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位居十大死因之首,現在隨著最新的免疫療法誕生,癌細胞不再佔上風,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表示,免疫藥物是近兩年才開始發展,就已經有很好的效果,預估最快今年底,若合併化療、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的反應率將可達到9成,人類幾乎可算是戰勝癌症。而且若要進行免疫療法,可先進行癌細胞的PD-L1濃度測試,愈高效果愈好,等於治療前就可先預知結果。
肺癌被稱做沉默殺手,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腫瘤常常已經轉移到腦或骨髓等處而很難醫治。肺癌末期的病患只有 1% 的機會活超過 5 年,難怪名歌星鳳飛飛與法務部前部長陳定南發現罹患肺癌後不久就辭世了。
「孩子從小就失去父親,為了照顧兩個幼子,我從一個醫師娘跑去賣保險,當母代父職拉拔孩子們長大,卻又面臨腺癌的生死邊緣,所幸醫療技術精進,讓我仍可好好活著…」何媽媽說。何媽媽在標靶無效後,經醫師建議檢測PD-L1為陽性後使用免疫療法,進行三次療程後,癌指數從10.5下降至5.7,有效控制病情,在66歲生日這天她也許下願望,希望可以穩定控制病情,到美國看看年初剛結婚的女兒。
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是晚期肺癌患者新希望。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文震表示,傳統化學治療太毒,強烈副作用使患者對化療聞之色變。但標靶治療只要篩檢出適合基因,猶如狙擊手,扣扳機就可直接殺掉腫瘤,免疫療法則是恢復身體正常免疫功能,對腫瘤圍毆狙殺,二者副作用小、療效佳,是患者福音。
近年來免疫療法已被醫界認為具突破性的抗癌策略,透過腫瘤免疫藥物,重新喚醒癌友免疫系統,在晚期腎癌及黑色素癌等有突破性發展,能有效提高存活率,但日前藥品共同擬定會議首次討論免疫藥物納入給付,因費用驚人未達共識。
因iPS細胞研究拿下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學者山中伸彌,看好日本醫療研究,包括PD-1癌症免疫療法,基因編輯和降低膽固醇藥物,其中PD-1研究是學者20多年前偶然發現,在鍥而不捨的研究下,7年後獲得重大進展,進而發展成癌症免疫療法造福人群。
「醫師說針對我的癌症,現在沒有藥物可用,免疫療法是不是有救?」近年來免疫療法在晚期癌症的治療表現,讓很多苦無藥物治療的晚期癌症患者都想求助免疫療法挽救生命,免疫療法真的是救命萬靈丹嗎?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表示,免疫療法雖然並非萬靈丹,但卻可能救許多過去無藥可用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
戰勝癌症 免疫藥反應率 將達9成:檢測PD-L1濃度 可預估效果 | ||
2017年01月07日 報導╱張雅淳 原載:蘋果日報 |
||
癌症位居十大死因之首,現在隨著最新的免疫療法誕生,癌細胞不再佔上風,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表示,免疫藥物是近兩年才開始發展,就已經有很好的效果,預估最快今年底,若合併化療、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的反應率將可達到9成,人類幾乎可算是戰勝癌症。而且若要進行免疫療法,可先進行癌細胞的PD-L1濃度測試,愈高效果愈好,等於治療前就可先預知結果。 | ||
人類對抗癌症的歷史,從最早的化療藥物算起已經長達20多年,王金洲醫師表示,免疫療法的誕生具有決定性的改變,美國前總統卡特就是最知名的例子,他原本罹患黑色素癌,後來轉移至腦部,在合併使用免疫藥物、化療、標靶藥物後,腦部腫瘤竟然消失,而且不同於其他藥物有藥效限制,免疫療法是藉由喚醒免疫系統,所以一旦有效會持續很久,以目前來說至少超過2年,而且還在持續治療中。不過,免疫藥物目前都需自費,每個月大約20萬元,並不便宜。 | ||
【先了解】讓免疫系統禦敵 | ||
癌細胞會分泌一種名為PD-L1的蛋白質,會與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中的PD-1蛋白質結合,藉此欺瞞免疫系統,以為癌細胞也是自己的一份子,免疫療法就是阻止它們結合,喚醒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 | ||
肺癌存活率提升 | ||
免疫療法適用於所有癌症,但目前台灣只有黑色素癌與肺癌核准使用,其中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王金洲醫師表示,標靶藥物可延長肺癌患者存活期約2年,但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適用標靶藥物,這些患者現在可考慮免疫療法,一旦有效,存活期至少都超過2年。 | ||
【這樣做】先進行相關檢測 | ||
王金洲醫師表示,若確定罹患肺癌,建議先進行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的檢測,以免疫藥物來說,要進行癌細胞上PD-L1濃度測試,濃度愈高代表效果愈好,但臨床上也有患者測不到濃度,但治療仍有效,目前這個檢測隨醫院不同費用也不一,有些健保給付、有些則需要數千元不等。 | ||
合併藥物勝算高 | ||
以肺癌為例,採用化療的存活期難超過1年,採用標靶治療約2年,免疫療法則可超過2年,但標靶與免疫藥物適用族群並不同,所以未來若能合併這3種治療方式,效果將大大提高,預估最快今年底藥物反應率可達9成,癌症將可被穩控制。 | ||
【醫師說】 | ||
高雄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 王金洲醫師 台灣的肺癌死亡率約20%,是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免疫藥物出現後,將可能改變這種狀況。 |
||
抗癌新利器──免疫檢查點抑制療法 | ||
2016 年 12 月 15 日 14:00 作者 YAP KUO 原載:科技新報 |
||
肺癌被稱做沉默殺手,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腫瘤常常已經轉移到腦或骨髓等處而很難醫治。肺癌末期的病患只有 1% 的機會活超過 5 年,難怪名歌星鳳飛飛與法務部前部長陳定南發現罹患肺癌後不久就辭世了。 | ||
近年來某些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病患,已經可以使用標靶藥物而得到較好的治療,但沒有這些基因突變的病患就只能以傳統化療醫治,效果不佳,口腔潰爛、掉髮等副作用又大;而最新的免疫檢查點抑制療法則有機會照顧到這群病患。 | ||
2014 年的唐獎頒發給日本的本庶佑教授與美國的詹姆士·艾立遜教授兩位免疫學家,因為他們的基礎免疫學發現,如今已發展為造福許多癌症病患的新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療法。而最新的發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此療法可以用於第一線對抗末期的肺癌,相信不久的將來台灣也會批准。而這兩位學者應該近期就會獲得諾貝爾獎的桂冠。 | ||
最近由默克藥廠所主導的一項跨 16 個國家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比較了免疫檢查點抑制療法與傳統化學治療對末期肺癌的療效。基於先前的研究結果,要腫瘤組織表現較高的免疫檢查點蛋白 PD-L1 的病人才可進入此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此新療法比傳統化療明顯延後了腫瘤惡化的時間。更重要的是,經過兩年的試驗新療法,組別中有近 7 成的病人仍然安好,由於新療法效果非常好,負責監督臨床試驗的委員建議臨床試驗提早結束,並讓接受傳統化療的受試病患也都改用新的免疫檢查點抑制療法。而默克藥廠即是以此令人振奮的臨床試驗結果,驅使 FDA 通過該療法使用於第一線的肺癌末期病患的治療。 | ||
肺癌是所有癌症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種,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全球每年超過 150 萬人死於肺癌。若能消滅肺癌將拯救無數人類生命。標靶藥物雖然可以延長病人壽命一、兩年,但無法完全治癒。而新的免疫檢查點抑制療法在某些癌症則可增加病患 5 年存活率。雖然距離消滅癌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這次生物醫學家無疑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
夫癌逝25年醫師娘同罹晚期肺癌 新免疫療法助新生 | ||
2016年11月22日 18:14 魏怡嘉 原載:中時電子報 |
||
「孩子從小就失去父親,為了照顧兩個幼子,我從一個醫師娘跑去賣保險,當母代父職拉拔孩子們長大,卻又面臨腺癌的生死邊緣,所幸醫療技術精進,讓我仍可好好活著…」何媽媽說。何媽媽在標靶無效後,經醫師建議檢測PD-L1為陽性後使用免疫療法,進行三次療程後,癌指數從10.5下降至5.7,有效控制病情,在66歲生日這天她也許下願望,希望可以穩定控制病情,到美國看看年初剛結婚的女兒。 | ||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暨胸腔內科余忠仁教授表示,研究指出,台灣肺癌患者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5.9%,到第四期僅剩4.9%,但現有的治療選項,對於晚期肺癌均無法提供長時間的疾病控制,化療有天花板效應、標靶亦會產生抗藥性,臨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 ||
今年10月國內已通過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用於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台北榮總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表示,根據英國刺胳針醫學雜誌(The Lancet)今年發表研究PD-L1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於之前已接受過傳統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二線使用化療藥歐洲紫杉醇Docetaxel,與使用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比較,發現免疫療法用於晚期肺癌患者一年的存活率可達53%,患者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延長至14.9個月。 | ||
余忠仁教授指出,根據治療準則,患者若對於PD-L1表現量越高,效果越好,因此讓肺癌患者除EGFR基因檢測外,可增加先測PD-L1的生物標記的個人治療新選擇,有了PD-L1生物標記和EGFR的基因檢測,讓患者可在治療前,可預期治療效果參考,幫助晚期肺癌的個人醫療再進化,提供患者新的治療希望。 | ||
余忠仁教授提醒,肺癌已高居國內十大死因之冠達十年之久,2014年死亡人數更為乳癌的4.4倍,平均每57分鐘就有1人死於肺癌,且許多肺癌患者和何媽媽一樣症狀不明顯,逾6成5肺癌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無法手術,只能選擇接受放療、化療或標靶等外來毒殺藥物治療,目前已有新的免疫療法可治療,仍希望有家族史、吸菸或高齡等高危險群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
精準醫療 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當道 | ||
2016-10-14 14:26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
||
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是晚期肺癌患者新希望。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文震表示,傳統化學治療太毒,強烈副作用使患者對化療聞之色變。但標靶治療只要篩檢出適合基因,猶如狙擊手,扣扳機就可直接殺掉腫瘤,免疫療法則是恢復身體正常免疫功能,對腫瘤圍毆狙殺,二者副作用小、療效佳,是患者福音。 | ||
張文震表示,傳統化療是以追殺癌細胞為主,一旦腫瘤出現抗藥性,就再用其他化療藥物治療,毒性高、副作用大,諷刺的是,癌症醫學界2000年簡單回顧發現,癌症治療進步最多的不是癌症藥物,而是止吐藥,就是為了阻止癌症化療後的副作用。 | ||
張文震說,2005年標靶藥物問世,造成全球轟動,因病人使用藥物後,在短時間內腫瘤就能縮小,副作用也少,存活期大幅提高,若是接受化療的患者,可能同時間還在嘔吐,更別說出現療效,這讓許多患者提著現金到醫院櫃台,指定要買標靶治療藥物。 | ||
只是,標靶治療大部分要先接受基因檢測,以肺癌患者為例,有EGFR基因突變或ALK基因融合的患者,使用標靶藥物,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 ||
張文震解釋,EGFR基因是上皮細胞生長接受體,當基因突變、細胞不正常增生,就會產生癌化;ALK基因融合,也是不正常現象,增加癌化可能。標靶治療就是要抑制不正常的生長因子或融合基因,但因癌細胞也很頑強,出現抗藥性就得再使用第二代、第三代標靶抑制劑。 | ||
張文震說,他曾收治一名罹患晚期肺癌老父親,但許多醫院認為末期沒有必要治療。老父親的女兒哭著來找他求助,他檢測發現,老父親是EGFR基因突變病人,趕快使用標靶藥物,不適症狀很快在一周內得到緩減。老父親回診時,女兒感謝表示,原本爸爸喘得要命,現在終於可正常生活。 | ||
此外,免疫治療更是劃時代的進步。張文震表示,免疫治療其實超過一百年歷史,例如種牛痘、打疫苗等,就是免疫治療的一種。癌症免疫治療,則是身體長腫瘤後,再提升病人的免疫系統功能,等於找到關鍵指揮官,指揮免疫系統圍毆腫瘤以抗癌,療效快又好,存活期長,舉世震驚。 | ||
儘管治療癌症利器不斷問世,但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定價也十分昂貴。張文震坦言,肺癌標靶治療一個月約20萬到30萬元,療程長約1到2年,免疫治療則是一次20萬元,只要沒有健保給付,最大治療障礙,反而是患者的「口袋」夠不夠深。 | ||
當然,不管是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也都有副作用,例如視力模糊、感覺疲勞、易口渴、甲溝炎、皮膚炎等。張文震建議,患者應與醫師溝通,包括減藥、會診皮膚科等,降低副作用問題。 | ||
林口長庚今年6月成立亞洲第一間免疫腫瘤醫學中心,有完整團隊回答民眾各式各樣的治療問題,洽:0975-367995盧小姐。 | ||
癌症免疫療法貴 健保不給付 | ||
2016-10-12 14:12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
||
近年來免疫療法已被醫界認為具突破性的抗癌策略,透過腫瘤免疫藥物,重新喚醒癌友免疫系統,在晚期腎癌及黑色素癌等有突破性發展,能有效提高存活率,但日前藥品共同擬定會議首次討論免疫藥物納入給付,因費用驚人未達共識。 | ||
林口長庚腫瘤科副教授張文震醫師表示,許多人一想到癌症,就聯想到標靶治療,但目前健保給付腎癌的第二線標靶藥物,療效不夠理想,腫瘤縮小率僅5%,五年存活率低於12%,患者如同被判死刑,「新抗癌藥物研發,有其必要」。 | ||
今年美國腫瘤醫學會(ASCO)大會公布臨床報告證實,免疫療法對棘手的晚期腎癌有不錯的治療效果,34%晚期腎癌患者存活率超過五年,遠優於現行標靶治療成效。 | ||
「台灣每年新增300多名晚期腎癌患者」張文震指出,腎臟位於後腹腔內部,離肚皮約10幾公分,即使長出腫瘤,也不易從外觀察覺,加上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 | ||
黑色素瘤免疫療法效果是明顯。張文震表示,一名50多歲患者一開始腳趾頭長出黑色小肉塊,原本不以為意,但沒多久卻快速擴散,等發現不對勁確診罹癌時,已經轉移至骨頭、肝臟、肺臟、淋巴等部位。 | ||
「如果沒有這個藥,人應該早沒了!」張文震說,該患者嘗試免疫療法,服藥後病情大逆轉,經過正子儀器檢查全身,竟然不見腫瘤蹤跡,幾乎消光光。目前晚期腎癌以及晚期黑色素的五年存活率偏低,但最新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在長期療效和安全性有突破性發展,後續臨床研究值得醫界期待。 | ||
2012諾貝爾獎得主 看好癌免疫療法 | ||
2016/09/30 19:49 原載:TVBS NEWS |
||
下個星期是諾貝爾獎週,諾貝爾各大獎項將逐一公布,台北時間星期一傍晚就會宣布生理學、醫學獎,現在醫學研究日益精進,也對人類健康有重要影響,4年前因iPS細胞研究拿下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學者山中伸彌,看好日本醫療研究,包括PD-1癌症免疫療法,基因編輯和降低膽固醇藥物,其中PD-1研究是學者20多年前偶然發現,在鍥而不捨的研究下,7年後獲得重大進展,進而發展成癌症免疫療法造福人群。 | ||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即將揭曉,第一個公布的就是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年呼聲高,大大影響人類生活的研究,2012年醫學獎得主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第一個點名「PD-1癌症免疫療法」。 | ||
這位60多歲女性卵巢癌復發,在腹部有多個大型癌細胞,被醫生告知回天乏術,但在參加臨床實驗後腫瘤消失,現在甚至還能打她最喜歡的高爾夫球;患者服用的就是由PD-1研究誕生的全新癌症治療藥物,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本庶佑鎖定人體原本就擁有的治癒能力免疫力。 | ||
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根本在追求真理,然後突破才會從中誕生,現在見到他還會想深深鞠躬致意,是醫學研究者中極具魅力的學者。」 | ||
人體一旦有外來如流感病毒等異物入侵,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就會展開攻擊治癒疾病,但卻無法攻擊威脅生命的腫瘤,本庶教授發現,人體有稱為PD-1的煞車機制,原是防止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細胞,但癌細胞也利用這個機制,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因此只要開發出拆除「煞車」的藥物,癌細胞就無法阻止免疫細胞攻擊,20多年前本庶和年輕研究員偶然發現,但當時完全不知道有什麼用處,在持續研究7年後,發現它扮演免疫煞車的角色。除了癌症免疫療法,第二個得獎可能就是基因編輯。 | ||
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基因編輯是改寫生命設計圖,這麼厲害的技術數年內一定會得獎,如果這個不得獎那我反而會嚇一跳。」 | ||
以人來說就是決定膚色身高是否容易染病等生物特徵,「基因編輯」則是利用特殊剪輯工具,自由切換這個設計圖的技術,日本高級料理河豚,現在就透過基因編輯技術讓河豚成長1.4倍,牛的肉量增加2倍,河豚成長速度翻倍,番茄不用授粉也可以繁殖,這個技術同樣也能應用在治病,英國有案例,沒有治療方法的白血病嬰兒,注入基因編輯的免疫細胞後,成功改善症狀。 | ||
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還有一種叫「他汀類藥物」,可說是奇蹟的藥。」 | ||
山中伸彌預測的第三個可能,就是控制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全球每天有4千萬人服用,連他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也一樣。 | ||
川普公布健檢報告時,唯一承認在服用的,就是降低膽固醇的藥,發現這類藥物的就是東京農工大學教授遠藤章。 | ||
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真的是救了很多人命的藥,現在也在救,往後也會救,真的是很厲害的藥物。」 | ||
去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3位學者獲得,根據湯森路透預測,除了PD-1研究、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等三組學者也都是今年桂冠的大熱門。 | ||
不再無藥可醫 PD1免疫療法重燃治癌新希 | ||
2016-09-12 記者張玉櫻報導 原載:健康醫療網 |
||
「醫師說針對我的癌症,現在沒有藥物可用,免疫療法是不是有救?」近年來免疫療法在晚期癌症的治療表現,讓很多苦無藥物治療的晚期癌症患者都想求助免疫療法挽救生命,免疫療法真的是救命萬靈丹嗎?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表示,免疫療法雖然並非萬靈丹,但卻可能救許多過去無藥可用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 | ||
PD1免疫療法帶來新的生機 | ||
70多歲的王先生是菸齡超過40年的老菸槍,因為有肺結核病史,發現肺癌時已經是第四期,由於檢查並無適用標靶藥物的基因突變,標準療法就是採用傳統化療,但第四期肺癌的傳統化療有效反應率不到三分之一,平均只能存活一到兩年。 | ||
所幸他的癌細胞生物標記PD-L1的表現高,適用PD1免疫療法,李岡遠主任說,王先生才打一個療程,本來6、7公分大的腫瘤消了50%以上,電腦斷層掃瞄追蹤時,肺腫瘤幾乎完全消失,而且療程中無副作用,PD1療法給了他新的生機。 | ||
強化患者免疫功能 喚醒T細胞防禦機制 | ||
李岡遠主任說,過去的免疫療法指的是用患者自己的免疫細胞進行活化後,再打回體內幫助免疫系統自己去對抗癌細胞,過程繁瑣、成功率低,使免疫治療陷入瓶頸,而現在的免疫療法則是針對所謂的「免疫檢查點」對某些癌症進行治療。原本癌細胞會分泌PD-L1騙過免疫系統的T細胞,讓它以為癌細胞是「自己人」,而PD-1免疫療法可以封鎖癌細胞的PD-L1,再度強化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控制腫瘤。 | ||
對吸菸的晚期肺癌療效達五成以上 其他癌也有療效 | ||
李岡遠主任表示,目前肺癌晚期的標靶藥物多半是對非吸菸者;而對於吸菸的晚期肺癌仍無藥可用,研究發現,吸菸會誘導PD-L1,抽菸越多,PD-L1表現越顯著。臨床試驗結果發現PD-L1表現弱者的治療率則只有10%,而PD-L1表現高者,PD1治療效果可達五成以上。 | ||
除了肺癌,李岡遠主任說,PD1免疫治療最著名的就是讓美國前總統卡特的黑色素皮膚癌改善,現在頭頸癌的治療效果也不錯,在美國也陸續將這類免疫治療藥物用於胃癌、膀胱癌,甚至對目前無藥可有效治療的三陰性乳癌也有相當療效。 | ||
免疫療法:未來治癌新趨勢 | ||
李岡遠主任認為,免疫療法可能會改變未來癌症治療的觀念,過去認為腫瘤要縮小或消失才代表癌症治療成功,但是PD1免疫治療臨床發現,有些患者雖然因為腫瘤沒有縮小而停止治療,但在更換其他藥物後,卻發現經過免疫療程,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活化,使更換藥物後有效率增加,所以其實並不表示免疫治療後腫瘤沒縮小就沒效。因此使用免疫療法的患者都需要有完善的治療團隊,隨時照顧患者及給予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 | ||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