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聞

肺癌病友群像/拼搏一生卻罹癌 車行頭家:錢若花光,當如何?

2021.11.17

為了持續支付高額藥費,結束在台北榮總的治療出院後,阿煌哥搭上客運,直奔他在台南的車行,繼續工作;店裡的他,開朗地與客人搏感情,和醫院中削瘦的模樣判若兩人。

日本研究:癌症治療+口腔護理 可降低近5成併發症風險

2021.11.07

北醫大口腔衛生學系主任周幸華指出,接受化療、放射性治療後的口腔黏膜相當脆弱,清潔時應先用溫度不高的水濕潤口腔,再用海綿清潔。

長期化療藥物的患者有福了!醫:靠「人工血管」減少挨針的痛苦

2021.10.30

如果接受針劑靜脈注射的方式來給予化療藥物,長期注射下容易導致血管栓塞、靜脈炎或因藥物滲漏而造成對血管及周遭組織的傷害。

鼻咽癌是沉默的殺手,發現多已晚期!免疫細胞治療露曙光

2021.10.28

鼻咽癌是特屬於華人的疾病,年發生率約十萬分之八,其位在鼻腔後方,因部位特殊,初期的症狀多為分泌物帶血絲並不明顯,60%以上的病人惡化到頸部淋巴轉移才診斷出來。

乳癌的高復發與轉移關鍵竟與年齡有關!醫籲:成功對抗乳癌靠 3 招

2021.10.26

根據 WHO 最新統計顯示,2020 年乳癌已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惟 2021 年因新冠疫情影響,導致乳癌篩檢與就醫意願大幅降低,篩檢量相較去年同期減少 17.4%!

  • 第一頁
  • 上一頁
  •  / 10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肺癌病友群像/拼搏一生卻罹癌 車行頭家:錢若花光,當如何?

    
 
  肺癌病友群像/拼搏一生卻罹癌 車行頭家:錢若花光,當如何?  
  2021-11-17 15:35 聯合報 /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原載:聯合新聞網
 
     
  從事機車修理業近二十年,在台南經營車行,還拿到全台僅約千人取得的乙級機車修護技術士執照,四十五歲的阿煌哥猜想,一生投入的事業,可能是令他罹患肺癌的原因。如今,他因確診肺癌四期,每隔三週就必須南北往返,赴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治療。    
     
  化療、免疫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能做的治療阿煌哥都努力嘗試,各項治療中,僅有化療獲健保給付。每月高達十七萬的治療費用,正啃噬著他辛苦打拼而來的積蓄。他感嘆,初罹癌時,積極接受治療之外,他也坦然接受,跟著朋友遊山玩水;誰知抗癌兩年,治療與生活費幾乎花光他的積蓄,他現已轉念:「既然上天留我,要趁還能工作,多存點錢,留給之後治療用。」   
     
  然而,看著漸漸縮水的存款、逐步逼近的商業保險給付上限,阿煌哥眼裡隱約透露著迷茫,「要是有一天,錢都花光了,我該怎麼辦?」為了減輕經濟壓力,他和主治醫師討論,藉由減低血管新生抑制劑劑量,降低每月需支付的藥費。   
     
  「沒想過會罹癌」 為空汙把關卻罹肺癌    
  二〇一九年,阿煌哥因頭痛急診住院,竟被檢出腦瘤。腦中遍佈8顆腫瘤,最大者達3.8公分,他苦笑:「當時想說,哪顆如果破掉,我大概也完蛋了。」幸好,阿煌哥自費於台北榮總接受加馬刀治療,腦瘤已萎縮消失,只剩一顆約一公分的腫瘤。然而,進一步檢查卻發現,腦中的腫瘤是肺部轉移而來,左側肺部靠近心臟處,有一顆近五公分的腫瘤,醫師告知,已是肺癌四期。   
  「之前都想說,自己不會得癌症。」阿煌哥苦笑著說,因為車行協助執行機車排氣定期檢驗,台南市政府也補助機車行的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他卻因為覺得不會罹癌,而未赴檢查。阿煌哥說,家族中無人罹癌,反倒是機車修理的同行中,他不是唯一罹患肺癌者,不少機車行老闆、老闆娘,皆被發現罹患肺癌。他想,比起基因致癌,所處環境可能才是造成他罹癌的主要原因。    
     
  未檢出致癌驅動基因 新型藥物皆需自費    
  然而,因未檢出肺癌致癌驅動基因,阿煌哥的治療幾乎都須自費。血管新生抑制劑、免疫藥物以及化療中,僅化療可以有健保給付。阿煌哥感嘆,當時治療腦瘤的加馬刀,健保給付上限為三顆腦瘤,他腦中有八顆,故需全額自費,花了近十七萬,「那時很難理解,為什麼不能健保幫我出三顆(腦瘤治療費用),其他五顆我可以自己出?」事實上,其他藥物亦是如此,面對健保「非全有、即全無」的給付機制,阿煌哥語氣中透露著無奈。   
  除了加馬刀,癌症新藥價格更是高昂,他認為,若能部分負擔,健保出一點、自己再出一點,「一定能減輕我們(病友)的壓力。」阿煌哥靠著工作累積的存款,加上年輕時為支持保險業朋友而投保的商業保險,支付龐大藥費。然而,他仍擔心,這樣會不會「坐吃山空」?    
     
  為付可觀藥費 重回崗位工作   
  初罹癌那一年,阿煌哥專注於治療,將台南的機車行的業務交給妹婿及另一位師傅。阿煌哥透露,或許是他的手藝較好,也可能是老客戶在店裡看不見他的身影,誤以為店家易主,一年內收入僅剩原先的三分之一。營業額從原先近二、三十萬,下滑至不到十萬   
  為穩定收入來源,阿煌哥今年開始,重新回到店裡工作,生意也才開始有了起色。不少老客戶間接得知他罹癌,看著他每天仍在店內忙進忙出,心生不忍,「他們都跟我說,都已經生病了,如果能不要做,就不要做了。」阿煌哥感激客戶的體貼,但他也說,他們不知道我的治療細節,為了支付高額藥費,甚至預先存下一些「救命基金」,很需要經濟來源,不可能放下車行不管。他說,在店裡,已不敢拿下口罩,深怕再次吸入致癌物質。   
     
  近年來,吸菸造成的肺癌已逐漸下降,肺癌發生率卻不減反增,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空汙環境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PM2.5是一種非常細小的懸浮微粒,是頭髮直徑的28分之1,可以輕易經肺泡組織穿入微血管而進入人體;和阿煌哥一樣,長期暴露於空汙環境中的工作者、民眾,屬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打破全有全無疆界 病團提癌藥部分負擔   
  新藥新科技不斷創新突破,醫師有許多更好的治療武器,然而,肺癌新藥如阿煌哥使用的血管新生抑制劑、免疫治療等,價格極高,且給付門檻高,患者常須面對若健保沒有給付,就需全額自費,此種「非全有,即全無」之困境。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直言:「在全有、全無之間,應研議一個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之基金,從政府、癌友、藥廠之多元參與形式,同時兼顧照顧經濟弱勢病友,並確保健保永續發展。」   
  為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納入癌友共同負擔機制,並推動多元參與,讓病友、健保、藥廠三方共同支付藥費,在救急、救命的同時,減輕病友經濟負擔。   

  日本研究:癌症治療+口腔護理 可降低近5成併發症風險

    
 
  日本研究:癌症治療+口腔護理 可降低近5成併發症風險  
  2021/11/07 中時 陳人齊
原載:中時 新聞網
 
     
  許多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經常忽視口腔健康管理,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指出,接受化療、放射性治療的患者,容易因口腔黏膜受傷出現口乾、吞嚥困難、疼痛、口腔黏膜炎等問題,讓原本就受損的傷口更難癒合,增添感染風險,建議癌症患者先接受牙科評估,再進行化療與放射性治療,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今天與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舉辦國際癌症口腔照護研討會,指出頭頸部癌症的晚期患者,若能接受良好的口腔照護,可大幅降低手術後的口腔併發症風險,接受化療、放射性治療前,更應進行蛀牙、牙周病檢查,必要時還得先拔牙阻斷感染因子。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吳家佑表示,據統計,約有4成癌症病患接受化療或放射性治療後會引發口腔黏膜炎,於口腔或口腔周邊部位進行放射線治療的患者,百分之百會出現口腔問題,而根據日本的研究顯示,進行口腔護理可降低近5成的術後併發症。   
     
  根據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未接受口腔護理的頭頸部晚期癌患者,高達6成4的比例會出現術後併發症,接受口腔護理的晚期患者,僅有1成6的比例出現併發症。    
     
  這些併發症包含口腔黏膜炎、念珠菌感染、牙周病等,吳家佑指出,癌症病患本身抵抗力就較差,需要補充適度營養,因此一旦口腔出問題,不只容易發炎造成全身性感染,還無法進食維持身體機能,病況就容易越來越差。    
     
  今年上半年國內發生大規模的本土新冠疫情,吳家佑坦言有不少口腔癌患者受影響,疫情前早期與晚期的比率約各半,但疫情後發現晚期的比例約上升到7、8成,而口腔癌只要進入晚期,除手術切除外,還需接受化療、放射性治療等療程。    
     
  吳家佑表示,有些患者會用溫鹽水、含有酒精的漱口水進行消毒,或聽信偏方用茶水漱口,其實都是錯誤觀念,反而會造成口腔黏膜刺激,延緩癒合的反效果。    
     
  北醫大口腔衛生學系主任周幸華指出,接受化療、放射性治療後的口腔黏膜相當脆弱,清潔時應先用溫度不高的水濕潤口腔,再用海綿清潔,等傷口癒合可用牙刷時,再正確潔牙,才能有效預防口腔黏膜炎發生。   
     
     

  長期化療藥物的患者有福了!醫:靠「人工血管」減少挨針的痛苦

    
 
  長期化療藥物的患者有福了!醫:靠「人工血管」減少挨針的痛苦  
  信傳媒編輯部 2021年10月30日
原載:yahoo新聞信傳媒
 
     
  在台灣醫療的進步下,癌症雖然持續蟬聯台灣十大死因榜首,但隨著近年來治療的進步,患者存活率和生活品質已大幅提升,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先進的化學及標靶藥物治療。但如果接受針劑靜脈注射的方式來給予化療藥物,長期注射下容易導致血管栓塞、靜脈炎或因藥物滲漏而造成對血管及周遭組織的傷害。目前的共識是對於需要長期接受化療藥物的患者,可藉由一個植入在身上的人工血管注射裝置來給予治療。    
     
  人工血管注射座植入是個局部麻醉的手術,手術時間約40分鐘,最常見的做法是由外科醫師在鎖骨下開立一個約3公分的傷口,找到合適的靜脈後,把人工導管的一端置入,另一端則連接到注射座並將其隱藏在皮膚下。當要接受化療時,醫護人員可藉由手觸摸皮膚下的注射座,將專用針具穿刺入注射座後給予藥物。另外,人工血管座也能夠進行患者的抽血,減少挨針的痛苦。   
      
  (更多癌症相關新聞:婦女癌症首位》如何在乳癌初期就找到合適治療方式?醫推這款Line聊天機器人)    
     
  在癌症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定期的電腦斷層追蹤病況及併發症也是治療很重要的一環。對於特定病兆的診斷及追蹤,顯影劑的注射常常是需要的。但因為顯影劑藥劑的黏稠特性,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時需要耐高壓的管路才能讓顯影劑在既定的時間內抵達器官,而產生清晰的顯影。目前大部分注射顯影劑時,仍是從四肢靜脈放置留置針注射。然而,對於需常常接受斷層掃描檢查而放置靜脈留置針的患者而言,這是極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多數病友因病況所需,已經常常接受靜脈注射,造成血管硬化、脆弱、易破,「打針」便成為醫護人員與病人共同的惡夢。   
      
  傳統的人工血管座因無法承受高壓,如果用來注射顯影劑,可能導致管壁破裂或滲漏。殘留在皮下組織的顯影劑可能會造成局部發炎或缺血, 嚴重時還可能需要接受清創治療。   
     
  近年來醫療科技的進步,有新式抗壓型人工血管座的產生;不僅可以使用於化療藥物治療,只要配合合適的針具,也可用於電腦斷層檢查之顯影劑注射,大大減少患者面對追蹤檢查的不適。此外,近年來人工血管座的材質也不斷改良,不但能減少因藥劑侵蝕而破裂受損,注射座的設計及材質也更輕薄柔軟,減少病人的不適感。目前新型人工血管座已有健保給付, 對於需要的病人是一大福音。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 心臟外科 顏羽彤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59期《新光醫訊》   
     
     
     

  鼻咽癌是沉默的殺手,發現多已晚期!免疫細胞治療露曙光

    
 
  鼻咽癌是沉默的殺手,發現多已晚期!免疫細胞治療露曙光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1年10月28日 14:06
原載:華人健康網
 
     
  鼻咽癌是沈默的殺手,也是華人好發癌症!目前已知跟EB病毒感染、有機揮發物質如甲醛、抽菸、飲食其中醃製食物有關,因出現明顯症狀通常已經是晚期,加上透過治療後,生活品質也較正常人差,易有口乾、吞嚥困難等後遺症,因此鼻咽癌被普遍認為是沉默的殺手,讓患者難以回到正常生活。    
     
  為了這群患者,亞東紀念醫院致力研究鼻咽癌的治療方式,培養出針對鼻咽癌的免疫細胞做為新的治療方法,期待能降低治療的副作用,在培養出抗鼻咽癌的免疫細胞後與專注於免疫系統相關研發的富禾生醫合作,共同開發並優化可臨床應用的免疫細胞製程,盼能盡早穩定品質完成實驗上市,造福鼻咽癌患者。   
      
  60%以上鼻咽癌病人診斷出來已經進入第三或四期    
     
  鼻咽癌是特屬於華人的疾病,年發生率約十萬分之八,其位在鼻腔後方,因部位特殊,初期的症狀多為分泌物帶血絲並不明顯,60%以上的病人惡化到頸部淋巴轉移才診斷出來,此時已經進入第三或四期,目前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為主,然化療藥物可能影響聽力、讓唾液腺萎縮、頸部肌肉顯纖維化,嚴重影響生活。    
     
  強強聯手研發新免疫細胞治療!為鼻咽癌患者另闢治療路徑    
     
  亞東醫院研發團隊由具有豐富免疫學研究背景的醫學研究部與細胞治療中心主任邱彥霖醫師帶領,於過去幾年來於亞東醫院內部持續測試與優化,建立出針對EB病毒抗原有反應的免疫細胞療法(DC-CIK)。頭頸癌醫療團隊則由完整的醫療人員組成團隊,由耳鼻喉科廖立人醫師帶領,包含各主治醫師為核心,結合整形外科、牙科、肝膽腸胃科、營養師、語言治療師、復健治療師等靈性關懷人員的專才,加上家庭醫學科協助戒菸、戒檳、癌症篩檢,提供良好醫療服務及完善醫療照護。   
      
  未來鼻咽癌創新治療方式,除了免疫功能分析及循環腫瘤細胞液態切片技術協助診斷鼻咽癌,期待亞東醫院利用EBV專一毒殺型T細胞(EBaT8)治療鼻咽癌,共同開發進行臨床試驗,為鼻咽癌患者帶來更有品質的完整醫療服務。   
     
     
     

  乳癌的高復發與轉移關鍵竟與年齡有關!醫籲:成功對抗乳癌靠 3 招

    
 
  乳癌的高復發與轉移關鍵竟與年齡有關!醫籲:成功對抗乳癌靠 3 招  
  Cancer日期:2021 年 10 月 26 日 作者:黃慧玫
原載:Cancer
 
     
  根據 WHO 最新統計顯示,2020 年乳癌已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惟 2021 年因新冠疫情影響,導致乳癌篩檢與就醫意願大幅降低,篩檢量相較去年同期減少 17.4%!    
     
  同時,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當年度不到 50 歲就新確診乳癌人數竟突破 5 千人,其中「極年輕型」(35 歲以下) 超過 400 人,不到 40 歲確診者更高達 1200 多人!    
     
  年輕型乳癌,惡性度高易轉移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長曾令民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特性。    
     
  而台灣乳癌年輕化是趨勢,特別是 35 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其復發或轉移的治療預後相較停經後患者較為不良,使年輕型乳癌的病友長期籠罩於復發或轉移的陰影。    
     
  掌握抗癌 3 招,與「癌」共處    
     
  曾令民擔憂,在新冠疫情衝擊下,許多年輕型乳癌更無法早期發現,而錯失早期黃金治療期。但近兩年,在乳癌的各亞型治療上都有顯著進步,若患者不幸面臨乳癌復發或轉移時,一定要掌握抗癌 3 招,才有機會與「癌」和平共處。    
     
  第一招 勇敢面對,尋求醫療照護    
     
  一經確診乳癌復發或轉移,雖然難免感到恐懼、挫折,但是「唯有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他說,現在已有完善的醫療團隊能提供精準、多元的照護建議,病友們若能迅速整頓、武裝好自己心態,才能正向、勇敢地迎接長期的抗癌作戰。    
     
  第二招 了解自身疾病與治療計畫    
     
  曾令民指出,乳癌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皆可依據不同亞型打造個人化方針,提醒患者千萬別輕易放棄,透過審慎了解、積極面對自己的治療選擇,仍可繼續延續自己的花漾人生。   
     
  以現在第一線可使用的口服 CDK4/6 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為例,最新研究數據指出,半數以上荷爾蒙陽性、HER2 陰性之晚期復發或轉移性停經前病患皆有望存活長達近五年,與傳統治療相比更延長近 1 年。   
     
  對於十分在意生活品質的年輕病友,更有助於延緩化療時間超過 4 年、延緩疾病惡化時間長達近 3 年,幫助繼續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緩解經濟壓力、完成生命中更多重要的事。   
     
  第三招 尋求病友團體的支持    
     
  治療猶如漫漫長路,現今乳癌個案管理師配置與社團發展相當成熟。以專為年輕乳癌病友創立的「花漾女孩 GOGOGO」粉專中,就有許多年輕病友,能一同作戰的夥伴相互扶持、傾訴,更多的資源與經驗談分享。   
     
  花樣女孩 GOGOGO 創辦人潘怡伶分享,社團中多數病友皆為正值人生精華時刻,規劃著結婚生子、求學工作與理想實踐,一旦遭遇乳癌復發或轉移,從原本「一期乳癌」跳級成「乳癌四期生」,所有規劃被迫暫停。   
     
  面對關係改變、無法生育、經濟負擔,甚至進入漫無止境的治療當中。病友Tiffany說:「因為參與了病友社團,許多女孩們相互分享經驗、加油打氣,讓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了解仍有許多治療選擇,擔憂與害怕就減少很多!」   
     
  文 / 黃慧玫、圖 / 何宜庭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