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英國發現新免疫細胞療法!有望「通殺」所有癌症

2020.02.06

想象一下如果未來有一天,所有的癌症都能被你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那該有多好!近日英國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創新的免疫療法,順利的話,所有的癌症都可以通過這種新的免疫療法來治癒。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的免疫期刊上。

流感疫苗能「抗癌」!研究證實:疫苗會喚醒免疫殺腫瘤!

2020.02.04

流感疫情悄悄升溫,每年冬春季都是流感肆虐的時段,提前接種流感疫苗的話,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最近更有一項新研究發現,流感疫苗在癌症的預防、治療方面,也可具有一定的貢獻。

抽血就能檢驗大腸癌、胃癌!美國研究:82%都能早期發現

2020.02.04

癌症蟬聯36年的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在跟癌症病魔抗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早期發現」。而各國都致力於發展抽血就能檢查早期癌症的技術,美國也在2020年宣布,已經發展出抽一次血,就可以驗出早期腸胃道癌症,準確率也達到至少82%。

長點肉吧!研究發現:肌肉多的人癌症死亡風險降 33 %

2020.02.03

肌肉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各種代謝有著積極的作用,癌症病人的肌肉量更是有關抗癌的成敗。根據研究顯示,有接受肌肉訓練、肌肉量較高的癌症患者,死亡風險低了 33 %。

為什麼咖啡助排便? 研究:咖啡促進腸蠕動比熱水強60%

2020.01.21

許多人一早起來先喝杯咖啡,正式為忙碌的一天展開序幕,但咖啡不僅讓人醒來,更重要還可以幫助排便。儘管大家都知道咖啡能「幫助通便」,但始終不清楚是咖啡內什麼成分促成,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的醫學研究人員,才在實驗鼠上觀察發現,腸道對於咖啡會有明顯反應,收縮幅度比熱水強了60%。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英國發現新免疫細胞療法!有望「通殺」所有癌症

   
 
  英國發現新免疫細胞療法!有望「通殺」所有癌症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想象一下如果未來有一天,所有的癌症都能被你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那該有多好!近日英國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創新的免疫療法,順利的話,所有的癌症都可以通過這種新的免疫療法來治癒。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的免疫期刊上。    
     
  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是人體抵抗各種感染的天然防線,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攻擊癌細胞。科學家在尋找免疫系統能夠自然攻擊癌症新方法的過程中發現,人體血液中的免疫細胞T細胞,會自動掃描所有人體細胞,以識別哪些可能是對人體的威脅,以便能及時消除它們。    
     
  「CAR-T細胞免疫療法」對實體癌症效果有限    
  運用這個思路,科學家創造了「CAR-T細胞免疫療法」,它是一種通過對病人自己的T細胞進行基因修改,經過修改後的T細胞具備找到和摧毀癌細胞的能力。    
  CAR-T療法效果相當驚人,它可以使某些晚期癌症患者,從絶症轉為徹底好轉。但是,這個方法只對一些特定的癌症起作用,像是目前臨床上看到的,CAR-T療法僅僅對淋巴癌的效果較好,而對大部分會形成腫瘤的「實體癌」,則是效果不佳。    
     
  改造過的「T細胞特異性受體」免疫療法殺癌效果更好    
  CAR-T的局限性促使科學家繼續開發T細胞的治療方式,而在卡迪夫大學團隊在實驗中發現,T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T cell receptor, TCR)) 能夠「察覺到」人體細胞的異常狀態,然後採取「殲滅」行動,而且不會損害正常的細胞。目前能有效治療的,包括肺癌、皮膚癌、血癌、腸癌、乳癌、骨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腎癌以及子宮頸癌。    
  研究人員介紹,「T細胞特異性受體」免疫療法,就是從病患體內抽取血液並分離出T細胞,再使用基因編輯,將T細胞改造成找到癌細胞的「T細胞特異性受體」,經過大量複製及繁殖後,再注入病患體內,達到殲滅癌細胞的目的。    
  研究人員斯韋爾教授表示,這個發現將使得所有種類的癌症病人,未來都有機會得到T細胞免疫療法的治療。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有關專家表示,這一研究結果具備巨大潛力,因此令人感到十分興奮。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免疫學教授戴維斯表示,這是一項非常基礎的研究,與實際藥物還有一段距離。但他同時表示,毫無疑問,這一發現令人振奮。    
     
   
  參考資料 
  Genome-wide CRISPR–Cas9 screening reveals ubiquitous T cell cancer targeting via the monomorphic MHC class I-related protein MR1    
  期刊小檔案《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Nature》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流感疫苗能「抗癌」!研究證實:疫苗會喚醒免疫殺腫瘤!

  
 
  流感疫苗能「抗癌」!研究證實:疫苗會喚醒免疫殺腫瘤!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流感疫情悄悄升溫,每年冬春季都是流感肆虐的時段,提前接種流感疫苗的話,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最近更有一項新研究發現,流感疫苗在癌症的預防、治療方面,也可具有一定的貢獻。    
     
  近日,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PNA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流感疫苗可以使「冷腫瘤」變熱,抑制腫瘤的生長。    
     
  將腫瘤「加熱」才有更好的療效   
  改變腫瘤的「微環境」,或是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的反應能力,一直是癌症臨床研究的目標。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癌症患者,他們的腫瘤是「冷腫瘤」,這些腫瘤少了許多的免疫細胞,而且這些冷腫瘤,具有抑制免疫系統的特性。    
  如果提高身體的免疫細胞,就能把腫瘤從「冷腫瘤」變成「熱腫瘤」,而現有的治療方式,對「熱腫瘤」的治療效果明顯較佳,可以藉此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機會。    
     
  流感疫苗可抑制腫瘤生長   
  一開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與常理相違背的現象:那就是得了流感的肺癌患者(扣除掉因為流感併發症而過世者),平均壽命反而高於那些沒有得流感的肺癌病人;在小鼠實驗中,也有類似的結論。    
  研究人員推測,這應該跟病毒感染對於免疫系統的影響有關係。因此,他們使用模擬感染的流感疫苗做測試。實驗發現,因為病毒感染,會刺激免疫細胞,免疫細胞的增加,讓腫瘤「變熱」,身體的免疫細胞也更容易識別出腫瘤,進而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生長。    
  另外,流感疫苗跟癌症免疫療法一起使用時,對腫瘤的生長的抑製作用更為顯著,這說明不論免疫治療對患者是否有效,癌症病人都可以從流感疫苗中獲益。    
     
  動物實驗:威而鋼+流感疫苗,降低 90 %腫瘤轉移    
  除了本次的研究,2018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他們發現將威而鋼跟流感疫苗聯合使用,能降低 90 %的小鼠腫瘤轉移。這背後的關鍵機轉,同樣在於喚起免疫細胞。    
  團隊還在進行臨床實驗,但團隊負責人也強調,癌症患者不應任意使用威而鋼和流感疫苗來「自我治療」,用藥仍須諮詢醫師。    
     
  醫生呼籲:癌症病人抵抗力差,更應該打流感疫苗    
  雖然不能「自我治療」,但是施打疫苗的好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譽耀就指出:「流感疫苗是病毒的抗原,不具致病力,癌症病患接種流感疫苗是安全的!」正因為抵抗力差,才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而具體的疫苗施打建議,癌友最好諮詢過自己的醫師再行施打,若是有必要,還可以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參考資料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the seasonal flu shot converts immunologically cold tumors to hot and serves as an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期刊小檔案《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出版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每年會發表 3000 篇以上的研究論文,涵蓋科學各領域 – 物理學、社會科學、生物學 – 所有文章皆需「能讓大眾讀者理解」。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抽血就能檢驗大腸癌、胃癌!美國研究:82%都能早期發現

  
 
  抽血就能檢驗大腸癌、胃癌!美國研究:82%都能早期發現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癌症蟬聯36年的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在跟癌症病魔抗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早期發現」。而各國都致力於發展抽血就能檢查早期癌症的技術,美國也在2020年宣布,已經發展出抽一次血,就可以驗出早期腸胃道癌症,準確率也達到至少82%。    
     
  大腸癌、胃癌都是台灣十大癌症之一,尤其是大腸癌,發生率是更持續12年都是第一名,但因為這些癌症的症狀,跟一般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實在太像,像是便秘、拉肚子、胃痛等,所以通常在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是晚期;甚至有人一開始完全沒有症狀。    
  雖然這項技術已經有許多國家正在著手進行,甚至也有基因檢測公司推出這種「抽血就能癌症篩檢」的檢測,在台灣,也可以在不少公司的官網上找到這樣的項目。但研究團隊說,那多半都是單一癌症的類型,但「跨癌症類型」也可以做到,是價值非凡的。    
  研究團隊現在研究的對象,包含胃癌、大腸癌,還有台灣死亡率前二名的肝癌,以及有「癌症之王」之稱的胰臟癌,以及膽囊癌、膽管癌等。    
  「事實上我們的研究可以針對更多類別的癌症,只是胃癌、大腸直腸癌的效果是最好的。」研究團隊說。而現在的研究數據也顯示,癌症檢測總體敏感性為82%,在對於分配了原始組織的樣本中,用於定義原始胃腸道組織的總體準確性為91%和89%,準確度是非常高的。    
  目前團隊將招募1萬500名癌症患者,和4500名沒有癌症的健康人,來進行這項測試的對照,確認是否也有效果;但預期今年可以有一定的成果出來。「我們還是需要篩檢更多、更大量的無症狀人來驗證。」    
     
     
   
   
  參考資料 
  Blood-Based Test Could Help Identify Hard-to-Detec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長點肉吧!研究發現:肌肉多的人癌症死亡風險降 33 %

   
 
  長點肉吧!研究發現:肌肉多的人癌症死亡風險降 33 %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肌肉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各種代謝有著積極的作用,癌症病人的肌肉量更是有關抗癌的成敗。根據研究顯示,有接受肌肉訓練、肌肉量較高的癌症患者,死亡風險低了 33 %。    
     
  一項發表在《刺胳針•腫瘤學》的研究顯示,肌肉品質低的癌症患者有更多的併發症、更長的住院時間和更低的生存率。還有一項由美國馬約醫院(Mayo Clinic)針對 2,863 名 18~81 歲癌症倖存者進行的研究,發現有接受阻力訓練的癌症病患,死亡風險降低了 33%。    
  研究人員對 250 名患有實體癌症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肌肉減少症患者出現了較差的功能狀態,併發症較多。此外,肌肉減少的患者,生存期較短、生活品質較差。研究人員歸納出,男性、直腸癌症患者以及 65 歲患者,肌肉減少的程度最為顯著。    
     
  肌肉能對抗「發炎」,進而降低罹癌風險和致死率    
  新生成的肌肉在運動收縮後,會分泌上百種細胞激素、生長因子等,統稱為「肌肉激素」(myokine)。如同荷爾蒙,這些肌肉激素也會經由血液循環作用於身體其他部位。其中一種肌肉激素是介白素 6 號(interleukin 6,IL-6),有抗發炎作用。    
  由於慢性發炎會促進癌症發生,IL-6 可能藉由抑制發炎反應而減少癌症發生。當 IL-6 作用於脂肪組織時,能促進脂肪分解與消耗,幫助體重控制。由於肥胖也是癌症的危險因子,減少過多體脂肪也能減低罹癌風險。    
     
  如何減緩肌肉流失是健康關鍵    
  但是,從30歲左右開始,人體內的肌肉品質會下降,導致健康風險升高,尤其是在患有疾病的情況下,肌肉的質與量會迅速減少。在醫院的病床上僅3天時間,一位老年患者就可能失去一公斤以上的肌肉;在為期10天的住院期間,成年人可能會失去其肌肉總質量的5%,而在重症監護病房中,這一數字會上升到18%。    
  肌肉的下降,會使患者更難以抵抗疾病。損失10%的肌肉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和感染風險增加;損失20%會出現渾身無力,康復緩慢;損失30%的患者,會因太虛弱而無法坐下;而損失40%通常會有致命危險。因此,如何減緩肌肉流失,就是重要關鍵。    
     
  營養干預+運動是最有效方式    
  研究人員認為,透過營養干預提升肌肉品質,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及預後情況。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通過飲食干預,增強肌肉,從而更好地對抗威脅生命的疾病。    
  不過,就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定期的體育運動和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可有助於保持或增加肌肉,制定運動計劃,調整飲食方案,增加體內肌肉品質,才能在對癌症等疾病的過程中,佔據優勢。    
     
   
  參考資料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sarcopenic obesity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urs of the respiratory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期刊小檔案《刺胳針》(The Lancet)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之一,1823年由Thomas Wakley所創刊,他以外科用具「刺胳針」(Lancet)來為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語中也是「尖頂穹窗」的意思,藉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為「照亮醫界的明窗」。    
     
  文/林以璿 圖/阿巫  
   

  為什麼咖啡助排便? 研究:咖啡促進腸蠕動比熱水強60%

  
 
  為什麼咖啡助排便? 研究:咖啡促進腸蠕動比熱水強60%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許多人一早起來先喝杯咖啡,正式為忙碌的一天展開序幕,但咖啡不僅讓人醒來,更重要還可以幫助排便。儘管大家都知道咖啡能「幫助通便」,但始終不清楚是咖啡內什麼成分促成,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的醫學研究人員,才在實驗鼠上觀察發現,腸道對於咖啡會有明顯反應,收縮幅度比熱水強了60%。    
     
  有無咖啡因均能促進腸道蠕動!    
  研究人員分別連續三天,給老鼠喝下一小杯咖啡,不同的組別分別喝下有含咖啡因,以及沒有含咖啡因的咖啡。並且以探針檢查老鼠的腸道,明顯發現腸道的肌肉組織有直接反應,老鼠在喝下咖啡後更小腸及大腸更有能力的收縮    
  這個研究成果發佈在2019年消化系統疾病週的研究會議上,主要研究者Xuan-Zheng Shi副教授表示:「他們給實驗老鼠連續喝三天的咖啡後,發現老鼠們小腸的收縮能力變強了!」    
     
  喝下咖啡後的糞便,細菌數明顯減少    
  研究者不僅研究老鼠腸道,還專研老鼠的糞便,發現老鼠喝下咖啡後的糞便裡,總細菌數減少。甚至將糞便泡進由1.5%咖啡製成的溶液的培養皿中,也能讓細菌停止增長,泡在3%的咖啡溶液中,也具有更強的效果,即便沒有咖啡因的咖啡也是能抑制細菌增長。    
  共同研究得者德州醫學分部Galveston也表示:「有趣的是,這些作用和咖啡因較無關,因為不管有沒有含咖啡因的咖啡都能有這樣的效果。」研究人員推測,咖啡中的某些化合物可能會殺死某些腸道細菌,從而影響腸蠕動。    
  只是目前這樣測驗,並非在人體上進行實驗,但肯定的是腸道健康和咖啡有一定的關聯性。   
     
  咖啡比熱水更能促進收縮   
  此外,根據Men’sHealth報導指出,二十年前美國奧克斯塔大學消化健康中心主任勞歐醫師,在咖啡對於人體影響的實驗中,在招募12位自願者配戴肛門探針,發覺受測者在喝了等量的咖啡因的咖啡、無咖啡因的咖啡、熱水,十個小時過去時,發現含咖啡因的咖啡,所引起的收縮幅度幾乎比熱水強了60%,也比沒咖啡因的咖啡強了23%。    
  因此勞歐醫師推測:「在咖啡內數百種化合物中,可能有一種或多種能刺激體內激素分泌,讓喝下咖啡後造成腸胃的蠕動。」    
  甚至有其他研究表明,咖啡可以對我們的結腸健康產生影響,有助於降低結腸癌的風險。雖然看起來咖啡使我們腸道上發揮極大作用,但可能也不是唯一的機制,還需要更多充份的證據來表明,咖啡帶給健康上的益處。    
   
  期刊小檔案:《 Gastroenterology》胃腸病學一直是原始胃腸道,肝病學和營養學研究的最高期刊。  
  參考資料 
  Effects of Coffee on Gut Microbiota and Smooth Muscle Contractility in Rats    
  The Reason Coffee Makes You Poop    
  Coffee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