前使用處方如Bevacizumab (Avastin 癌思停)合併5-FU (氟尿嘧啶)/Oxaliplatin (奧沙利鉑)、Capecitabine (截瘤達)/Oxaliplatin (奧沙利鉑)、5-FU (氟尿嘧啶)/Irinotecan (伊立替康)等藥物處方治療為主。

第二線的化學標靶藥物:

  • 使用第一線沒有使用過的化學標靶藥物,或繼續使用Bevacizumab (Avastin 癌思停)或改用其他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標靶藥物,如Aflibercept(Zaltrap 柔癌捕) 藥物處方治療為主

第三線的化學標靶藥物:

  • 使用第一、二線沒有使用過的化學標靶藥物,或使用口服Regorafenib (Stivarga 癌瑞格)標靶藥物處方治療為主。
  • 可以手術切除的、轉移部位單純局限於肝或肺臟的第四期病人:可以經由多專科團隊評估手術切除局部、遠端轉移部位,合併化學標靶治療的可行性及副作用,如果經評估後病人可以接受手術合併化學及標靶等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腫瘤、可以大幅提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
 
 
  大腸癌的追蹤  
   
 

資料來源:大腸癌照護網

在手術切除後,仍必須要定期做追蹤檢查,一般來說,前兩年必須要每三個月追蹤一次,第三年到第五年則可延長到半年追蹤一次,五年之後也應該每年定期追蹤一次。在密切的追蹤檢查中,腫瘤標記CEA對大腸直腸癌的復發偵測較具價值,可做為疾病的參考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依據。 

另外,女性病人會比一般人有較高的機率得到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而男性病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所以在追蹤的過程中,也需注意是否有罹患另一癌症的可能,以期早點發現並治療。

根據國內醫學中心的統計:第一期的結直腸癌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而第二期約為70%,第三期則為50%,至於第四期的病人則預後較差。大部分的病人在接受手術治療後,若有復發或轉移都發生於頭兩年內,超過五年之後復發的機會就減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