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旅

確診

 
  大腸癌臨床症狀_1  
 
若以發生的位置來看症狀,各區段的症狀略有不同

  • 排便習慣改變
  • 糞便中有血或黏液
  • 糞便性狀改變
  • 有裡急後重,解不乾淨的感覺,有不尋常的便意
  • 腹部疼痛
  • 貧血或體重減輕

資料來源:癌邦網 

 
 

資料來源:大腸癌照護網

大部分的結直腸癌症狀與其他良性的腸道疾病症狀相當類似,因此有時很難分辨,在台灣有許多病例是因為結直腸癌引起腸阻塞才被發現的,因為結直腸的內徑大,一般剛開始有腫瘤發生的時候症狀並不明顯,比較常見的症狀有:

  • 排便習慣改變

有些人會便秘,有些人則是腹瀉,甚至交替出現。

  • 糞便中有血或黏液

可能呈現黑色或紅色。

  • 糞便性狀改變

形狀變細長或小而硬。通常遠端大腸癌的病人比較會出現這個症狀,主要是因為糞便在結腸後端才成形。

  • 有裡急後重,解不乾淨的感覺,有不尋常的便意

比較會發生在直腸癌的病人。

  • 腹部疼痛

此症狀比較不具特異性,通常是比較模糊,不確定位置的疼痛;可能是因腫瘤引起的阻塞造成的絞痛。

  • 貧血或體重減輕

在比較嚴重的病患才會出現,通常預後也較不好

 
 
  大腸癌臨床症狀_2  
 
若以發生的位置來看症狀,各區段的症狀略有不同

資料來源:大腸癌照護網

 
 

資料來源:大腸癌照護網

  • 右側大腸癌的症狀(包括了盲腸、升結腸、部分的橫結腸)

右側的大腸由於結構上管徑較大,腫瘤較不會產生阻塞的現象,因此通常比較沒有症狀。常是因腫瘤表面發生潰爛出血,病人出現大便混著血及慢性貧血的症狀,或是出現腹部隱隱作痛、體重減輕等現象而到醫院檢查才被診斷出。

  • 左側大腸的症狀 (部分的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

左側的大腸管徑比右側大腸窄,當有腫瘤發生時,就會出現腸阻塞而引起便秘、腹脹甚至腹痛的情形。因為糞便大多是在左側的結腸成形,因此如果阻塞的狀況嚴重的話,所排出糞便就會變得很細。此外排便習慣改變、解血便也是常見的症狀。

  • 直腸癌的症狀

由於腫瘤很接近肛門,會對肛門粘膜產生較大的刺激,而有「裡急後重」的現象,也就是常常想要排便但又排不乾淨,有時還有嚴重的便秘及解血便情形。

 
 
  大腸癌篩檢自我評估  
 

資料來源:基隆市衛生局

 
 

目前臨床上可歸類出兩種明顯的遺傳性大腸直腸癌:(1)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iposis,簡稱 FAP);(2)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hev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簡稱 HNPCC)。但仍有少數具家族遺傳傾向之大腸直腸癌,不能歸類成此兩類之一。

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iposis,簡稱 FAP)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 患者之子女有 1/2 機會遺傳到此病。依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此病於美國境內發生率約為 1/5,000; 在日本發生率約為 1/17,000。此症患者大腸直腸中會產生數百甚至數千個以上的腺瘤性瘜肉,通常 瘜肉是在患者十五歲或青春期過後開始逐漸出現,到三十五歲前則幾乎全部會表現出來。90%以上 的患者,在四十五歲以前,瘜肉會轉變成癌。FAP 所產生的腸癌占所有大腸直腸癌的 1%。因幾乎 所有 FAP 的病患均會有癌變,這種家族成員在青春期後均要作定期篩檢。一經確定,需在癌變之 前將大腸直腸全數切除。

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顧名思義是一種具遺傳傾向的癌症,其約佔所有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s, CRCs)病例的2-5%。HNPCC導因於遺傳基因的生殖細胞突變(germline mutation),以致使此種疾病在家族中持續發生。HNPCC的遺傳形式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autosomal dominant),而攜帶此基因缺陷患者的表現率(penetrance)約為80%。另外由於遺傳體質不穩定的關係,HNPCC的病患有高的比例會合併其他器官的癌症。

 
 
  80-90%大腸癌不具遺傳性  
 

資料來源:大腸癌照護網

 
 

研究發現結直腸癌的發生與遺傳也有關係,但80~90%的結直腸癌是不具遺傳性的。

有遺傳關聯可分為遺傳性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與遺傳性非瘜肉症二大類。遺傳性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為一顯性遺傳,佔所有結直腸癌患者的不到0.5~1%,患者大腸內長滿千百個難以數計的息肉,每一個都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如果不施行全大腸切除術,那麼在四十歲之前幾乎所有此類患者,都將罹患大腸癌。此類病患及其子女皆須定期追蹤,接受內視鏡或放射性鋇劑造影之檢查。遺傳性非瘜肉症的結直腸癌患者,佔所有結直腸癌患者的不到1~5%,一部分亦有遺傳的傾向,有高達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故其家屬亦應接受密集的篩檢。

另有10%的結直腸癌被認為有家族性,尤其是一等親及兄弟姐妹也被認為是高危險群。因此,若您的一等親家人有人罹患結直腸癌,您更需要做好預防的措施,飲食上多蔬果、多運動、少菸酒,並在四十以後每年定期篩檢(若是遺傳性的結直腸癌,則需以患者發病年齡往前推十年做為開始篩檢的年齡。

但就算您的家人都沒有罹患癌症,只要您具有年齡超過50歲、高脂少蔬果的飲食者、少運動、有抽菸喝酒…等危險因子,您都是屬於高危險群;還是要依照國民健康局篩檢的建議定期做篩檢。

 
 
  大腸癌的診斷  
 
   

資料來源:下消化道攝影檢查 

資料來源: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

資料來源:大腸內視鏡檢查 

  • 肛診:基本理學檢查,可偵測出直腸腫瘤,簡單安全,需經驗
  • 血液檢查:測CEA ,敏感度及專一性都不高
  • 糞便檢查:簡單易行,低專一性
  • 內視鏡檢查:下消化道攝影檢查、軟式乙狀結腸鏡、大腸內視鏡
 
 

癌症指數並不是用來「早期診斷」癌症的工具,而是做為追蹤治療效果的參考,指數正常 不代表沒事,不正常也不一定就是有癌症。

血液檢查:測CEA(癌胚抗原),由於CEA檢查在早期癌症既不具特異性,也不具敏感性,因此無法當作篩檢或早期癌症診斷之用。CEA在臨床上的主要用途係用在癌症治療後之追蹤。醫師會定期為病患監測血中CEA濃度之變化,來判斷腫瘤是否復發。

下消化道攝影檢查:對較大腫瘤高診斷率、較低侵襲性及危險性、檢查前需清腸、無法切片檢查。

軟式乙狀結腸鏡:操作較容易較安全、可做切片及切除息肉、檢查前需清腸、無法檢查近端大腸。

大腸內視鏡:可檢查全段大腸、可做切片及切除息肉、檢查前需清腸、操作較難危險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