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免疫力高≠ 健康!不只過敏遭殃...醫曝「6疾病」全鬧失衡

2019.10.31

很多人誤以為,免疫力是越高越好,殊不知其實免疫系統講求的是平衡,許多現代常見疾病,像過敏、自體免疫、病原菌感染和癌症,其實都是免疫失衡造成的。柯威旭解釋,若免疫反應過於活躍,對外來物質就會造成「過敏」;或針對體內抗原,則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像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關節炎。常嚴重過敏者就是免疫反應太高,應緩和免疫反應。

降低30%肺癌風險!144 萬人研究:多吃優格+膳食纖維

2019.10.29

空汙問題日益嚴重,近日,來自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團隊發現,優格和膳食纖維攝入可降低肺癌風險,讓民眾除了戴口罩、戒菸,又多了一個可以積極防止肺癌的做法。

嘴唇破皮腫大不是感染是癌症!醫生:常曬傷的人要小心!

2019.10.28

不吃檳榔、不抽煙的你,是不是認為自己跟口腔癌的距離很遠呢?其實口腔癌只是泛指口腔內以及周圍的惡性腫瘤,其中一種-唇癌,就有別於其他口腔癌,「長期曬太陽的人」竟然成為了高風險群。

癌症化療損傷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成存活關鍵

2019.10.28

馬來西亞羽球名將李宗偉去年驚傳罹鼻咽癌,發病後接受33次電療,效果良好。回憶抗癌過程,李宗偉表示,電療到第3個星期時,喉嚨已經全部破了,吞嚥時還會引起劇烈疼痛,相當煎熬,以致食慾盡失。家人擔心他營養不足,只能幫他噴麻藥,趕快將食物吞下,辛酸過程非外人所能想像,若是做化療,病人更是苦不堪言。

眼睛也會癌症!60歲婦人眼脫窗竟是3年前的乳癌搞的鬼!

2019.10.28

一名60歲的婦人,因為連續2個月感到左眼視力模糊,到急診就醫。她3年前曾被確診乳癌,並接受了乳房腫瘤切除、淋巴結清除的手術,沒想到這次來求診,醫生卻告訴她,她的眼睛問題是因為乳癌轉移到眼睛了!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免疫力高≠ 健康!不只過敏遭殃...醫曝「6疾病」全鬧失衡


 
  免疫力高≠ 健康!不只過敏遭殃...醫曝「6疾病」全鬧失衡  
  ETtoday健康雲
原載:ETtoday
 
 

 

吃益生菌可以提升免疫力嗎?元老級抗衰老診所醫師柯威旭指出,免疫力講求的是平衡,根據現有益生菌研究,其可幫助增強宿主抗菌及抗病毒能力,促進免疫調節作用,和降低身體過敏反應的程度等。現代醫學已能根據個人基因與合適益生菌配對,進行「個人化」免疫益生菌,有助改善免疫失衡。


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太高太低有這些壞處

很多人誤以為,免疫力是越高越好,殊不知其實免疫系統講求的是平衡,許多現代常見疾病,像過敏、自體免疫、病原菌感染和癌症,其實都是免疫失衡造成的。柯威旭解釋,若免疫反應過於活躍,對外來物質就會造成「過敏」;或針對體內抗原,則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像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關節炎。常嚴重過敏者就是免疫反應太高,應緩和免疫反應。

相反地,若免疫反應太低,對於細菌、病毒的抵抗力差,就會造成「感染」,像是常感冒、疱疹反覆發作;另免疫反應低下時,針對體內過度増生的變異細胞,則無法清除,就有可能形成「癌症」,這時就需要提升免疫力。

益生菌不只有益腸胃 太高太低有這些壞處

已知免疫細胞會分泌細胞激素調控免疫反應,包含干擾素和細胞激素IL-10。研究已證實,干擾素可抑制病毒及腫瘤細胞的複製,調控免疫功能,讓免疫反應提升;細胞激素IL-10則能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讓免疫反應緩和。柯威旭指出,如何能刺激免疫細胞,依據身體所需分泌干擾素或介白質來調控免疫反應呢?答案就是「益生菌」。

許多人對益生菌的觀念還停留在健胃整腸,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益生菌的好處不只於此。柯醫師分享益生菌就臨床功能,與免疫相關的主要的正面功效包含:

1.產生免疫物質,誘發免疫細胞活性,增強宿主抗菌及抗病毒能力。

2.維持腸道表面保護層的完整,促進免疫調節作用。

3.改變過敏蛋白的抗原性,降低身體過敏反應的程度等。

益生菌百百種 哪些菌種有助調節免疫?

柯威旭分享,因為每個人的基因、飲食習慣和承受的生活壓力狀態都不同,造就個人獨有的腸道環境,現代醫學技術已可以從個人血液中分離出免疫細胞,再與益生菌進行配對,便能找出適合個人免疫狀況的益生菌,這就是個人化的免疫益生菌。如此一來, 就可依照個人狀況改善免疫失衡,亦能減少許多免疫用藥的副作用。

柯威旭提醒,免疫益生菌仍無法完全取代特定疾病的特定藥物治療,例如免疫抑製劑等。而且服用客製化免疫益生菌時,因腸道狀態可能隨時改變,也須由醫師隨時監控身體免疫反應,適時調整菌種及用量,才能達到免疫平衡促進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降低30%肺癌風險!144 萬人研究:多吃優格+膳食纖維


 
  降低30%肺癌風險!144 萬人研究:多吃優格+膳食纖維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空汙問題日益嚴重,近日,來自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團隊發現,優格和膳食纖維攝入可降低肺癌風險,讓民眾除了戴口罩、戒菸,又多了一個可以積極防止肺癌的做法。

 

 

益生菌因為能夠調節腸道菌群,並且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已被證明有利於對抗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類型的癌症。不過,這是首次對益生菌與肺癌之間關係進行的研究,完整論文刊登在國際期刊《JAMA Oncology》上。

益生菌可以被腸道菌群發酵,並調節腸道菌群,而益生菌是優格中常見的微生物,可以改善腸道菌群。過去的研究中,我們已經知道,膳食纖維和優格能夠降低各種疾病的風險,包括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癌等。甚至,優格跟膳食纖維對於呼吸道的改善效果也很顯著,能夠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以及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風險。

 

144 萬人研究發現:吃優格+膳食纖維 肺癌風險降低30%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團隊透過對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超過144 萬人的匯總分析,評估了膳食纖維和優格攝入量與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按性別,種族、族裔和腫瘤組織學類型,評估了所有參與者中潛在的纖維或優格與肺癌的關聯。

結果顯示,攝入優格和纖維多,與肺癌風險降低有關,攝入纖維最高的一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17%;吃優格最多的一組人與不吃優格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19%;優格和纖維的攝入都最高的一組人與纖維攝入少、又不吃優格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30% 多。

 

遠離空汙 多吃膳食纖維與優格遠離肺癌

 

研究團隊推估,背後的機制是益生菌可以維持腸道穩態,並發揮潛在的抗癌作用。人體腸道的大量微生物群可以調節炎症、改正DNA 損傷、或抑制等多種機制改變癌症的易感性和進展。而且,無論是否有抽菸的習慣,優格和纖維對肺癌風險造成的差異始終存在。儘管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潛在的機制,但本次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纖維和優格的攝入量,能夠預防肺癌。

當然,吸煙仍然是肺癌患者的最大「敵人」,遠離霧霾,多吃膳食纖維和優格,相信肺癌細胞也會躲你遠遠的。

參考資料:Association of Dietary Fiber and Yogurt Consumption With Lung Cancer Risk

期刊小檔案:《JAMA》是一份美國出版的經由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該期刊由美國醫學會以每周一期出版。 起初於1883年創刊,自此之後即不中斷的持續發行,而本期刊發行的內容為:原創性的研究文章、社論、臨床綜述及病例報導等。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嘴唇破皮腫大不是感染是癌症!醫生:常曬傷的人要小心!


 
  嘴唇破皮腫大不是感染是癌症!醫生:常曬傷的人要小心!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不吃檳榔、不抽煙的你,是不是認為自己跟口腔癌的距離很遠呢?其實口腔癌只是泛指口腔內以及周圍的惡性腫瘤,其中一種-唇癌,就有別於其他口腔癌,「長期曬太陽的人」竟然成為了高風險群。

近日,南投一名年約60歲的江姓男子,發現自己的嘴唇越來越腫,還潰爛流出分泌物,懷疑是荔枝椿象造成,就醫後才發現誤會大了,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他嘴唇潰爛的主因是唇癌導致。

近年的3-5月都是荔枝椿象猖獗時節,農作物大受影響。許多民眾都知道荔枝椿象會分泌毒液,當不慎被牠的汁液噴濺到皮膚時,會造成皮膚灼熱、潰爛等。60歲的江先生在今年4月的時候,覺得嘴唇麻麻的,發現下嘴唇有一硬塊逐漸腫脹增大,甚至潰爛並流出分泌物,他認為是家裡附近荔枝園的荔枝椿象飛入家中,汁液不慎噴灑到嘴唇所致。

因此他自行至藥局購買成藥擦拭嘴唇,不過腫塊越長越大並結痂,嘗試將它摳掉,但幾天後又長出來了,且持續潰爛甚至還散發出異味,就這樣拖了3個月。最後,他決定到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醫師吳昭寬安排切片及癌症分級檢查後,確診為第四期唇癌。

唇癌患者大多常曬傷 日後也要嚴防皮膚癌

吳昭寬表示,口腔癌是常見的癌症,死亡率佔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5位。口腔癌泛指口腔內的惡性腫瘤,包含唇、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顎部。唇癌和一般口腔癌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和日曬有關,正因為如此下嘴唇比上嘴唇發生的機率多了八倍。

研究發現,罹患唇癌的民眾約有一半屬長期戶外工作者,常有陽光暴露過度、曬傷的問題,而且罹患唇癌的民眾,日後也必須特別注意有無罹患皮膚癌的可能。當然唇癌的發生率也和菸、酒及檳榔的使用脫離不了關係。

出現這4個症狀 小心是唇癌找上門!

吳昭寬提到,如果民眾出現以下四個症狀,則要特別小心唇癌找上門:

  1. 唇部表面出現硬塊及結節,脫屑、潰瘍甚至出現惡臭組織液。
  2. 唇部發現麻木感合併腫痛的現象。
  3. 唇部的活動功能出現障礙,以致構音、咀嚼或吞嚥發生異常。
  4. 頸部出現增大的硬塊。

唇癌的治療比起治療其他口腔癌更為棘手的地方,在於顏面外觀的破壞及後續複雜的顏面重建過程,所以罹患唇癌的民眾,往往需要借助心理醫師的輔導來協助面對因顏面外觀缺損而產生的身心障礙。而治療預後方面,第一和第二期唇癌民眾的五年存活率約9成,一旦發現淋巴轉移則驟降至低於四成,所以不得不重視。

「動脈注射化療」讓外表不受治療影響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腫瘤外科醫師沈茂昌表示,目前有「動脈注射化療」適用於唇癌患者。具體方式是在患者2側耳朵前方淺顳動脈放置導管,輸至外頸動脈,術後隔天給藥,利用可攜式小型幫浦每天24小時持續注射MTX(滅殺除癌)50mg,同時給予口服解毒劑,保護正常組織,注射6天左右,白血球開始下降停藥,目前臨床沒有產生副作用。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張宏泰說,療法手術及藥物全部健保給付,患者無須擔心費用問題,而根據高醫從1978年起統計,對晚期口腔癌治療有效率超過8成,對口腔癌患者顏面外觀及口腔功能幾乎沒有影響。

吳昭寬提醒,民眾應定期安排口腔癌篩檢,若出現口腔相關黏膜潰瘍持續超過 2 週以上沒有癒合,或是口腔有白斑、紅斑、硬塊,不明原因出血、惡臭組織液及頸部淋巴腫大、語言或進食障礙等異常症狀,應盡早至醫院接受專業檢查,期能早期發現,正確治療!

 

文/林以璿 圖/巫淑蓉

 

 

  癌症化療損傷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成存活關鍵


 
  癌症化療損傷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成存活關鍵             
 
原載:
 
馬來西亞羽球名將李宗偉去年驚傳罹鼻咽癌,發病後接受33次電療,效果良好。回憶抗癌過程,李宗偉表示,電療到第3個星期時,喉嚨已經全部破了,吞嚥時還會引起劇烈疼痛,相當煎熬,以致食慾盡失。家人擔心他營養不足,只能幫他噴麻藥,趕快將食物吞下,辛酸過程非外人所能想像,若是做化療,病人更是苦不堪言。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雖然現代醫學已有許多方法可提早確診某些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更好,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仍以電療、化療、標靶治療為主,但其所帶來傷害骨髓的副作用,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下降,許多患者並非是癌症奪命,而是因免疫功能不足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或急性肺炎及血小板不足大量出血,而失去性命。

 

骨髓抑制副作用為何這麼可怕?陳瑞聲分析,化療藥物對細胞的殺傷力是一視同仁的,既能殺死癌細胞也易傷及健康細胞。當傷害到患者人體免疫系統的骨髓造血細胞時,醫學上稱為骨髓抑制。骨髓黏膜因遭受破壞而損傷,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許多癌友就是因此身體日漸虛弱,容易疲勞、噁心想吐、食慾不振、頭暈無力、走路會喘、手腳發麻、身體黏膜破裂、記憶力減退……等副作用,而這些副作用的發生原因,是骨髓造血細胞被傷害,因此快速修復骨髓功能,才能真正減輕化療後的副作用。

 

西醫針對化療引發骨髓抑制副作用,因應的方式採個別補充的策略,也就是當遇到白血球不足時,就打生長激素;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就輸血。但由於沒有針對修復骨髓黏膜及恢復骨髓受傷造血細胞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補充後依然很快消耗殆盡。

 

傳統中醫在降低骨髓抑制副作用方面,能扮演輔助的角色。如護髓解毒湯,可減輕化療骨髓抑制,幫助體內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維持自體免疫功能的運作。陳瑞聲指出,中醫護髓解毒湯為高貴中草藥,不會與化療藥物產生衝突,在每1次化療的半衰期服用,可快速修復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有助減輕8成副作用及骨髓抑制的發生。避免累積每1次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的傷害,從抽血檢查得知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同時上升,表示骨髓造血細胞功能恢復。護髓解毒湯有助傷口修復,減少沾黏,降低細菌病毒感染成敗血症及肺炎等風險。

 

想減輕癌症病人痛苦,降低病人性命折損的風險,唯有在接受化療的過程,盡可能保護骨髓功能,盡量少受傷害,這樣才能真正輕鬆做化療,治療才會順利。透過中醫輔助,提升抵抗力,降低癌症化療副作用,為身體打好長期抗癌的基礎,才有足夠體力撐過整個化療療程。陳瑞聲也提醒,癌症發病過程難以逆料,確診後切莫猶豫,及早接受正規治療,同時善用中醫輔助治療,就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康復的機會。

 

 

  眼睛也會癌症!60歲婦人眼脫窗竟是3年前的乳癌搞的鬼!


 
  眼睛也會癌症!60歲婦人眼脫窗竟是3年前的乳癌搞的鬼!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  

一名60歲的婦人,因為連續2個月感到左眼視力模糊,到急診就醫。她3年前曾被確診乳癌,並接受了乳房腫瘤切除、淋巴結清除的手術,沒想到這次來求診,醫生卻告訴她,她的眼睛問題是因為乳癌轉移到眼睛了!

這個登上了《新英格蘭醫學》(NEJM)的案例,在乳癌手術之後,還有接受扶助放療,並且持續進行乳癌術後荷爾蒙治療(Tamoxifen),但是因為眼睛不適就診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眼睛內有個大小為19mmx15mmx17mm的腫瘤,進而影響了她的左眼下直肌。

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乳癌轉移到眼睛的案例並不常見,他在臨床上大概也只有看過2、3個例子。「根據2004年的文獻,每年大概有3萬名新診斷的眼睛惡性腫瘤病例,但是只有2500名為原發性腫瘤,絕大部分都是其他身體部位癌症轉移的。」曾令民指出,所有眼睛腫瘤案例中,比較常見的是肺癌轉移。

不過,因為現在乳癌的治癒率不斷提升,病人的存活期也隨之延長,曾令民預估,未來乳癌轉移的情形會越來愈多。曾令民表示,常見的乳癌轉移,依序為骨轉移、肝臟、肺臟轉移以及腦轉移,眼睛轉移並不常見。

而且,這名60歲婦人的腋窩淋巴結和乳腺檢查均沒有腫瘤,也就是沒有合併其他轉移的乳癌眼睛轉移,更是非常少見。

4大重點避免乳癌復發

想要避免復發,有4大重點,分別是定時回診、運動、飲食,以及適時舒壓。

  1. 定時回診-乳癌復發可分為局部和遠端兩類,局部復發是癌細胞進入乳房淋巴,一般是可醫治的;遠端轉移則是癌細胞由血管擴散至內臟器官,如肝、骨和腦,足以致命。有些病人在復發前身體都沒見有明顯問題,一直相安無事,及早發現對於醫治復發非常重要,如有懷疑應該立即求診。
  2. 運動-「運動抗癌,癌症不來」,「每日一萬步 ,身體有保固;每日一身汗, 醫生不用看」要活就要動,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知易行難,最簡單的就是健走,當然散步也行。練習瑜珈能幫助乳癌患者緩解疼痛、疲勞和憂鬱。
  3. 飲食-對於乳癌患者,最推薦地中海飲食,重點是要食用足夠的全穀物和蔬菜,不要攝入過多紅肉。使用最少加工的食物,並著重在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和堅果的攝取。
  4. 適時舒壓緩解癌疲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心情,避免情緒帶來的壓力,加入病友團體,適時尋求支持系統,像是醫院的個案管理師或心理師,或是透過病友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將抗癌當成終身健康管理的課題。

癌友提高警覺 及時就醫就能控制轉移

曾令民表示,即使乳癌復發,目前也有非常好的治療方式,患者不必太過擔心。像是這名案例,在治療6個月後隨訪,患者上瞼下垂以及視物模糊消退的問題都消失了;影像檢查也發現腫物消失,且沒有其他部位的轉移。

「乳癌患者只要記得平時做到定期回診,並且對於身體症狀抱持較高的警覺性,像是眼睛有不舒服,就記得即早就診,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乳癌。」曾令民表示。

 

文/林以璿 圖/李昀蓁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