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冬天不防曬癌症風險更大!研究:86%皮膚癌歸因爲「曬太陽」

2021.04.26

黑色素瘤是皮膚癌的一種,可以擴散到人體其他器官,而且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病情險惡、預後極差。最近發表在《Lancet》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過度曝曬是造成黑色素瘤的關鍵因素。

得了直腸癌能保留肛門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評比 3 種手術優缺點!

2021.04.26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根據 107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 年就有 1 萬 6525 人得到大腸直腸癌,其中屬於直腸癌跟肛門癌的,就佔了 1/3,共有 5976 人。雖然對於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來說,多半會選擇用「手術」直接切除腫瘤,但手術也不全然是萬能的,尤其對於直腸癌的患者來說,即使可以用手術切掉腫瘤,但卻有可能無法保住肛門。

葡萄是「可食用防曬乳」!研究:14天皮膚抗紫外線能力提升74.8%

2021.04.26

皮膚癌是可以預防的疾病!這種癌症最常見的原因是過度暴露於紫外線下,因此,我們需要透過物理以及化學防曬來避免身體累積太多的傷害。近日的一份研究指出,防曬除了防曬乳、撐傘,「吃葡萄」也有良好的助益。

《BMJ》嘴裡的微生物竟與肺癌有關!未來有望透過菌類檢測預估肺癌風險

2021.04.19

嘴裡的微生物生態失衡,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口臭,還有可能是肺癌!近日國際醫學期刊《BMJ》旗下的Thorax上刊登了一份研究,指出口腔菌群多樣性降低,與肺癌風險升高有關,特定細菌的豐度和種類與肺癌的發病風險有關。

國際期刊指「癌症可傳染」!日本2孕婦生產時將癌細胞傳給嬰兒

2021.04.19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科醫師吳昌騰於臉書上分享,國際期刊《NEJM》2021年1月7日刊登一篇論文,日本醫療研究小組報告兩個兒童肺癌病例,這兩個肺癌病例都是男孩(分別為23個月大和6歲大男孩)。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冬天不防曬癌症風險更大!研究:86%皮膚癌歸因爲「曬太陽」

    
 
  冬天不防曬癌症風險更大!研究:86%皮膚癌歸因爲「曬太陽」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黑色素瘤是皮膚癌的一種,可以擴散到人體其他器官,而且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病情險惡、預後極差。最近發表在《Lancet》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過度曝曬是造成黑色素瘤的關鍵因素。    
     
  60%的黑色素瘤由良性痣產生    
     
  黑色素瘤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有60%黑色素瘤是良性痣的癌變產生,目前確切的病因還無法肯定,但推測主因是由紫外線暴露造成,其他原因可能為痣的慢性摩擦導致的損傷,或是皮膚反覆曬傷所致。    
     
  黑色素瘤容易擴散全身,引起發其他癌症,例如:腦癌、肝癌、腎臟癌,且一旦擴散存活率將低於5成以下,使人聞風喪膽。    
     
  若能早期發現,進行切除手術的話,患者的5年的存活率高達90%~99%,但到末期時,生存率將下降到只有15%~20%,就算進行切除手術,患者也容易因為黑色素瘤復發而致死。因此,黑色素瘤的辨識檢測至關重要!    
     
  ABCDE五點檢查法找出你的皮膚癌風險    
     
  英國皮膚基金會建議人們可以使用簡單的ABCDE五點檢查法:    
     
  A – Asymmetrical / 不對稱性:黑色毒瘤與一般痦子或痣不同,往往由兩部分組成;    
     
  B – Border / 多邊性:兩部分邊緣呈不規則狀態;    
     
  C – Colours / 顏色不均:各部位呈不同顏色;    
     
  D – Diameter / 直徑較大:大小直徑往往超過6毫米;    
     
  E – Enlargement / 擴大:形狀變大、顏色變化或體積增加。    
     
  亞洲人如果罹患黑色素瘤,好發部位為四肢末端,初期因為不痛不癢,因此很容易疏忽,但黑色素瘤一旦病發,治療效果與預後普遍不佳,因此還是建議必須從自我檢測做起,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冬天、陰天一樣有紫外線,全年防曬才能安心!    
     
  預防黑色素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防曬,需要提醒的是,防曬絕對不只是夏天才要做到的事情。因為紫外線它有分成很多種,包括、UVA、UVAB、UVAC。雖然陰天、冬天時,UVB會比較低,但大部分接收到的紫外線都是屬於UVA,冬天降低的幅度並沒有這麼高,所以還是比較需要做防曬。    
     
  不論夏天冬天,甚至在室內,紫外線都存在。皮膚癌不分季節,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病變,尤其身體有皮膚癌病變因子斑點或是黑痣的人,更要注意防曬。若是冬天沒有做足防曬,皮膚於冬天大量曝光在紫外線中,累積的癌變風險更高。因此,陽光比較強的時候,需要戴帽子或太陽眼鏡,或是皮膚上可以擦一些防曬乳液,全年做足防護避免皮膚癌找上你。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得了直腸癌能保留肛門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評比 3 種手術優缺點!

    
 
  得了直腸癌能保留肛門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評比 3 種手術優缺點!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根據 107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 年就有 1 萬 6525 人得到大腸直腸癌,其中屬於直腸癌跟肛門癌的,就佔了 1/3,共有 5976 人。雖然對於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來說,多半會選擇用「手術」直接切除腫瘤,但手術也不全然是萬能的,尤其對於直腸癌的患者來說,即使可以用手術切掉腫瘤,但卻有可能無法保住肛門。    
     
  「直腸癌的手術很困難,因為直腸剛好在骨盆腔內,空間特別小,而骨盆腔又有膀胱、攝護腺等其他的器官,加上血管很多,要正確的找到腫瘤、切除乾淨,真的很不容易。」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林俊余說。    
     
  得了直腸癌一定要裝人工肛門嗎?    
     
  在這樣艱難的手術條件下,不少患者確診直腸癌之後,就會面臨「能否保留肛門」的狀況。但在腹部開一個造口作為人工肛門的位置,對患者來說還是一個心理壓力,好像從此沒辦法過健康的生活。    
     
  林俊余說,有些患者會疑惑,為什麼得了直腸癌好像就需要裝人工肛門?其實現在醫學技術進步許多,直腸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後,許多人仍然可以保留肛門,恢復正常生活,不過需要跟醫師詳細的討論、作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人工肛門    
     
  有時因階段性的目的暫時需要人工肛門,或情況太嚴重時,就需要做永久人工肛門。醫師會在腹部上開一個「人工造口」,將腸道接過來,用造口袋承接糞便。因為取代了直腸跟肛門的功能,又被稱為「人工肛門」。    
     
  所以一般來說,只要腫瘤在下段直腸靠近肛門 3 公分以內,或是腫瘤太大、需要切除的地方太多,要做人工肛門的機會就增加很多。不過隨著手術方式不斷進化,能保存肛門、保存部分直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    
     
  我該選擇哪一種手術?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洪基翔則說,一般來說能不能保存肛門或直腸,還是要看癌症走到第幾期,如果還在最早期,腫瘤沒有侵犯到其他部位,甚至可以直接從肛門進行手術,就不需要開腹大動刀,恢復的速度也可以比較快。    
     
  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手術方式有 3 種,包含傳統開腹手術、一般腹腔鏡手術,還有使用機器手臂的達文西手術。    
     
  傳統開腹手術    
     
  傳統的大腸直腸癌手術,是從腹部開刀,將腸道拿出來切除腫瘤。不過因為骨盆腔很狹小,所以常常會有一些死角的部分看不到。洪基翔說,這種手術的缺點就是,不只是協助開刀助手,連主刀的醫師都不見得看得到全部的腫瘤位置、腫瘤邊界,所以很依賴醫師的經驗。    
     
  林俊余則說,這就是吃「外科醫師的手感」,就像把兩手伸進狹窄的保溫杯裡面,最深處的杯腳處絕對看不到,只能憑經驗與手感,對周圍器官傷害較大。    
     
  一般腹腔鏡手術    
     
  一般腹腔鏡手術則改善了傳統手術看不到的缺點,因為使用內視鏡,所以細微的地方也能看得比較清楚,而且器械也變小了,可以到達更深處的地方。    
     
  洪基翔說,進行腹腔鏡手術時,醫師會在患者身上製造幾個小傷口,放上套管,讓細長的攝影機及器械可以進到患者的腹腔內;而攝影機會將腹腔內的影像傳輸到手術室裡的螢幕上,醫師就能看著螢幕,操縱各式各樣的器械,將患者體內的病灶切除。    
     
  林俊余說,腹腔鏡手術的感覺就像拿著一根筷子伸進保溫杯的深處,可以解決很多以前的限制,但是最深處仍須助手與主刀醫師默契良好才能達成。    
     
  不過腹腔鏡還是有缺點,因為腸道是彎曲的,並不是一直線,所以拿著一根筷子般的內視鏡,還是會有無法到達的死角,「像是直腸前方就是攝護腺,內視鏡太直,很容易就會傷到,所以有些患者在切完腫瘤之後,開始有些排尿不順的問題,其實就是傷到攝護腺。」林俊余說。    
     
  達文西手術    
     
  而達文西手術其實也算是腹腔鏡手術的一種,只是它的感覺,就像從「筷子」變成了「手」,操作起來更細緻。林俊余說,達文西的好處是能到深處、又能看得清楚也能親自處理,不再需要依賴跟助手的默契。「像是之前有一個患者腫瘤長在離肛門只有 2~3 公分的地方,非常近,一般來說是要切掉肛門的,但因為達文西可以抓到非常精細的邊界,最後還是順利保住肛門。」    
     
  洪基翔則說,達文西手術系統的機器手臂比較靈巧,有7個自由度,又提供清晰的 3D 影像,讓醫師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精準的手術。如果以達文西系統進行低位直腸癌的手術,順利完成的機會比使用傳統的腹腔鏡手術高,通常只要經濟能力許可、腫瘤較低位的患者,都會推薦他們可以考慮做達文西手術。    
     
  不過如果腫瘤擴散到周邊器官,為了要完整移除病灶,必須合併「多重器官切除及重建」,目前的醫界的共識是不適合用微創手術(包含傳統腹腔鏡及達文西手術),而建議接受傳統開腹手術。    
     
  另外,曾經做過多次腹部手術、有嚴重腸道沾粘狀況,或是凝血功能異常且無法在術前矯正的患者,在手術中可能會有一直流血的狀況,就建議可以用傳統開腹手術;至於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因為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需要在腹部打氣,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所以也可以諮詢醫師之後再決定。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葡萄是「可食用防曬乳」!研究:14天皮膚抗紫外線能力提升74.8%

    
 
  葡萄是「可食用防曬乳」!研究:14天皮膚抗紫外線能力提升74.8%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皮膚癌是可以預防的疾病!這種癌症最常見的原因是過度暴露於紫外線下,因此,我們需要透過物理以及化學防曬來避免身體累積太多的傷害。近日的一份研究指出,防曬除了防曬乳、撐傘,「吃葡萄」也有良好的助益。    
     
  最近《美國皮膚病學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葡萄可能有助於保護健康成年人免受太陽紫外線輻射對皮膚造成的傷害。研究人員發現19名健康的受試者口服一種凍乾葡萄粉14天後,皮膚的自然保護能力提高了74.8%。研究人員稱葡萄為「可以吃的防曬乳」,指出可以透過食用葡萄增進皮膚健康。    
     
  每天食用3份葡萄,14天後「耐曬」指數提升74.8%    
     
  該研究招募了19名健康的志願者,每天服用3次25公克葡萄粉,溶於水飲用14天。研究者表示,一份新鮮葡萄(126克或0.75杯)相當於23克凍乾葡萄粉,因此這些志願者形同每天吃3份新鮮葡萄。這些志願者在服用凍乾葡萄粉前後,進行了最少紅斑劑量(MED)測試,也就是紫外線敏感性的測量。    
     
  研究結果表明,11名志願者的MED增加,換句話說就是「更耐曬」了,而7名志願者的MED保持不變,只有1名志願者的MED減少。整體來說,平均MED增加了74.8%。    
     
  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歸因於在葡萄以及其他水果和蔬菜中發現的天然化合物「多酚」,多酚可以防止急性和慢性紫外線(UV)輻射引起的炎症和DNA損傷。    
     
  此外,研究還表明,使用一種由葡萄籽多酚製成的局部提取物「原花青素」可以減少曬傷細胞的形成。初步結果顯示,葡萄可能也有助於預防皮膚癌,不過在得出結論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這方面的研究。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艾倫·奧克博士表示:「食用葡萄可能會起到防曬的作用,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代替防曬霜,但它們可能提供額外的保護,我們會繼續了解更多,最終可能會出現一種來自天然來源的口服光保護產品。」    
     
  除了吃葡萄,防曬3件事也很重要    
     
  1.防曬不只在晴天    
     
  一般來說,從上午10時到下午3時之間,紫外線照射強度最大。陰天的紫外線強度相對較小,對人的傷害也小,但紫外線也仍然存在。另外,雲層薄厚和空氣質量的好壞對紫外線強度均有影響。空氣品質越差,紫外線的散射越多。因此,防曬這件事不能只在晴天進行,一年四季都應該做。    
     
  2.兩大指標PA和SPF    
     
  目前,普遍被認可的防曬方法是外用防曬乳。PA和SPF,這正是選擇防曬霜的兩個重要指標。    
     
  PA(Protection UVA):UVA防止效果測定法標準,其防禦效果被區分為三級,即PA+、PA++、PA+++。其中,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當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曬係數,主要是衡量防護UVB(中波紫外線)的水平。產品包裝​​上標註SPF為15、30、50的防曬霜,分別吸收的UVB輻射量為93%、97%、98%。    
     
  應優先選擇能充分防護UVA和UVB的廣譜防曬霜產品。通常,SPF15、PA+至PA++的防曬乳可每日使用。從事戶外工作、戶外運動和戶外娛樂活動的人群,建議使用SPF≥30、PA+++的廣譜防曬霜。    
     
  防曬乳的防曬係數並不是越高越好。防曬乳的SPF>50時,防護紫外線輻射的效果幾乎不會再增加。同時,防曬係數高的產品,往往含有大量物理和(或)化學防曬劑,對皮膚造成的負擔也相對會大一些。    
     
  3.塗抹量很重要    
     
  如果想達到防曬產品上標註的SPF值,所需防曬霜的用量為2mg/cm 2 。當只塗抹了建議劑量的一半時,防曬效果就只能達到所標註SPF值的大約1/3。    
     
  其次應在受日曬前15-30分鐘塗抹,以便皮膚表面能夠形成防護膜,此後至少每兩個小時再次塗抹。此外,由於游泳或出汗可以沖掉防曬乳,即使產品上標有防水,每次游泳或大量出汗後仍需再次塗抹。    
     
  參考資料:Dietary table grape protects against UV photodamage in humans: 1. clinical evaluation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BMJ》嘴裡的微生物竟與肺癌有關!未來有望透過菌類檢測預估肺癌風險

    
 
  《BMJ》嘴裡的微生物竟與肺癌有關!未來有望透過菌類檢測預估肺癌風險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嘴裡的微生物生態失衡,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口臭,還有可能是肺癌!近日國際醫學期刊《BMJ》旗下的Thorax上刊登了一份研究,指出口腔菌群多樣性降低,與肺癌風險升高有關,特定細菌的豐度和種類與肺癌的發病風險有關。    
     
  我們都知道,肺癌是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肺癌的發生是吸煙所致。不過這項研究進一步告訴我們,除了吸菸以外,口腔中乳桿菌目和芽孢桿菌綱細菌的豐度高,與肺癌發生風險升高有關;而擬桿菌門和螺旋體綱細菌的豐度高,與肺癌發生風險降低有關。    
     
  肺癌是現代人常見的癌症之一,其中有高達25%的肺癌患者,並是不吸煙者卻還是罹患疾病。二手煙、空氣污染以及家族史等並不能完全解釋這部分患者的疾病負擔。搞清楚這部分肺癌患者的風險因素,對於肺癌的防治大有裨益。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H Dean Hosgood領銜的研究團隊將目標鎖定在了口腔微生物上。微生物與人體健康,尤其是腸道微生物與癌症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注意到口腔微生物的變化與癌症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係。例如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口腔共生菌豐度增加與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風險降低相關,以及口腔微生物群與胰腺癌的風險也相關。    
     
  實際上,早在2014年的一項小規模的探索性研究中,H Dean Hosgood團隊就利用16S rRNA基因定序發現:不吸煙肺癌患者和對照組痰液樣本的細菌多樣性存在顯著差異。    
     
  具體來看,在從不吸煙的人群中,與螺旋體綱(Spirochaetia)和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豐度低相比,二者的豐度高,都與肺癌風險降低有關。而與芽孢桿菌綱(Bacilli class)和乳桿菌目(Lactobacillales order)的豐度低相比,二者的豐度高,都與肺癌風險升高有關。    
     
  即使排除口腔樣本採集7天前服用抗生素的參與者,以及肺癌確診時間距離採樣時間小於2年的參與者之後,這種差異仍然存在。    
     
  肺癌是否由微生物造成還有待研究    
     
  基於以上研究成果,H Dean Hosgood和他的同事認為,他們的研究成果強調了口腔微生物豐富度的重要性,以及稀有類群與肺癌風險的潛在相關性。    
     
  至於本研究中發現的幾個微生物群體究竟是不是由口腔進入肺部並誘發肺癌,目前仍未可知,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深入探索這些微生物與肺癌之間的關係。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國際期刊指「癌症可傳染」!日本2孕婦生產時將癌細胞傳給嬰兒

    
 
  國際期刊指「癌症可傳染」!日本2孕婦生產時將癌細胞傳給嬰兒    
  HEHO Health & Hope
原載:HEHO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科醫師吳昌騰於臉書上分享,國際期刊《NEJM》2021年1月7日刊登一篇論文,日本醫療研究小組報告兩個兒童肺癌病例,這兩個肺癌病例都是男孩(分別為23個月大和6歲大男孩)。    
     
  驚人的是,他們罹患肺癌的原因,竟是他們罹患子宮頸癌的母親在自然生產時,將癌細胞經產道轉移到他們身上,他們因此罹患肺癌。    
     
  吳昌騰介紹,醫療團隊確認傳播的證據是,這兩個男孩的肺癌癌細胞中均缺乏Y染色體,並與母親的腫瘤共享多個體細胞突變,HPV基因組和SNP等位基因。    
     
  這兩名兒童的母親都在分娩後確診子宮頸癌,分別是在生產後3個月及生產後被診斷出。   
     
  醫療人員對這名23個月大兒童的治療包含使用了化療藥物,及肺葉切除,癌細胞基本上是消失,在肺葉切除術後12個月沒有疾病復發的跡象。另一名6歲大男孩也是給予化療藥物及肺葉切除,並且肺切除術後追蹤了15個月,無疾病復發的跡象。    
     
  產道分娩是可能的癌細胞傳染途徑    
     
  吳昌騰表示,日本的醫療研究人員指出,從理論上來說,產道分娩過程中癌細胞在母嬰中傳播的可能性是有的。    
     
  如果母親患有子宮頸癌,則嬰兒可能會暴露在產道中的液體中的癌細胞中,嬰兒在出生時第一聲哭泣時,吸入了混有母親癌細胞的羊水,並可能將癌細胞吸入肺部。    
     
  因此,在患有子宮頸腫瘤的女性中,母嬰傳播腫瘤可能是產道分娩的風險,但是這需要有關這種母嬰傳播的更多研究數據。    
     
  醫療團隊也指出,若生產前已確認母親罹患子宮頸癌時,可利用剖腹產避免癌細胞轉移。吳昌騰也提醒,這兩個兒童肺癌病例,是很罕見案例而非常態。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