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之聲,病友的貼「聲」服務


2024年「牽手之聲」有聲服務者培訓課程-廣播劇本撰寫

 
  從聽故事到說故事的人  
 
  牽手之聲「有聲服務者」培訓-廣播劇本撰寫課程在7月5日開始上課,恰好這幾天氣溫超高,老師、同學進教室時都汗流浹背,真是辛苦了!  
 
  這一期的同學中有4月才拿到重大生病卡、有旅法藝術家、有心靈工作者…,每個人的自我介紹是這麼的真誠感人,連帶領的余遠炫老師都說:「教了我很多東西,也啟發了我的想法。」
 
  從戲劇的起源與定義、故事產生的方式,故事的分享到劇本的元素,余老師的生動解說讓同學聽得津津有味。除了有影片欣賞,老師還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同學分組後集體創作一個故事,形式不拘。有一組的劇名是《紅玫瑰與白玫瑰》,講的是渣男現形記;另一組是以新聞報導的形式,從家長、幼兒園、房東的角度來看夏日用電的問題;另一組則是走奇幻路線,而且是一人分飾多角,連音樂、音效都顧到。  
 
  故事裡會有角色,那先從人物觀察開始練習。老師發下記錄表格,請同學寫下觀察對象的五官特徵、服裝、表情、動作….。聽到同學分享她們的觀察,覺得真是觀察入微,好有意思!  
 
  從7月26日起牽手之聲廣播劇本撰寫課程由施賢琴老師接手,開始要來寫劇本了!  
 
  大家都有喜歡的電視、電影、舞台劇、小說或漫畫,只要一提起他們,腦子裡立刻浮現眾角色,他們的神態表情,他們的遭遇,他們喜怒哀樂牽動著讀者/觀者,所以說….好聽好看好記的故事,一定要有好的角色。如何設計就是門學問了!」  
 
  有了角色,當然就要讓他們開口。說什麼、跟誰說、怎麼說、什麼時候說、為什麼要說,這些全部、通通、一定要清楚地。我們在看戲或許都不會想到什麼是對話的功能,創作者又是如何設計對話。老師用一個又一個的情境說明,讓同學了解在寫劇本的時候該注意什麼,又該如何吸引聽眾,讓人欲罷不能。  
 
  8月30日,牽手之聲廣播劇本撰寫最後一天上課,進行的是小編最喜歡的「讀劇」。  
 
  前兩周同學們努力的寫!寫!寫!不但劇情安排要合理,人物也得要立體,對話還需要生動,這可是真不容易。其實每一位同學都在為家庭、工作忙碌,也有同學還在治療中,真的謝謝她們盡力的趕著進度。
 
  每當同學們卡關的時候,施賢琴老師都會分享她的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勇敢面對挑戰。要想突破需要勇氣、力氣、精力與時間,但是即便只是裂了一絲隙縫,就能看到光芒透出。  
 
  最後一堂課的讀劇,由老師在每一本劇本中挑選若干場次,由同學飾演劇中角色,然後透過同學的回饋,讓編劇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更好。好些同學聽到自己的作品從在紙上的文字轉化成聲音,都覺得好神奇,甚至起了雞皮疙瘩。當然演員的努力詮釋也是功不可沒的!  
 
  從聽故事到寫出動人故事,從每一次認真地參與,看到了她們的努力,未來在牽手之聲也一定能夠聽到她們的成果,從內心發出的聲音。
 
 
  *本課程接受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