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亞洲男性前列腺癌數量持續增加!研究:多喝咖啡有望降低風險 亞洲男性前列腺癌數量持續增加!研究:多喝咖啡有望降低風險

2021.04.19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16年統計報告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前列腺癌的患病人數在包括日本、新加坡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急劇上升。

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

2021.04.05

現在醫學非常發達,癌症經由及時治療,多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或轉為有效控制。然而,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卻在心理方面出了問題。根據統計,大約3成的癌症病患需要合併身心科治療,其中大約有半數為憂鬱症。醫師表示,癌症後容易罹患「失志症候群」,若是符合一定條件,需要積極就醫解決。

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2021.04.05

現在醫學非常發達,癌症經由及時治療,多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或轉為有效控制。然而,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卻在心理方面出了問題。根據統計,大約3成的癌症病患需要合併身心科治療,其中大約有半數為憂鬱症。醫師表示,癌症後容易罹患「失志症候群」,若是符合一定條件,需要積極就醫解決。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2021.03.08

台灣每年將近有九千人死於肺癌,在癌症死亡當中肺癌始終居高不下,雖然只知環境污染、廚房油煙、抽煙可能是造成高風險的因子,到底該怎麼預防?如今《美國醫學學會腫瘤期刊》發現,其實採取高纖維的飲食模式再搭配多攝取優酪乳,在肺癌風險上可以下降33%。

對抗癌症不可缺少的防禦軍隊!一次認識6種免疫細胞功能及應用

2021.03.08

每一位罹癌者的希望,就是找到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治癒自己的癌症!而現有癌症治療有外科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方式來遏止癌細胞繼續曠散。後來醫學界也發現,對抗癌細胞並不是一昧的撲殺,若能提升自體免疫細胞的戰力,對於抑制癌細胞是有用的。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亞洲男性前列腺癌數量持續增加!研究:多喝咖啡有望降低風險 亞洲男性前列腺癌數量持續增加!研究:多喝咖啡有望降低風險

    
 
  亞洲男性前列腺癌數量持續增加!研究:多喝咖啡有望降低風險 亞洲男性前列腺癌數量持續增加!研究:多喝咖啡有望降低風險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16年統計報告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前列腺癌的患病人數在包括日本、新加坡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急劇上升。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飲用咖啡可能與降低患肝癌、腸道癌和乳癌的相對風險有關。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咖啡在降低前列腺癌風險中具有潛在的作用。    
     
  科學期刊《BMJ Open》上,就針對咖啡對於前列腺癌的影響,進行了深度研究中,團隊認為,咖啡的攝取量增加與前列腺癌風險的下降具有正相關。透過評估成年男性咖啡攝入量與患前列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可以為未來指導前列腺癌的一級預防策略提供相關依據。    
     
  日趨嚴重的前列腺癌,遺傳、飲食都是高風險因子    
     
  前列腺癌是在前列腺部位產生的惡性腫瘤。大多數前列腺癌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並且早期可能沒有症狀,因此想要及早發現前列腺癌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隨著病情的發展,癌細胞可轉移到骨頭和淋巴結等部位,患者在前列腺癌晚期,可出現排尿困難、尿血、背痛、骨盆疼痛等症狀。    
     
  前列腺癌的風險因子包含高齡、家族病史、種族等。約99% 的病例中患者年齡超過50 歲。當直系血親有相關病史時,當事人的發病風險較常人高出2-3 倍。其他風險因素包括了,飲食中有大量加工肉製品,或缺乏某些蔬菜等。    
     
  適量增加咖啡攝入量,與前列腺癌風險降低有關    
     
  透過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研究數據庫中搜尋截至2020年9月發表的相關研究,進行相關的薈萃分析研究,本次研究表明:每天喝幾杯咖啡可能會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該團隊前期進行了大量的數據蒐集,這些數據報告了前列腺癌風險與咖啡消費量的相關性數據。納入的研究在北美,歐洲和日本進行,包括了超過100 萬名男性(1081586 名),其中有57732 名患有前列腺癌。    
     
  結果指出,與最低咖啡攝入量的人相比,最高咖啡攝入量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9%。每天多喝一杯咖啡,患病風險就會降低1%。    
     
  進一步將分析細化為局部和晚期前列腺癌,研究表明,與最低咖啡攝入量的人相比,最高咖啡攝入量與局部前列腺癌風險降低7% 有關,而對晚期和致命性前列腺癌的風險則降低12%-16%。    
     
  喝咖啡確實能抗癌嗎?   
     
  研究人員承認,由於所納入隊列研究的觀察性設計,原始研究中未衡量或未控制的因素可能會使匯總風險估計值產生偏差。   
     
  喝了多少杯咖啡也有可能被錯誤的記憶,因為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回憶。在這些研究中,咖啡的類型和釀造方法也有所不同,納入研究的設計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解釋這些發現時應當足夠地謹慎。    
     
  研究人員解釋道,咖啡可以改善葡萄糖代謝,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並影響性激素,所有這些都可能影響前列腺癌的發生和進一步發展。    
     
  但是,仍然有必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咖啡中的潛在機制和活性化合物。如果有研究可以進一步證明這種關聯存在因果關係,未來則會鼓勵男性增加咖啡攝入量,從而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參考資料:Coffe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

    
 
  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Cancer 作者:林以璿
原載:Cancer
 
     
  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於表示,從民國103年到107年,台灣十大癌症新發個案的5年存活率已超過5成,顯示癌症慢性病化。然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癌症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4倍,在台灣,將近半數的癌症患者有適應障礙、焦慮、憂鬱、失志等情緒問題。    
     
  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更危險!7問題評估風險    
     
  方俊凱表示,失志症候群是2001年發展出來的概念,症狀包括持續存在的絕望、無望感、無助感和生命意義與目的的失落。方俊凱強調,有情緒困擾的癌症病人,半數是憂鬱症,另一半則是失志症候群,失志症候群自殺機率甚至高於憂鬱症。    
     
  失志症候群和憂鬱症不同,憂鬱症患者對任何事物都無力、無感,但失志症候群患者聽到笑話還是會笑,但就是覺得活著沒意義。根據美國和澳洲訂定指引,連續兩周、天天感到無助,歐洲主張應持續一個月,可診斷為失志症候群。    
     
  研究小組的分析顯示,DHA透過過一種叫做鐵依賴性死亡(ferroptosis)的機製作用於癌細胞。鐵依賴性死亡是由於某些脂肪酸的過氧化導致的細胞死亡,正常情況下,在腫瘤的酸性微環境中,細胞會以脂滴(一種保護脂肪酸免遭氧化的束狀物質)的形式存儲脂肪,DHA和相關多不飽和脂肪酸會優先在脂滴中積累。但,當存在大量DHA時,超出腫瘤細胞脂滴存儲容量的DHA會出現過氧化,就導致細胞的鐵依賴性死亡。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可利用「失志症候群自我評量表」替自己或家人先做自我評估:    
     
  1.每天不容易入睡、失眠    
  2.我覺得既難過又悲慘   
  3.我對生活感到洩氣    
  4.我覺得焦慮煩躁    
  5.我覺得無望無助    
  6.我對很多事情感到生氣    
  7.我喪失生活中的角色跟目標    
     
  楊聰財表示,上述情況若出現五項以上,就有可能出現「失智症後群」,須提高警覺,尋找專業醫師評估,合併藥物治療及紓壓技巧,可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功能。    
     
  憂鬱症、失志症候群都不會「自己好」,需轉介身心科治療    
     
  為什麼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會被轉介到身心科治療?朱柏全表示,當病患得知罹病的消息,一開始會積極嘗試治療,希望立刻藥到病除,但治療過程所經歷的手術、劇痛、副作用甚至是抗藥性等考驗,讓病患心懷恐懼,加上害怕癌症復發的預期心理,更成為日夜纏繞的夢魘。    
     
  總之,研究結果可能為新的綜合治療打開大門。「腫瘤酸性微環境和疾病進展之間的明確聯繫,包括增加侵襲性、耐藥性和免疫逃脫,使得膳食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補充成為一個特別相關的需要實施的策略,」作者建議,飲食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抗癌療法。   
     
  朱柏全指出,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 或嚴重身體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壓、中風、 洗腎患者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 鬱症常常使身體疾病的症狀惡化。另外,憂鬱症也 容易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    
     
  「癌症治療不僅僅是解除生理上病痛,情緒調適以及心理照護及陪伴,讓抗癌效果更加乘。」朱柏全鼓勵癌友應該積極就醫,照顧生理健康,也不要忽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Heho健康 日期:2021-04-5 作者:林以睿
原載:HEHO health&hope
 
 
  現在醫學非常發達,癌症經由及時治療,多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或轉為有效控制。然而,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卻在心理方面出了問題。根據統計,大約3成的癌症病患需要合併身心科治療,其中大約有半數為憂鬱症。醫師表示,癌症後容易罹患「失志症候群」,若是符合一定條件,需要積極就醫解決。    
 
  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於表示,從民國103年到107年,台灣十大癌症新發個案的5年存活率已超過5成,顯示癌症慢性病化。然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癌症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4倍,在台灣,將近半數的癌症患者有適應障礙、焦慮、憂鬱、失志等情緒問題。    
     
  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更危險!7問題評估風險    
 
  方俊凱表示,失志症候群是2001年發展出來的概念,症狀包括持續存在的絕望、無望感、無助感和生命意義與目的的失落。方俊凱強調,有情緒困擾的癌症病人,半數是憂鬱症,另一半則是失志症候群,失志症候群自殺機率甚至高於憂鬱症。    
 
  失志症候群和憂鬱症不同,憂鬱症患者對任何事物都無力、無感,但失志症候群患者聽到笑話還是會笑,但就是覺得活著沒意義。根據美國和澳洲訂定指引,連續兩周、天天感到無助,歐洲主張應持續一個月,可診斷為失志症候群。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可利用「失志症候群自我評量表」替自己或家人先做自我評估:   
 
  1.每天不容易入睡、失眠   
  2.我覺得既難過又悲慘   
  3.我對生活感到洩氣   
  4.我覺得焦慮煩躁   
  5.我覺得無望無助   
  6.我對很多事情感到生氣   
  7.我喪失生活中的角色跟目標   
 
  楊聰財表示,上述情況若出現五項以上,就有可能出現「失智症後群」,須提高警覺,尋找專業醫師評估,合併藥物治療及紓壓技巧,可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功能。   
 
  憂鬱症、失志症候群都不會「自己好」,需轉介身心科治療   
 
  為什麼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會被轉介到身心科治療?朱柏全表示,當病患得知罹病的消息,一開始會積極嘗試治療,希望立刻藥到病除,但治療過程所經歷的手術、劇痛、副作用甚至是抗藥性等考驗,讓病患心懷恐懼,加上害怕癌症復發的預期心理,更成為日夜纏繞的夢魘。   
 
  朱柏全指出,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 或嚴重身體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壓、中風、 洗腎患者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 鬱症常常使身體疾病的症狀惡化。另外,憂鬱症也 容易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   
 
  「癌症治療不僅僅是解除生理上病痛,情緒調適以及心理照護及陪伴,讓抗癌效果更加乘。」朱柏全鼓勵癌友應該積極就醫,照顧生理健康,也不要忽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台灣每年將近有九千人死於肺癌,在癌症死亡當中肺癌始終居高不下,雖然只知環境污染、廚房油煙、抽煙可能是造成高風險的因子,到底該怎麼預防?如今《美國醫學學會腫瘤期刊》發現,其實採取高纖維的飲食模式再搭配多攝取優酪乳,在肺癌風險上可以下降33%。    
     
  多吃蔬果、優酪乳讓腸道健康!連肺部也跟著健康    
     
  此項研究是由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所進行,他們對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總共140萬成年人的數據進行的分析得出的新發現,原來透過飲食習慣也可以預防肺癌。    
     
  根據參與者攝入的纖維纖維和優酪乳的數量,總共分為五組,發現每天飲用優酪乳的人得肺癌的比率下降19%;但如果不喝優酪乳,每天卻吃下大量蔬菜、水果的高纖維飲食模式者,肺癌比率也降低15%。    
     
  即使是僅攝入少量優酪乳的人,罹患肺癌的風險也比不喝的參與者降低了15%。但如果喝優酪乳同時也吃大量高纖維的族群,比起兩者都不吃的人比起,得到肺癌的風險比率降低33%,此項研究結果也刊登在《美國醫學學會腫瘤期刊》(JAMA Oncology)上。    
     
  健康飲食促進腸內有益微生物生長    
     
  為什麼單靠飲食就有這麼大的改變?研究負責人同時是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癌症流行病學研究計劃舒博士( Xiao-Ou Shu,MPH)指出:「可以帶來這樣的健康益處,可能源於纖維中的益生元能幫助促進腸內有益微生物生長,加上優酪乳中益生菌特性,都能讓腸胃道更健康,間接也提升人的免疫力。」    
     
  其實研究的論點也等同於支持美國2015-2020年飲食指南,建議使用高纖維和優酪乳飲食,這樣飲食不只是預防肺癌,他們認為對於心血管疾病和胃腸道疾病都是有益作用。    
     
  益生菌抑制肺癌細胞生長與減緩人體發炎    
     
  儘管許多人對於「腸道」與「肺部」兩者健康之間存在關係抱持著疑惑,越來越多研究證據指出兩著有一定相關性,曾有研究已指出腸道菌群是可能影響肺部炎症,因為腸道是培養免疫細胞的中心,部分益生菌有助於抑制肺癌細胞生長與減緩人體發炎。    
     
  過往乳製品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醫界抱持著不同的看法,但研究團隊強調,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乳製品對人體的潛在好處,在適度地飲食下可能帶來不同的好處。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對抗癌症不可缺少的防禦軍隊!一次認識6種免疫細胞功能及應用

    
 
  對抗癌症不可缺少的防禦軍隊!一次認識6種免疫細胞功能及應用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每一位罹癌者的希望,就是找到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治癒自己的癌症!而現有癌症治療有外科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方式來遏止癌細胞繼續曠散。後來醫學界也發現,對抗癌細胞並不是一昧的撲殺,若能提升自體免疫細胞的戰力,對於抑制癌細胞是有用的。    
     
  於是近年來也出現了「免疫細胞治療」,隨著 2018 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了發現調控免疫機制的抗癌療法的 2 位免疫學家,美國德州大學教授詹姆士·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後,進入了用免疫細胞來治療癌症的時代!    
     
  針對晚期癌症,台灣開放6種免疫細胞    
     
  在 2018 年台灣開放 6 種免疫細胞,主要針對實體癌第四期的患者來申請使用,如常見的肝癌、肺癌、乳癌等。根據各家醫院所研發的免疫細胞療法技術不同,目前國內超過百家的醫院向衛福部提出免疫細胞的癌症治療計畫。    
     
  「這 6 種免疫細胞有什麼不一樣呢?」、「又能用在哪一種癌症上?」通常是大家對於免疫細胞療法最想知道的事。對此,健眾細胞生醫執行長張薏雯博士就特別用比喻的方式,來介紹這 6 種強大的人體免疫細胞:    
     
  1. NK細胞    
     
  是我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全名叫做「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用比喻來形容它的話,有點像是我們過海關時的盤查人員,會去比對體內的細胞,是否符合該細胞的樣子,如果 NK 細胞發現某個細胞有問題,就會號召一群細胞來擊殺它。    
     
  特性:防禦先鋒部隊、具有簡單辨識能力、需群體攻擊、若數量不夠多,會無法發揮效果。    
     
  2. CIK細胞    
     
  全名叫做「細胞毒殺型T細胞」,屬於淋巴細胞的其中一種,因為經過特定激素培養,所以對腫瘤的辨識力較強,還能像導彈一樣的攻擊癌細胞,避免去傷害周圍的正常細胞。簡單來說,CIK 細胞可以去辨識偽裝起來的癌細胞,而且是會主動的去尋找可疑的細胞進行盤查,並且在第一間發動攻擊來清除。    
     
  特性:具有偵查能力、會自動攻擊    
     
  3. DC細胞    
     
  全名為「樹突細胞」,是免疫細胞中的司令官,會向其他免疫細胞發出通緝令。最大特色就是它很會辨別細胞,當它一發現有些許不對勁時,就會直接將不好的細胞吞噬掉,並且在自己的表面長出該細胞的樣子,好告知其他免疫細胞,若是在身體的某部位發現它,就可以直接做消除的動作。    
     
  特性:記憶力佳、號召免疫細胞軍隊發動攻擊   
     
  4. DC-CIK細胞    
     
  以上 3 種免疫細胞看似都擁有很強的防禦能力,但變化多端的癌細胞也不遑多讓,於是就有了 DC-CIK 細胞,透過實驗室的培養,將具有精準攻擊能力的 T 細胞,結合樹突細胞的指揮能力,藉此達到較強的攻擊力,對於癌症的治療也可以更廣了。    
     
  特性:具有導彈及司令官的指揮能力。    
     
  5. TILs細胞    
     
  全名叫做「腫瘤浸潤型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以切除腫瘤組織後再分離其中的淋巴細胞,透過特殊技術篩選出對腫瘤具有高細胞毒性的成熟 T 細胞進行培養和數量擴增,藉此達到消滅癌細胞的作用。但這群細胞數量比上述免疫細胞來得少,也需要較長的培養時間,目前也僅對黑色素皮膚癌的治療有反應,故此免疫細胞的運用會比較侷限一些。    
     
  6. Gamma-DeltaT細胞    
     
  屬於免疫細胞中的特種部隊,和NK細胞都屬於免疫細胞的先鋒,不僅具有偵查能力、攻擊特定的腫瘤,甚至只要單顆細胞就能作戰。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數量非常少,如果已經是罹癌的患者,不一定能培養得起來,或是因數量不足,無法達到強大的消滅能力。    
     
  由於免疫細胞療法屬於新興顯學,許多治療果效都還無法保證,所以若是想要透過免疫細胞療法達到治癒癌症的果效,目前還可能有限制,故目前在臨床上都會合併正規的癌症療法來進行治療,藉此減少復發或轉移的機率,達到延長患者存活率。    
     
  文 / 彭幸茹  影 / Heho影音  圖 / 巫俊郡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