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藥物治療

免疫新知要聞

2017.12.08 頭頸癌免疫藥物 亞洲人有效率達5成

全球頭頸癌發生率前10名中,台灣排名第四。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頭頸癌中的口腔癌是台灣死亡人數增加最多的,台中榮總放射腫瘤部主任林進清昨(7)日表示,根據全球性調查顯示,免疫藥物對於復發、轉移的患者,有效率可達50%,相較其他人種明顯高出許多,存活期與腫瘤持續反應時間,比傳統化療更好。

2017.11.28 晚期肺癌不絕望 PD-L1檢測揭免疫療法生機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每年新增一萬多名病人,其中近七成屬於無法手術治療的晚期病人,再加上肺癌腫瘤容易轉移的特性,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以第四期患者為例,以往平均存活期約僅六至九個月,許多晚期肺癌病人寧願放棄治療。然而,隨著新藥物不斷出現,現在許多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可達兩年以上,而近年又增加了免疫療法的新選擇,也為晚期肺癌病人帶來福音。

2017.11.05 免疫療法為肺癌病人亮曙光 不用再怕化療苦

74歲吳老先生菸齡數十年,近年長期咳嗽,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且合併兩邊肺部轉移,如果不治療,餘命有限。但吳先生年紀大,傳統化療副作用強,家人擔心他撐不住,幸好國內已通過免疫抗癌藥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讓吳先生不用忍受化療的艱苦。他接受 6次免疫治療後,肺部病灶大幅減少,咳嗽、呼吸不順的狀況消失。

2017.10.18 「免疫療法」治癌新法 健保署擬撥給付預算

現在癌症有新療法,那就是免疫療法,目前主要是針對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以及頭頸癌,但是免疫療法的費用相當高,一般來說如果化療20萬費用,免疫療法就要2百到4百萬左右,現在健保署已經編列了12.1億預算投入這種療法的給付,正在等衛福部最後定案。

2017.09.22 免疫療法 適用晚期肺癌 一線治療

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了整體9成,由於幾乎沒有症狀,大多數確診時已是晚期,過去晚期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基因突變可選擇標靶藥物,其他便只能選擇化療,副作用多且存活期短,現在則多了免疫療法的選擇。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蔡俊明教授昨(21)日表示,正因為免疫療法效果好,所以才會通過一線治療的適應症,免疫療法最獨特之處便是有機會長期存活,所以建議基因未突變的肺癌患者,先進行PD-L1檢測,若濃度高於50%可嘗試免疫療法,但目前免疫療法皆屬自費,一個月需花費10~20萬元左右,並不便宜,希望未來能有健保給付,幫助更多癌友。

2017.09.10 肺癌新曙光 免疫療法喚醒抗癌免疫力

一位84歲的爺爺,罹患肺部的鱗狀上皮癌第四期,原本使用化療效果不佳。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免疫療法,經過三次療程後,腫瘤從6公分縮小到幾乎看不見,重啟肺癌患者一線生機。不過昂貴的費用,讓家屬無力長期負擔,結果一停止治療,病患的腫瘤再度復發。

2017.09.06 抗癌新希望!「精準醫療」提升治療成功率

統計這35年以來,癌症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根據調查每11分鐘02秒就會有1個人死於癌症,現今癌症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等等,但難免也讓許多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術後復發,甚至癌細胞的轉移,因此也迫使癌症治療的發展一直不斷在進步當中,現在更發展出一套「精準醫療」的概念,讓癌症治療能有個人化的訂做,也讓病患對治療癌症有多一分新希望!

  •  / 6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2017.12.08 頭頸癌免疫藥物 亞洲人有效率達5成

 
  頭頸癌免疫藥物 亞洲人有效率達5成  
  2017/12/08 報導╱張雅淳 攝影╱張世平
原載:蘋果日報
 
 
  全球頭頸癌發生率前10名中,台灣排名第四。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頭頸癌中的口腔癌是台灣死亡人數增加最多的,台中榮總放射腫瘤部主任林進清昨(7)日表示,根據全球性調查顯示,免疫藥物對於復發、轉移的患者,有效率可達50%,相較其他人種明顯高出許多,存活期與腫瘤持續反應時間,比傳統化療更好。 報導╱張雅淳 攝影╱張世平  
 
  林進清醫師表示,台灣頭頸癌患者超過半數屬於口腔癌,其中9成以上又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雖然政府已提供口腔篩檢,但由於口腔癌危險族群普遍缺乏警覺心,2/3患者確診都是晚期,若癌細胞復發、轉移,平均存活只有6~9個月,過去化療無效幾乎只能坐以待斃,現在免疫療法又再度開啟生機,根據針對全球132位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的研究,顯示其中26位亞洲人的藥物有效率可提升至50%,相較於其他人種高出許多。  
 
  晚期確診 死亡人數增  
  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若將104與105年相較,台灣口腔癌死亡人數排名第五,但增幅卻最多,林進清醫師表示,口腔癌早期與晚期確診存活率相差甚多,以早期來說,5年存活率高達8~9成,晚期發現時就會降至不到5成,若復發轉移,存活期平均只剩6~9個月,而台灣患者普遍發現已是晚期,才造成死亡人數增加較多。口腔癌的危險因子是吸菸、檳榔、喝酒,林進清醫師表示,若有以上3種不良習慣,相較一般人,罹患口腔癌機率會增加123倍。此外,以性別來說,口腔癌患者以男性居多。  
 
  林進清醫師表示,比起其他癌症,口腔癌症狀較易被發現,例如癌細胞擴散到淋巴時會導致脖子腫,口腔內也會有難以痊癒的潰瘍、或不明硬塊,有些還會聲音沙啞等,建議若發現有以上不明症狀要盡速就醫,早期治療存活機率相當大。口腔癌早期確診可透過手術治療,但若是癌細胞復發轉移,過去大多僅能進行化療,現在則多了免疫療法。研究顯示,若使用PD-1免疫療法,腫瘤持續反應時間可長達18.4個月,比起傳統化療多出近3.7倍的時間,1年總存活率可達37%,比化療高出14%,而且由於可縮小腫瘤,可明顯改善症狀,尤其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疼痛,但目前仍需自費,一個月大約需花費20多萬元。  
 

  2017.11.28 晚期肺癌不絕望 PD-L1檢測揭免疫療法生機

 
  晚期肺癌不絕望 PD-L1檢測揭免疫療法生機  
  2017年11月
原載:健康醫療網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每年新增一萬多名病人,其中近七成屬於無法手術治療的晚期病人,再加上肺癌腫瘤容易轉移的特性,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以第四期患者為例,以往平均存活期約僅六至九個月,許多晚期肺癌病人寧願放棄治療。然而,隨著新藥物不斷出現,現在許多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可達兩年以上,而近年又增加了免疫療法的新選擇,也為晚期肺癌病人帶來福音。  
 
  癌症免疫療法 晚期肺癌「一線 」生機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主任褚乃銘醫師表示,免疫療法日前通過晚期肺癌一線治療的適應症,近來就有兩位肺腺癌晚期病人,因為沒有基因突變不能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採用免疫療法治療之後,目前已存活兩年以上。  
 
  免疫療法的原理是藉由喚醒自身免疫力去攻擊癌細胞;因此,褚乃銘醫師指出,免疫療法提前至一線治療之後,若病人的免疫力狀況較佳,則治療效果預估也會更好。而且,肺癌治療已趨向精準醫療,免疫療法藉由PD-L1檢測來預知藥物反應率,讓病人不必多走冤枉路。  
 
  先測PD-L1表現反應越高 治療更精準效果越好  
  褚乃銘醫師表示,免疫療法可以增強病人免疫力,其中有些藥物是除去免疫的「剎車」系統,進而阻止癌細胞欺瞞人體免疫系統的T細胞,讓T細胞恢復防禦功能對抗癌細胞,而PD-L1檢測,所顯示的濃度就是「剎車效果」,如果PD-L1濃度高於50%以上,藥物反應率可達45%左右,就得以藉此評估是否採取免疫療法。  
 
  肺癌種類相當多,其中肺腺癌是國人最主要的肺癌類型,若沒有基因突變(包括EGFR或ALK),或標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病人往往會感到相當絕望,但現在多了免疫療法可選擇。褚乃銘醫師表示,免疫療法是當今醫療界的矚目焦點,除了肺癌之外,黑色素瘤、頭頸癌等疾病,都陸續通過國內的適應症,但免疫療法仍屬於自費項目,除了期待未來能有健保給付之外,病人也可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放棄生機。  
 

  2017.11.05 免疫療法為肺癌病人亮曙光 不用再怕化療苦

 
  免疫療法為肺癌病人亮曙光 不用再怕化療苦  
  2017年11月5日 下午8:40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原載:中華日報
 
 
  74歲吳老先生菸齡數十年,近年長期咳嗽,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且合併兩邊肺部轉移,如果不治療,餘命有限。但吳先生年紀大,傳統化療副作用強,家人擔心他撐不住,幸好國內已通過免疫抗癌藥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讓吳先生不用忍受化療的艱苦。他接受 6次免疫治療後,肺部病灶大幅減少,咳嗽、呼吸不順的狀況消失。  
 
  肺癌每年新發人數超過萬人,且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 2016年因肺癌死亡就超過 9000人,成奪命最凶的癌症。肺癌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隨腫瘤長大,影響到器官甚至轉移,症狀才會明顯,因此肺癌病人確診時約 7成已屬晚期,若用傳統化療, 5年存活率為 5%。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陳崇裕醫師說,肺癌治療工具很多,為精準治療,病人要先做基因檢測。若基因有突變,以標靶治療為首選;若基因沒有突變,過去第一線治療只能選擇傳統化療。但化療副作用很多,如噁心、嘔吐、掉髮等,很多病人都沒辦法忍受,甚至撐不過療程就想放棄。  
 
  國內已通過 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適應症,陳崇裕醫師說,病人治療前可先透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癌細胞的 PD-L1表現量,如果 PD-L1表現量高於 5成,可單獨使用免疫抗癌藥物治療,疾病控制率可達到 6、 7 成,一年半整體存活率可達 6成以上。  
 
  免疫治療的作用機轉,陳崇裕解釋,過去使用標靶藥物、化療都是針對腫瘤細胞生物活性或突變,利用藥物去殺死癌細胞,但多少還是會傷到正常細胞。科學家發現,腫瘤產生是因為人類體內淋巴球辨識不出癌細胞,導致無法消滅腫瘤細胞。只要阻斷腫瘤細胞和淋巴球的接合,就可以重新活化淋巴球的功能,繼續毒殺癌細胞。因為是提升自體免疫功能,會比過去利用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減少許多。  
 
  不過,免疫治療目前未獲健保給付,陳崇裕表示,病人選擇治療手段時一定要先跟主治醫師充分討論,並做相關檢測,確保能精準治療,再考慮經濟能否負荷,但臨床上已開始有部分病人,使用免疫療法取代傳統化療, PD-L1表現愈高者,治療效果會愈好。  
 

  2017.10.18 「免疫療法」治癌新法 健保署擬撥給付預算

 
  「免疫療法」治癌新法 健保署擬撥給付預算  
  2017/10/18 23:08 記者 詹舒涵 / 攝影 蕭應強 報導
原載:TVBS News
 
 
   
 
  現在癌症有新療法,那就是免疫療法,目前主要是針對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以及頭頸癌,但是免疫療法的費用相當高,一般來說如果化療20萬費用,免疫療法就要2百到4百萬左右,現在健保署已經編列了12.1億預算投入這種療法的給付,正在等衛福部最後定案。  
 
  來到胸腔內科候診區,不少民眾都等著看病。  
 
  記者詹舒涵:「根據衛福部統計,近30年來,台灣因為肺癌死亡的人數已經成長了5.7倍,而且10年來死亡率都是冠軍,相當於57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肺癌,而且存活率不到2成,到底該怎麼辦,其實現在有新型的免疫療法提供選擇,讓肺癌半年的存活率達到8成,但是免疫療法到底是什麼,我們來問問專業醫師。」  
 
  一張又一張幻燈片都是相關案例,治療後腫瘤縮小,除了傳統醫療發揮效果,還有利用人體免疫系統的,免疫檢查點蛋白,它們能減緩身體對抗細菌、病毒,避免過度免疫反應傷及正常細胞,透過服用免疫療法藥物阻斷活動,就能增強破壞腫瘤細胞的能力。  
 
  新光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那我們透過單用的藥物,或者是合併的方法讓身體產生對抗癌症的免疫力,整個我們就叫做免疫療法。」  
 
  但不是每個病患都能使用免疫療法,必須事前做檢查,病患體內的一種細胞蛋白叫PDL-1,會抑制免疫系統,它的濃度必須達到50%以上才能使用。  
 
  新光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PDL-1高的時候,是代表他你用抑制劑會比較有效果,我們使用這種免疫的抗體像PD-1類似的藥物的時候,有效沒有效的預測預測還不錯,但是不是每一個都正確。  
 
  剛起步的免疫療法,針對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以及頭頸癌有不錯成效,但一切還在發展中,醫師強調目前還是偏向搭配其他療法使用。  
 
  新光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如果單用免疫治療的針劑的話,它的有效率大概只有百分之20左右,可是透過綜效整個加在一起使用的話,一般講起來應該有到百分之40,甚至在我們科裡可以到百分之60之高。」  
 
  除了傳統療法,這台由德國引進的新款熱療機,同樣能增加免疫療法的強度。  
 
  記者詹舒涵:「不同於傳統的熱療,我們在這裡加入了電療的概念,我們把手指放上去之後,電流就會引導到正確的腫瘤位置上頭,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加入熱療之後,拿一個燈泡我們看看他到底有沒有通電。」  
 
  通過電流提高精準度,激發腫瘤附近的免疫細胞,而體溫升高到39至40度時,也有助於免疫細胞增加。  
 
  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婕:「這邊看就很清楚的知道,黑色素瘤,微小細胞癌的療法。」  
 
  指著數據,本身也是癌友的病友連線理事長,過去罹患乳癌,成功治癒幫助無數病友的她對新的免疫療法也是充滿期待,但她坦言副作用誰也不敢說。  
 
  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婕:「科學家都在擔心的就是說副作用,就是後面的免疫自己系統的反撲的,那個副作用呢是不是已經有相當的經驗可以控制。」  
 
  更令人擔憂的還有龐大醫藥費,如果以化療20萬上下花費,對比免疫療法,200到400萬都有可能,現在傳出健保署明年將編列12.2億元的預算,給付免疫療法的藥物。  
 
  健保署醫審藥材組長戴雪詠:「免疫檢查點的一個,抑制性藥品的話呢,這個藥品的話是我們在明年我們有編將近12億的經費,那目前就是健保會已經通過了,那最後的裁奪的話現在會等衛福部做一個最後的決定。」  
 
  透露最快年底定案,但保費有限如何運用,掌握著不少生死交關,也考驗著政策能否對症下藥。  
 

  2017.09.22 免疫療法 適用晚期肺癌 一線治療

 
  肺癌新曙光 免疫療法喚醒抗癌免疫力  
  可望長期存活 藥價需自費  
  2017/09/22 報導╱張雅淳、鄭綿綿 攝影╱吳朝奎
原載:蘋果日報
 
 
  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了整體9成,由於幾乎沒有症狀,大多數確診時已是晚期,過去晚期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基因突變可選擇標靶藥物,其他便只能選擇化療,副作用多且存活期短,現在則多了免疫療法的選擇。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蔡俊明教授昨(21)日表示,正因為免疫療法效果好,所以才會通過一線治療的適應症,免疫療法最獨特之處便是有機會長期存活,所以建議基因未突變的肺癌患者,先進行PD-L1檢測,若濃度高於50%可嘗試免疫療法,但目前免疫療法皆屬自費,一個月需花費10~20萬元左右,並不便宜,希望未來能有健保給付,幫助更多癌友。  
 
  蔡俊明教授表示,曾收治一位60歲的患者,因為咳嗽咳到背痛而就醫,照X光發現右肺大片泛白,檢查後確診為肺腺癌四期,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腦、肋骨、淋巴等,由於患者基因未突變,無法採取標靶治療,原本只剩半年存活期,後來建議患者進行免疫療法相關的PD-L1檢測,發現濃度高達90%,便進行免疫療法治療,目前右肺已恢復清晰,腦轉移腫瘤也少一顆,存活期至今已超過1年。雖然免疫療法藥價不斐,但和傳統治療相較,最獨特之處便是有機會擁有長期的存活期。  
 
  【先了解】存活率達8成  
  由於幾乎沒有症狀,大多數肺癌確診時都已是晚期,也因此死亡率居高不下,今年9月國內通過免疫療法用於一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免疫療法的半年整體存活率提高至80.2%,一年半仍有61.2%的存活率,而化療的半年整體存活率為72.4%、一年半為43%,免疫療法的效果相較之下較好。  
 
  喚醒免疫系統  
  蔡俊明教授表示,免疫療法是透過喚醒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最獨特之處就是一旦效果好,可望有長期的存活期,發展至今大約3年,由於效果不錯,所以才能晉身一線治療藥物,未來預估可能再拉前至肺癌第三期治療的適應症。  
 
  【這樣做】精準醫療趨勢  
  過去肺癌確診之後,往往只有半年存活期,現今肺癌已走至個人化的精準治療階段,如果屬於EGFR或ALK基因突變患者,使用相關標靶藥物後存活期幾乎可達5年以上,若基因未突變,可進行PD-L1檢測,若濃度超過50%,靠著免疫治療也可達3~4年以上的存活期,和過去差異相當大。  
 
  副作用較輕微  
  若屬於基因未突變的肺癌患者,過去大多採取化療,除了存活期較短之外,副作用的影響相當大,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免疫療法的副作用雖然廣達全身,例如皮膚、腸胃、甲狀腺等等,但症狀輕微,可以透過類固醇藥物加以控制。  
 
  【醫師說】  
  若想進行免疫療法,PD-L1檢測相當重要,如果把PD-L1想像成煞車燈,濃度高就代表煞車燈的準確性高,代表免疫療法的效果不錯,通常高於50%就建議採用。  
 

  2017.09.10 肺癌新曙光 免疫療法喚醒抗癌免疫力

 
  肺癌新曙光 免疫療法喚醒抗癌免疫力  
  2017-09-10 13:35聯合報 記者張益華/報導
原載:UDN 元氣網
 
 
  一位84歲的爺爺,罹患肺部的鱗狀上皮癌第四期,原本使用化療效果不佳。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免疫療法,經過三次療程後,腫瘤從6公分縮小到幾乎看不見,重啟肺癌患者一線生機。不過昂貴的費用,讓家屬無力長期負擔,結果一停止治療,病患的腫瘤再度復發。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黃俊耀說,肺癌中約六成的病患是肺腺癌,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呈現陽型,可以透過標靶藥物控制病情;但另外近三成的病患是鱗狀上皮癌,過去這類患者就像孤兒,沒有適當的治療方式,只能害怕自己逃不過肺癌的魔掌。  
 
  免疫療法自去年九月開放應用在肺癌治療後,確實造福部分肺癌患者。黃俊耀表示,相較過去傳統化療副作用大,標靶藥物僅適合EGFR呈現陽型的患者,免疫療法是喚醒自身的T細胞,抑制癌細胞上的PD-L1和免疫細胞的PD-1不正常結合,用自身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部分病患合併化療後效果更好。  
 
  黃俊耀說,目前透過PFS(無進展生存期)來評估病患在使用各種治療後到病情惡化的整體時間,光是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的PFS是13.6個月,單一使用免疫療法PFS是10.3個月,單純只做化療只有三個月,可見免疫療法提升了疾病的有效控制率和病患的存活率。根據歐洲腫瘤醫學會年會的發表,2014年到2016年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癌症患者,在使用免疫療法後存活率超過兩年。  
 
  適合使用免疫療法的對象,目前以肺腺癌且基因檢測後呈現EGFR陰性的患者和鱗狀上皮癌末期患者,治療成效較佳。黃俊耀提醒,接受免疫療法後,人體荷爾蒙改變,可能出現甲狀腺亢進或低下,或是血糖不穩定的情形,必要時會轉介其他專科醫師合併治療,部分末期患者,嚴重的話恐出現間質性肺炎,引發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不過現階段免疫療法,還未有健保給付,若有需求的民眾,除了請醫師評估病況外,還需考量自身的經濟能力,才能做長期又有效果的治療。  
 

  2017.09.06 抗癌新希望!「精準醫療」提升治療成功率

 
  抗癌新希望!「精準醫療」提升治療成功率  
  2017/09/06 18:48 編輯 方佳琳 報導
原載:TVBS News
 
 
   
 
  統計這35年以來,癌症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根據調查每11分鐘02秒就會有1個人死於癌症,現今癌症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等等,但難免也讓許多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術後復發,甚至癌細胞的轉移,因此也迫使癌症治療的發展一直不斷在進步當中,現在更發展出一套「精準醫療」的概念,讓癌症治療能有個人化的訂做,也讓病患對治療癌症有多一分新希望!  
 
  所謂的「精準醫療」就是希望從病人的身上找到他的基因或是細胞的特性,針對個人不同的情況,讓醫生去設計一套癌症的治療,不過醫師表示,完全的個人化精準治療現在還處於起步的階段,而目前許多的藥物治療都還需搭配化學治療的方式,治療的效果才會比較顯著。  
 
  美國前總統卡特2年前接受肝臟手術時,被醫生發現他體內的癌症細胞已經轉移到了腦部,因此使用了當時最新的免疫治療藥物,並搭配放射線治療,短短4個月內美國前總統卡特便宣布自己痊癒,戰勝癌細胞!  
 
  「精準醫療」就是找適當的病人給他適當的治療,醫師解釋並非化療都是不好的方法!而是要找出病患對於各種治療的反應程度是達到何種成果,才會有效,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每個人對於接受治療的體力是有限的,可能今天病患做了前兩個治療都失敗,即便最後找到一個很適當的治療的話,可能病患也沒有體力在去接受治療,換句話說,精準治療是把一個最適合、最好的治療提早給病患,讓癌症不再只是侷限於某一種療法!【健康2.0】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