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旅

治療

 

 
  攝護腺癌的治療  
 

圖片來源:健談

 
 

台灣每年約有將近5,000位攝護腺癌(前列腺癌)之新個案,其中8成為所謂“局限性攝護腺癌(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即癌細胞尚未轉移到遠處器官,如淋巴結、骨頭、肺或肝等。局限性攝護腺癌又可分為2大類,腫瘤細胞局限在攝護腺被膜內,及腫瘤細胞已吃到攝護腺被膜外,但是尚未轉移。前者可說是“早期”攝護腺癌(T1或T2),後者可說是“中期”攝護腺癌(T3或T4)。 

局限性攝護腺癌的治療原則是:

 早期攝護腺癌: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冷凍治療、積極監控、或僅追蹤觀察。
 中期攝護腺癌:放射線+荷爾蒙治療、手術切除、荷爾蒙治療、或僅追蹤觀察。 

開刀(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分為(A)傳統開腹法,(B)腹腔鏡法,及(C)機械人手臂(或稱達文西手術)輔助法三種。手術時間平均3-4小時(A),或3~6小時(B及C)。皆是直接切除攝護腺及儲精囊,再將膀胱及尿道縫合,手術失血量平均為100~500 西西(B及C),或300~1,500西西(A),因此屬於高侵入式治療。其中,機械人手臂手術,有手術視野放大,流血較少等優勢,但健保不給付,須自費約20萬。

放射線治療(即俗稱放療或電療):以體外放射線治療為大宗,病人不用住院,但需連續8週(週一至週五)到醫院治療,每次約15分鐘。治療不會流血,不會痛,因此不需麻醉。若病人有流血傾向,或不適合麻醉,不適合開刀,卻非常適合放療。此外對某些中期攝護腺癌,或高再發風險之個案,必須合併使用荷爾蒙治療。最近引進的光子刀、電腦刀,螺旋刀等,都是新一代放療的方式,有的醫院要求自費15~20萬,但是癌症控制的效果,和健保給付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弧旋刀)沒有太大差別。

冷凍治療:又稱「氬氦刀」手術,引進國內約10年,在少數幾家醫學中心提供服務。在簡單全身麻醉下,以超音波導引,將4~8根冷凍探針從會陰部插入攝護腺,利用低於攝氏零下40度之超低溫殺死癌細胞,攝護腺組織及癌細胞最後會萎縮而纖維化。整個手術僅須耗時約1.5~2小時,治療當天即可進食或下床,隔天就可以出院,所以冷凍治療屬於低侵入性的治療。只要病人的身體狀況可以做攝護腺切片者,通常就可接受冷凍治療。但健保並不給付,須自費20~30萬(費用會依實際使用的冷凍探針數量變動),但是長期效果仍須追蹤確認。

積極監控(active surveillance,即暫時不治療,但積極地追蹤病情變化):對於年紀較大的病人,且其癌細胞分化良好,醫師預期病人終其一生,癌細胞不會致命者,可接受此種選擇。在監控期間,病人無須接受任何治療。若定期抽血發現PSA上升,或再次切片顯示癌細胞惡化,才須轉而進行積極治療(如根除手術與放射線治療等)。國外許多報告均顯示,對於這樣的病人積極監控,並不會增加攝護腺癌致死率。

追蹤觀察 (watchful waiting,一直不治療,直到出現轉移或有症狀,再開始荷爾蒙治療,或做一些簡單手術,解決症狀)對於年紀較老,身體狀況不佳,或有許多慢性病的病人,醫師估計現有的其他疾病,可能比攝護腺癌要更早造成生命威脅,就不必急著開始治療攝護腺癌,因為就算攝護腺癌出現轉移以後,以荷爾蒙治療,仍能夠維持平均3-5年的壽命。根據統計,有9成的病人是死於其他疾病,不是攝護腺癌。

荷爾蒙治療:不是根治性治療,它會讓PSA下降,但不會根除癌細胞,因此不是局部性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病人若有小便或血尿等症狀,不能接受以上伍種治療時,才會考慮使用荷爾蒙治療。但是已經轉移的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則是最重要的第一線治療選項。長期荷爾蒙治療也有不少副作用,例如:體力變差、變胖、骨質流失、貧血、認知功能變差等。

 

延伸閱讀: 台灣楓城泌尿學會

 
  攝護腺癌手術  
 

圖片來源:台灣楓城泌尿學會長庚醫院民報

圖片來源:黃建榮醫師

 
 

攝護腺癌的手術治療

1.適應症: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適用於可能被治癒之攝護腺癌,且術後病人存活時間可超過其他治療方式,因此建議適合手術病人之預期餘命應大於十年。
2.禁忌症:

  • 手術危險性高之病人,如嚴重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佳、血液凝固疾病或有嚴重出血傾向者。
  • 有淋巴結或骨轉移情形者。
  • 預期餘命小於十年。

3.根除性切除手術的方式

  • 恥骨後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可同時進行骨盆腔淋巴結切除,且可適機保存神經血管束,則術後有機會保留勃起功能。
  • 經會陰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以臨床評估淋巴結轉移機率小於2%者可考慮做此手術。
  • 腹腔鏡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可經由腹腔或腹腔外施行,與傳統手術相比,手術時間較長,但出血量較少,輸血比例較低,二者在術後生活品質及腫瘤控制結果則無明顯差別。
  • 機器手臂輔助腹腔鏡根除攝護腺切除手術:與傳統手術或傳統腹腔鏡手術相比,此項手術之優點為出血量更少、併發症也相對較低,對局限型攝護腺癌手術切緣陽性率較低,術後較早恢復排尿控制及性功能,但最大缺點為器械成本高昂,國內目前只有少數醫學中心採用。

延伸閱讀:馬偕院訊

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手術的新黃金標準

你能夠想像一個有四隻手臂、眼睛有放大如顯微手術功能、腦子無需休息可以持續分析資料的外科醫生嗎?你以為這是科幻小說嗎? 10年前或許是,但現在這些已經是事實。歡迎來到機械輔助式手術的世界--現在讓我們為你介紹這位非一般的醫生--達文西醫生。

達文西手術系統綜合了3D 內視鏡的能力和先進的機械技術,把外科手術的手和眼帶到了需要進行手術的部位。

達文西機器手臂系統主要由三部份組成,有手術台車(三支操作機器手臂及一支內視鏡手臂)、3-D立體影像系統及醫師主控台。機器手臂器械 (Endowrist)具有像人手腕關節靈活般的七種角度空間的活動性,由手術者坐在主控台操控手臂來進行手術,執行精細的神經剝離和縫合的動作。使用達文西系統的病人手術後的失血少、康復期更短、所受的疼痛也更少。泌尿科的領域裏,以機器人輔助手術治療攝護腺癌和侷限型腎臟腫瘤在美國已是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

攝護腺切除手術的基本目的是要根除癌症,另一個很重要的是 : 還要保留患者的排尿和勃起功能不傷害到括約肌和保留勃起的神經對病人非常重要。這些神經在攝護腺周圍,經常在手術的過程中受到損害,達文西機器手臂正可以避免這樣的傷害。 以往最常見的微創方式是腹腔鏡手術,在腹部開幾個小孔,再透過手術相機和不可彎曲的器具進入腹腔,切除前列腺,但由於技術上和角度上的限制,難用於較複雜的手術。但隨著器械輔助式手術 ( 達文西機器手臂 )的技術發來越發達,就算是複雜的手術,效率和成功率都大大地提高了。現在攝護腺手術的風險降低。我們現在可以大膽的直接進入有大量神經的部位動手術,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個關鍵解剖體的細節,做很微細動作的切除縫合,解決了傳統手術所可能涉及的一些風險,例如尿失禁和性無能。機械的精準性能讓醫生更好地保留尿道的長度,更緊密的縫合,大大降低尿失禁的風險。放大後的視覺影像也讓醫生進行更準確地進行切割,更能好好地保護神經群,讓男病人保留性功能。除了簡化手術過程外,使用達文西系統的病人手術後的康復期更短、所受的疼痛也更少。

延伸閱讀: 黃建榮醫師

 
 
  攝護腺癌放射治療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攝護腺癌之放射治療

1.放射治療的適應症

局限性及局部侵犯性攝護腺癌,均適於放射治療。若有淋巴結或骨轉移則不適合。放射治療較無預期餘命與健康狀況之限制。

2. 放射治療的原理、方式與效果

放射治療是以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影像界定攝護腺位置,配合高能量直線加速器及電腦輔助系統之劑量計算,給予攝護腺癌致死劑量之照射,而不過份傷及周邊正常組織和皮膚。放射治療可依不同進行之方式而分1.)二度空間 (2D)放射治療、2.)組織插種治療 (interstitial implantation)、3.)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 (3D CRT)及  4.)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等四種。過去經驗顯示,放射治療的確能控制攝護腺癌,臨床上也有很好的效果。治療後主要以血清PSA的改變做為治療效果的評據。

3. 放射治療的可能併發症

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約60% 病人有輕微的直腸及膀胱副作用,多數會在治療結束後逐漸緩解。根據美國放射治療與腫瘤研究群(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 的研究,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常見的併發症包括慢性膀胱炎佔約12.5%、腹瀉佔9.7%、直腸炎佔7.8%、直腸出血佔4.4%、尿道狹窄或膀胱頸收縮佔3%、血尿佔3%。

4. 手術後放射治療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後若有下列情況,如攝護腺包膜、儲精囊、或周邊組織(如膀胱直腸)有癌細胞侵犯、或癌細胞在手術切口上、或有骨盆腔淋巴結轉移等,均可考慮建議病患接受手術後之放射治療。此種術後放射治療應在手術後患者排尿功能恢復正常後儘早開始,一般建議在術後3個月左右開始治療。

5. 局部復發攝護腺癌之放射治療

攝護腺癌一旦發生手術後局部復發情形,若經切片證實,而尚未發生遠端轉移,可考慮接受輔助性荷爾蒙治療或局部放射治療。經由放射治療後,可得到不錯之局部控制率,因此應給予較高劑量之放射線照射,當然,這種較高劑量照射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

6. 緩解性放射治療

A. 骨轉移病變及局部廣泛性攝護腺癌之緩解性放射治療:

     對於骨轉移產生之疼痛或是骨盆腔內因腫瘤或廣泛性淋巴結轉移壓迫所產生之骨盆腔疼痛、便秘、腸阻塞、血尿、腿部腫脹、輸尿管堵塞所引起之腎積水等,可考慮緩解性放射治療,對於症狀緩解有相當大的治療效果。

B.  以放射線同位素進行骨轉移之疼痛治療:

     對於多發性骨轉移之疼痛,除了止痛藥物之使用外,也可以89Sr或Rhenium-186 hydroxyethylidene (186Re-HEDP) 治療,約60 ~ 80%骨轉移的病人于達到疼痛緩解的作用,其療效可持續約3個月左右,惟價格昂貴。

延伸閱讀:張延驊醫師

攝護腺癌插種近接治療是和手術切除以及體外放射治療相提並論的標準首選治療之一,其特色在於插種治療快速並且安全,術後恢復快,不影響正常工作及生活。放射劑量在攝護腺體內緩慢釋放,針對攝護腺給予高治療劑量,不會提高周圍正常組織副作用,能減少併發症。

這種治療方式在國外已有二十年以上經驗,是成熟並普遍使用,療效確認且副作用少的治療選項之一。因為核種取得不易,目前須由國外進口,健保尚未給付前自費負擔較大。所以台灣至今無法提供這項在西方世界最普遍的早期攝護腺癌冶療。

攝護腺癌插種近接治療是由泌尿外科醫師和放射腫瘤科醫師一起合作。病人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之後,從肛門伸入超音波探頭看清楚攝護腺,以及週遭器官,在電腦上標註好後,畫出3D立體圖,並算出各部位放射劑量,放射腫瘤科醫師設計出滿意的治療計畫,再依計畫插針。插針由泌尿科醫師在超音波影像導引下經由會陰部進針、透過金屬柵板輔助插入約十五到二十根細針到定位,再交由放射腫瘤科醫師操作儀器將核種送到攝護腺內,然後移除細針。隨著核種一顆顆植入、放射劑量隨時更新,即時掌握。同時避免直腸、膀胱這些周圍的器官接受過度放射劑量。整個過程大概是二到三個小時。

單獨使用插種近接治療是針對早期攝護腺癌才會建議的選項,只有當我們相信癌細胞只侷限在攝護腺裡面的時候,這樣的治療才是適合的。我們訂定一系列標準篩選低淋巴結移轉風險的病人施行治療,對於移轉風險較高的病人則須合併體外放射治療。

大家現在對核能發電非常害怕,對放射性核種可能會有誤解,請放心因為植入的核種是低穿透性射源,精確放置在攝護腺內,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放射線都被攝護腺吸收,體外散逸的輻射劑量極低,從未報告有人因接觸病人而受到傷害。但仍建護您對特定易感族群採取防護措施:治療後四個月內避免讓孩童或懷孕女坐在您大腿上,正常的接觸如擁抱、親吻、握手等均是可以的,長時間相處大概保持一、兩公尺(伸手可及)的距離就夠。寵物待在您大腿上的風險也是極低。

請不用擔心病人出國經過X光的安全檢測會警鈴大響,也可以做磁場相關的檢查。放射核種是用鈦金屬作外套,跟其他血管夾或留在身體裡面的醫療器材是一樣的。病人可以通過X光的安全檢測,或接受核磁共振的檢查,不會因此有任何的影響。

延伸閱讀:蔡玉真醫師

 
 
  攝護腺癌-超音波熱能治療(海福刀)  
 

圖片來源:許智凱 醫師陳忠信醫師
 
 

海福刀治療最早是1989年法國國家醫學研究中心研發,2000年歐盟認證後,在全球已進行近三萬例手術,手術是利用放在直腸內的高能量超音波探頭,瞬間產生65度以上高溫,將腫瘤分段快速凝固壞死,全程採用電腦3D精準定位,達到零出血、低風險優點。國外針對海福刀治療系統發表十年追蹤成效,病患接受術後五年的無復發率為76%到85%,十年存活率可超過九成,術後追蹤有八成以上病患終生不需追加其他治療方式。

海福刀手術特點為無傷口、不切除不出血,過程需全身麻醉,時間約二小時,住院天數短,術後須放置導尿管約一週。建議病患術前四到六週,先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刮除術,減少攝護腺體積再接受海福刀治療,可以讓術後常見的尿液滯留或尿道狹窄發生率併發症從61%降到9.3%。

海福刀手術對於發現罹患初期攝護腺癌卻排斥手術,或害怕過度治療引起併發症的患者,提供手術切除以外,另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適用的患者包括:

1. 第一期及第二期中低惡性度攝護腺癌

2. 侷限性攝護腺癌接受放射線療法失敗復發

延伸閱讀:許智凱 醫師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

 
 
  攝護腺癌-冷凍治療(氬氦刀)  
 

圖片來源:陳忠信醫師

 
 

冷凍治療其實就是以極度低溫殺死癌細胞,這種物理特性是,不論癌細胞惡性度高低,極低溫致死的效果是一樣的,只要極低溫區掃過之處,都可以殺死癌細胞。手術時,泌尿科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將4~8根冷凍探針,從會陰部插入攝護腺預先選定之位置,以低於零下40度之低溫殺死癌細胞,攝護腺組織及癌細胞最後會萎縮、死亡而纖維化。手術時間約1.5至2小時,是屬於極低侵入式治療。非常適合年紀大,體力不佳,手術風險較高之病人。

2007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冷凍治療,但大多用在治療肝、腎腫瘤,台大醫院及高雄長庚醫院則擴及治療攝護腺癌。它在超音波導引下,將3到8根冷凍探針,從肛門和陰囊之間的會陰,插入攝護腺癌的病灶,以低於零下40度低溫瞬間殺死癌細胞,但副作用是勃起功能喪失風險高,有人在術後1至2年才逐漸恢復。國人近半數攝護腺癌病人,被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治療後再發,5年內有半數以上病人再發,冷凍治療可提供近7成的5年不復發率。

局限性(第一至第三期,未轉移)攝護腺癌的傳統治療選擇,有攝護腺根除手術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或放療)。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在2008年正式將冷凍治療列舉為局限性攝護腺癌的正式治療選項。早期使用液態氮,且無超音波監控,因此成績不好。經過20年來,數代儀器及技術之進步,現今第四代冷凍治療俗稱「氬氦刀手術」,已經可以提供和開刀,放射線治療一樣,甚至更好的結果。由於冷凍治療快速殺死癌細胞的特性,病人冷凍治療後,隔天即可出院回家;在美國甚至不住院,當天作完,即出院回家。若是攝護腺根除手術,一般需住院7至14天,放射線治療則需每天到醫院接受治療(週一至週五),為期約8週。

冷凍治療真正的治療時間只有1小時,其過程幾乎不出血,也無傷口(僅有針孔,隔天就找不到這些針孔),病人術後可以立即進食,下床走動,因此不但適合一般年輕力壯的病人,更適合年紀大,體力不佳,健康狀況不良,擔心手術風險的病人。只要病人能做攝護腺切片,一般就能做冷凍治療,兩者之手術風險度差不多。根據衛生署之統計,2012年台灣地區,攝護腺癌病人平均年齡達74歲,因此,冷凍治療適時為年紀大之病人,提供了低風險又高效率之治療。

冷凍治療從會陰部插入約4至8針之冷凍治療探針,手術約1.5~2小時(包括麻醉時間)。據統計,台灣地區的攝護腺癌,有將近半數在診斷時已經是第三期,即攝護腺癌細胞已侵犯至被膜以外(3a期)或貯精囊(3b期)。一般來說,PSA(攝護腺癌之腫瘤指數)超過20 ng/ml者,大部分已是第三期,此類病人不論是接受開刀切除或放射線治療,都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病人再發。因此一般而言,泌尿科醫師不會建議第三期病人開刀,但是新一代的冷凍治療,約6成的病人,3年內不復發,因此治療效果,不亞於或甚至優於開刀或放射線治療。

至於第二期以內的攝護腺癌(2a,2b,或2c期),是指癌瘤仍在攝護腺內,腫瘤未侵犯出被膜。癌症治療效果方面,則冷凍治療、開刀或放療之效果相當,只是可能的併發症,型態或比例不盡相同。冷凍治療和開刀相較,出血少很多,手術時間短很多,直腸損傷較少,尿失禁也較少,術後恢復較快。若不幸腫瘤局部再發,還可再次冷凍治療,但是不能再次開刀手術。冷凍治療和放射治療相比較,前者治療時間較短(住院1至2天),而放射治療全程約需8週。接受冷凍治療者,未來發生直腸或尿道損傷或出血的機會也較少。冷凍治療的一項缺點,就是全攝護腺徹底冷凍治療後,陰莖勃起功能喪失比率,較放射治療者高,冷凍治療2至3年後,約3至4成病人勃起功能可能恢復,而放射治療者2至3年後,約5成仍有勃起功能。若治療前已經喪失勃起功能,或不在乎勃起功能喪失者,仍可考慮冷凍治療。

延伸閱讀:陳忠信醫師

 
 
  攝護腺癌-賀爾蒙治療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目的

以藥物或手術合併或不合併抗男性荷爾蒙藥物,以降低病人體內男性荷爾蒙之濃度,藉由阻斷刺激攝護腺癌細胞生長及分化之男性荷爾蒙,以達到抑制攝護腺癌之目的,此即為荷爾蒙治療。

藥物

  1. 服用抗男性荷爾蒙
    • 類固醇抗男性荷爾蒙:如cyproterone acetate (Androcur)
    • 非類固醇抗男性荷爾蒙:包括flutamide (Fugerel; Eulexin) 、bicalutamide (Casodex)
  2. 服用女性荷爾蒙:如diethylstilbestrol (DES)
  3. 注射LHRH analogues:如leuprorelin acetate (Leuplin)、goserelin acetate (Zoladex)、decapeptyl
  4. 手術:兩側睪丸切除手術
  5. 合併男性荷爾蒙阻斷治療:睪丸切除或藥物注射合併口服抗男性荷爾蒙如Abiraterone acetate(Zytiga 澤珂錠)

適應症

較晚之期別-局部侵犯性的攝護腺癌,包括腫瘤腫瘤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外面(如儲精囊、膀胱或是直腸),或已有淋巴結或是骨頭轉移性的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治療或放射治療後,血清PSA逐漸升高或併有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之情況。

癌症臨床期別為局限性的攝護腺癌,可在準備接受根治性定效治療(包括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前為求減少腫瘤體積,做為根治性治療前輔助性治療之目的。

荷爾蒙治療之副作用

依據不同荷爾蒙治療的方式與時間,可能併發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腹瀉、男性女乳化、乳房壓痛、可逆性肝毒性、全身潮熱盜汗、性慾減退與陰莖勃起能力障礙、骨質疏鬆、疲倦、肌肉耗失、貧血、體重增加、心臟血管意外以及深部靜脈血栓等。

延伸閱讀:張延驊醫師

 
 
  攝護腺癌的化學治療藥物  
 

圖片來源:癌症希望基金會

 
 

由於攝護腺癌細胞對傳統的化學抗癌藥物治療反應比較差,以及攝護腺癌轉移病灶大部分在骨骼,相對於位於淋巴結或臟器內之病灶而言,比較不容易經由一般檢查客觀的判定化學治療之效果,所以攝護腺癌的化學治療在以往均不太受到重視。然而,由於最近新藥的開發及治療方式的改變,化學治療逐漸受到重視;尤其對於荷爾蒙藥物失效性攝護腺癌病患之存活期的延長,在化學藥劑的治療之下已有所助益。

問題:甚麼情況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

回答:當荷爾蒙治療失效時,並且合併有其他轉移症狀,如解尿問題、骨頭痛、神經症狀等,就應開始化學治療。

問題:化學治療如果也失敗了,怎麼辦?

回答:近幾年針對此類病人,已發展出許多新藥物可以治療。如Cabazitaxel、Abiraterone、 Enzalutamide、Radium-223、Sipulucel-T等等。醫院不時都有此類新藥物的臨床試驗,如果病友符合資格,即會邀請病友們參與。

延伸閱讀:張延驊醫師陳忠信醫師林育鴻醫師

 
 
  攝護腺癌的復發風險  
 

攝護腺癌風險評估

腫瘤PSA指數

預期餘命

建議措施

非常低復發風險

PSA<10 ng/ml

<20 年

積極監測PSA、肛門指診及每年攝護腺切片

>20年

比照低復發風險

低復發風險

PSA<10 ng/ml

<10 年

積極監測PSA及肛門指診

>10年

1. 積極監測PSA及肛門指診及每年攝護腺切片
2. 手術治療
3. 放射線治療

中復發風險

PSA<10~20 ng/ml

<10 年

1. 積極監測PSA及肛門指診,或
2. 放放射線治療

>10年

1. 手術治療
2. 放射線治療

高復發風險

PSA>20 ng/ml

<5 年 沒有症狀

不治療直到出現症狀

>5年或者有症狀

1. 手術治療
2. 放射線治療合併長期賀爾蒙治療(2~3年)

資料來源:大紀元

 
 

現在根據病患的PSA數值、腫瘤分期、及組織分級,這3項指標把早期攝護腺癌分成4大類——非常低復發風險(very low recurrence risk)、低復發風險(low recurrence risk)、中復發風險(intermediate recurrence risk)和高復發風險(high recurrence risk)。

對於非常低復發風險的攝護腺癌可能要花20年以上的時間,攝護腺癌才會威脅生命;中低復發風險的可能要花10年時間才會轉移;而高風險的攝護腺癌可能只要5年的時間就會有轉移跡象。

因此對於非常低風險的病人,預期可以活超過20年以上,而中低風險則是預期活超過10年以上才考慮接受積極治療。而高風險的病患則建議能夠存活超過5年以上就應該接受積極治療。而不接受積極治療的病患則是建議採用主動監測暫時不治療的方式。

主動監測是指每半年監測PSA及每年肛門指診。另外也建議對預期存活超過10年的病患每年進行攝護腺切片手術。

延伸閱讀:大紀元

 
 
  攝護腺癌的復發  
 

骨轉移 : 80% → 50~80%骨痛

  • 體外放射治療
  • 體內注射放射性同位素
    • 鍶-89
    • 鐳「Ra」-223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只有11.4天
    • 影片
  • 化學治療
  • 雙磷酸鹽類藥物:Zometa-Zoledronic acid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林北放腫科壹讀

 
 

攝護腺癌每年新增5千多名病患,據2015年健保資料顯示,30%已是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有80%至90%轉移到骨頭。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攝護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容易被忽略,確診時已是晚期,合併骨轉移機率高。

許多癌症到了後期經常會血行性轉移,其中一個最常轉移的地方就是骨頭。癌症轉移至骨頭後,除了造成病人的疼痛,也經常會伴隨脊隨壓迫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或是病理性骨折 (pathological fracture) 等現象,往往是壓倒癌症末期病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用放射線治療來治療骨頭轉移,是相當有效的方式。但是,當骨頭轉移的數量不在少數時,傳統放射治療體外照射治療起來就相當棘手。於是有聰明的科學家想到可以利用放射性的同位素來做全身性的治療。該如何讓劑量可以針對骨頭的轉移呢?在元素周期表上面,他們找到骨骼合成重要成分「鈣」的同家族好兄弟「鐳」,也就是最早被拿來做放射治療的元素。當初的鐳是Ra-226,半衰期超過1600年;而新採用的Ra-223,半衰期只有11.4天。Ra-223會選擇性地聚集在骨骼內,並以 α 衰變的方式放出能量。α 粒子的射程有限,因此對其他器官的傷害可以降到最低,不過對於骨髓的造血功能是會有顯著影響的。

延伸閱讀:林北放腫科壹讀

 
 
  攝護腺癌的預後  
 

圖片來源:衛福部

 
 

一般而言,經由治療的第一期攝護腺癌病人,有近90%的5年無病存活率及近80%的10年無病存活率。而第二期的攝護腺癌病人,也有近80%的5年無病存活率及近75%的10年無病存活率。對於第三期的攝護腺癌病人,更有近40%的5年無病存活率及近20%的10年無病存活率。(註:無病存活率是指沒有腫瘤再發跡象的期間)整體而言,只要能即時掌握治療機會,這個疾病的預後都還算不差呢!

延伸閱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