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前,一直覺得上廁所不是件稀鬆平常的事嗎?但生病開完刀後,才發現「吃喝拉撒睡」是多麼珍貴的事。由於大腸有儲存大便及吸收水分的功能,大腸直腸癌手術後這些功能都受到影響,當一天24小時要跑上十幾次的廁所時,就能體會平常事即人生大事,其餘的事皆不重要。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些食物可能會對於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4種需要限制的食物!大家快點拿出筆記!
6 歲的小美(化名)因多日高燒不退、淋巴結腫大,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在接受化療後,於追蹤時發現仍有殘存癌細胞,經醫師與家屬溝通後,同意採用免疫療法,將標靶藥物經點滴注入。完成 2 療程後已測不到癌細胞,目前情況良好,並接續進行化學治療。
資深藝人巴戈驚傳因胰臟癌不幸病逝享壽 67 歲,由於巴戈是童星身份出道過去演出作品豐富,如今病逝的消息震驚演藝圈!事實上,巴戈並非第一個因為胰臟癌病逝的名人,過去中研院士陳定信、名嘴劉駿耀均是不敵胰臟癌,胰臟癌素有「癌症之王」稱號。
在治療的過程中,有非常多讓我永生難忘的事,其中之一就是「一顆小冰塊」它幾乎解救了我的靈魂,彷彿天降甘霖,造就了沙漠中一池的水草綠地。
我是癌友6/如廁大事我不要穿尿布:術後的嚴重後遺症 | ||
2022-03-13 11:35:11 聯合報 / 文╱蔡怡真 原載:元氣網 |
||
生病前,一直覺得上廁所不是件稀鬆平常的事嗎?但生病開完刀後,才發現「吃喝拉撒睡」是多麼珍貴的事。由於大腸有儲存大便及吸收水分的功能,大腸直腸癌手術後這些功能都受到影響,當一天24小時要跑上十幾次的廁所時,就能體會平常事即人生大事,其餘的事皆不重要。 | ||
住院期間隨著進食量的增加,能順利如廁是出院指標之一,雖然過程中有過一次大出血,「解便」一事更慎重其事,每回都得端詳大便的顏色老半天,「你看,這是草綠色還是咖啡色?應該沒有紅紅的吧!」連同陪伴者都得睜眼看仔細。 | ||
觀察便便顏色是大事,我成了「看大便的柯南」。 | ||
觀察大便顏色一直到出院後仍持續著,但顏色會隨著吃進去的食物而不同,有一陣子我甚至害怕吃橘紅色的食物,像是胡蘿蔔、番茄、火龍果等,尤其出院時正值西瓜產季,而瓜果類又是低渣飲食的重要選項,但吃完一兩天內,就會處在焦慮之中。 | ||
解便通常都會偏紅,即使知道可能是食物影響,心裡上仍不放心,有時甚至得拿出免洗筷或棉棒仔細端看,自己成了「看大便的柯南」。若最近沒吃紅色食物,但便便顏色又不太正常,哇!那整天的心情就忐忑不安,拚命回想「我到底吃了什麼?」 | ||
由於觀察大便太折磨人,出院一個月後,有一天我終於受不了對自己發火,「我為何要去『期待』我的大便是紅色的呢?我為何要去等『副作用』發生呢?我不應該被這事給綁架了。」 | ||
50歲時成了「包大人」,光好好穿上尿布就是件難事。 | ||
下定決心正常面對,上完廁所沖馬桶時,看一下顏色的變化就好。會有這樣的改變,除了意識到自己是被曾經發生過的血便驚嚇過度外,還有就是大便次數過於頻繁,原本一次就能解乾淨的狀況,得分3-5次才能解完,常見的狀況是,才剛解便完不到幾分鐘又想上廁所,每次盯著馬桶瞧真是太累人。 | ||
初期的大便其實是不成型的,稀稀水水的讓人非常崩潰,又常因放屁就跟著滲便,加上開刀後左右兩側的腹部插滿了引流管,為了照顧上的方便性,包尿布是個好方法。自己也在50歲時成了「包大人」,為了病情一切都算合理。 | ||
開刀後躺在床上休息,也不覺得包尿布有什麼難的,但當下床的頻率愈來愈高時,就糗態百出,我跟陪病者都沒有幫人穿成人紙尿褲的經驗,為了把尿布旁的膠帶粘貼在尿布上就是件難事,怎麼貼都無法讓尿布看起來像一件「正常」的褲子。 | ||
上廁所這麼簡單的事,為何無法像以前一樣? | ||
常因穿得歪七扭八,下床散步時還得一手推著點滴架、一手隔著褲子拉著尿布,好幾次散步走路都走到尿布差點掉下來。尿布或許是解決照顧上的不便,但這件事在心裡上的衝擊其實不小,你必需直視自己現今的慘況,「你已經不是正常人,你是個病人,是個需要人家照顧的病人。」 | ||
常常蹲在廁所不經意的想,連上廁所這麼簡單的事,為何就是無法像以前一樣呢?為何這麼沒有尊嚴呢?這種沮喪、無助的感覺,好幾次在夜深人靜時默默的掉淚,不斷問自己,「我真的無法回復到活蹦亂跳的正常生活嗎?」 | ||
大家都說這些情況會愈來愈好,跑廁所的次數會減少,但直到出院後症狀並沒有改善太多,但我還是堅持把尿布脫掉,心裡上總認為「出院」後就象徵著可以當「正常人」的開始,因此當來不及跑廁所時,家人一句「妳怎麼不穿尿布呢?」 | ||
心裡上總是「嗯哼,你們懂得包尿布的心酸嗎?」但,人還是得向現實低頭。 | ||
化療帶來瘋狂腹瀉,只能鼓舞自己,尿布總有一天能脫下來。 | ||
正當排便逐漸可以控制時,化療產生的瘋狂腹瀉再度襲擊而來,有時三步路就能跑到廁所的距離,都因來不及掀馬桶蓋拉了一褲子,在難堪之際又得清理污穢的現場,這時你就得乖乖包回尿布,只是這次學聰明了,改穿褲型尿布。 | ||
「自尊」能堅持多久呢?在恢復期幾乎不用再考慮了,不然,也不會把這麼難堪的事記錄下來,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保持身體健康。 | ||
生病的人像是沒有選擇的餘地,但為了往前走,總是會想到恰當的解決方式,褲型紙尿布不就是一個好的選項。你也要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一定可以脫得下來。 | ||
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4種易致癌食物」! 飲料、豬肉都上榜 | ||
2022年2月28日·3 分鐘 (閱讀時間) 原載:Yahoo新聞 |
||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些食物可能會對於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4種需要限制的食物!大家快點拿出筆記! | ||
1、酒精 | ||
目前已經有研究顯示,過量飲酒會增加罹癌的風險。罹癌與否主要與喝酒的頻率與數量有關。 | ||
那麼喝紅酒是否對身體比較沒有害處呢?其實不管是喝哪一種類的酒,無論是啤酒、葡萄酒還是蒸餾酒,主要的是酒中的「乙醇」對健康有害! | ||
飲酒的量越大,罹患癌症的風險就越高,像是直腸癌、肝癌及喉癌與飲酒的過量就有相當大的關聯。 | ||
酒精的含量要怎麼定義呢?其實不能只用簡單一杯來說,因為這跟酒精濃度有關,一般來說,一杯酒相當於12盎司啤酒相當於5盎司葡萄酒,但是有些酒可能酒精濃度較高,如此一來,一杯的量到底是多少盎司就要重新計算了。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飲酒建議,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 | ||
2、加工肉製品(香腸、火腿、培根、熱狗、臘腸) | ||
如果早餐中的三明治,常常會出現這加工肉製品,建議可以用其他肉品作替換,像是豬肉排、牛肉排等。因為加工肉製品在加工過程中,需要用鹽及亞硝酸鹽進行醃漬處理,同時還加入其他物質,像是防腐劑、調味劑。已證實經常食用這些加工肉製品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食用建議,盡量減少攝取,選擇其他肉類,像是雞肉、魚肉。 | ||
3、紅肉(牛肉、豬肉、羊肉) | ||
已有研究顯示,大量食用紅肉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那麼要限制多少的食用量呢?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建議每週攝取3份,也就是每週共12至18盎司(約340至510公克)或者更少。 | ||
4、含糖飲料 | ||
過量的飲用含糖飲料,首先會導致體重增加、過重及肥胖。再者,由於體內脂肪過多囤積進而會增加罹癌的風險。盡量以白開水或是無糖飲品取代含糖飲料。 | ||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 ||
兒童急性淋巴型白血病非絕症!專科醫師籲 6 症狀快就醫 | ||
Cancer 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作者:黃慧玫 原載:Cancer |
||
6 歲的小美(化名)因多日高燒不退、淋巴結腫大,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在接受化療後,於追蹤時發現仍有殘存癌細胞,經醫師與家屬溝通後,同意採用免疫療法,將標靶藥物經點滴注入。完成 2 療程後已測不到癌細胞,目前情況良好,並接續進行化學治療。 | ||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旻昱表示,兒童癌症是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台灣約有 500 位兒童確診癌症,發生率約為每十萬名兒童中有 12.9 人,罹患癌症對於孩子及家庭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 ||
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症狀 | ||
急性淋巴型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疾病,致病機轉尚不清楚,已知因素有先天染色體異常、大量暴露輻射線或化學毒物,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罹病機率。 | ||
蘇旻昱指出,因為血液中不成熟的芽細胞在骨髓增生,影響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所致。必須經由抽血和骨髓檢查確診。臨床症狀,包括臉色蒼白、不明出血、身上多處出血點或瘀斑、骨頭痛、不明原因發燒。 | ||
急性淋巴型白血病治療方法 | ||
蘇旻昱表示,治療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的方式有化學治療搭配脊髓腔內化學藥物注射,以控制及預防中樞神經系統被白血病細胞侵犯,療程約兩年半到三年,在台灣的五年存活率有 90% 以上,並非想像中的絕症。 | ||
臨床上,常見以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處理難以治療或治療後復發的白血病。近年,還有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如 CAR-T),讓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和癌細胞做連結,以驅使自體免疫細胞攻擊白血病細胞。 | ||
而針對治療後仍測得到微量殘存癌細胞的白血病,或特殊型別的白血病,例如:費城染色體陽性的白血病,醫師會評估透過免疫藥物的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疾病控制,甚至有可能避免後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 ||
文 / 黃慧玫 | ||
藝人巴戈胰臟癌病逝!避免「癌王」上身 五種高危族群必做兩項健檢 | ||
Cancer 日期:2022 年 2 月 16 日 作者:王芊淩 原載:Cancer |
||
資深藝人巴戈驚傳因胰臟癌不幸病逝享壽 67 歲,由於巴戈是童星身份出道過去演出作品豐富,如今病逝的消息震驚演藝圈!事實上,巴戈並非第一個因為胰臟癌病逝的名人,過去中研院士陳定信、名嘴劉駿耀均是不敵胰臟癌,胰臟癌素有「癌症之王」稱號。 | ||
胰臟癌引起腹痛難辨別 | ||
巴戈因為胰臟癌過世,胰臟癌雖然發病率不算高,但惡性度高得可怕,尤其是症狀不明顯,早期診斷困難,開刀與治療也困難。加上胰臟位於後腹腔,癌變症狀不明顯,故發現時多為晚期,因此被稱作「癌中之王」。 | ||
胰臟癌常見的症狀包含有: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等,只是胰臟癌引起「腹痛」與跟其他腸胃道疾病很相似,往往一般人會忽略,如果以一般的治療方式下進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的情形,可能要到醫院做更詳細的檢查,需近一步排除是胰臟癌。 | ||
五族群每年一次胰臟癌檢查! | ||
美國數據顯示,胰臟癌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且很快就要上升為第二名了。 不過,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近日引述《JAMA》期刊表示,如果不是胰臟癌的高風險族群,做胰臟癌篩檢沒有積極意義。但反過來說,如果你屬於胰臟癌的高風險族群,那麼每年一次的檢查可就是必要的了。 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是指 40 歲以上,伴隨下列任意一項的人: | ||
1. 有胰臟癌家族史 | ||
2. 有糖尿病史(風險為常人8倍) | ||
3. 長期吸煙或飲酒 | ||
4. 肥胖 | ||
5. 有慢性胰臟炎 | ||
抽血、超音波都不是理想健檢工具 檢查這樣做才有效 | ||
針對如何檢查,安南醫院健檢中心主任蔡忠紘指出,不少人聽過的「胰臟癌指數」CA-199是一種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在胰臟癌患者中容易升高,因此許多民眾會選擇抽血檢測 CA-199 來當作胰臟癌篩檢,但這並不正確。 | ||
也有民眾選擇腹部超音波做為胰臟癌健檢工具,但蔡忠紘提醒,胰臟位於後腹腔位置,會因為腸胃的空氣遮蔽下很難徹底檢查,另外超音波對於小腫瘤的偵測率也不高,所以腹部超音波也不是理想的胰臟癌健檢工具。 | ||
蔡忠紘表示,根據最新的文獻建議,內視鏡超音波(EUS) 與磁振造影(MRI或MRCP) 都是適合針對高危險群做為胰臟癌健檢的工具。一般而言,可建議高危險群,第一次可先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之後再搭配每年一次的腹部磁振造影檢查,應是較適合的胰臟癌篩檢方式。 | ||
我是癌友4/比糖果還甜的冰塊:禁食的滋味 | ||
2022-02-13 10:47 聯合報 文/蔡怡真 原載:元氣網 |
||
在治療的過程中,有非常多讓我永生難忘的事,其中之一就是「一顆小冰塊」它幾乎解救了我的靈魂,彷彿天降甘霖,造就了沙漠中一池的水草綠地。 | ||
由於需要進行腹部大手術,從術前兩三天就開始低渣飲食,但食物挑選實在太麻煩,也擔心清腸不乾淨,加上跟平常的飲食差距甚大,愛吃的青菜水果幾乎碰不得,乾脆就以無纖維的半流質食物為主。 | ||
長達一個月之久的禁食,連喝水都是渴求。 | ||
但我萬萬沒想到這種半禁食的狀況居然是將近一個月內最好的美食滋味了。因為,開刀前後,為了補充熱量,運動飲料幾乎快成了主食,這讓不愛喝飲料的我差點崩潰。 | ||
這幾年也曾因為小手術進出醫院,禁食的滋味大概就那兩、三天時間,但這次餓肚子的經驗卻長達一個月之久。 | ||
去年4月23日動完8個小時的手術後,被送到加護病房觀察,全身無法挪動的痛楚,有掛滿點滴的藥物可以解決,但一滴水都不能喝的嘴巴,連嘴唇都開始發疼。但禁食的鐵律仍得執行,還好還能漱口潤滑,開水在口腔繞了一圈後,就得吐出來,連偷吞一口水都不敢。 | ||
剛開始還能忍著1小時漱口一次,到後來幾乎每30分鐘就想浸潤雙唇。大概過了24小時後,當我又要求漱口時,突然間護理師就給了一支60cc的大針頭,「你每小時可以喝30cc的開水。」 | ||
當第一次喝下開水時,小心翼翼的慢慢吞,心中滿是感動又感慨,「為何喝一口水這麼難呢?我怎麼會折騰自己的身體到這種地步呢?」 | ||
復健課程緊接而來,傷口痛得臉都扭曲,也要當個乖病人。 | ||
難過悲傷的心情沒有持續太久,因為隨之而來的復健課程讓你無暇多想。小夜班住進加護病房,過了一晚,白天的護理師就堅持,我得在探病時間有家屬的陪同下坐在床邊,搖搖晃晃好不容易坐穩床邊,10幾分鐘後,護理師又希望我能扶著椅子站起來。 | ||
我說過自己是個很乖的病人,雖然心裡嘀咕:「這會不會太嚴厲了啊,你是沒看到我傷口痛得臉都扭曲了嗎?」但身體還是很努力的站了起來,腦裡想著醫師們的叮嚀「開刀後的復健愈早愈好,現在的趨勢是從加護病房開始……」 | ||
心裡咒罵著自己,「媽的!我幹嘛把這些以前採訪過的醫師名言記這麼清楚呢!我是不能放過自己嗎?」不過,後來想想,開刀後第二天開始復健真的有它的道理,這確實可加速病程恢復。 | ||
大概術後一周,每小時只能喝30cc開水的禁令就解除,進食也從喝水進展到喝米湯到吃稀飯的階段了,這代表離出院的時間只剩一周的時間,心情雀躍不已。 | ||
二度手術完全禁食,滴水不沾72小時分秒難受。 | ||
但不幸的事降臨了……我居然大出血!為了止血,我又緊急動了第二次手術,進食的計畫從零開始,又陷入禁食的循環中,而且這次更嚴格。 | ||
還好第二次手術大約只花了一到兩個小時就解決,但心中有種莫名的哀傷。為了防止傷口再次出血,主治醫師下令「完全禁食3天」,只能吃藥時喝「一口」水。 | ||
原本我還以為仍舊有每小時可以喝30cc開水的福利,這下子完全泡湯了,但我實在口渴得不得了,開始還能以棉棒滋潤雙唇,到後來這已經無法滿足心理的需求,在不斷央求護理師後,終於得到一顆「冰塊」,我仔細端詳了這顆晶瑩剔透的冰塊,突然覺得它像顆鑽石,拿著它從嘴唇開始滋潤起,再慢慢滑入嘴巴。 | ||
從沒這麼細細品嘗過冰塊有這般甜美的滋味,居然比糖果還甜,也救贖了我悲傷的心靈。過了半個小時,我又要求護理師再給一顆,這回得到的答案是「最後一顆,沒有了。」 | ||
之後就陷入幾乎滴水不沾的72小時,人不進食還可以接受,但不能喝水真是分秒都難受。 |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